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現在的人和古代的人說的話不一樣

2022-03-28 08:59:38 字數 5818 閱讀 6986

1樓:三隻腳的大烏鴉

語言會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古代英語現在英國人也絕對聽不懂看不懂的。

文言文其實也是根據古代口語寫出來的,和現代漢語的語法和用詞都有區別,但讀多了自然就讀懂了,因為和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字意相同。

2樓:紅薯軍頭目

按字面解一下吧, 文就是文章,言就是語言, 用精僻的書面語言把道理講清並記錄下來, 就是文言文。文言文所表達的思想是能經得住反覆推敲和論證的, 不受時間的阻隔,一樣能傳承並實用。比如,子曰: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意思是說, 現在所說的孝順一般理解為養老,有舒適的環境,可口的飯菜,這是不夠的, 要尊敬老人, 理解老人。如果不尊敬不理解,那跟養狗養馬又有什麼區別呢?這是孔子幾百年前說的, 現在是否值得學習呢?

3樓:

那是文言文···古代就是那麼說。而且文章很多都沒標點

白話是從5.4運動興起的··第一部白話**是魯迅先生的 狂人日記

4樓:鴨梨脆

時代在變化,人和事都在不斷的改變

5樓:

你現在跟你老爸講話,很多新名詞你老爸就已經不知道了.你還指望下去個幾百年大家還能溝通嗎?

6樓:王海玲

廢除八古以後就不再說那些之乎者也了

中國人現在人的說話聲音和古代一樣嗎

7樓:隱箭

古人只是語言和現代語言有區別,說話聲音嘛,身體跟現代人基本沒區別,當然古代人比較講究一些禮節場合之類的說話聲音會有所收斂,總體說聲音應該是一樣的。

8樓:漢尼拔_塔塔

聲音是一樣的,人類進化開始直立行走,有了語言文字,創造了文明以後,都一樣。

但古人說話的方式和現代人有區別。

並且說,寫是不一樣的。

說就是白話,寫就是文言文。

古代注重禮教,說話是非常講究的。

9樓:匿名使用者

聲音一樣,人類可以聽到的音訊的範圍:20赫茲~20k赫茲。

語言發音不一樣,古漢語發音跟普通話差別非常非常大,那些穿越回去的人,基本無法跟古人溝通的。

古代中國說話和現代人說話乙個口音嗎?

10樓:w離人夢

不是乙個口音。

古代發音與現代普通話相差很大。所謂的「十里不同音」,翻過一座山可能彼此說話都無法聽懂。古代沒有普通話作為通用語言,大家都是各講各地方言,口音各異,各種溝通交流的不便。

舉例說明:

一、聲調不同

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些不同。現代漢語比古代漢語多了平聲,少了「入」聲。古代漢語的四聲是平、上、去、入。

現代漢語的四聲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古漢語中的「上、去、入」是不能與現代漢語中的「上、去」相當的。

古漢語的四聲,也是不能與現代漢語的四聲相當的。以「入聲」為例。古漢語中有入聲,但現代普通話中沒有「入聲」了,古代的入聲字都轉化到平、上、去聲中去了。

如「鴨」字,古代是入聲,現代普通話裡是陰平;又如「發」字,古代是入聲,而現代是陰平。

二、聲母,韻母不同

其實古漢語的聲母、韻母都和現在的普通話都有很大差別。如今粵語、客家話裡的發音,還有南韓話中一些漢語詞的發音,就會對唐宋時期的漢語有個大概的認識。

據說粵語有9個聲調,客家話有8個。所以古漢語裡的「四聲」恐怕比普通話的四聲要複雜。

至於秦漢時期乃至先秦時期的漢語,差別就更大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完全不一樣。。。

古代每個字的發音都有很大出入。而且古代分平上去入四聲,現代沒有入聲了,古代的入聲字都分派到平上去裡面形成了現在的四聲。

其實現代的方言保留了很多古代漢語的元素。廣東話比較接近古代發音。

中國古代的人說話和現在的人不一樣嗎

12樓:苦味精味苦

粵語很有可能是當時秦朝語言的。當年廣東那邊就沒什麼人,50萬大軍是去開荒的,並不是去打仗。你想想對付強大匈奴,蒙恬才帶30萬軍隊,廣東那邊當時就根本沒有強大的國家,為什麼要50萬人去呢?

當時漫長的春秋戰國連年戰亂剛結束,全國總人口可能才幾百萬,50萬是個非常大的數字。而當時尚未開發的土著肯定是沒幾個人的,50萬人遠遠比當地土著的人多。而且還會有人因不服從秦朝而被殺掉。

因此廣東人**於秦,是符合邏輯的。

至於說陝西人是不是秦人,當時是。當時關中是全國最發達地區,人口密度遠遠高於其他地方。我看過一本書說當時整個北方要佔全國人口的80%,南方基本沒什麼人。

而關中當時的比例雖然沒說人口的比重也很高,因為秦始皇滅六國後把大量人口都強迫遷移到關中居住。而當時派出50萬大軍後,留在當地的人仍然要比派出的人多(比如秦國300萬人,派出50萬)。因此關中人當時主體就是關中本地和來自戰國其他國家國都的人。

而秦人的老家是在甘肅天水,秦人的祖先原先是在天水給周王室放馬的。

後來建立漢朝,西安做首都,很多人遷入。後來又經歷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關中人口音與全國大部分地方一樣逐漸演變,而廣東由於南嶺阻隔,廣東話變化較小,更保留秦音。當然也隨著漢唐等強大王朝的影響而有一些變化。

北方語言變化最大應該是在元朝統治全國以後,元朝、明朝、清朝讓全國口音越來越統一,但是宋朝南遷帶動的中原人口大規模南遷讓一些人跑的南方山區丘陵地帶。比如福建、潮汕、江西等多山地區,從而保留了宋朝方言。而廣東由於高聳的南嶺難以翻越語言較穩定,變化較小。

由此可見我國語言粵語可能是最古老的秦音,而閩語可能是唐宋語言,而目前北方方言區包含了整個北方和一半以上南方地區,則是元朝明朝清朝的官話區。普通話並不是清朝獨有語言,更加不是滿族語言。你去故宮看看,牌匾都是用漢滿兩種文字寫的,那滿文跟漢字相差十萬八千里。

由此可見,說普通話是滿語也是胡說八道。普通話與古籍一脈相承,特別是與元朝以後的白話文**十分相近。這都能說明普通話是元明清以來的官話。

普通話形成的另乙個重要時期就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五四時期大量從日本留學回來的新青年,如魯迅等。借助日語中有漢字的便利,把大量日語詞彙,如社會、經濟、科學等等引入漢語。

讓漢語走向了現代。

綜上所述,粵語、閩語、客家話、普通話都是從古漢語演化而來。只不過由於歷史原因才不同時代走出了不同的分叉而已。普通話的基礎北方方言是我國使用人口最多,使用範圍最大的漢語分支。

確定為國語天經地義,無可非議,大家都學好普通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粵語、閩語、客家話作為古漢語的分支有其歷史地位,可以與普通話相互影響,從而保持普通話在演變中與古漢語的承接關係,從而有利於我們閱讀古籍方便。

至於有人說廣東人長相,那我覺得很可笑的。幾千年下來在氣候條件差異非常大的不同地區生活的人肯定會不一樣的。橘生淮南為橘,而生淮北為枳。

植物都這樣,人作為高階動物也是一樣。黑人從非洲到美國才300年與非洲黑人都大不一樣了,何況從秦至今2000多年呢。

現在的中國人能聽懂一千年前古代人說的話嗎 古代人又否能聽懂看懂現在的普通話 為何粵語不是國語

13樓:永遠的周鋒

相互之間不能聽懂,粵語一直都不是國有,台灣的國語和大陸的普通話都不是粵語。原因是歷史演變的結果。

14樓:

要像日常口語一樣熟練運用不可能,但由於二者一脈相承,若仔細辨別還是能聽懂的,前提是你別拿今天才有的事物與古人交流。

想想我們學文言文吧,不多讀幾遍,不看註解,你能懂多少?

15樓:中原小象

因為古代沒有留聲機,所以古人的發音我們只能猜測,從一些韻文分析,現在的語音專和以前的語音屬有較大差異。幾百年可能就有變化,所以現代人不要說一千年前,就是幾百年前的話就可能無法聽懂了。

至於粵語,有些語言學家認為較多地保留了唐朝時期河洛話的因素,但並非河洛話本身。但所謂的河洛話,和漢朝時期的語音,和先秦時期的語音、包括明朝時期的語言肯定也不一樣。所以所謂中國的正式語音並沒有什麼統一的標準。

一直是乙個變化的過程。目前大家習慣普通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通行語音,也許再過幾百年,未來人也聽不懂現在的普通話了呢。

此外,現在的普通話以北方方言為主,北方大部分方言雖然有差異,但基本都能聽懂;南方方言差異太大,本省之間都不一定能聽懂。以普通話為準,中國需要學習普通話的人少很多,如果以粵語為正式語音,只怕除了廣東之外的絕大部分人都必須重新學習,工作量實在太大。

為什麼外國人和中國人一樣是從古時候過來的為什麼我們的語言不一樣?

16樓:匿名使用者

頂級問題。

語言的起源差不多,都是聲音,大約26萬年前誕生。題主說的是文字,大約5萬年誕生,起步也都是畫畫。但是,所謂西方發現了人能發出的聲音有限,於是用了字母來表示,先是子音字母,後來發現子音跟母音拼讀更好,就分開了,10個子音拼10個母音,至少100個音節,這樣節省符號,好讀好寫。

中國人的祖先不一樣,一直畫畫,發展的是主要用眼睛的符號,結果就成了今天跟全世界都不接軌的漢語文啦。

1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我們在古代時起語言就不同了,退一步來說,即使在古代時我們和外國人的語言一樣,隨著時間和社會的發展,語言這門有生命力的學科,現在也未必會和外國人相同。

中國古代人說的都是文言文嗎?普通老百姓和上朝說的話有什麼不同?有方言嗎?

18樓:匿名使用者

有句話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古代人對字,對紙,對文章,都是有很深的敬意的。寫的東西,希望後世的人也能看到。那麼如何做到呢?

首先,不能亂寫,也就是說,主題要明確有意義;第二,要有文采,如果你寫的文章語句不通,一點文采都沒有,大家看了得不到精神享受,誰還會看?早就在歷史長河中被丟棄了。第三,語句要簡潔,表達要簡練,如果你廢話連篇,誰還想看?

用文言文是最能表現這三點的,對語言的運用是乙個人層次水平的體現。

而且文言文的學習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從小就開始訓練。

但是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為生存而忙碌,沒有時間精力和金錢去學習,所以他們自有一套表達方式,這就是白話。但是這些「白話」對我們來說,也是文言文。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古代人說的都是文言文。因為當時的語法規則就是這樣子的,跟現在是不一樣的。

從另外乙個角度來說,古代人有相對的文言文。所以才有「窮酸書生」一說。就是諷刺一些人喜歡說文言文。

覺得我說的有用的話,打個贊吧,小生這廂有禮了!

19樓:葛薇

中國古代人說的相對於現在無論是**和老百姓說的都是文言文。

普通老百姓沒有受到過多少教育,說的幾乎都是方言。

老百姓如果上朝說的話也要屬於京都地區或官方語言,你要是再說方言恐怕就無法交流。如果要是不會說「普通話」,就得有懂得的人翻譯了。

讀書人說的都是書面語,類似於今天的官方話也就是普通話。

20樓:文以立仁

分開解答。

1、中國古代人說的都是文言文嗎?

不是。「文言文」顧名思義,它是「文」不是「話」。上古時期,文字剛剛出現,人們開始用文字記錄事件,以當時的社會語言為基礎,用極其簡練的文本來記錄,逐漸形成一種成熟的文字語體,專門用於書面。

人們平常說話仍舊依據口語。

隨著社會語言的發展,到中古、近古,社會語言很接近現代漢語,如果沒有讀書,普通人同樣不懂文言文。

2、普通老百姓和上朝說的話有什麼不同?

如上所述,普通老百姓說當時通行的社會語言,與現代人沒什麼不同。朝廷上的對話語言也是那個時期的口語,略微不同的是比較文雅一些,不使用低俗市井俚語。這種情況也與現代情況相同:

高層**開會發言比較文雅,而馬路邊的聊天比較通俗。

3、有方言嗎?

不僅有,而且差異比現在更複雜。

方言是由於交通、通訊阻隔造成的。現代交通和通訊十分發達,很多人說普通話,即便不是普通話,也盡量避免生僻的方言詞彙。方言逐步淡化。

為什麼我國古代的人畫像都這麼醜,為什麼中國古代的人物畫像這麼醜

因為中國人講究抽象思維,而對於歷史人物畫很多都是根據當時的喜好來創作的 中國古代人物畫像觀感上的難看可能是受到西方寫實畫法影響後的心理反應。從傳教士帶來的聖像開始,中國人對西洋的畫風的接受經歷了乙個由好奇到模仿的過程,照相術的興起使得講求神韻的中國古代人物畫更加曲高和寡,從歷史遺留物的角度看,紀實的...

現在中國什么姓的人最多,現在中國什麼姓的人最多?

李姓是中國第一大姓,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 就地區而言,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較高,一般在8 以上,而在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一般不足8 尤其在東南沿海諸省中,比例僅在4 左右。張姓是我國分布很廣 人口眾多的姓氏之一,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7.07 中國人口第三大姓。尤以山東 河南 河北...

現在的人和不喜歡的人結婚會幸福麼?幸福的人多麼

結婚和幸福,是兩碼事 結婚後很多都是和合適的,久了以後兩個人慢慢磨合,都會很好的 愛得死去活來的都不幸福,何況是木有感情的,怎麼說了,要找適合自己的,感情都是需要雙方共同經營的 聽說有些女人嫁給誰都幸福,有些女人嫁給誰都後悔。肯定不會幸福的,不喜歡的人,不會的!和不喜歡的人結婚當然不會幸福 有一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