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2023年12月至2023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戰爭過程中,法海陸兩軍雖於多數戰役占上風,但均無法取得底定全域性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占基隆,卻因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灣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訢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後期台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材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導致費里政權垮台。
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清方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諸殖民地的宗主權,兩國重開**。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於台灣設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1]
名 稱
中法戰爭
地 點
越南及中國邊境和近海
時 間
2023年12月—2023年4月
參戰方法國;中國,越南
結 果
法軍不勝而勝,簽訂《中法新約》
參戰方兵力
法軍5000-20000人
參戰方兵力
清軍25000-35000人
**情況
2100人**(法軍)
10000人**(清軍)
清朝主要將領
馮子材,潘鼎新,劉銘傳,唐景嵩
英文名稱
sino–french war
領土變更
法國得到對越南的宗主權
法國主要將領
孤拔,利士比,波里也
簡述戰爭法的概念和原則
2樓:燚饗不到
戰爭法(也稱武裝衝突法)是關於戰爭中可接受行為的法律。在除內戰以外的情況下,戰爭法也被視為國際公法(萬國法)的一部分。戰爭法可分為兩大類:
戰時法,關於戰爭中可接受行為的法律。
訴諸戰爭權,關於使用武力的可接受理由的法律。
(一)戰爭法的概念
戰爭法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調整交戰國相互關係的規則,稱為戰爭規則,另一部分是調整交戰國與非交戰國之間關係的規則,稱為中立規則。調整交戰國之間的關係和調整交戰國與非交戰國之間關係的規則的總體,就是國際法體系中的戰爭法。
戰爭法本來只適用於戰爭,用以限制作戰手段和調整戰爭時期交戰國之間和交戰國與非交戰國之間的關係。但是隨著戰爭法的發展,戰爭法中的重要原則和規則也擴大適用於國際性和非國際性的武裝衝突。
(二)戰爭法的特點和重要原則
1.遵守國際法義務原則。任何交戰國都必須遵守戰爭法條約上規定的國際法義務。作戰行為必須恪守戰爭法規,"軍事必要"和"條約無規定"均不能作為免除其義務之理由。
2.區別待遇原則。在戰爭中,對平民與武裝部隊、戰鬥員與非戰鬥員、戰鬥員與戰爭受難者應加以區別對待。
3.人道主義原則。戰爭中不僅應保護非戰鬥員、戰爭受難者和平民,對戰鬥員亦應給以人道待遇。
4.遵守中立義務原則。交戰國應保護中立國的利益,中立國應保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場。任何違反行為都構成違反中立義務的行為,行為者應對此承擔國際責任。
簡述中國近代史的發展特點,及史實!!
簡述中國傳統文化的型別和特點
3樓:知識青年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型別:1、傳統文學
主要是指詩、詞、曲、賦、**,如《詩經》、《楚辭》;先秦詩歌、漢賦、漢樂府、民歌〔南北朝時期〕、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誌異》等。
2、傳統節日
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漢民族傳統節日近50個。如下是15個主要節日:
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百花生日)、上巳節(三月三)、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盂蘭盆(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3、中國戲劇
京劇、越劇、秦腔、潮劇、崑曲、湘劇、豫劇、曲劇 、徽劇、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梨園戲、歌仔戲、廬劇等。
4、語言文字
漢語是我國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現代漢語有標準語〔普通話〕和方言之分。漢語方言通常分為十大方言:官話方言、晉方言、吳方言、徽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贛方言、湘方言和平話土話。
5、傳統**
傳統**是中國民族**中乙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與新**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音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特點是: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
重視人與自然的統一,在人與人的關係上人與人的和諧。中國哲學向來不認為人與自然是敵對的關係,而認為人與自然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人與人之間更應互助合作。強調群體犧牲精神,強調以義生利,勤勞敬業。
義利觀構成了儒家經濟論理在生產行為方面的價值取向。與以義生利相襯托的是人們的工作態度,早在源點時代一勤勞敬業精神就是令人讚賞的美德,並衍生化為社會共識,所謂「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儒家文化在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中,提倡莊重自製,重視教育感化,追求技能,提倡社會責任感,勤奮工作,很少強調私利,這就形成了追求群體的和諧和有效率的發展,表現出比個人主義文化的更大的優勢。
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一旦與外來文化的積極因素相結合,特別是同體現著現代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西方觀念相結合,就可以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這方面有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經濟的高速發展為證,這些國家和地區都處於中華文化輻射圈內,都與中國文化有不解之緣。
請簡述現代憲法的特點
中國近代史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5樓:大大的
第一,資本——帝國主義侵略勢力不但逐步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國的政治,日益成為支配中國的決定性力量。
第二,中國的封建勢力日益衰敗並同外國侵略勢力相勾結,成為資本——帝國主義壓迫、奴役中國人民的社會基礎和統治支柱。
第三,中國的自然經濟基礎雖然遭到破壞,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廣大地區內保持著,成為中國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嚴重障礙。
第四,中國新興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雖然已經產生,並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下,他的發展很緩慢,力量很軟弱,而且大部分與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絡。
第五,由於近代中國處於資本——帝國主義列強的爭奪和間接統治之下,近代中國各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中國長期處於不統一狀態。
第六,在資本——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的廣大人民特別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致大批破產,過著飢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力的生活。
概括說明李鴻章洋務運動的特點
6樓:u女郎
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清朝統治,但學習了西方先進技術,僅引進西方的先進科技,不改變封建制度 。
7樓:守株待兔的兔寶
洋務運動以自強求富為口號
8樓:
只是西學中用,沒有真正的用處
「中法戰爭輸在談判桌上」的過程,中法戰爭的大體經過?
中法戰爭是一場讓中華民族都為之汗顏的戰爭 清軍付出10000人的代價使法軍在鎮南關受阻,但最終死去將士的冤魂沒有瞑目。1885年23日,盤踞諒山的法軍傾巢出動,撲向鎮南關,24日進犯,馮子材率士卒猛烈搏鬥,終將法軍擊退。清軍乘勝追擊,將法軍逐至郎甲以南,重傷東部法軍統帥尼格里。法軍陷入困境。鎮南關大...
簡述日本是如何挑起甲午中日戰爭的
朝鮮內戰,請求清 支援,日本也藉機出兵朝鮮。內戰結束後,日本仍不撤兵,還增派兵力,挑起事端,對清軍不宣而戰。日本為什麼蓄意挑起甲午中日戰爭?日本完成了工業革命生產大發展後,遭遇了生產過剩的危機。需要從外界獲得新的市場和原材料 資金的 日本的財閥當時控制著日本的國家 現在也是 於是需要發動對外戰爭。朝...
簡述現代城市發展的特點,簡述城市的特點
現代城市發展特點如下 1 近代以前以首都和各省省會為中心的交通體系,便轉化為以港口城市或省會為中心的新格局。2 港口 腹地 空間模式,已從經濟層面上公升到整個社會人文層面,可謂是理解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的關鍵。3 先進生產力首先在沿海沿江開端口地區形成,然後再向自己的腹地推進,與此同時沿邊口岸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