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海海海海
佛教分析人的成分,是由色(物質)、受(心領受)、想(心取相)。行(心動念)、識(心了別)五類作用所綜合組織成功的。這五類作用,佛法名為五蘊。
在五蘊中找不出「我」,離開五蘊更沒有「我」,「我」不過是乙個假名罷了。正如房屋是由磚瓦木石等幾種材料之所造成,磚瓦木石的本身都不是房屋,離開磚瓦木石更沒有房屋,房屋亦是乙個假名而已。
佛說五蘊無我的道理,也是這樣。但是凡夫不信無我,偏執著地認為五蘊妄為我。這個執取有我的妄執,佛法名之為五取蘊。
五蘊本來是客觀存在的綜合作用,一被執著,五蘊印變為五取蘊,客觀作用亦即變為主觀的我。這個五取蘊或主觀的我,就是奴役我們的魔王,教唆我們起惑造業的主使犯。既起惑業,便召苦惱,故名五取蘊苦。
無始以來,凡夫妄執有我,未聞佛法,誰知無我。根據佛說與上文的討論,我們確信,有我即有苦,無我方無苦,無我而妄執有我,即是召致苦惱的總因。佛法的全部教理,無非是說明無我的教理;佛法的全部修證就是實踐修證戒定慧三無漏學,在身語意三方面,時時處處與我執習氣作鬥爭,步步斷我執,分分證無我,直至我執斷除清淨,無我的理體,徹底顯露,就圓滿達到了離苦得樂的目的。
大多數人是不知有所謂五取蘊苦的,所以頌文舉出五取蘊苦的五種相狀以便我們體味認識。五取蘊苦的五種相狀是:
一、引後有苦器(苦器即苦所依聚之處),謂依五取蘊(我執)而起惑造業,將引以後諸苦。
二、成現在苦器,謂依現前身心而受老病等苦。
三、苦苦器,以有身故,將受猛厲現苦如死苦等。
四、壞苦器,謂雖暫遇順境,然仍難免樂壞之苦。
五、行苦性,謂身心遷流,隨業受報之苦。
無量劫來,眾生受四有輪轉的苦惱,然由於大家不明世間的真相,生死的秘奧,和五取蘊苦的相狀,以致大家對生死不作厭棄,對惑業不求停息,照舊隨風逐浪,起惑造業,遂致雖欲離苦而苦終不離。這就是眾生背覺合塵的可憐狀況。
為令未覺悟的眾生早日覺悟,本文陳述五取蘊苦,唯期大家由是而認識世間的真相,體味到佛法的價值,終於由實踐修行而享受離苦得樂的利益,這也就是三世諸佛示現成道、說法度生的共同願望。
2樓:賴希
佛教的教義,主要是所謂的"四諦",即苦、集、滅、道。苦、集二諦闡明人生的本質及形成原因;滅、道二諦指明人生解脫的歸宿和解脫之路。具體地說:
1、苦諦是人生在世看著是苦,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多種苦,以及無數的煩惱。2、集諦是對造成痛苦和煩惱的原因的分析,認為宇宙萬物及現象不能獨立存在,而是由多種因素集合而成。既然如此,那所有實體便沒有單獨的「自性」,不但具有」自性「而且具「共性」,佛家稱為「諸法無我」,並且認為,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無常的,稱為「諸行無常」,這便是空的主要內容。
3,滅諦是佛教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涅盤。達到熄滅人生苦難煩惱,超越生死輪迴。(注意,超脫生死並非等於是輕生,佛教是看重生命的)4、道諦便是通往涅盤之路。
方法歸納為「戒、定、慧」。
佛家七苦是什麼?是什麼意思呢?
3樓:匿名使用者
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佛教認為人生是苦,紅塵版無可留戀,而造成這權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在於人。在於人與生俱來的弱點和本性。
佛教將人生之苦分為八種,即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取蘊八苦。
苦聖諦指的是什麼?即然是苦為什麼叫聖諦
4樓:冷酷的死神
苦聖諦 (dukkhaü ariyaccaü):簡稱苦諦。理即揭示生命本質的真。
苦,巴利語dukkha,由du(下劣的)+kha(空無的)構成。
《清淨道論》解釋說:「此第一諦下劣,是許多禍害的依處;空無,並沒有愚人們所遍計的恆常、淨、樂、我之性。因為下劣故,空無故,稱為『苦』。」 (vm.2.530)
在《大念處經》中說:「諸比庫,何謂苦聖諦?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愁、悲、苦、憂、惱是苦,怨憎會是苦,愛別離是苦,所求不得是苦。簡而言之:五取蘊即苦。」
根據《分別論》,苦聖諦是除了渴愛(taõha,屬於貪心所)之外的煩惱、不善法、三善根有漏法、有漏善法、有漏善不善法的果報、既非善不善和果報的唯作法,及一切色法(81世間心,51心所,28色)。(vbh.206)
5樓:因緣法
苦諦:根據南傳佛教中的《長部》描述,佛陀把「苦」分為十一種:生、老、死、愁、苦、憂、惱、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最後概括的說「五取蘊即苦」。
為什麼叫聖諦?
因為認識苦諦是修行成聖、解脫成就的必修課程,不認識人生是苦,即無法發出真正的出離心,認識苦,從而修出離心,是佛法修行的基礎。因此,苦諦,與集、滅、道三諦合稱為四聖諦。
苦的11種表現:
生,是指六道中的各種生命的誕生、出生、入胎、再生,還有五蘊中的顯現,還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所感受、獲得的內容等,都為「生」。生是許多苦的基礎。
老,是指六道中的各種生命的年老、衰老、牙齒損壞、頭髮變白、**變質、六根的成熟等各種現象。由於有情的衰老,死亡已進一步的迫近,由衰老所帶來的種種苦痛也將生起。
死,是指六道中的各種生命的死亡、滅亡、五蘊的分離等。
愁,是指由於任何不幸和苦法而引起的憂愁、哀愁、悲傷等。因為其身心苦受由自行而生,又被稱為苦苦。
悲,是指因為任何不幸和苦法而引起的哭泣、悲歡、悲哀、悲痛等。苦,是指身體的疼痛和疾病不適等。
憂,是指心身的不愉快。惱,是指不幸或苦法所引起的生氣、憔悴、絕望等。
怨憎會,是指對不喜歡的、不可愛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與那些意圖不好、無意、不安分的人異同交往聚會而產生的怨憎。
愛別離,是指對喜歡的、可愛的色、聲、香、味、觸、法,或者對希望有利、有益的、快樂的、安分的人,家人、朋友或親戚,卻不能和他們在一起、交往、聚會而產生的痛苦。
所求不得,是指六道中的眾生,對於以上的各種苦而生的訴求,希望它們不要來到、卻無法實現,從此而生的痛苦。
佛陀把以上這些苦歸納為「五取蘊即苦」,即指這些苦是因為五取蘊而生的。這五法稱為「取蘊」,組成了執取的目標。這五取蘊的共相就是:無常、苦、無我。
佛家所說的七苦是什麼?八部天龍是什麼意思,代表什麼?帝釋天是須菩提的的徒弟嗎?
「佛說六道輪迴中有八苦.......」,是什麼意思?
6樓:三井獸
佛說的八苦,乃眾生輪迴六道所受之八種苦果。這八苦可以分為二類:第一類是生老病死,這是人生的自然過程之苦;第二類是憂悲惱、怨憎會、恩愛別離和所欲不得,這是主觀願望所不得滿足之苦。
最後歸結為「五蘊盛」,「五蘊盛」指對人生的愛戀與追求,以此為苦,說明人的存在本身為苦。這樣,苦就具備了普遍的性格,凡是有生命的個人,苦都是在所難免的。
五蘊盛是前面七苦的根源。人有五蘊六識,為此形成聲色幻境,由錯誤的知見進而擴散為以上七苦。所以要從苦中解脫出來,便要認知到五蘊六識創生的境世界皆為幻境,所謂「色即是空」是也。
生苦有五種:
①受胎,謂識託母胎之時,在母腹中窄隘不淨。
②種子,謂識託父母遺體,其識種子隨母氣息出入,不得自在。
③增長,謂在母腹中,經十月日,內熱煎煮,身形漸成,住在生髒之下,熟髒之上,間夾如獄。
④出胎,謂初生下,有冷風、熱風吹身及衣服等物觸體,肌膚柔嫩,如被物刺。
⑤種類,謂人品有富貴貧賤,相貌有殘缺妍醜等。
老苦有二種:
①增長,謂從少至壯,從壯至衰,氣力羸少,動止不寧。
②滅壞,謂盛去衰來,精神耗減,其命日促,漸至朽壞。
病苦有二種:
①身病,謂四大不調,疾病交攻。如地大不調,舉身沉重;風大不調,舉身倔強;水大調,舉身胖腫;火大不調,舉身蒸熱。
②心病,謂心懷苦惱,憂切悲哀。
死苦有二種:
1)病死,謂因疾病壽盡而死。
(2)外緣,謂或遇惡緣或遭水火等難而死。
愛別離苦
謂常所親愛之人,乖違離散不得共處。
怨憎恚苦
謂常所怨仇憎惡之人,本求遠離,而反集聚。
求不得苦
謂世間一切事物,心所愛樂者,求之而不能得。
五陰熾盛苦
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之苦。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
想陰熾盛,想相追求,而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諸苦。行陰熾盛,起造諸業,又為後來得報之因,且因行而遷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識陰熾盛,起惑造業,三世流轉,而有生死之苦。
酸甜苦辣鹹是什麼意思,人生的酸甜苦辣鹹具體指什麼
這個就是無味,無味俱全裡面說的無味就是這個,酸甜苦辣鹹,希望可以幫到你 酸甜苦辣鹹是說食品在個人的味道感覺 但多是來比擬人的經力,人活著就是經歷許多,充滿著五味雜陳,坎坷磨難,才能懂得人生的意義,對於什麼事都要看的過,放得下,陽光滿滿的繼續生活。人生的酸甜苦辣鹹具體指什麼 1 酸代表 人生中的辛酸與...
世間皆苦,而我是是士多啤梨味的是什麼意思
就你是甜的唄,希望你能遇到乙個喜歡士多啤梨味的人 眾生皆苦,你是士多啤梨味 這句話什麼意思阿。求解 眾生皆苦的苦,是佛家說的苦難的苦,人生之苦。下一句的士多啤梨味兒巧妙的把那個苦轉變成味道之苦。人生那麼苦,唯獨你最甜 拓展資料 眾生皆苦,只有你是士多啤梨味的。每天最危險的事,莫過於把鬧鐘關上後,又閉...
何苦不平的苦什麼意思,何苦而不平的意思是什麼
你問來的這句話出自 愚公移山 自 何苦而不平 意思是 苦於山挖不平,為山挖不平而發愁。這個 苦 的意思是 苦於,被 所苦。中學文言文索引詞典 這個解釋的根據是古漢語的權威工具書之一的 辭源 苦 草名。五種味覺 之一。勞苦。困苦,痛苦。勤勞。苦於,為某種事物或境況所苦。極力,竭力。急。辭源 苦 苦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