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怎樣形成的?

2022-12-03 21:05:05 字數 1029 閱讀 8460

1樓:匿名使用者

對地球起源和演化問題進行系統的科學研究始於十八世紀中葉,至今已經提出多種學說。現在流行的看法是:地球作為乙個行星,遠在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它同其他行星一樣,經歷了吸積、碰撞這樣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過程。地球胎形成伊始,溫度較低,並無分層結構,只是由於隕石物質的轟擊,放射性衰變致熱和原始地球的重力收縮,才使地球溫度逐漸增加。隨著溫度的公升高,地球內部物質也就具有越來越大的可塑性,且有區域性熔融現象。

這時,在重力作用下物質分異開始,地球外部較重的物質逐漸下沉,地球內部較輕的物質逐漸上公升,一些重的元素(如液態鐵)沉到地球中心,形成乙個密度較大的地核(**波的觀測表明,地球外核是液態的)。物質的對流伴隨著大規模的化學分離,最後地球就逐漸形成現今的地殼、地幔和地核等層次。

2樓:鋒妍鋒雨桐冠樂

有人答,地球是太陽系的乙個成員。太陽系家屬由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以及50萬顆小行星、衛星和彗星組成。太陽是太陽系的家長。

太陽系在形成之前,是一片由熾熱氣體組成的星雲,當氣體冷卻引起收縮時,使得星雲旋轉起來。由於重力的作用,氣體和風吹草動心收縮,旋轉速度加快,星雲變成扁的圓盤狀。我們知道,現代家庭中洗衣服使用的洗衣機,有乙個脫水機,把溼衣服放進去,脫水機快速旋轉起來,衣服內的水分就會被「拋」出去,溼衣服變成了幹衣服。

把水丟擲去的力,就是水滴在做圓周運動時產生的離開中心的力,叫離心力。同樣道理,當旋轉的星雲邊收縮邊旋轉,周圍物質的離心力超過了中心對它的引力時,就分離了乙個圓環來。就這樣,乙個又乙個圓環產生。

最後,中心部分變成太陽,周圍的圓環變成了行星,其中一顆就是地球,地球是在四五十億年前產生的。

這是乙個科學的假說,是18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和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提出的學說,人們稱它為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到了2023年德國物理學家魏扎克又發展了這個學說。

有關太陽系起源和地球形成的研究還在繼續,不斷完善。儘管如此,地球是我們人類的母親,哺育著我們成長。我們人類應該認識它,了解它,即使有朝一日,人類遷居到其他星球上去,也將永遠懷念它。

還有這個網不錯:

地球是怎樣形成的,地球是怎樣形成的?

46億年前,地球誕生了。地球演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地球圈層形成時期,其時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 百萬年 剛剛誕生時候的地球與今天大不相同。根據科學家推斷,地球形成之初是乙個由熾熱液體物質 主要為岩漿 組成的熾熱的球。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表的溫度不斷下降,固態的地核逐漸形成。密度大...

地球是怎樣形成的

我們的太陽系,最早存在著一顆古老的恆星,需要說明的是,它不是太陽,而是太陽的前身。它一直依靠內部的核聚變,散發著光和熱。突然有一天,它的燃料用完了,巨大的引力導致其向內部坍塌,密度越來越高,能量越來越強。直到有一天,它的結構無法在承受如此巨大的能量,它就 了。它的 身體 炸得四處發散,在它周圍到處都...

地球是怎樣形成的???

大約46億年前,由於太陽周圍的稀疏質點的相互碰撞,並逐漸向太陽赤道面集中,形成了圍繞太陽轉的各個行星,其中一顆行星就是地球。地球剛剛形成隻時溫度較低,儘管各種物質混雜在一起,卻能和平相處。時間的推移,由於地球內部的鐳 鈾等放射性物質的作用,引 山爆發與強烈 逐步行成高山 丘陵 平原等。由於地球的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