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社會第一眼
古詩朗誦:“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江城子》
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賞析是什麼?
2樓:小周愛嘮叨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二、譯文及註釋
譯文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不想讓自己去思念,自己卻難以忘懷。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淒涼悲傷。
即使相逢也應該不會認識,因為我四處奔波,灰塵滿面,鬢髮如霜。
晚上忽然在隱約的夢境中回到了家鄉,只見妻子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兩人互相望著,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有相對無言淚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著、長著小松樹的墳山,就是與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斷腸的地方。
賞析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3樓:♂淡紫々夢境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註釋《江城子》又名《江神子》。雙調,七十字,平韻。
乙卯:熙寧八年(1075)。
孟啟《本事詩·徵異第五》載張姓妻孔氏贈夫詩:“欲知腸斷處,明月照孤墳。”
①幽夢:夢境隱約,故云幽夢。
②小軒窗:意指小房的窗下。
③顧:看。
譯文十年來我們人鬼殊途,縱然不去刻意想念,亦是難以相忘。你的墳墓孤單地立在千里之外,又有誰能同你聊起那淒涼的日子。即使我們現在能夠相見,你大概也認不出我了吧,我已然塵土滿面,鬢如寒霜。
昨夜清冷的夢境中我突然回到了故鄉,而你還坐在小窗前梳妝打扮。你我(縱有千言萬語),相對時卻只是默默無言,唯有涕淚千行。想來那年年讓我肝腸寸斷的地方,也就是你那明月映照,松樹相陪的墳墓所在的小山崗吧。
賞析題記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其時蘇東坡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這天夜裡,他夢見愛妻王弗,便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陳師道語)的悼亡詞。
蘇東坡的這首詞是“記夢 ”,而且明確寫了做夢的日子 。但實際上,詞中記夢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摯樸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 。“十年生死兩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對人世是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人對逝者呢,不也同樣嗎?
恩愛夫妻,一朝永訣,轉瞬十年了 。“不思量,自難忘”人雖雲亡,而過去美好的情景“自難忘”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當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給了十九歲的蘇東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說 ,更難得她蕙質蘭心,明事理。
這十年間,東坡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頗受壓制,心境悲憤;到密州後,又忙於處理政務,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 ”那聰慧明理的賢內助呢 。作者將“不思量”與“自難忘”並舉,利用這兩組看似矛盾的心態之間的張力,真實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內心的情感。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雖然不是經常懸念,但也時刻未曾忘卻!
或許正是出於對愛妻王弗的深切思念,東坡續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潤之,據說此女頗有其堂姐風韻。十年忌辰,觸動人心的日子裡,往事驀然來到心間,久蓄的情感潛流,忽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難以遏止。“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想到愛妻華年早逝,遠隔千里,無處可以話淒涼,說沉痛。其實即便墳墓近在身邊,隔著生死,就能話淒涼了嗎?這是抹煞了生死界線的痴語,情語,格外感人 。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這三個長短句,又把現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把死別後的個人憂憤,包括在蒼老衰敗之中 ,這時他才四十歲 ,已經“鬢如霜”了 。她辭別人世已經十年了,“縱使相逢”恐怕也認“我”不出了 。
這個不可能的假設,感情深沉悲痛,表現了對愛侶的深切懷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如夢如幻,似真非真,其間真情恐怕不是僅僅依從父命,感於身世吧。蘇東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士銘》記述了“婦從汝於艱難,不可忘也”的父訓。作者索於心,託於夢的實在是一份“不思量,自難忘”的患難深情啊。
下片的頭五句,才入了題開始“記夢”。“夜來幽夢忽還鄉 ”,是記敘,寫自己在夢中忽然回到了時在念中的故鄉,那個兩人曾共度甜蜜歲月的地方 。“小軒窗 ,正梳妝”那小室 ,親切而又熟悉,她情態容貌,依稀當年,正在梳妝打扮。
夫妻相見,沒有出現久別重逢、卿卿我我的親暱,而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無言”,包括了千言萬語 ,表現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沉痛 ,別後種種從何說起?一個夢,把過去拉了回來,把現實的感受溶入夢中,使這個夢令人感到無限淒涼 。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作者料想長眠地下的愛侶,在年年傷逝的這個日子,為了眷戀人世、難捨親人,該是柔腸寸斷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設想此時亡妻一個人在淒冷幽獨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謂用心良苦。
這番痴情苦心實可感天動地。
4樓:默
題記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其時蘇東坡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這天夜裡,他夢見愛妻王弗,便寫下了這首“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 ”(陳師道語)的悼亡詞。
蘇東坡的這首詞是“記夢 ”,而且明確寫了做夢的日子 。但實際上,詞中記夢境的只有下片的五句,其他都是真摯樸素,沉痛感人的抒情文字 。“十年生死兩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對人世是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人對逝者呢,不也同樣嗎?
恩愛夫妻,一朝永訣,轉瞬十年了 。“不思量,自難忘”人雖雲亡,而過去美好的情景“自難忘”呵!王弗逝世十年了,想當初年方十六的王弗嫁給了十九歲的蘇東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說 ,更難得她蕙質蘭心,明事理。
這十年間,東坡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頗受壓制,心境悲憤;到密州後,又忙於處理政務,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 ”那聰慧明理的賢內助呢 。作者將“不思量”與“自難忘”並舉,利用這兩組看似矛盾的心態之間的張力,真實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內心的情感。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雖然不是經常懸念,但也時刻未曾忘卻!
或許正是出於對愛妻王弗的深切思念,東坡續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潤之,據說此女頗有其堂姐風韻。十年忌辰,觸動人心的日子裡,往事驀然來到心間,久蓄的情感潛流,忽如閘門大開,奔騰澎湃難以遏止。“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想到愛妻華年早逝,遠隔千里,無處可以話淒涼,說沉痛。其實即便墳墓近在身邊,隔著生死,就能話淒涼了嗎?這是抹煞了生死界線的痴語,情語,格外感人 。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這三個長短句,又把現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把死別後的個人憂憤,包括在蒼老衰敗之中 ,這時他才四十歲 ,已經“鬢如霜”了 。她辭別人世已經十年了,“縱使相逢”恐怕也認“我”不出了 。
這個不可能的假設,感情深沉悲痛,表現了對愛侶的深切懷念,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如夢如幻,似真非真,其間真情恐怕不是僅僅依從父命,感於身世吧。蘇東坡曾在《亡妻王氏墓士銘》記述了“婦從汝於艱難,不可忘也”的父訓。作者索於心,託於夢的實在是一份“不思量,自難忘”的患難深情啊。
下片的頭五句,才入了題開始“記夢”。“夜來幽夢忽還鄉 ”,是記敘,寫自己在夢中忽然回到了時在念中的故鄉,那個兩人曾共度甜蜜歲月的地方 。“小軒窗 ,正梳妝”那小室 ,親切而又熟悉,她情態容貌,依稀當年,正在梳妝打扮。
夫妻相見,沒有出現久別重逢、卿卿我我的親暱,而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無言”,包括了千言萬語 ,表現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沉痛 ,別後種種從何說起?一個夢,把過去拉了回來,把現實的感受溶入夢中,使這個夢令人感到無限淒涼 。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作者料想長眠地下的愛侶,在年年傷逝的這個日子,為了眷戀人世、難捨親人,該是柔腸寸斷了吧?推己至人,作者設想此時亡妻一個人在淒冷幽獨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謂用心良苦。
這番痴情苦心實可感天動地。
賞析蘇試《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江城子》·蘇軾 詩詞賞析
5樓:百度使用者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6樓:百度使用者
江 城 子
蘇 軾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7樓:百度使用者
應該是料得年年愁斷腸
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賞析
蘇軾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評論
8樓:
我挺喜歡古文的,一看前面的人解釋的那麼好.也比較無語``反正我知道他這篇文章是為他死去的妻子寫的`
9樓:懈寄草
這首詞是蘇軾為懷念亡妻王弗而作,時熙寧八年(2023年)正月二十日,蘇軾剛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縣鄉貢進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與十九歲的蘇軾成婚。王弗聰明沉靜,知書達禮,剛嫁給蘇軾時,未曾說自己讀過書。
婚後,每當蘇軾讀書時,她便陪伴在側,終日不去;蘇軾偶有遺忘,她便從旁提醒。蘇軾問她其它書,她都約略知道。王弗對蘇軾關懷備至,二人情深意篤,恩愛有加。
蘇軾與朝中權貴不和,外任多年,悒鬱不得志,夜中夢見亡妻,悽楚哀惋,於是寫下這篇著名的悼亡詞。
10樓:
生者死者,多年隔絕,彼此茫然不知,更見相思之情的沉痛、真摯。
11樓:唐子畏
思念亡妻之情如泉湧而不可遏矣!
12樓: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賞析,賞大於析。
賞析,賞足矣析為畫蛇添足之舉。
13樓:曼別情
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14樓:單資喻秋巧
蘇軾《江城子》賞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詞是蘇軾為懷念亡妻王弗而作,時熙寧八年(2023年)正月二十日,蘇軾剛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縣鄉貢進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與十九歲的蘇軾成婚。王弗聰明沉靜,知書達禮,剛嫁給蘇軾時,未曾說自己讀過書。
婚後,每當蘇軾讀書時,她便陪伴在側,終日不去;蘇軾偶有遺忘,她便從旁提醒。蘇軾問她其它書,她都約略知道。王弗對蘇軾關懷備至,二人情深意篤,恩愛有加。
蘇軾與朝中權貴不和,外任多年,悒鬱不得志,夜中夢見亡妻,悽楚哀惋,於是寫下這篇著名的悼亡詞。
王弗卒於宋英宗治平二年(2023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溝山,又名老翁山,距蘇洵夫婦墓西北八步。蘇軾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樹,“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雖十年過去,他對王弗依舊一往情深,哀思深摯。
詞的上片寫自己對亡妻的無限懷念和人世滄桑的悲慼。起句寫十年裡,雙方生死隔絕,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難以忘懷。“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對亡妻的哀思,對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無處訴說,道出了內心深處的悲愴之情。
十年來,顛沛流離,歷經憂患,自己已是“塵滿面,鬢如霜”。想象著即使相逢,妻子也認不出自己了。明明是作者對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說自己變化太大,妻子已認不出自己,把現實中對妻子的懷念和個人遭遇的哀傷交融,既寫出了千里孤墳的淒涼,也寫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來幽夢忽還鄉”句過渡,寫夢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選取妻子生前閨房生活的細節來描寫。凸現妻子臨窗而坐,對鏡梳妝的場境,表現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襯出如今“無處話淒涼”的悲傷。
驀然相逢,“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酸甜苦辣霎時湧上心頭,相互在這默默無言中傾訴十年的痛苦。夢中醒來,作者仍抑制不住內心的哀痛。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岡,幽幽的松林,相象著那裡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斷柔腸的地方。
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象妻子在那悽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襯托出自己對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摯感情。
這首詞將夢境與現實交融而為一體,濃郁的情思與率直的筆法相互映襯,既是悼亡,也是傷時,把哀思與自嘆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絕,讀之催人淚下。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的名句,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中的名句!!!!!!!!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
蘇軾江城子的原文和翻譯十年生死兩茫茫?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該詞創作於公元一零七五年 熙寧八年 正月二十日,身在山東密州 今諸城市 的蠢橡御蘇軾因夜晚夢到愛妻王氏,醒後便寫了這首 有聲當徹...
十年生死兩茫茫。的全文是什麼,十年生死兩茫茫全文是什麼啊
唉,樓上這麼多人知道這首詞 可是誰又真的知其傷心之甚啊?我最喜歡的東坡先生的 江城子 與給他故去十年的夫人的一首悼亡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江城子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