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替父從軍成為一段佳話,那麼木蘭詩和木蘭辭各是什麼

2022-03-18 19:05:07 字數 5380 閱讀 4222

1樓:石小希

《木蘭詩》就是《木蘭辭》,兩者指的是同一首詩,所以《木蘭詩》又叫《木蘭辭》。

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乙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讚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詳略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

以人物問答及鋪陳、排比、對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態,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緻,神氣躍然,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2樓:正康三年

1、木蘭詩和木蘭辭意思相同,都是指的同一首詩。它是北朝民歌,之所以叫它「木蘭辭」是因為它是這首民歌的歌辭。但是,南北朝的民歌屬於樂府詩的體系,是廣義範疇的詩歌。

因此也可以叫「木蘭詩」。

2、《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

3、《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它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生后魏,這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儲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4、《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才廣泛,格調雄頸、熱烈、質樸。

3樓:睡影望空

木蘭詩和木蘭辭意思一樣,都是指的同一首詩,所以木蘭詩又叫木蘭辭。木蘭詩是北朝民歌,之所以叫它「木蘭辭」是因為它是這首民歌的歌辭。但是,南北朝的民歌屬於樂府詩的體系,是廣義範疇的詩歌。

因此也可以叫「木蘭詩」。

《木蘭詩》原文節選: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捲捲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蒙特內哥羅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白話譯文: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傳出,木蘭對著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問木蘭在想什麼?

問木蘭在惦記什麼?(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麼,也沒有在惦記什麼。昨天晚上看見徵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徵兵,那麼多卷徵兵文冊,每一捲上都有父親的名字。

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願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

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蒙特內哥羅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出處:出自北魏郭茂倩的《木蘭詩》。

4樓:

木蘭辭,又稱木蘭詩,作者不明,中國南北朝期間的一首敘事詩,訴說女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民間故事。該詩約作於北魏,最初錄於南朝陳的《古今樂錄》,長300餘字,後經隋唐文人潤色。 《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所說的木蘭詩,也就是木蘭辭唧唧復唧唧都是買東西,西式買東西,男士買東西,北市買東西就是這首詩。

6樓:匿名使用者

據我所知,這倆是一樣的,只是名稱的讀法不同……幫你找了下網路資料沒找到不同的解釋,具體得求教那些文學研究者。

「花木蘭替父從軍」是哪個朝代的故事

7樓:縱橫豎屏

北魏時期的故事。

故事背景:

北魏時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活。

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子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而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回家。

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時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然而,花木蘭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顧拒絕了,請求皇帝能讓自己返鄉,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樸。2023年,美國迪斯尼公司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

《木蘭詩》被列入中學課本,被千千萬萬的人世代誦頌。木蘭的事蹟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長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勵著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保衛國家,可歌可泣。

8樓:花戲舞蝶

根據北朝民歌《木蘭辭》(又作《木蘭詩》)(約作於北魏遷都洛陽以後,中經隋唐文人潤色)的描述,對於花木蘭的歷史年代問題:

目前有兩種主要的民間說法是:

第一種說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間,花木蘭替父從軍,參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戰,木蘭多次參與了北魏出擊大漠兵伐柔然的戰爭,且表現突出,但卻無人發現她是女子.戰爭結束後,朝廷欲授予她尚書郎,被她婉言拒絕.

第二種說法是:

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代父從軍,征戰疆場多載,屢建功勳.花木蘭的事蹟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北朝民歌的絕唱,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編的長篇敘事詩歌,歌頌了花木蘭女扮**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木蘭辭》是公認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關係,這種隋朝末年的說法卻與全文多處有衝突,但是不知道為何會流傳這種說法).

所以她的年代肯定是東晉南北朝到隋朝這段時間內,

9樓:綠草如茵

對花木蘭身處的年代,在民間有兩種說法,一是北魏時期的人,另一種是隋唐時期的人。由於花木蘭的事蹟僅僅記載於《木蘭詩》中,在南北朝和隋唐的歷史中並無記載,而且在《木蘭詩》中也沒有記載花木蘭的名字、出生時間和出生地,所以花木蘭的姓氏、生卒年和故里有很大爭議。

但是大多數人還是認為花木蘭是北魏時期的鮮卑人,證據有《木蘭詩》是北朝明歌,花木蘭出生應該不晚於北朝;而《木蘭詩》中將皇帝稱為「可汗」,這是北魏時期對皇帝的稱呼;還有北魏時期漢人不能成為府兵,只有鮮卑人才可以;木蘭家很有可能是軍籍,因為只有北魏時期府兵制才這麼規定;花木蘭並不姓花,花為後世所加,木蘭可能是她的真姓,這是鮮卑族的姓氏。

千年以來,花木蘭都以巾幗英雄被後人所熟知,不論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是不是真的,他到底生活在什麼年代,又或者花木蘭這個人物是否是虛構的,她都已經成為中華名族的一種氣節,激勵著抗戰時期的巾幗女英雄們,花木蘭的精神值得讓後人學習。

10樓:落魄惡魔

南北朝時 參加北魏破柔然之戰

11樓:匿名使用者

緊回來了我不是啊我不是啊我不是啊我不是的我也

《木蘭辭》中,花木蘭替父從軍十二載,當時的敵人是誰?

12樓:別對她笑

花木蘭當時的年代是北魏時期,孝文帝遷到洛陽,對北方的壓制小了很多,北方的柔然在蒙古族強大起來,當時的敵人也就是柔然

13樓:聖誕老東東

從木蘭辭裡面我們可以知道花木蘭身處的朝代是北魏,而北魏當時在抗擊的敵人是柔然國。

14樓:二哈的可愛主任

她當時所處的朝代是北魏。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他所抗擊的敵人是柔然。柔然出現在我國的4世紀至6世紀,是在匈奴之後的又一非常厲害的少數民族,它主要存在於我國大漠的西北和西南地區。

15樓:肖兔兔的小蘿蔔

《木蘭辭》想必大家都學過,到現在也還能背上那麼幾段,那麼,花木蘭代父從軍攻打的敵人到底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木蘭辭》時歷史上南北朝的民歌,北朝先後經歷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朝代,它是北方的游牧民族鮮卑人建立的政權,所以在《木蘭辭》才會有「可汗大點兵」這樣的的詩句。

而木蘭最有可能生活的年代是在北魏時期,因為在孝文帝遷都到洛陽之後,就對北方減小了控制力,所以不顯山不露水的柔然就逐漸在蒙古族強大了起來,並且經常進攻北魏的邊境。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北魏政權就開始徵兵去討伐柔然。北魏是個少數民族政權,依然沿襲全民皆兵的傳統,所以才有「軍書十二卷,捲捲有爺名」的詩句。

由於花木蘭的父親年邁,而她又沒有長兄,所以不得已女扮**,替父從軍。

《木蘭辭》裡花木蘭凱旋歸來的兩句詩,」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同樣驗證了她攻打的敵人就是柔然,因為按理說天子是漢族皇帝的專稱,鮮卑人是不會用這樣的稱呼的,這是因為孝文帝推行漢化才導致的結果。所以由這些可以推論出花木蘭所處的年代應該在孝文帝時,或者更後面一點。

綜上所述,花木蘭攻打的應該就是柔然。不管怎麼說,花木蘭已經成為巾幗英雄的代名詞,她的事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國殺敵,建功立業。

《木蘭辭》中,花木蘭替父從軍十二載,敵人是誰?

16樓:肖兔兔的小蘿蔔

《木蘭辭》想必大家都學過,到現在也還能背上那麼幾段,那麼,花木蘭代父從軍攻打的敵人到底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木蘭辭》時歷史上南北朝的民歌,北朝先後經歷了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朝代,它是北方的游牧民族鮮卑人建立的政權,所以在《木蘭辭》才會有「可汗大點兵」這樣的的詩句。

而木蘭最有可能生活的年代是在北魏時期,因為在孝文帝遷都到洛陽之後,就對北方減小了控制力,所以不顯山不露水的柔然就逐漸在蒙古族強大了起來,並且經常進攻北魏的邊境。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北魏政權就開始徵兵去討伐柔然。北魏是個少數民族政權,依然沿襲全民皆兵的傳統,所以才有「軍書十二卷,捲捲有爺名」的詩句。

由於花木蘭的父親年邁,而她又沒有長兄,所以不得已女扮**,替父從軍。

《木蘭辭》裡花木蘭凱旋歸來的兩句詩,」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同樣驗證了她攻打的敵人就是柔然,因為按理說天子是漢族皇帝的專稱,鮮卑人是不會用這樣的稱呼的,這是因為孝文帝推行漢化才導致的結果。所以由這些可以推論出花木蘭所處的年代應該在孝文帝時,或者更後面一點。

綜上所述,花木蘭攻打的應該就是柔然。不管怎麼說,花木蘭已經成為巾幗英雄的代名詞,她的事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國殺敵,建功立業。

17樓:d**id烏拉拉

指的是當時北魏北方一帶的敵人。而花木蘭的這種替父從軍的行為,體現了巾幗不讓鬚眉。

18樓:阿拉哥阿羅醐

花木蘭是北魏時期的女子,而與北魏經常兵戎相見的是柔然國,所以花木蘭的敵人應該是柔然。

木蘭詩一詩中木蘭為什麼要替父從軍

木蘭詩中木蘭替父從軍的直接原因是 軍書十二卷,捲捲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譯文 昨夜看見徵兵的文書,知道君王在大規模徵募兵士,那麼多卷徵兵文書,每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 的兒子,木蘭沒有兄長,木蘭願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此替父親去出征。木蘭詩,本詩寫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但為什麼對十...

花木蘭替父從軍,那麼她究竟是哪個民族的人?

學習 木蘭辭 時,我們了解到了花木蘭替父從軍,花木蘭是鮮卑人,根據當時的徵兵體制,只有鮮卑人才有資格加入軍隊。花木蘭電影中的木蘭為什麼要替父從軍?很多人都知道花木蘭的故事,花木蘭是乙個女性,但是自己為了替父親選擇從軍,而且在軍中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乙個有能力的將軍,最終也報效了自己的國家,所以花木...

擴寫木蘭詩的其中一段,不要翻譯,擴寫木蘭詩的其中一段200字,不要翻譯

木蘭從軍歸家後,木蘭是個女孩這件事頓時在軍中傳得沸沸揚揚,在百姓家中,這件事也成了茶餘飯後的佳話,可以說真是弄得個滿城風雨。於是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可汗和大臣們的耳朵裡,根據軍法條文,女子不能入軍營,違令者當屬 死罪 可汗把大臣們召集在一起,商議該怎麼處置花木蘭。大家覺得這件事很難處理,花木蘭犯了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