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子的乞巧節是怎麼過的?古代乞巧節是怎樣過的

2022-12-27 15:25:02 字數 2495 閱讀 8299

1樓:生活常識百事通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是為唐代未婚女子設立的節日。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女孩子們在月下相聚,對月穿針,看誰穿得快,得勝者謂之「得巧」。姑娘心靈手巧,未來婚姻生活也會得到幸福。

乞巧活動也是女孩子們對未來婚姻的一種期許。

另一種丟針卜巧的方法,是在七夕的中午,放一盆水在太陽下暴曬,過一段時間後,空中的塵土就會在水面上結成一層薄膜。這時把針丟在水裡,有了薄膜的支撐,針會浮在水面上。再看看水中呈現的針影,如果成為雲彩、花朵、鳥獸之形,就是得巧。

反之,若呈現細如線、粗如褪的影子,就是未能得巧。

有些婦女,採集各種鮮花,放在盛有水的銅盆裡,露置院中,第二天取來搽面,據說可使**嬌嫩白淨。有些婦女搗鳳仙花,取汁,染無名指和小指的手指甲,稱「紅指甲」。

乞巧方式很多,甚至連祭織女的供品也可派上用場。供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瓜果,如果夜裡有喜子(一種小蜘蛛)在瓜果上結網,就表示該女子已得巧。講究一點的,如唐朝宮女,就把喜子放在小盒子中,第二天早晨開啟來看,如果網結得不好就是巧乞得少。

另有竊聽哭聲之說,據說是童女在夜來人靜之時,悄悄地走到古井之旁,或是葡萄架下,屏息靜聽,隱隱之中如果能聽到牛郎、織女對談或是哭泣的聲音,此女必能得巧。

唐朝男子過七夕的方法

婦女問乞巧,男子也沒閒著。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叫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青年男女乞智、乞巧,希望自己的技藝才能高人一等,而已婚的、年老的、貧的、富的,莫不各懷所願,於是七夕儼然成了乙個許願的日子。七夕當夜,拜牛郎、織女時,馬上下拜,說出自己的願望,不管是乞富、乞壽、乞子,莫不靈驗。但是所乞求的願望一次只能有一種,而且要連乞三年才會靈驗。

2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民間為了祝賀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歡聚,家家閨女都會對鏡梳妝,朝月穿針,遙望銀河,並設案於院,焚香于庭,陳設瓜果、鮮花,呈現一派節日景象。而宮廷的節日氣氛更加濃烈,「宮中以錦結成」高達百尺的「樓殿」,上容數十名宮嬪,稱為「乞巧樓」。唐明皇最為熱心倡導。

王建《宮詞》曰:「每年宮裡穿針夜,敕賜諸親乞巧樓。」

古代乞巧節是怎樣過的、

3樓:那孤

古代的人們是讓娘們在家紡紗織布,縫衣穿線,提高動技能的。女孩子要悉心打扮,走出家門,來到璀

唐朝女子是怎樣化妝的

芳澤可親 妝粉 中國婦女使用妝粉至少在戰國就開始了,最古老的妝粉有兩種成分,一種是以公尺粉研碎製成,古粉字從公尺從分 另一種妝粉是將白鉛化成糊狀的面脂,俗稱 胡粉 因為它是化鉛而成,所以又叫 鉛華 也有稱 鉛粉 的。兩種粉都是用來敷面,使 保持光潔。關於公尺粉的製作方法,在 齊民要素 裡有比較詳細的...

古代女子的首飾是怎樣的,古代女子的首飾是怎樣的

鼻樑挺直卻並不顯得英氣勃發,卻讓人覺得她整個側面線條都非常的柔和,眼睛和嘴角都呈現出乙個完美的弧度,小巧可愛的耳垂上戴著乙個珍珠耳墜,頭上的髮釵也都是金制鑲以翠玉和瑪瑙,配上身上華麗精緻服裝,整個人貴氣逼人。一件白色鑲著紫色滾邊的束胸百花衣穿在了身上,再套上一件紫色紗衣,那背後用金線繡著乙隻孔雀正臥...

古代人尊師重道,他們是怎麼過教師節的

感謝兄弟姐妹百忙之中閱讀本文,本期笑談為你帶來,眾所周知,古人們很尊師重道,不像咱們現代一樣,畢竟時代變了,但是,老師如父母,教育我們識字成長成才,不管時代在怎麼變化,我們還是要學習古人尊師重道,才能在社會上立足,一起看看古人是如何過教師節的!在我國古時候,很早就形成了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光是對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