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beauty春城晚報
答:終身教育與學習化社會的理念是當今世界一種重要的教育理念,對各國包括初等教育在內的整個教育系統都產生著影響。終生教育是從時間的緯度出發,強調乙個人連續不斷地學習;學習化社會強調的橫向空間的拓展,要求整個社會的各個場所都成為學習者學習的場所。
終生教育與學習化社會是緊密相連的,終生教育是學習化社會的基石。終教育思潮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其產生的標誌是法國教育家保羅郎格朗的《終身教育導論》於2023年出版。終身學習和學習化社會要求學校教育改變原有的對學習的看法,要求更加注重學習者主動性的發揮、要求改變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和師生關係,要求更新學校的教育重點。
它強調學校的學習應更加體現生活性,在教育目標上更加注重發展性、強調學校與整個社會之間的緊密聯絡、充分調動和利用社會的各種條件和資源。許多國家都以終身教育和學習化社會理念作為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
清代詩歌理論「四大說」之間有什麼聯絡
2樓:情歌悠揚
清代詩歌理論「四大說」
1、王士禛的「神韻」說:
王士禛(1634~1711),字貽上,號阮亭,又好漁洋山人.清初著名詩人,領袖詩壇五十年,有《池北偶談》、《香祖筆記》、《古夫於亭雜錄》、《漁洋詩話》、《五代詩話》等詩論著作,選有《古詩選》、《十種唐詩選》、《唐賢三昧集》等.清人張宗柟輯其論詩之語為《帶經堂詩話》.
王士禛詩歌理論的核心是「神韻」說.他早年就曾編著一本《神韻集》以授學生,晚歲又編著《唐賢三昧集》,傾心於唐代王、孟、韋、柳派詩作所具有的沖淡、清遠、「總其妙在神韻」的審美特徵.並且以為「『神韻』二字,予向論詩,首為學人拈出.
」(《池北偶談》)當然,「神韻」一詞早在魏晉時代的人物品鑑中就出現了,其後又運用到人物畫論中,指的是人物的風神韻致,明人胡應麟、陸時雍,清初王夫之等都曾以「神韻」論詩.實際上,王士禛是上繼鍾嶸、司空圖、嚴羽的「滋味」、「韻味」、「妙悟」等詩學思想,和董其昌的南宗畫論,總結了王、孟以來的山水田園派詩歌的藝術傳統,從而將「神韻」說發展為一套比較有系統的詩歌理論.
王士禛「神韻」說的中心,是詩歌的審美表現問題,主張詩人對主體的情感不能直接全面地陳述出來,對景物也不必作全面精細的刻畫,譬如畫龍只畫其一鱗一爪,畫山水只畫「天外數峰,略有筆墨」,但通過這所畫的一鱗一爪,天外數峰,可以表現出龍的整體風貌和無邊的山水景象.在情感和物象二者之間,王士禛認為物象應該完全為表現情感服務,可以超越特定的時空,不一定符合現實自然的真實,如王維畫「雪裡芭蕉」,王士禛稱其為「興會神到」,正是上乘之作.他說:
夫詩之道,有根柢焉,有興會焉,二者率不可得兼.鏡中之象,水中之月,相中之色,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此興會也.本之風雅以導其源,溯之楚騷、漢魏樂府詩以達其流,博之九經、三史、諸子以窮其變,此根柢也.
根柢原於學問,興會發於性情.
就是說由性情——興會——神韻.「清」和「遠」是具有「神韻」的詩歌境界的審美特徵.所謂「清」,是一種超脫塵俗的審美情懷;「遠」則有玄遠之意,也是一種超越的精神.
這種情懷和精神最宜於寄託在山水之中.所以「神韻」說的要義在化實為虛,虛實結合,「蘊藉含蓄,意在言外」(《蠶尾文》).
2、沈德潛的「格調」說:
沈德潛(1673—1769),字確士,號歸愚.他選有《古詩源》、《唐詩別裁集》、《明詩別裁集》、《清詩別裁集》等,很有名.論詩專著為《說詩晬語》.
沈德潛與乾隆皇帝關係好,他以「格調」說補「神韻」說之不足,在當時很盛行.他主張:
1)詩歌要符合「溫柔敦厚」、「中正和平」的詩教規範,以有益於教化.他說:「詩必原本性情,關乎人倫日用及古今成敗之故者,方為可存.
」(《清詩別裁集•凡例》)他講「格調」,要求詩歌講求「體裁」與「音節」.(參見教材題解)
2)他繼承了「七子」派的觀點,欣賞唐詩的「蘊蓄」、「韻流言外」,而不欣賞宋詩的「發露」,「意盡言中」.他認為不僅要推崇司空圖、嚴羽所欣賞的具有「味外之旨」的作品,也要推崇杜甫、韓愈的壯美之作.認為詩歌應有唐詩那種理想的「格調」美.
3、袁枚的「性靈」說:
袁枚(1716—1798),字子才,號簡齋,晚號隨園老人.論詩著作主要有《隨園詩話》.
袁枚不同意沈德潛「詩貴溫柔」「又必關係人倫日用」的說法,倡「性靈」說與之相對.他認為:「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
」「天涯有客號詅痴,誤把抄書當作詩.抄到鍾嶸詩品日,該他知道性靈時.」「性靈」的主要內涵,就是以詩抒寫性情:
「詩者,人之性情也.」「文以情生,未聞無情而有文者.」「詩寫性情,惟吾所適.
」他要求詩歌表現「真人」的真性情:「嘗謂千古文章傳真不傳偽.」認為只要是寫了真性情,就是有價值的作品.
而「情所最先,莫如男女.」詩歌表現男女之情是必然的,也是天經地義的.在此立場上,他為詩歌史上的艷情詩進行了激烈的辯護.
袁枚提倡以風趣寫性靈.認為要靠天分才能做到.他說:「詩文自須學力,然用筆構思,全憑天分.」主張「三分人事七分天」.反對教人作詩,題詩謂「我讀宋詩話,嘔吐盈中腸.」
4、翁方綱的「肌理」說:
翁方綱(1733—1818),字正三,號覃溪,晚號蘇齋.大興(今屬北京市)人.論詩著作有《石洲詩話》.
所謂「肌理」,一是「義理之理」,指思想與學問,要求充實;一是「文理之理」,指語言與結構,要求細密妥帖.翁方綱強調「肌理」,旨在矯正「神韻」說與「格調」說的空虛與空泛.
思考題:清代詩歌理論「四大說」之間有什麼聯絡?
第三節 李漁的戲曲理論與金聖歎的**理論(自學)
一、李漁的戲曲理論:
李漁(1611—1679?),字笠鴻,號笠翁.《閒情偶寄》是李漁的一部雜著,包括八個部分,其中詞曲部、演習部論戲曲(詳見教材).主要觀點:
1、「立主腦」說: 李漁認為戲曲創作要「立主腦」.所謂主腦,是指一部戲曲的主要人物和中心情節:
「此一人一事,即作傳奇的主腦也.」其所謂「立言之本意」,就是說一部戲曲是為何人而作,為何事而作.如《琵琶記》的中心人物是蔡伯喈,中心事件是重婚相府,這就是這部作品的主腦.
傳奇有眾多的人物和事件,但都要圍繞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來,互相關聯,不能互相矛盾.在創作中,劇作家要有通盤考慮,精心布局.這在李漁就叫「密針線」.
李漁還認為,一部作品應該線索分明,不應該頭緒紛繁,有過多的枝蔓,而應該突出主線,他把這叫作「減頭緒」.
2、「審虛實」說: 在「審虛實」部分,李漁著重論述古今題材的處理問題,涉及到戲曲的真實性和典型化的問題.他認為:
「傳奇無實,大半皆寓言耳.」指出了戲曲作品的虛構特徵,但是他主張對古今題材的處理應有所不同:「若紀目前之事」,處理當代題材,不僅情節可以虛構,而且人物也可虛構.
但對於古代題材則就不同.古人的戲曲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對於古代作家來說也是當代的,因而古人可以虛構;但當代作家要寫古代的題材,其處境和古人就不同.古事傳至於今,已為眾人所熟悉.
如果再去虛構,違背了古籍的記錄,觀眾就會不相信.李漁雖然對戲曲的虛構性特徵有所認識,但對藝術創作可以打破歷史的真實還是認識不夠.
3、「剪碎湊成」說: 李漁在論述戲曲的人物塑造時,指出:「欲勸人為孝,則舉一孝子出名,但有一行可紀,則不必盡有其事,凡屬孝親所應有者,悉取而加之,亦猶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一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要使人物有典型性,就把此類人物所應有特徵都集中到一人的身上.他說這是「先以完全者剪碎,其後又以剪碎者湊成.」這思想很深刻,其實已觸及到了人物塑造的典型化問題.
二、金聖歎的**人物形象論
金聖歎(1608—1661),名喟,字聖嘆,明亡後改名人瑞.有評「六才子書」,尤以評點《水滸》著名.開創了**理論批評的新局面.
1、指出《史記》是「以文運事」,《水滸傳》是「因文生事」.
討論:「以文運事」與「因文生事」有什麼不同?
《史記》所處理的是現成的歷史事實,這對作者就構成了限制,作者的藝術才能就體現在對現成的史實的組織和處理上.而《水滸傳》則不然.作者可以根據藝術的需要進行自由的虛構,而這種虛構性更可以發揮作者的藝術創造才能.
從純藝術的角度,金聖歎更推重這種虛構文學.
2、指出《水滸傳》人物性格有鮮明的個性:「獨有《水滸傳》,只是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性格都寫出來.……一百八個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樣.
」他具體分析了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人物形象的個性,分析得活靈活現.另一方面,他指出《水滸傳》寫人物,在個性當中也概括了某一類人的共同性:「任憑提起乙個,都似舊時熟識」.
體現了共性的個性就是典型化的性格.金聖歎還具體分析了許多書中情節,論述了這些富有個性的人物究竟是如何描寫、塑造出來的.這樣的論述是極有價值的.
3樓:商春慈延
神韻派主張興會神到,寫出味外味;格調派講究章法,追求韻律;性靈派主真情、重個性、尚才氣;肌理派主張言有物,言有序
求教 《文學理論教程》論述題如何理解文學創作的典型化
簡答,論述題是以什麼為評價標準
4樓:豬豬將軍
評價指標體系是指由表徵評價物件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聯絡的多個指標,所構成的具有內在結構的有機整體。
為了使指標體系科學化、規範化,在構建指標體系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系統性原則。各指標之間要有一定的邏輯關係,它們不但要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出生態、經濟、社會子系統的主要特徵和狀態,而且還要反映生態一經濟一社會系統之間的內在聯絡。每乙個子系統由一組指標構成,各指標之間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絡,共同構成乙個有機統一體。
指標體系的構建具有層次性,自上而下,從巨集觀到微觀層層深入,形成乙個不可分割的評價體系。
(2)典型性原則。務必確保評價指標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盡可能準確反映出特定區域——高西溝的環境、經濟、社會變化的綜合特徵,即使在減少指標數量的情況下,也要便於資料計算和提高結果的可靠性。另外,評價指標體系的設定、權重在各指標問的分配及評價標準的劃分都應該與高西溝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相適應。
(3)動態性原則。生態一經濟一社會效益的互動發展需要通過一定時間尺度的指標才能反映出來。因此,指標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到動態的變西北典型區生態脫貧途徑研究化特點,應該收集若干年度的變化數值。
(4)簡明科學性原則。各指標體系的設計及評價指標的選擇必須以科學性為原則,能客觀真實地反映高西溝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和狀況,能客觀全面反映出各指標之間的真實關係。各評價指標應該具有典型代表性,不能過多過細,使指標過於繁瑣,相互重疊,指標又不能過少過簡,避免指標資訊遺漏,出現錯誤、不真實現象,並且資料易獲且計算方法簡明易懂。
(5)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則。指標選擇上,特別注意在總體範圍內的一致性,指標體系的構建是為區域政策制定和科學管理服務的,指標選取的計算量度和計算方法必須一致統一,各指標盡量簡單明瞭、微觀性強、便於收集,各指標應該要具有很強的現實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而且,選擇指標時也要考慮能否進行定量處理,以便於進行數學計算和分析。
(6)綜合性原則。生態一經濟一社會的互動「雙贏」是生態經濟建設的最終目標,也是綜合評價的重點。在相應的評價層次上,全面考慮影響環境、經濟、社會系統的諸多因素,並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
論述新聞真實性和時效性的辯證關係
真實性與時效性都屬於新聞的基本特徵。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不真實的新聞根本就不算是新聞,而缺乏時效性的新聞是沒有價值的新聞,是舊聞。既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又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報道,是 及 工作人員都一直追求的目標。但是,兩者之間往往又存在著矛盾。時效性求快,但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有乙個過程的,探尋事實的真相需...
怎麼做論述題和簡答題,論述題和簡答題有什麼區別
問答題一般都是需要你給出答案,所以題目一般都是問題,需要你寫出詳細大答案.論述題一般都是給你乙個論點,讓你利用自己的論據來論述這個問題.所以在知識量的方面上不太相同.問答題的答案比較單一,論述題的答案比較廣泛.需要時間的積累.其實並沒有明確的有規定說一定要寫或者一定不能寫。通常是老師們為了規範學生做...
「論述題」和「簡答題」有什麼區別
簡答題一般是要你列出關於這個題目的幾點,1 2 3 4 一般是答對一點給一定分,全列出來了才給全分。論述題一般是給你乙個題目,讓你對這個題目做一些分析,拓展等,簡答題要求簡明扼要,將答案的重點突出回答即可。而論述題就是在簡答題的基礎上,將重點加以論述或舉例說明,最後概括。簡答題與論述題的區別 簡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