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清爽又清新的小奇異果
品味中華風俗節日——端午節的習俗
2樓:崔臨斌
全家人一起吃粽子,帶香囊,還有七彩繩。然後給親戚朋友送些粽子!
3樓:匿名使用者
吃粽子,帶香囊,還有七彩繩
山西臨汾風俗習慣
4樓:陽光彩虹小可樂
1、威風鑼鼓:
晉南威風鑼鼓是臨汾一帶由鑼、鼓、鐃、鑔四種樂器共同演奏的一種地方傳統打擊樂藝術形式。威風鑼鼓主要分布在山西晉南地區,尤其是在臨汾市的汾西縣、洪洞縣、霍州市等地流傳最廣。由於其鼓聲如雷,鈸音清脆,鑼鳴鏜鏜,威風凜凜,所以叫做威風鑼鼓。
其中,汾西縣的下團柏村更是威風鑼鼓之村,下團柏村威風鑼鼓有著「華夏第一鼓」的美譽
2、晉南花鼓:
晉南花鼓起源於萬榮縣,後來流行於整個晉南地區。據說晉南花鼓是在明朝時期由安徽鳳陽逃荒的人們將它帶到了萬榮縣。萬榮花鼓表演有三種形式:
高鼓(鼓置於胸前),低鼓(鼓置於腰間)和多鼓(身體攜帶多面鼓)。表演者邊敲邊舞,通常還伴有大鑼和鐃鈸。象木偶戲一樣,皮影戲也常常演出一段民間故事。
戲中人物和道具由皮革製成,它們的輪廓被投影到螢幕上。表演者在幕後為戲中的人物配音和演唱。
3、炕畫
山西有在炕周圍牆上作畫的習俗。這些畫用來裝飾房間和保護粉刷的牆壁。 炕畫內容豐富,從風景,花鳥,野獸到歷史和傳說故事。
在原平發掘的宋代古墓中發現了與現代炕畫相似的壁畫,證明了炕畫這種民間藝術至少已有800年的歷史了。
4、刺繡
山西農村的這種手工作品十分普及。各地的刺繡都有它們獨特的形式:有的華麗精美,有的莊嚴清晰,有的簡單精製。
刺繡作品有三種,衣服、日常用品和典禮裝飾。在傳統衣服上,刺繡通常用來裝飾領子、袖子和童鞋、圍兜和童帽。日常用品中,一種典型的刺繡作品是枕頭,有的設計成兩隻虎頭、乙隻人臉虎頭、乙隻魚尾虎頭或乙隻青蛙。
現在,刺繡更廣泛地作在墊子、鞋墊、錢包和旅遊紀念品。用於典禮的刺繡作品主要有掛在廟宇上的垂簾和殉葬衣服。
5、平陽木板年畫
源於宋朝平陽(古臨汾)的木板年畫藝術在元、明、清時期得到廣泛發展。宋朝滅亡以後,元代統治者強迫許多印刷工人從南方遷到平陽,使這裡成為印刷工業的中心,從而產生了平陽木板年畫。大部分平陽木板畫是由有此嗜好的農民在業餘時間雕刻印製而成的。
取材於當地的習俗和傳說故事,木板畫的內容主要是些花、鳥、魚和歷史人物。
採用誇張生動的描寫手法和鮮明的顏色,畫面充滿當地的風味,反映了當地人民健康、勇敢、浪漫的性格。平陽年畫根據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種類。有的懸掛在臥室,有的貼在門窗上,有的則用來裝飾廚房或桌子。
6、霍州麵塑
當地人稱之為羊羔兒饃,古時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春節來臨前,農家婦女會捏製小貓、小狗、小虎、玉兔、雞、鴨、魚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面塑製品,以象徵吉祥如意、福壽榮華。在寒食節時,上墳祭祖用的麵塑造型是「蛇盤盤」。
據說,吃掉「蛇頭」便能「減毒頭,免災禍」。
山西臨汾的風俗
5樓:匿名使用者
威風鑼鼓是流行於臨汾地區的一種集體敲擊表演,得名於鼓手表演時展示的各種勇猛姿態。它常常在慶祝農曆新春,豐收,群眾遊行和其它歡樂的場合表演。 威風鑼鼓最早據說是在古代堯帝時期出現。
到現在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堯帝的兩個妻子娥皇和女英去看她們的父母時,堯所在的部落的人們敲鑼打鼓為她們送行。當她們回來時,她們村的人們也以同樣的方式歡送她們。
從那時起,威風鑼鼓就成了一種習俗。許多大村莊都有他們自己的鑼鼓隊。
添倉節,這是山西特有的節日。添倉節的具體日期是在每年舊曆正月的二十五日。添倉,是指農家往倉房囤子裡增添糧食。
是當年要在原有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增加收成,多多增產,這就寄託了人們對於來年糧食豐收的良好願望。添倉節,在山西各地的過節方法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添倉節這天,象徵性地往糧倉裡新增糧食,有的地方則在添倉節這一天吃春餅、煎餅,並把餅投入到糧倉,名曰填倉、添倉。
有的地方在添倉節,做「雨燈燈」,燈燈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個,小碗大小,每個燈頂端捏乙個燈盞,燈盞邊緣捏乙個小豁口,每個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乙個月。燈盞蒸熟後,揭開鍋先看那些月的燈盞裡積的汽水最多,則證明了那個月雨澇。再根據種莊稼在那個月需雨水最多,推斷這一年收什麼,作為本年安排種植的依據。
二月二 龍抬頭 傳說中,農曆二月初二是萬物復甦的日子。二月二,龍抬頭。是山西民間普遍流傳的不成節日的節日。
在山西,老百姓都習慣於在這一天理髮,農村則是剃頭,藉以去掉昔日的穢氣,迎接來年的興旺。一般農村,在二月二時,總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餃子,吃麻花,吃煎餅。 撒五穀「撒五穀」是一種風土人情味很濃的喜慶文化。
村里每有結婚者,前街後巷、左鄰右舍,看新媳婦的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地跟在新娘身後,聆聽「五穀歌」。聽到有趣處,常常有人攔住新郎新娘的去路,懇求「贊禮者」來上一段。這時,「贊禮者」便大顯身手,串串歌詞奪口而出,人群中不斷發出陣陣掌聲和歡笑聲,熱鬧非常,喜氣旺盛。
臨汾有什麼風俗200字
山西臨汾春節習俗 5
6樓:豬事實
山西臨汾春節習俗如下:
貼門神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傳說中的神荼、鬱壘兄弟二人專門管鬼,有他們守住門戶,大小惡鬼不敢入門為害。唐代以後,又有畫猛將秦瓊、尉遲敬德二人像為門神的,還有畫關羽、張飛像為門神的。
門神像左右戶各一張。後代常把一對門神畫成一文一武, 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貼春聯貼春聯
春聯亦名「門對」、「對聯」、「桃符」等,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而得名。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春聯的種模擬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方"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具、影壁中。
[11]
貼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守歲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7樓:手機使用者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把家掃,二十四去買肉,
二十五祭灶君,二十六宰只雞,
三十兒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8樓:周
入義找卡求帶我玩手機唄…哦哦好吧唧吧唧,
山西臨汾的春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40
臨汾春節習俗300字
9樓:匿名使用者
除夕 農曆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 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製新衣飾;新購家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
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髮,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髮美容。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
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採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戶戶製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
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後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是晚農家水缸要貯滿水,公尺缸要填滿公尺,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過年夜守歲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來臨,新年鐘聲敲響,家家戶戶鳴放鞭炮。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
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於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綵,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後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願。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還有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句小紅紙貼於人家門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做四句、說吉利話挨家賀年的,都趁著討點賞錢。初
二、初三日鄉村圩鎮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遊行表演。今還有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群結隊盡興遊賞**,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著準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 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
因此,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後, 首先必須「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後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後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出潮人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
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於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 用過晚餐,家中主婦就忙著收拾飯桌,於是,一場大清掃活動便開始了。
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衛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場,必須用松枝掇草掃刷。然後便生爐**,開始準備明天祭神的供品--齋菜。 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公尺、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
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就準備完畢,讓其晾乾。炸齋菜時,等爐火生好的時候,放上一口鐵鍋,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時,用這些料子拌以粉漿往鍋裡一放,它就在油鍋裡吱吱地冒氣泡。
熟時,黃澄澄、香噴噴地格外誘人。這時,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會獻上新炸齋菜一盤,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讓你嚐嚐遐邇聞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
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乙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裡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後即將鈔票取回。
介紹羌族的風俗習慣,羌族的風俗習慣
1 飲食 羌族飲食豐富。主食是玉公尺 洋芋 小 麥 青稞,輔以蕎麥 油麥和各種豆類,蔬菜品種多樣。傳統的飲食有攪團 玉公尺蒸蒸 金裹銀 或 銀裹金 洋芋糍粑 煮洋芋 豬膘肉。人們普遍吸蘭花煙,還喜歡飲咂酒 玉公尺蒸蒸酒 和蜂蜜酒。2 服飾 羌族服飾樸素美觀,風格獨特。各地略有差異。其中,汶川縣的龍溪...
國外節日風俗習慣,國外節日風俗習慣
你好 美國 1 元旦節 new year s day 每年1月1日慶祝新的一年開始。人們舉辦各種各樣的新年晚會,到處可以聽到 辭舊迎新 的鐘聲,為美國的聯邦假日。2 林肯誕辰 abraham lincoln s birthday 每年2月12日,慶祝林肯誕辰,為大多數州的節日。3.聖瓦倫丁節 st....
回民風俗習慣,回族的特別風俗習慣
歷史上,回族人從出生時開始,就要請阿訇起回回名字,結婚時請阿訇證婚,死亡後請阿訇主持殯葬,各方面均受伊斯蘭教的影響。特別在飲食習慣上,回民忌吃豬肉,不吃一切動物的血和自死之動物,等等.為了宗教活動和生活習俗上的便利,回民習慣在住地修建 禮拜寺 明末清初則統稱清真寺,多圍寺而居。在飲食上,回族人普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