霧是怎樣形成的?霧是怎麼形成的??

2022-12-29 04:15:03 字數 4135 閱讀 4454

1樓:篁戀

霧霾的形成是由二個方面的因素決定:一是形成霧霾的氣象條件,再一是形成霧霾人為因素。

一、在暖濕氣流的控制下,地表的水蒸氣不能上公升,空氣濕度增加形成霧。

二、由於工業生產廢氣、汽車尾氣、建築塵埃、等小顆粒大量混入中,形成霾。

大概就是如此。

2樓:匿名使用者

溫度突然降低使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並與空氣中的顆粒結合形成霧霾。

3樓:納茲

霧的形成原因:

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達到了飽和。而空氣的溫度越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越多。1立方公尺的空氣,氣溫在4℃時,最多能容納的水汽量是6.

36克;而氣溫在20℃時,1立方公尺的空氣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克。

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於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當足夠多的水分子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會相互粘結,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氣中的水汽超過飽和量,凝結成水滴,這主要是氣溫降低造成的。這也是為什麼秋冬早晨多霧的原因。

如果地面熱量散失,溫度下降,空氣又相當潮濕,那麼當它冷卻到一定的程度時,空氣中一部分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很多小水滴,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裡,就形成了霧。它和雲都是由於溫度下降而造成的,霧實際上也可以說是靠近地面的雲。

白天溫度比較高,空氣中可容納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間,溫度下降了,空氣中能容納的水汽的能力減少了。

因此,一部分水汽會凝結成為霧。特別在秋冬季節,由於夜長,而且出現無雲風小的機會較多,地面散熱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溫度急劇下降,這樣就使得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容易在後半夜到早晨達到飽和而凝結成小水珠,形成霧。秋冬春的清晨氣溫最低,便是霧最濃的時刻。

霧的形成條件:

霧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濕,三是有凝結核,增加水汽含量。

一種霧是由輻射冷卻形成的,多數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氣象上叫輻射霧;

另一種是暖而溼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氣中的水蒸汽逐漸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做平流霧;

有時兼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可以看出,能具備這些條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城市中的煙霧是另一種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類的活動。

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鍋爐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煙塵懸浮物和汽車尾氣等汙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不易擴散,與低層空氣中的水蒸汽相結合,比較容易形成煙塵(霧),而這種煙塵(霧)持續時間往往較長。如被稱為「霧都」的倫敦(注:倫敦現在已經不再有嚴重的霧霾現象了)。

霧是怎麼形成的??

4樓:進松蘭析水

霧是近地面空氣中的水蒸氣發生的凝結現象。霧的形成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近地面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充沛,二是地面氣溫低。

以下是各種霧的分類及形成原因:

陸地上最常見的是輻射霧:

這種霧是空氣因輻射冷卻達到過飽和而形成的,主要發生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的夜間或早晨。這時,天空無雲阻擋,地面熱量迅速向外輻射出去,近地面層的空氣溫度迅速下降。如果空氣中水汽較多,就會很快達到過飽和而凝結成霧。

另外,風速對輻射霧的形成也有一定影響。如果沒有風,就不會使上下層空氣發生交換,輻射冷卻效應只發生在貼近地面的氣層中,只能生成一層薄薄的淺霧。如風太大,上下層空氣交換很快,流動也大,氣溫不易降低很多,則難於達到過飽和狀態。

只有在l一3公尺/秒的微風時,有適當強度的交流,既能使冷卻作用伸展到一定高度,又不影響下層空氣的充分冷卻,因而最利於輻射霧的形成。

5樓:斛秋芹公琴

霧是怎樣形成的呢?讓我們來看生活中的乙個現象,在做飯的時候大家肯定能看到鍋上方總是有霧氣產生,大霧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範圍大,維持的時間長而已。空氣中能容納一定量的水汽,氣溫愈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愈多,反之愈少。

白晝的溫度一般比較高,空氣中可容納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熱量的散失,使地面溫度下降,同時會影響接近地面的空氣層,使空氣的溫度也降低,當溫度低到空氣不能容納原先所有的水汽時,過剩的水汽便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氣中,霧就形成了。由於霧阻礙了人們的視線,我們見到的霧是迷迷茫茫的一片。凌晨時分的氣溫最低,所以大霧經常出現在早晨。

當太陽公升起後,由於溫度的公升高,小水滴或小冰晶又變成水汽或降落到地面,霧又漸漸消散了。

我們了解了霧的形成過程,針對這些過程,可以進行人工消霧。所謂人工消霧就是指用人工影響的方式消除區域性區域內的霧滴以提高能見度的辦法。霧可以分為霧區溫度高於0℃的暖霧和低於0℃的過冷霧。

目前有三種消暖霧的方法:一、加熱法。對小範圍區域霧區如機場跑道等,採取一定的措施,加熱空氣使霧滴蒸發而消失。

二、吸濕法。播撒鹽、尿素等吸濕質粒作催化劑,產生大量凝結核,水汽在凝結核上凝結長成大水滴,霧滴會蒸發並在大水滴上凝結,使霧消失。三、人工擾動混合法。

用直公升飛機在霧區頂部緩慢飛行,把霧頂以上乾燥空氣驅下來與霧中空氣混合,促使霧滴蒸發消失。

人工消過冷霧的方法是用一定的裝置,將碘化銀、乾冰、液化丙烷等催化劑播撒到霧中,產生大量冰晶,霧區中的水汽在眾多的冰晶上凝華,這就促使了過冷卻水滴的蒸發,即冰晶奪取原霧滴的水分不斷長大,冰晶長大後降落到地面,霧便消失。這種方法效果顯著,已能實際應用。

6樓:易書科技

霧和雲都是水氣凝結而成,只是雲的底部不接觸地面,而霧卻是接觸地面的。因此,可以說霧就是地面上的雲。當你攀登黃山、廬山、泰山時,也許都有這樣的體會:

有時從山下看去,山上白雲繚繞,山巒隱沒其中,當登上山頂後,山巒清晰可見,白雲卻在我們的腳下,人如同在霧裡一般。

根據水平能見度的不同,霧可分為重霧、濃霧、大霧、中霧和輕霧。重霧的水平能見距離不到50公尺;濃霧的水平能見距離為50~200公尺之間;大霧的水平能見距離為200~500公尺之間;中霧能見距離為500~1000公尺之間;輕霧的能見距離在1000公尺以上。

根據成因的不同,霧又可分為輻射霧、平流霧、蒸氣霧、上坡霧、鋒面霧等幾種。輻射霧是地面空氣因夜間輻射散熱冷卻達到水氣過飽和狀態後形成的。這種霧大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充沛的夜間或早晨。

輻射霧的出現,一般表示當天的天氣晴好,因此有「十霧九晴」的說法。平流霧是由空氣的水平流動造成的。當暖濕空氣流經冷的地面或海面,空氣的低層因接觸地面或海面而冷卻,使水氣凝結而成霧。

平流霧的出現,一般預示兩三天內要下雨。鋒面霧產生於冷暖氣團交鋒的鋒面地帶。我國梅雨季節常出現這種鋒面霧,它也是陰雨天氣的預兆。

我國霧最多的地方要數四川的峨眉山了。1953~2023年間平均霧日多達天,差不多天天有霧。

霧對航海、航空和農作物都有很大影響。如海上航行一旦遇上了濃密海霧,船隻可能迷失方向,甚至發生觸礁、擱淺、碰撞等事故;飛機遇上大霧天氣就難以起飛或降落;農作物在一直多霧陰冷的天氣裡,產量和質量都會受到影響。

7樓:匿名使用者

霧的產生是一種物理現象。

原因:當空氣中的水蒸汽濃度稍大時,在夜間遇到氣溫下降時,空內。

氣中的水蒸汽容遇冷液化成小水滴,但由於水蒸汽的濃度不是特別的大,所以這些小水滴並沒有互相聚集成大水滴,形成降雨,由於水滴很小,不會立即落到地面上,或者稍有一點上公升的氣流就能托住小水滴,這樣就形成了霧。

霧的知識:霧是怎樣形成的?

8樓:網友

霧的形成:暖而溼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而形成的霧。

霧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濕,增加水汽含量。在春秋及梅雨季時,在鋒面到達前的高壓回流影響下,就常會有大範圍而且持續久的濃霧出現。

霧消散的原因,一是由於下墊面的增溫,霧滴蒸發;二是風速增大,將霧吹散或抬公升成雲;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傳,熱量下遞,近地層霧滴蒸發。

霧的持續時間長短,主要和當地氣候乾濕有關:一般來說,乾旱地區多短霧,多在1小時以內消散,潮濕地區則以長霧最多見,可持續6小時左右。

9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曬河水,河水公升上天空,變成霧。

霧是怎樣形成的?

霧是接近地面的雲。它是當大氣裡的濕氣由地球表面蒸發,上公升並冷凝後生成的。霧與雲的主要分別是霧接觸地面,而雲則不會。霧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濕,三是有凝結核。增加水汽含量。這是由輻射冷卻形成的,多出現在晴朗 微風 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氣象上叫輻射霧 另一種是暖而...

霧是怎麼形成的

霧主要是在水汽充足 微風及大氣穩定的情況下,當相對濕度達到100 時,空氣中的水汽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空氣中一部分的水汽就會凝結,變成很多細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會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裡形成霧。霧是怎麼形成的霧是由懸浮近地面空氣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天氣現象,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的產物,...

霧是怎麼形成的

霧主要是在水汽充足 微風及大氣穩定的情況下,當相對濕度達到100 時,空氣中的水汽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空氣中一部分的水汽就會凝結,變成很多細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會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裡形成霧。霧是怎麼形成的霧是由懸浮近地面空氣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天氣現象,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