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浙江問舟中人註解,渡浙江問舟中人的註釋譯文

2022-11-08 21:35:04 字數 4997 閱讀 3557

1樓:西瓜砣

潮水落下去了,江水平如鏡沒有起風。你我乘一條小船一起過江。我時時伸長脖子遠望天邊,哪處的青山是我要去的越中。

浙江:錢塘江

扁舟:小船

濟:渡引領:伸長脖子

天末:天邊

越中:今浙江紹興一帶

2樓:匿名使用者

孟浩然潮落江平未有風, 扁舟共濟與君同。

時時引領望天末, 何處青山是越中?

【參考譯文】

潮水落下去了,江水平如鏡沒有起風。你我乘一條小船一起過江。我時時伸長脖子遠望天邊,哪處的青山是我要去的越中。

孟浩然詩主要以五言擅場,風格渾融沖淡。詩人將自己特有的沖淡風格施之七絕,往往「造境飄逸,初似常語」而「其神甚遠」(陳延傑《論唐人七絕》)。此詩就是這樣的高作。

孟浩然於開元初至開元十二三年間,數度出入於張說幕府,但並不得意,於是有吳越之遊,開元十三年(725)秋自洛首途,沿汴河南下,經廣陵渡江至杭州。然後,渡浙江之越州(今紹興),詩即作於此時。

在杭州時,詩人有句道「今日觀溟漲」,可見渡浙江(錢塘江)前曾遇潮漲。一旦潮退,舟路已通,詩人便迫不及待登舟續行。首句就直陳其事,它由三個片語組成:

「潮落」、「江平」、「未有風」,初似平平淡淡的常語。然而細味,這樣三頓形成短促的節奏,正成功地寫出為潮信阻留之後重登旅途者愜意的心情。可見有時語調也有助於表現詩意。

錢塘江江面寬闊,而渡船不大。一葉「扁舟」,是坐不了許多人的。「舟中人」當是來自四方的陌生人。

「扁舟共濟與君同」,頗似他們見面的寒暄。這話淡得有味:雖說彼此素昧平生,卻在今天走到同條船上來了,「同船過渡三分緣」,一種親睦之感在陌生乘客中油然而生。

尤其因舟小客少,更見有同舟共濟的親切感。所以問姓初見,就傾蓋如故地以「君」相呼。這樣淡樸的家常話,居然將承平時代那種淳厚世風與人情味維妙維肖地傳達出來,誰能說它是一味沖淡?

當彼岸已隱隱約約看得見一帶青山,更激起詩人的好奇與猜測。越中山川多名勝,是前代詩人謝靈運遨遊歌詠過的地方,於是,他不禁時時引領翹望天邊:那兒應該是越中______我嚮往已久的地方呢?

他大約猜不出,只是神往心醉。這裡並沒有窮形極象的景物描寫,唯略點「青山」字樣,而越中山水之美盡從「時時引領望天末」的遊子的神情中絕妙傳出。可謂外淡內豐,似枯實腴。

「引領望天末」,本是陸機《擬蘭若生朝陽》成句。詩人信手拈來,加「時時」二字,口語味濃,如自己出,描狀生動。注意吸取前人有口語特點、富於生命力的語彙,加以化用,是孟浩然特擅的本領。

「何處青山是越中?」是「問舟中人」,也是詩的結句。使用問句作結,語意親切,最易打通詩與讀者的間隔,一問便結,令讀者心蕩神馳,使意境頓形高遠。

全詩運用口語,敘事、寫景、抒情全是樸素的敘寫筆調,而意境渾融、高遠、豐腴、完滿。「寄至味於淡泊」(《古今詩話》引蘇軾語,見《宋詩話輯佚》),對此詩也是確評。 (周嘯天)

渡浙江問舟中人的註釋譯文

3樓:大靨

⑴浙江:即錢塘江。《莊子》作制河,《山海經》、《史記》、《越絕書》、《吳越春秋》作浙江,《漢書·地理志》、《水經》作漸江水。古人所謂浙漸,實指一水。

⑵江:指錢塘江。未有:沒有。

⑶扁舟:小船。《史記·貨殖列傳》:

「范蠡既雪會稽之恥,乃喟然而嘆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

』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舟:一作「舠(dāo)」。

濟:渡。

⑷引領:伸長脖子遠望。多以形容期望殷切。

《左傳·成公十三年》:「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乎!

』」天末:天的盡頭。指極遠的地方。

漢張衡《東京賦》:「眇天末以遠期,規萬世而大摹。」

⑸越中:即今浙江紹興。 潮落後江面平靜還沒有起風,乘乙隻小船渡江與您相從。

不時探頭向天邊眺望,您可知哪座青山是我要去的越中?

渡浙江問舟中人的詩意

4樓:完美假知己

《渡浙江問舟中人》是唐代詩人孟浩然(一作崔國輔)的作品。此詩通過「引領」遙望和向舟中人探問,表現對越地的嚮往。首句即寫「江落潮平」,點明正適宜輕舟快渡,但詩人卻「時時引領」遙望,足見心情的急切。

末句一問,寄託著對越地山川之美的渴慕。全詩筆調樸素,意境渾融。

《渡浙江問舟中人》—孟浩然(拼音)

5樓:

拼音:dù zhè jiāng wèn zhōu zhōng rén

渡浙江問舟中人

táng mèng hào rán

唐 孟浩然

cháo luò jiāng píng wèi yǒu fēng , biǎn zhōu gòng jì yǔ jūn tóng 。

潮落江平未有風,扁舟共濟與君同。

shí shí yǐn lǐng wàng tiān mò , hé chù qīng shān shì yuè zhōng ?

時時引領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

1、譯文

潮落後江面平靜還沒有起風,乘乙隻小船渡江與您相從。

不時探頭向天邊眺望,您可知哪座青山是我要去的越中?

2、孟浩然,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年輕時隱居故鄉鹿門山,四十歲時去京城長安應考,名落孫山,後來一直過著漫遊和隱居的生活。他是唐代田園山水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王維齊名,並稱「王孟」。

3、創作背景

孟浩然於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初年進入張說幕府,一直到開元十三年(725年),其間幾度出入,但並不得意,於是漫遊吳越一帶。開元十三年秋自洛陽出發,沿汴河南下,經廣陵渡江至杭州,然後過浙江越州(今紹興)。此詩即作於此時。

擴充套件資料:

孟浩然主要擅長寫五言詩,風格渾融沖淡。詩人將自己特有的沖淡風格用於七絕,往往「造境飄逸,初似常語」。此詩就是這樣的高作。

在杭州時,詩人有句道「今日觀溟漲」,可見渡浙江(錢塘江)前曾遇潮漲。一旦潮退,舟路已通,詩人便迫不及待登舟續行。首句就直陳其事,它由三個片語組成:

「潮落」、「江平」、「未有風」,初似平平淡淡的常語。

然而細味,這樣三頓形成短促的節奏,正成功地寫出為潮信阻留之後重登旅途者愜意的心情。可見有時語調也有助於表現詩意。

錢塘江江面寬闊,而渡船不大。一葉「扁舟」,是坐不了許多人的。「舟中人」是來自四方的陌生人。

「扁舟共濟與君同」,頗似他們見面的寒暄。這話淡得有味,意思是:雖說彼此素昧平生,卻在今天走到同條船上來了。

「同船過渡三分緣」,一種親睦之感在陌生乘客中油然而生。

尤其因舟小客少,更見有同舟共濟的親切感。所以問姓初見,就傾蓋如故的以「君」相呼。這樣淡樸的家常話,將當時那種淳厚的世風與人情味惟妙惟肖地傳達了出來,並不是一味地沖淡。

當彼岸已隱隱約約看得見一帶青山,更激起詩人的好奇與猜測。越中山川多名勝,是前代詩人謝靈運遨遊歌詠過的地方,於是,他不禁時時引領翹望天邊:那兒應該是越中——他嚮往已久的地方。

他大約猜不出,只是神往心醉。

這裡並沒有窮形極象的景物描寫,唯略點「青山」字樣,而越中山水之美盡從「時時引領望天末」的遊子的神情中絕妙傳出。詩句外淡內豐,似枯實腴。「引領望天末」,原本是陸機《擬蘭若生朝陽》成句。

詩人信手拈來,加「時時」二字,口語味濃,如同己出,描狀生動。注意吸取前人有口語特點、富於生命力的語彙,加以化用,是孟浩然特別擅長的本領。

「何處青山是越中?」是「問舟中人」,也是詩的結句。使用問句作結,語意親切,最易打通詩與讀者的間隔,一問便結,令讀者心蕩神馳,使意境頓形高遠。

全詩運用口語,敘事、寫景、抒情全是樸素的敘寫筆調,而意境渾融、高遠、豐腴、完滿。

渡浙江問舟中人 解釋

6樓:有星撒夢我頭

謝謝你們的答案。非常感謝!

渡浙江問舟中人解釋

7樓:任茹茹

孟浩然(689~740) 襄陽(今屬湖北)人。早年隱居鹿門山。詩風清淡,擅長寫景,與王維齊名。有《孟浩然集》。

【註釋】

浙江:錢塘江

扁舟:小船

濟:渡引領:伸長脖子

天末:天邊

越中:今浙江紹興一帶

【參考譯文】

潮水落下去了,江水平如鏡沒有起風。你我乘一條小船一起過江。我時時伸長脖子遠望天邊,哪處的青山是我要去的越中。

【題解】

作者以樸素敘事的筆調,表達了作者想到越中的急迫心情。語言生動形象、意境高遠、豐滿

8樓:朝陽山人

唐•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風,

扁舟共濟與君同。

時時引領望天末,

何處青山是越中。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 襄陽(今屬湖北)人。早年隱居鹿門山。詩風清淡,擅長寫景,與王維齊名。有《孟浩然集》。

【註釋】

浙江:錢塘江

扁舟:小船

濟:渡引領:伸長脖子

天末:天邊

越中:今浙江紹興一帶

【參考譯文】

潮水落下去了,江水平如鏡沒有起風。你我乘一條小船一起過江。我時時伸長脖子遠望天邊,哪處的青山是我要去的越中。

渡浙江問舟中人的作品原文

9樓:真神哥

潮落江平未有風⑵,扁舟共濟與君同⑶。

時時引領望天末⑷,何處青山是越中⑸?

渡浙江問舟中人 扁舟的讀音

10樓:樂筆曉新

扁舟在古文閱讀的發音是piānzhōu

扁舟 piānzhōu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李白《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piān zhōu]

扁舟《史記·貨殖列傳》:「 范蠡 既雪 會稽 之恥,乃喟然而嘆曰:『 計然 之策七, 越 用其五而得意。

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於江湖。」現代 劉大白 《秋之淚·西湖秋泛(二)》詩:

「葉葉扁舟葉葉篷,掩映著一葉葉的斜陽,搖曳著一葉葉的西風。」

以上內容供參考

11樓:金桃排案

扁舟→binn3 jiu1;

廣東海陸豐河洛話

《核舟記》中核舟的主體部分

第二小層 第3段 介紹船頭部分,寫舟上遊覽者 蘇軾 黃魯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這一層對表現雕品的主題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的介紹也最為詳細。除了細緻地寫出人物的衣著 姿勢而外,還著意描述了蘇 黃二人泛舟時的心情。從 蘇 黃共閱一手卷 東坡 左手撫魯直背 魯直 右手指卷,如有所語 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山海皆可平,難平是人心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只要兩人真心相愛,雖相隔高山大海,也阻擋不住兩個人的愛。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出自 山木詩詞全集 山木詩詞全集 原文選段如下 一望可相見,一步如重城。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所思隔雲端,奈何凡肉身。愚公不復見,精衛長泣鳴。天神猶降憐,誰可恨終生。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此愛翻山海,山海俱可平。可...

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此愛翻山海,山海皆可平。這句話什麼意思

意思 愛的人與我相隔高山大海,是我總不能越過的山海,但為了這份愛,我也可以乘船橫渡 山道再險,我也可以尋路穿行,山山海海都不能阻擋我的腳步。此句出自 山木詩詞 原文如下 曲曲池邊路,春來少人行。含水芙蓉葉,春去氣猶清。夕嵐分彩翠,高樹藏鶯聲。乍向風中看,花落更分明。徘徊覺露冷,清宵月影橫。泠泠砭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