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杜牧的譯文,赤壁杜牧的翻譯

2022-09-28 18:35:07 字數 5320 閱讀 5163

1樓:匿名使用者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2樓:匿名使用者

譯詩: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

我把它仔細磨洗,認出是三國的遺跡。

倘若當年,東風不將周瑜助,那麼銅雀高台春光深,深鎖住,江東二喬,淪為曹公妾。

赤壁 杜牧 翻譯

3樓:橘子不如橙子

譯詩: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

我把它仔細磨洗,認出是三國的遺跡。

倘若當年,東風不將周瑜助,那麼銅雀高台春光深,深鎖住,江東二喬,淪為曹公妾。

4樓:邵天屹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沉埋在沙中折斷的戰草還沒有腐蝕,自己拿起來磨洗認出是前朝的兵器。如果不是東風給周郎方便,銅臺中深鎖的就會是二喬。

折戟:指殘破的戟(兵器)。

銷:鏽蝕。

前朝:以前的年代。

周郎:吳國的年青將領周瑜。

銅雀:即銅雀臺。

二喬:喬公二女,大喬嫁孫策,小喬嫁周瑜。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

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認為周瑜勝利於僥倖,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國家興亡的慨嘆。有情有致。

5樓:百度使用者

這是一首即物興感的詠史詩。一支深埋在泥沙裡的斷戟,雖然歷時久遠,但並未完全鏽蝕。我把它揀起來磨洗乾淨,還能認出是三國赤壁之戰的遺物。

如果不是東風幫助周瑜獲得火燒曹軍的勝利,恐怕吳國的國色大喬、小喬就要被幽禁在曹操的銅雀台上了。

6樓:百度使用者

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

我把它仔細磨洗,認出是三國的遺跡。

倘若當年,東風不將周瑜助,那麼銅雀高台春光深,深鎖住,江東二喬,淪為曹公妾

7樓:藍凋丶

折斷的戟沉在泥沙中,鐵還沒有完全生鏽,

我把它又磨又洗,認出是赤壁大戰遺物。

假如東風不給周瑜方便,

那麼春天裡喬家兩姐妹就會被關壓在銅雀臺了。

8樓:辛公升始影

一截折斷了的鐵戟沉沒於水底沙中還沒有完全消融,我把它擦洗乾淨認出是三國赤壁的遺物。

如果不是東風相助周瑜,

美麗的大喬和小喬早被曹操擄去鎖進了銅雀臺。

杜牧{赤壁} 原文

古詩杜牧的《赤壁》的賞析。

9樓:慕斯

賞析:詩篇的開頭借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事、物的慨嘆。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

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鍋二喬」此句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以小見大,深刻警醒。把硝煙瀰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如此蘊藉。也表達了這樣的感慨:

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

藝術特色:

從藝術上看,詩人杜牧在前兩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虛託手法,這就好比寫當朝的人或事而假借於前朝的人或事來寫;還有詩中運用了以小見大這種表現手法,詩的後兩句寫戰爭的勝負時,通過大小喬這兩個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運來表達設想中東吳敗亡的結局,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

10樓:今生愛心

賞析:這首詩是作者經過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擴充套件資料

原文:《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

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

詩篇開頭借一件古物來興起對前朝人物和事蹟的慨嘆。在那一次大戰中遺留下來的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經過了六百多年,還沒有被時光銷蝕掉,現在被人發現了。經過自己一番磨洗,鑑定了它的確是赤壁戰役的遺物,不禁引起了「懷古之幽情」。

赤壁杜牧古詩的譯文賞析要字少一點的 5

杜牧《赤壁》的寫作背景 15

11樓:儒雅隨和

《赤壁》這首詩是詩人杜牧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

杜牧生活在唐末,他最大的政治野心是恢復唐朝的繁榮。他反對最高統治者的奢侈和無知,並討厭鎮和吐蕃貴族的入侵。他認為,唐朝必須消除這兩大禍害,加強團結,奪回失地,國家能夠解決,人民才能受苦。

降低。但他從未被統治者重用過,也沒有表現出他的野心,所以他總是感嘆抑鬱症。

故事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戰,這是一場在三國歷史形勢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重大戰役。結果,孫和劉連軍擊敗了曹軍,34歲的孫武軍指揮官周瑜是這場戰鬥中的頭號人物。詩人**了古戰場的遺物,表達了他對赤壁之戰的獨特見解。

12樓:hua丶海賊王

一、寫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

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二、《赤壁》原詩及譯文

1、原詩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2、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三、《赤壁》簡介

《赤壁》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係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暗指自己胸懷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見大。

四、作者杜牧簡介

1、杜牧(公元803-公元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2、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

3、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4、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髮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

5、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13樓:薄荷綠

杜牧處於唐末時期,那是唐朝內憂外患,杜牧空有滿腔抱負,奈何無處施展,所以才寫了這首詩。

14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赤壁》

1、關於本文的作者。

《赤壁》作者杜牧,唐朝詩人。他生活在日趨衰落的晚唐時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負是恢復唐王朝天寶以前的興盛景象。他反對最高統治者窮奢極欲、不恤國事,更痛恨藩鎮割據和回紇、吐蕃貴族統治集團的侵擾,認為唐王朝必須除去這兩大禍患,加強統一,收復失地,國家才能安定,人民痛苦才能減輕。

但他始終沒有得到統治者的重用,未能施展抱負,所以一直慨嘆憂鬱。杜牧在詩歌方面成就較顯著,後人稱盛唐時期的杜甫為「老杜」,稱晚唐時期的杜牧則為「小杜」。著有《樊川集》。

2、關於本文的主題。

作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了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鬱不平之氣。

3、如何理解「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如果不是東風給了周瑜以方便,取得勝利的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

16樓:縹蓮

無什麼寫作背景,就 是有感而發

杜牧寫《赤壁》時的歷史背景(皇帝的情況等)?

17樓:匿名使用者

《赤壁》時的歷史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發。

這是詩人憑弔赤壁古戰場所寫的詠史詩。它認為歷史人物的成敗榮辱具有某種偶然性。杜牧的這類絕句開宋人詩歌議論之風。

「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長江南岸,對岸為烏林,相傳是孫權、劉備聯軍與曹操軍隊決戰的地方。

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足而立的形勢。周瑜統率吳軍,作為主力,用火攻大敗號稱八十萬的曹操大軍,一舉成名,成為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赤壁》時的皇帝情況: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小詩的後兩句是說,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果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赤壁》唐代作家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18樓:匿名使用者

詩題一作《赤壁懷古》。赤壁:赤壁山,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赤壁公社,地處長江南岸,聳立江邊,山巖呈赭紅色,所以稱「赤壁」。

19樓:匿名使用者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之戰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是孫、曹、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

杜牧的赤壁的問題,有關《赤壁》杜牧的問題

虛 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將被關進銅雀臺中了 假設生不逢時,懷才不遇 周瑜打敗曹操,只不過是僥倖的成功罷了 有關 赤壁 杜牧的問題 赤壁屬於詠史懷古詩 從反面描寫東風於周瑜的重要意義以及赤壁之戰勝利的重要意義.關於杜牧的 赤壁 的問題 詠史詩 突出特點就是借用乙個典故來懷念...

求杜牧《赤壁》原文,《赤壁》原文及翻譯

赤壁 題解 七絕 赤壁 是杜牧任黃州 今湖北黃岡 刺史時 842 844 所作的詠史抒情之作。漢獻帝建安十三年 208 孫權與劉備聯軍曾在赤壁 山名,位於今湖北蒲圻縣西北一百二十里 擊敗曹操的軍隊,奠定了後來三國鼎立的局面。黃州城外也有叫赤壁 又名赤鼻磯 的地方,和真正古戰場赤壁相距不算太遠。原文 ...

赤壁杜牧的問題,杜牧的《赤壁》反映了什麼,有什麼寓意

這是乙個切入點.表明作者是在遊覽赤壁的時候因為看見了折戟 也就是赤壁大戰的遺物 所以聯想到了戰爭的情景 又更進一步引發了他的感慨.雖然不知道杜牧是真的看到還是假的看到 不過這算是乙個引子 由具體的事物引出他的感想嘛.說明年代久遠,戰爭激烈呀 折戟反映了赤壁激烈的戰況,數百年過去了,舊地重遊還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