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入門有何方法?我是因為讀黃帝內經而迷上中醫的,但也是因為它太難而中斷,現在我想重新拾起這個愛好

2022-06-08 02:40:03 字數 5244 閱讀 3493

1樓:

先了解陰陽五行(粗通)

學習經絡(經絡幾乎涵蓋了陰陽五行的全部應用手段)如果能將陰陽五行熟練應用於經絡,中醫已據了解一大半,中醫最根本的東西都在這裡。

至於藥物的炮製方法等,根本無需涉獵。

心神合一是學好中醫重要部分,其中所含的形而上的東西一直被認為是偽科學,但中醫高手都知道這其中的重要性,但卻無從解釋。總之由物質到精神,是中醫一大境界突破,少有人能達到。

真正傳統中醫的學習方法

2樓:泰山溪

如何學習中醫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像是我們用裝置工藝進行生產,如果裝置工藝陳舊落後,那麼學習的效率就低,效果當然就不好了,如果整體的學習方法不好,當然影響面就更大,甚至會影響中醫藥的發展。

本人自學中醫多年,學習上多少有些心得,與大家**,不當之處,還望各位批評指正。

中醫的學習首先來說是非常難的,用常規的學習方法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的,當然了,個別天賦過人的人除外,而我們原則是讓普通人都學會中醫,而不是只是培養幾個,所以有效率的學習方法才是我們需要的。

中醫是一門工具或者說技術,它是用來**疾病的,就像英語,它是用來說話的,我們國家為什麼是啞巴英語,就是因為它不去說,中醫也一樣,如果你學中醫,只是讀書,沒有實踐,那是很難學會的,所以應該盡可能多多實踐,那麼實踐的機會如果很少怎麼辦呢?像我乙個愛好者,或者醫學院裡的學生,也有辦法,就是乙個知識點,你從正面分析,反面印證,前後延伸,側面聯想,對它進行全方位立體網路化認識,這樣你對它的認識不但深入,而且靈活,如果分析不通,不要緊,分析到什麼程度,可以暫時擱置一下,以後也許通過閱讀其他內容,而獲得更為深刻的認識。

尤其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前後延伸側面聯想可以無限遠,就像可以把一座山都鑽透,只要有縫就鑽,碰到大石頭可以繞過,這樣不停鑽動,就是山也就鑽塌了,而一般的學習方法,慢慢向前,很像愚公移山的方式,這樣困難就大很多,毅力稍有鬆懈,也就失敗了。

這樣學習的好處就是知識有序儲存,網路四通八達,應用起來非常靈活,我在論壇發帖,一般如果我想回,總會找到合適的方式,很多時候都是沒有可能迴旋餘地,甚至都明顯是死胡同了,我也照樣應對,最近看錯發錯了帖子,也是將錯就錯......嘿嘿,就是沒有用在正地方,我想對於臨證,這樣靈活運用的能力也是必須的。這種學習方法,以我看,不出兩年,就絕對是個好中醫。

3樓:匿名使用者

中醫學習方法

在《黃帝內經》這部我國現存較早的中醫經典著作中,對學習中醫學的方法,曾作了精闢的闡述。此即《素問·著至教論》中所謂之「誦、解、別、明、彰」。《太素》卷十六脈論注稱其為習醫之道。

我們認為這五個方面可以作為學習中醫學所需要掌握的主要方法與要求。

(一)誦

主要有兩層意義,一是誦讀。通過誦讀可使學員對所學習的內容有一定廣泛和概略的了解,這是學習的第一步。二是背誦,即對學習內容中的關鍵或重點必須熟讀牢記。

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對於學習中醫學熟讀經典、背誦原文警句的確十分必要,應把背誦當作是打好基本功的重要方法之一,切勿偏廢。《醫宗金鑒·凡例》中說:「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清,臨證游移,漫無定見,藥證不合,難以奏效」。

可見「背誦」是為了書「熟」,書「熟」是為了理明,理明是為了識清,識清是為了準確地臨床辯證。總之背誦的目的是要實用。如果藥物的效能功效、方劑的組成配伍、經絡的分布循行走向等等不能熟讀牢記,那還能學好中醫嗎?

當然強調背誦但要有選擇有重點。前人編寫的許多歌賦、口訣等正為此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不要死記硬背。

同時在背誦中又能進一步加深理解,即所謂誦而能解也。附帶說一下許多著名的中醫專家學者,在背誦記憶上都頗具功底,例如我院的吳考教授雖已年近九旬,但對《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古典醫籍的主要內容至今仍能背誦,令人驚嘆!亦足見吳老早年在背誦方面的功底之深。

(二)解

曉悟、理解之謂。學習中醫學,必須深入理解每一門課程的中心內容,對如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等基本概念要弄懂弄通。因為中醫理論的形成,大多是從直觀和長期的醫療實踐經驗的積累中上公升為理論的,並多以取象比類的方法作為架購中醫理論體系的基本思維方式。

因此中醫理論的不少概念較為抽象,且其文辭多古奧、義理頗精深,所以學習時對有關內容的基本概念應深刻理解,方能解其精微、洞悉其要,並對其之難點、疑點作出分析與解釋。

為了深刻地理解學習內容,除了必須對教材要勤讀、勤寫、勤思、善思而外,還應從自學是以學生單方面活動為主的特點出發,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學會使用工具書和閱讀參考書籍與資料,例如《辭源》、《康熙字典》、《簡明中醫辭典》及有關方面編寫的自學叢書或輔導資料等。借助於這些工具書和參考資料,對深入地領會學習內容和《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古典醫籍的精神實質,更好地奠定學員的中醫學根底大有助益。

另一點是還可以通過社會助學如參加自考輔導班的學習,或求教於師友的指點及相互交流,這些都有助於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深入理解與分析鑑別。

(三)別

即分開、區別之意。自學者在對教材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可通過書寫讀書筆記、學習心得或閱讀自學叢書或輔導資料等方法,對其主要內容加以對比、分析、綜合、歸納,從而使學生做到一方面既把握它們的共性,以利於對該章節中心內容和基本概念的總體認識和全面理解;又能鑑別分析它們各自的個性,以利於抓住某一部分內容的特點。這可以用「把握共性,全面理解;分析個性,抓住特點」十六個字來概括。

另一方面通過聯絡對比,歸類鑑別,就能達到區別異同,以強化記憶的目的。總之須分辨條理,方可區別主次掌握要點,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正如《內經》所謂:

「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素問·至真要大論》)

(四)明

即在誦、解、別的基礎上,能夠系統掌握、深刻理解學習內容的精微,明確其義理,謂之「明」。自學成才的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談到他讀書治學的經驗時曾提出,讀書要由「厚」到「薄」。他說:

「一本書,當未讀之前,你會感到,書是那麼厚,」「但是,當我們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以後,就會感到書本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我們認為這由「厚」到「薄」的變化,正是貫串於從誦、解、別到明的全過程。

而所謂「明」就正是吃透、消化了書本的內容,並加以融會貫通領會其精神的結果和標誌。

(五)彰

《著至教論》所謂之明而能彰,是指學員能夠通過誦、解、別而明了的醫學理論,用於臨床醫療實踐,取得顯著的效果,並再進一步有所闡發,此即謂之「彰」。眾所周知,學習的目的全在於應用,正如***同志所教導的:「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

中醫學既有系統完整的理論,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如前文所述,中醫理論的形成與古人的醫療實踐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絡,可以說中醫學是建立在臨床經驗基礎之上的一門應用學科,對它的若干較為抽象深奧的理論經,只有結合實際,才能有較深刻的理解;第二更重要的是中醫學獨特的理論體系不僅能有效地指導中醫各科的臨床實踐和在實踐中得到檢驗,而且在實踐中又能更進一步豐富充實與發展中醫學的理論。

如果脫離實際,崇尚空談,則既不能解除病人的疾苦於臨床,亦無助於中醫理論的充實與發展。甚至形成或盲目崇拜,或粗暴否定這兩種錯誤的傾向。所以學習中醫最忌紙上談兵。

正如前人所說:「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

有不少人是在職中醫人員,這部分同志必須善於利用自己已經具有了一定的中醫學知識,特別是臨床實踐的優勢,注意在用中學、學中用,使學用結合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而對於未曾涉足於臨床的初學者,即使在理論課程的學習階段,亦須注意利用一切機會如隨師抄方、臨床見習等,使理論盡可能多地與實踐相結合,這樣不僅有助於加深對理論的理解,還可以加強實際工作能力的鍛鍊。

綜上所述,《素問·著至教論》所闡述的習醫之道的「誦、解、別、明、彰」五個方面,又是環環緊扣密切關聯的。如清代醫家張隱

中醫怎麼學習?

4樓:智慧型食藥

中醫學習因先從認識中藥學習了解中藥藥理藥性

5樓:匿名使用者

中醫怎麼學習?中醫得先學書本,理論完了再實踐,在醫院當實習,拿人當實現

6樓:好的還記得

建議您可以從《中醫copy基礎理論》入手bai,這本書包含

du的都是一些基本zhi的理論知識,可以從這dao本書入手打好基礎,《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這些書也應該看一看,對中醫有乙個比較全面的概況了解。後期學習,臨床經驗比較重要,建議尋找一位有經驗的中醫跟隨學習,跟診接觸臨床操作,畢竟實踐出真知,自己悶頭學習都是紙上談兵。

感興趣可以追問我~

如何學習中醫?(中醫入門)

7樓:

如果是自學,建議你先看些實用的書籍,先不要幹讀理論。中醫一定是要有興趣才行,那怎樣會有興趣,首先要從中醫中獲益,你去先看如中里巴人的書或者陳玉琴老師的資料。裡邊有很多容易操作的方法,比如你自己和家人有些小症狀,你又剛好看過中醫**思路,比如從經絡上入手。

按摩、推拿、拔罐、艾灸等用最安全的方法先來試試,是在不行再說嘛。這樣你很快就會有收穫,有興趣,有動力。實操一段後,會發現需要理論的支撐,慢慢再去接觸基礎理論就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

總之,先從培養興趣開始,當然中醫也需要一定的悟性。你既然想學,看來是有救死扶傷的大愛之心,祝你成功!

8樓:andy__明明就灬

中醫入門,建議學習我國最經典的中醫理論著作《黃帝內經》。

望採納。

9樓:健康活到一百歲

想自學中醫不知如何入門?這一本中醫入門寶典,學會後你也是高手

10樓:師承政策解讀

書籍+扁鵲中醫的學習,先學入門,在進行實戰演練,這樣更容易學

如何看待《黃帝內經》被人輕易找出明顯常識錯誤?

我想自學中醫

請幫我翻譯這兩句出自《黃帝內經》的三句話「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謝謝!

11樓:獨孤仗劍

生之來謂之精——明代張介賓《類經》注云:「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陰陽二氣,各有其精。所謂精者,天之

一、地之六也。天以一生水,地以六成之,而為五行之最先。故萬物初生,其來皆水,如果核未實猶水也,胎卵未成猶水也,即凡人之有生,以及昆蟲草木無不皆然。

易曰∶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此之謂也。」意思是,生命最初的狀態是「精」。

兩精相搏謂之神——《類經》注云:「兩精者,陰陽之精也。搏,交結也。

易曰∶天數五,地數五。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凡萬物生成之道,莫不陰陽交而後神明見。

故人之生也,必合陰陽之氣,構父母之精,兩精相搏,形神乃成,所謂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也。」

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精對神而言,則神為陽而精為陰;魄對魂而言,則魂為陽而魄為陰。故魂則隨神而往來,魄則並精而出入。「意思是,神、魂都是無形之物,精、魄都是有形之物。

我讀完初中就輟學了,當時是因為沒錢讀,現在20歲了,還可以回學校讀書嗎

當然可以 有學習抄 的念頭是很好襲的 但是不太建議從新讀初中或 太晚了把!還是出來賺錢吧!上學好不是我耽擱你的前程 現在很多成功人士談及他們的成功經驗時都說 後悔當初沒上好學 還是上學好 學廚師前來景好。現在的廚師工作好源 找,待遇也很高,技術好可以是白領的好幾倍,就是需要很努力。技術行業不比高中什...

是不是我煩惱多,是因為我有很多缺點

我覺得人人都會有煩惱的,尤其是人長大一點就會煩惱越多,你也不要以為就是你煩惱多,其實人和人是一樣的,再說了,人都是有缺點的,你覺得你有缺點也是正常的,人無完人,你能認識到你有缺點想法改正就好,那樣會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但是我覺得你可能還是缺乏自信,人要樹立自信心,才能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無懼困難,勇...

我是因為有急事,想要辭工,但是老闆卻要求月之後才讓我走

從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以及誠信原則來看,你應當提前乙個月向公司提出辭職,以便公司可以有時間進行交接 從新招聘等。我上班乙個月現在想辭職老闆不讓,老闆不給工資,說有人來上班了才讓我走,我可以去勞動局告他嗎?求解答 試用期離職提前三天告知 正式員工提前乙個月告知 你要你符合這個規定就可以離職 不給工資可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