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人才從**來?大多數人認為從教育來,這是勿庸置疑的。問題是什麼樣的教育才能鑄就人才呢?
人才指的是在某一方面有本事或才能的人,人才不可能是全才,也不會是天才,人才必定通過一定的學習、培養才能達到掌握某種技能或知識。教育意義相當之廣泛,可以是學校教育,可以是社會教育,也可以是家庭教育,還可以分為各類專業教育,或各檔年齡層次的教育。但不論哪種教育,其目的都是為了讓人有所學,有所得。
近來,學校舉行一年一度的校園藝術節,讓學生來展示自己的才藝,秀出自己的風采,要求所有學生個個報名、人人參加,能者可以報兩項。看到教師們抓耳撓腮的樣子,看到學生們一臉無奈尷尬的模樣,我們都知道他們的才藝實在不多,而這次要求展示的才藝專案又多達十乙個類別:器樂、體藝、曲藝、書法、繪畫、製作、電子作品、朗誦、講故事、唱歌、舞蹈。
如果說學生在這些方面有點愛好倒還能算得上,但要說稱得上才藝的可就真讓人為難了,特別是一些平時「不學無術」的學生,這回只能望洋興嘆,想報這個,這個不行,想報那個,那個又糟,最後只能胡亂報乙個去湊個數了。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拿起學校**課上用的豎笛來吹一吹就當作了器樂才藝,拿起美術課上的塗鴉似的作品,就算是繪畫才藝了,甚至五六年級畫得像一二年級的樣子的都有,還有的拍兩下球也當作才藝,甩一下溜溜球也當作了體藝才能,乙個破罐子,也當作了小製作作品,凡是能想到的平時在玩的東西都當作了才藝。 藝術教育是一門相當重要的教育,孩子從小開始就要開始接受藝術的薰陶,它不僅可以陶冶性情,而且可以開發智力,更能樹立學生良好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才藝,比之藝術範圍更廣,可以有更廣闊的舞台。但遺憾的是學生有這樣的特長的並不多。真正在那裡嶄露頭角的都是一些在課外下過苦功夫練的學生,比如器樂,有幾個相當棒的學生,鋼琴彈得很好,如行雲流水一般,世界名曲在他們手下也能蕩漾開來;琵琶彈得不錯,都通過了六七級的考級;小提琴拉得很好,音色柔美舒緩,感情飽滿。
他們的出色表現全來自他們業餘時間的刻苦訓練,這些五年級的學生學習相關的器樂至少都有五六年的歷史了,像彈琵琶的告訴我她練習的時候一天要彈三個小時呢,手都磨破了。相應的,有些只學了一兩年時間的學生就相差甚遠了。所謂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說的就是這個理。
令人驚嘆的是這些真正有才藝的人沒有乙個是在學校教育出來的,大數是在課外利用休息時間去專門的指導老師那裡習得的,這也是現在藝術類教師吃香的乙個原因,據說他們業餘時間的外快比在校工作的錢還多,難怪這些有專長的藝術類教師不能安心工作了。學生呢,往往學上乙個學期跟本就沒有什麼起色,非得學上個三年五載才會像點樣,書法也好,繪畫也罷,鋼琴也好,琵琶也罷,都是一些需要長時間磨練的東西。家長們也因此在這些東西上面沒少花錢,像我們有的家長為孩子買一把二胡就花了兩千多元,更不用說長期的培訓費了。
但現在的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代價高昂也在所不惜,為的是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藝術教育是與家庭經濟狀況、家長重視程度聯絡在一起的,像在農村的一些孩子根本就沒有條件觸控鋼琴,根本不用說學鋼琴了,就連普通班的學生家庭重視這類教育的也少得很,參與表演的學生除了豎笛就沒有其他器樂可言了。這樣高昂的代價是在學校裡不可能實現而產生的結果,學校只在藝術節的時候要大家拿出藝術的東西來,平時卻極少這類專業性的訓練,哪怕開設一些才藝班也遠沒有達到專業化的水平和強度,可以說,學校教育在藝術教育上是欠缺的,不論哪個學校,要麼是專門為培養一些可供演出、對外表演的同學而斥資輔導,不然都只是將藝術作為一種可有可無的擺設,或拿學生在校外學得的才藝作為自己的特色而對外炫耀,試問一下:
有多少學校的才藝表演是學生在學校裡自然習得的?當我們將這些學生當作學校的人才向外展示的時候,是否汗顏?
我覺得我們的教育只將學科知識的教育擺在了乙個相當重要的位置上,而將一些不必要的知識作了太多的強調、相當的重複,以至於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反覆練習當中不斷鞏固一定陳舊的、死板的知識,而將人的素質、愛好都擱置在了一邊。其實,我們的教學任務,抓緊一點的話,半個學期就可以完成了,至少我覺得我的語文如此,我們沒必要作太多的反覆的強調,而要致力於學生大量的閱讀和寫作,語文水平自然就能提高了,課堂上作一點點撥即可。學校教育完全可以分成兩部分,每天上午上文化課,每天下午學才藝課,讓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得到充分的培養和發揮,我覺得不但不會影響他們文化知識的學習,反而會起到一種促進作用。
或者可以將學校與社會辦學機構聯合起來,將才藝培養的任務交給社會,每天下午教師可以鑽研教材教法,研究課堂、學生,孩子們可以盡自己的喜歡參加相關的培訓或休閒或社會活動。
教育要培養人才,學校教育更是義不容辭,但人才不僅僅是具有相當好的考試能力,具有豐富的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修養和品性,有積極向上的情感和較強的學習能力。
2樓:何飛問道
在我所有的愛好中,學彈電子琴也算是我的乙個愛好,它在我的生活中佔去了一定的休閒時間。大家猜猜我是怎樣愛上和享受這門藝術的呢?
事情是這樣的:一天,在學校,有一次比賽合唱,全校裡的人紛紛來參加,我也不例外,報完名便開始了課餘時間的培訓。我們的培訓是由老師彈琴,教我們唱。
當我聽見美妙的琴聲,大家的歌聲便脫口而出,使我對琴有了一些了解。四年級上**課,老師愛帶我們去**室上,經過老師的講解和彈奏,我慢慢的對琴產生了興趣,琴聲優美,能讓人的神經進行休息。
在家裡,我從學校學來的幾首歌總是來家裡唱一下,爸爸媽媽看見我天天這樣唱,也知道了我對琴有點感興趣便跟我買了一架電子琴。剛買回家我便迫不及待的彈上了,可是我真是亂彈琴,這時,爸爸叫我靜下心來,彈最簡單的練習曲:《歡樂頌》,可我總是靜不下心來聽、看,急急忙忙的往板凳上一坐,便開始亂彈,學習電子琴沒有我想象的那樣簡單。
我開始以為只要彈好哆、來、咪、發、唆、啦、西七個音,就萬事大吉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光這七個音階要彈好都很難,而且基本功也很重要,要認識簡譜,掌握節奏。經過了幾個月的學習我學會了這首曲子,還能自彈自唱。
在爸爸的指導下我學會了更多的曲子:《童謠》《義勇軍進行曲》等。現在在家,時常陶醉在電子琴美妙的樂曲中,每當我用手指在鍵盤上流暢地彈奏出校園歌曲《童謠》的時候,我的神思似乎也回到了學校和同學們在一起上課、遊戲、玩耍。
每當我沉醉在自己的琴聲中,也搖頭晃腦地哼上幾句的時候,我的心情就顯得無比舒暢,就好像吃了乙個人參果,渾身三萬六千個毛孔都開放了。
我愛**,我愛電子琴,我愛這能陶冶性情的琴聲。我願美妙的**充滿我的未來,愉悅人們的心田。我要繼續努力學習各科文化知識繼續練習提高我的琴藝,讓我的家人、朋友享受我優美的琴聲.
3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正需要這樣的作文
為什麼說管理即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
管理是一門科學。管理作為一門科學,就是指人們發現 探索 總結和遵循客觀規律,在邏輯的基礎上,建立系統化的理論體系,並在管理實踐中應用管理原則與原理,使管理成為在理論指導下的規範化得理性行為。從巨集觀來說,管理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各企事業間的人事管理,生產管理,運作管理的乙個狹義概念,更廣泛的將擴大到國家...
管理是一門科學還是藝術,管理學是一門科學還是門藝術?
管理究竟是什麼?相信大多數人會說,管理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同時又是一門新興的科學。但它到底是一門純理論科學還是一種藝術呢,就像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哈羅德 孔茨等在1955年出版的 管理學 中說 管理是一門科學,還是一種手段,還是一種藝術,是人們經常爭論的問題 科學使人聯想到的是規範 標準,是一幅嚴肅的面孔...
攝影是怎樣的藝術,攝影是一門怎樣的藝術
攝影當然是一種藝術啦,他是和畫畫貫通的,如果不學過畫畫的人很難把攝影抓拍得有意境,攝影的藝術是去撲捉世界上美妙的東西,用高科技去實現並且表現出來,只要是自己喜歡的,自己欣賞的就是一種唯美的藝術品,繪畫是把自己心想或者是看到的用情感表達出來,繪畫的藝術在於用一張畫紙和一支畫筆表現出自己內心想要表達給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