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通典 食貨門 田製》的譯文,求 《漢書 食貨志》譯文 尤其是下的譯文 急急急

2022-06-16 08:35:03 字數 4263 閱讀 1618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譯文

周室衰落到了戰國時代,推崇詐偽和暴力而輕視仁義,以物質充足為先,以禮貌謙讓為後。這個時候,李悝為魏文侯制定了充分利用土地生產能力的教令,認為土地方圓百里,總共有九萬頃,除去山地大湖村居所佔的三分之一,還有田畝六百萬畝,耕耘田地勤奮小心則每畝加收三鬥,不勤奮那麼也減去三鬥。

方圓百里土地上的糧食增減一下,就是一百八十萬石粟。又買進穀物太貴會傷害士、工、商,太便宜又會傷害農民;士、工、商受到傷害,就會出現離散,農民受到傷害就會出現國家貧困。因此太貴和太便宜,一定要傷害一方。

善於治理國家的,使士、工、商不受到傷害而使農民更加勤勉。

現在乙個帶著五口人的戶主,種地百畝,一年的收成是一畝一石半,打成粟是一百五十石,除去十分之一的稅十五石,還剩下一百三十五石。食用,乙個人一月要一石半,五個人一年要九十石粟,還剩四十五石。

賣去三十石,得到一千三百五十錢,除去社間嘗食新收穫的五穀以及春秋的祭祀,用去三百錢,還剩一千零五十錢。穿衣,乙個人大致用錢三百,五個人全年用錢一千五百,差四百五十錢。不幸有疾病死喪的費用,及上交賦稅,還沒算在這裹面。

二、原文

陵夷至於戰國,貴詐力而賤仁誼,先富有而後禮讓。是時,李悝為魏文侯作盡地力之教,以為地方百里,提封九百頃,除山澤、邑居參分去一,為田六百萬畝,治田勤謹則畝益三公升,不勤則損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減,輒為粟百八十萬石矣。

又曰: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

。民傷則離散,農傷則貧,故甚貴與甚賤,其傷一也。善為國者,使民毋傷而農益勸。

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畝一石半,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稅十五石,餘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終歲為粟九十石,餘有四十五石。

石三十,為錢千三百五十,除社閭嘗新、春秋之祠,用錢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錢三百,五人終歲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喪之費,及上賦斂,又未與此。

三、出處

《漢書·食貨志上》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漢明帝頗賞識班固的才能,召為蘭臺令史,秩俸為六百石,後轉遷為郎。當時蘭臺令史傅毅是他的同事,二人皆以文聞名,班固與弟班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

」此即「文人相輕」的典故。

班固又奉詔完成其父所著書。班固死在獄中,年六十一歲。此時所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均未完成。

班固著《漢書》未完成而卒,漢和帝命其妹班昭就東觀藏書閣所存資料,續寫班固遺作,然尚未完畢,班昭便卒。同郡的馬續是班昭的門生,博覽古今,漢和帝召其補成七「表」及「天文志」。

《漢書·食貨志》通過對西漢社會經濟狀況的考察,以「理民之道,地著為本」的思想,對西漢所施行的財政經濟措施及其得失作了**,在如何做到「足食、安民」的問題上,提出了看法。

二、作品賞析

在敘事上,《漢書》的特點是注重史事的系統、完備,凡事力求有始有終,記述明白。這為我們了解、研究西漢歷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漢歷史,無不以《漢書》作為基本史料。

在體裁方面。《漢書》與《史記》同為紀傳體史書。不同的是,《史記》起於傳說「三皇五帝」,止於漢武帝時代,是一部通史;而《漢書》卻是專一記述西漢一朝史事的斷代史。

這種紀傳體的斷代史體裁,是班固的創造。以後歷代的「正史」都採用了這種體裁。這是班固對於我國史學的重大貢獻。

三、作者簡介

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東漢官吏、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子,字孟堅,漢族,扶風安陵人(今陝西咸陽東北)。

除蘭臺令史,遷為郎,典校秘書,潛心二十餘年,修成《漢書》,當世重之,遷玄武司馬,撰《白虎通德論》,徵匈奴為中護軍,兵敗受牽連,死獄中,善辭賦,有《兩都賦》等。

2樓:匿名使用者

周室衰落到了戰國時代,推崇詐偽和暴力而輕視仁義,以物質充足為先,以禮貌謙讓為後。這個時候,李悝為魏文侯制定了充分利用土地生產能力的教令,認為土地方圓百里,總共有九萬頃,除去山地大湖村居所佔的三分之一,還有田畝六百萬畝,耕耘田地勤奮小心則每畝加收三鬥,不勤奮那麼也減去三鬥。方圓百里土地上的糧食增減一下,就是一百八十萬石粟。

又買進穀物太貴會傷害士、工、商,太便宜又會傷害農民;士、工、商受到傷害,就會出現離散,農民受到傷害就會出現國家貧困。因此太貴和太便宜,一定要傷害一方。善於治理國家的,使士、工、商不受到傷害而使農民更加勤勉。

現在乙個帶著五口人的戶主,種地百畝,一年的收成是一畝一石半,打成粟是一百五十石,除去十分之一的稅十五石,還剩下一百三十五石。食用,乙個人一月要一石半,五個人一年要九十石粟,還剩四十五石。賣去三十石,得到一千三百五十錢,除去社間嘗食新收穫的五穀以及春秋的祭祀,用去三百錢,還剩一千零五十錢。

穿衣,乙個人大致用錢三百,五個人全年用錢一千五百,差四百五十錢。不幸有疾病死喪的費用,及上交賦稅,還沒算在這裹面。

3樓:小垂子的成長路

周王朝衰落進入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只重陰謀暴力而輕視仁義道德,先求佔有財富而後講禮讓。這個時候,李悝作為魏國的丞相提出了進一步發展農業生產的主張,他認為方圓百里的土地面積,大概有九萬頃,除掉山川河流和都城及百姓居住的面積的三分之一,還有田地六百萬畝,若能勤加耕耘則每畝可以增產三鬥,不認真耕作則減產也是三鬥,以這個數字計算,方圓百里面積的上等田地的一增一減,就是一百八十萬石糧食了。他又說糧食賣得太貴損害一般人的利益,太賤則損害農民的利益;傷害了一般人的利益,他們會離散到別的地方去,傷害了農民的利益,農業生產搞不好,國家就會貧窮。

所以,糧食太貴了或是太賤了,都不好,他對百姓的傷害都是一樣的。善於治理國家的當權者,一定要使百姓的利益不受到傷害同時還要鼓勵農民搞好生產,現在,一般農戶乙個男勞力負擔五口人,耕種一百畝田,一年每畝收糧食案一石半公尺計算,合計收糧食一百五十石,除掉納稅佔十分之一計十五石,餘下一百三十五石,口糧,每人每月一石公尺,全家五口一年的口糧是九十石,扣除則剩四十五石。每石糧食賣錢三十,共計得錢一千三百五十,除掉社閭春秋祭祀社神攤派錢三百,尚餘錢一千零五十。

添置衣服大概每人花錢三百,五口人一年就要一千五百錢,光這筆開支就短少錢四百五十。若不幸有疾病喪葬的費用,還有完納賦稅的開支這裡尚未包括,這就是農民所以長期貧困,不鼓勵農民發展生產,而使糧價這樣昂貴的原因。

求《莊子·田子方》原文和譯文。

求《奧德賽》的譯文!!!

4樓:鼠龍

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長了!

不過簡介可以說:

在「史詩系列」裡,《奧德賽》上承回歸,下接《忒勒格尼亞》,共二十四卷,12,110(±)行,其創作或編制年代略遲於《伊利亞特》,可能在西元前 720—670年間。根據亞里斯多德的觀點,《奧德賽》的情節具有「雙向發展」的特點[注],但主要以直接描寫俄底修斯的活動和經歷為主。全書內容大致可划作四大部分,即(一)忒勒馬科斯的出訪(一至四卷),(二)俄底修斯的回歸(五至八卷以及第十三卷1—187行),(三)漫遊(九至十二卷),(四)俄底修斯在伊薩卡(第十三卷187至第二十四卷548行)。

詩評大師亞里斯多德曾給《奧德賽》的內容作過高度的概括:乙個人離家多年,被波塞冬暗中緊盯不放,變得孤苦伶什。此外,家中的境況亦十分不妙:

求婚人正揮霍他的家產,並試圖謀害他的兒男。他在歷經艱辛後回到家鄉,使一些人認出他來,然後發起進攻,消滅敵人,保全了自己[注]。當然,這只是,或僅僅是故事的梗概或「大綱」,作為一部著名的長詩,作為西方現存最早的傳奇性遊記作品,《奧德賽》的內容跌宕起伏,波瀾壯闊,遠比上述寥寥數語所展示的情境驚奇生動,多姿多彩。

《奧德賽》描寫人的苦難,表現人生的艱厄。人生活在對立面的包圍之中。人的「對立面」具有意味深長的三重性——「對立」來自三個方面,即(一)懷帶敵意的神,(二)敵對的人,(三)大自然的「擊衝」。

人在苦難中殘喘,在夾縫中求生。在苦難和求生中,《奧德賽》突出強調了求生的努力,漚歌了為求生拼搏的精神。人會受難,人可以哭泣,但人生的價值在於拼搏。

人在拼博中進取,擺脫被動的局面;人在拼搏中看到自己的力量,部分地掌握自己的命運,爭來比現狀美好的前景。人擁有巨大的潛力,並賦有使用這種潛力的本能。人一旦決心,同時也被允許進入準備行動的狀態,就會把已有的潛能變作改變狀態和布局的動能。

埋頭悲哭的俄底修斯一旦被允許離島(卡魯普索的海島)回家,就能劈波斬浪,所向無敵。

按照荷馬的觀點,實踐自己命運的凡人離不開神的制導;神的助信是成功和勝利的保障。沒有雅典娜的關心和幫助,俄底修斯絕難回家,也休想擊殺所有的求婚人。《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西方力能哲學的源頭。

荷馬描述了神力、命運(力)、自然力和人力的活動形式、能量、限度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表明了神或神力是「第一動力」或源力的觀點。《奧德賽》亦是西方生存倫理學的源頭。他表明乙個人不僅應該善,而且應該憑藉良好的願望拼鬥。

在神的助信下,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聰明才智,竭盡全力,以自主和積極的態度投入鬥爭或介入進取的勢態,百折不回,直到奪取勝利,這是典型意義上的西方人的抗爭。俄底修斯是西方文學作品中系統和著重描述的,在孤身一人的境況下仍然堅持這種抗爭的第一人

求《孟母教子》的譯文,求《孟母教子》的譯文

孟子的母親姓仇,父親名叫孟激,在孟子年幼時就去世了。孟子後來能成為 亞聖 成為儒家思想體系中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人,多得力於他的母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胎教 的說法由來已久。孟母深知 胎教 的重要,韓詩外傳 中載有她說的一段話 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其實,孩子在母親的身體裡就已經...

求嵇康《家誡》原文譯文,求嵇康《答難養生論》的譯文。謝謝了!!

家誡 宋 歐陽修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翻譯 玉石不經過雕琢,就不能製作成器物 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懂得道理。然而,玉石這種東西,有比較穩固的特性,即使不能為器物,也不失為玉 可是...

求班固《詠史》的譯文,詠史班固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太蒼令有罪,就遞長安城。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詠史 班固 文人五言詩始於何時,前人的看法頗不一致。舊傳西漢枚乘 李陵 蘇武 班婕妤等人的五言作品,實際上不可靠。今存最早的文人的五言詩當為東漢班固的 詠史 詠史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太蒼令有罪。就遞長安城。自恨身無子。困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