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西運清
《所見》是出自清代文學家袁枚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所見》這首詩的全文是這樣的: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譯文如下: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迴盪。
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對這首詩可以這樣賞析:
第一二句描寫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潑、悠然自得的可愛模樣和他的愉快心情,「騎」字直接寫出了牧童的姿勢,「振」字則間接點出他的心情。通過「騎」和「振」兩個動詞,把牧童那種悠閒自在、無憂無慮的心情和盤託了出來。他幾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簡直不知道世間還有「憂愁」二字。
正因為心中歡樂,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於遏行雲,「振林樾」。
第三四句仍然是繼續描寫神態。第三句是過渡,是作勢。寫牧童的心理活動,交代了他「閉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詩的轉折點。
第四句,急轉直下,如千尺懸瀑墜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詞,把這個牧童發現樹上鳴蟬時的驚喜心情和機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出來。「忽然」發生了變化:
由響而靜、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閉口注目鳴蟬的瞬間神態寫得韻味十足。而「閉」和「立」兩個動詞,則把這個牧童天真的神態和孩子式的機智刻劃得淋漓盡致。全詩純用白描手法,緊緊抓住小牧童一剎那間的表現,逼真地寫出小牧童非常機靈的特點,讓人倍覺小牧童的純真可愛。
全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閒情逸致,實則寄託情思。同時此詩不顧及格律,活潑自由,語言淺顯明了,形象自然生動。綜觀全詩,它所描繪的和平、寧靜和優美如畫的田園風光,所刻劃的活潑、自在和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表現了詩人的一種「真性情」。
詩人曾經說過「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所以,詩所描繪、所刻劃的,正是詩人畢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強調的「真性情」。 解析摘自新浪愛問。
2樓:加密狗遊戲
簡析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中讚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後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顯得特別專注。「此時無聲勝有聲」。
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聽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這首詩正是在這種起伏變化中獲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詩的語言,明白如話,質樸無華,十分本色。
至於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沒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夜書所見的詩怎麼寫,夜書所見這首古詩咋寫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葉紹翁 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 秋風瑟瑟 寒氣襲人烘托遊子漂泊流浪 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感。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譯文 夜晚在船上記下所看...
古詩所見,詩中寫的是什麼景色
所見 是清代詩人袁牧所寫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通過動靜結合的描寫,寫了夏天中午所見到的情景,把乙個活潑機靈 天真可愛的牧童刻畫得栩栩如生。1 前兩句詩寫了牧童的神態,心情。聲色俱備,情景交融,勾畫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 牧童行歌圖 2 後兩句詩寫了詩人對牧童心思的推想,牧童的機靈敏捷的動作,神態變化,抓住...
阿爾都塞的意識形態理論簡析,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的主要觀點
1 意識 形態也是一種物質的存在,見 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 2 意識形態不是科學理論,早期馬克思屬於意識形態階段,後期馬克思屬於科學階段。馬克思在1845年的著作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和 德意志意識形態 中完成了對以前意識形態的清算。3 人道主義 歷史主義都是意識形態,因此馬克思主義是反人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