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歷史上有過什麼三教合一麼?少聞了 我忘了是哪本書上看到的 其中有一句 大體意思是說 中國文化的本質是人學信仰 易經、道德經和孔子三者共同構建了中國文化的核心 具體點就是易經奠定了天理 道德經根據易經的天理而奠定人智 孔子根據天理和人智而奠定人序 即人倫 而就這三家的本質來說 儒家重視人道 是人本主義 以有為根本 講的是入世 道家重視天道 是自然主義 以無為根本 講的是遁世 佛家重視心道 是解脫主義 以空為根本 講的是出世 從這個層面出發 可以說儒、釋、道對醜惡的否定有許多共同點 但是並不等於對人性、正義或美好的肯定是共同的 甚至主要觀點其原則上是相反的 這是常識 所以 我個人認為 儒釋道三元共存可能 三教合一不可能 這是原則問題
2樓:匿名使用者
背景、原因:西漢經過長期休養生息,國力日盛,但潛伏著危機(諸侯國勢力日益膨脹,土地兼併嚴重,匈奴為患,都危害著西漢的穩定—)。漢武帝求賢若渴。
時期、人物:西漢,漢武帝時期,董仲舒主張「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並把道、法、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道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學體系,發揚光大啊。
作品:儒家經典成為國家教科書。漢武帝規定《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教育為儒家壟斷。《春秋繁露》是董仲舒寫的。
3樓:匿名使用者
相同的思想淵源——佛教、道教、儒家三教合一的「信仰」 明清時期的民間教門在當時三教合一的社會思潮和民間教門傳統影響下,將儒家的綱常倫理,佛教的劫變、來世觀念,道教內丹派的修煉理論和方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以「真空家鄉」(天國)、「無生老母」(最高神)為核心的三教合一的民間信仰。民間教派無一不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佛教乃至儒家倫理思想中汲取養份滋補自己,並最終離經叛道,自成一統。 佛教源自印度,其最純正及精要的經典首推《法句經》以及《阿含經》。
南傳聖典的精華主要濃縮在覺音尊者的《清淨道論》,有關佛陀的原始
教誨則見於五部《尼加耶》。大乘佛教的完整體系則在《華嚴經》,而
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則是闡述大乘要義的代表性經典。至於藏傳佛教的完整體系詳見於宗
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 儒道兩家的精神則源自於《易經》。古有三易,即《連山》、《歸藏》和《周易》。易經的八
卦源出自伏羲氏,當周文王被紂王囚禁而演八卦為六十四卦,而後孔子"五十而學易",發揮《易
經》精神,再加上許多不知名的聖智之士,而完成博大精深的《易傳》。 儒家的精神就在於《大易》的生生不息,《周易》首重乾卦,表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
精神",其主要經典就在十三經,分別是《周易》(包含《易經》、《易傳》),《書經》、《詩
經》、《禮記》(包含《大
學》和《中庸》)、《周禮》、《儀禮》、《左傳》、《春秋公羊傳》、
《春秋穀梁傳》、《論語》、《孟子》、《爾雅》、《孝經》。 至於道家,則以老子為始祖,《道德經》一書也在闡發《易經》精神,所不同於儒家的是《道
德經》的體系為《歸藏》,首重坤卦,表揚"厚德載物",如同經中所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
攻堅強者莫能勝之。"道家三經為《道德經》、《南華經》(莊子)和《沖虛經》。道家的《道德
經》是最有生命力的,自2023年出土馬漢王堆的甲乙《老子》帛書後,在2023年又發現郭店竹
簡的甲乙《老子》,其年代更為久遠。 道教和道家有密切關係,但又有別於道家。簡單說來,道家是生命哲學,而道教則是生命學的
修煉。"道教"一詞源出自東漢時期,原始道教的經典一共有三部,最古老的是《周易參同契》,
此經出現時,無人重視,自至七百年後,才受人注意,本經有"萬古丹經王"之稱,後紫陽真人張
伯端明其要義,而以詩歌的風格寫下《悟真篇》。另外兩本原始道經則為張道陵註解道德經的
《老子想爾注》,還有太平道的《太平經》。道教體系龐大,雜而多端,所用經典包括《正統
道藏》、《藏外道書》、《續道藏》等,近期以來,中國道教界正努力結集所有道教經典,匯
編成《中華道藏》。濃縮道教教義的代表作有兩大本,其一為葛洪的《抱朴子》(分成
內外篇),其二則是宋代張君房所編集的《雲笈七籤》。 長期以來,儒釋道在中華文化的體系裡是不斷從對抗、排斥到互相融合,而又獨立並存的。中
國佛教的《弘明集》和《廣弘明集》正是儒釋道三教互爭長短的重要文獻之一。 所謂的"三教合一",最明顯的例子在於兩宋時期。儒家在南北宋時期,出現了程朱理學和陸王心
學。理學主要吸收道家道教思想而補儒家宇宙論之不足,從理學開山祖師周敦頤的《太極圖
說》(文中說"原始反終,故
知死生之說")和《通書》,就可知道個中詳情了。無可否認,心學是受
到禪宗影響而啟發的心性論,其中陸九淵說"吾心即宇宙",而王陽明則說"致良知"。最後,更出
現了新儒家的開山祖師熊十力,借唯識學闡揚大易"生生不息"的精神,寫成《新唯識論》一書,
引發佛教界的群起圍攻,不過佛門中最正面性回應《新唯識論》內容本質的還是印順導師,熊
十力針對導師的批判寫出其富玄學性和創意性的《摧惑顯宗記》。 道教在宋朝出現了全真道,其創教祖師為王重陽,正式提出"三教合一"口號,勸人讀《心經》、
《孝經》和《道德經》。 在民間的第一本勸善書《太上感應篇》,更是突現了"三教合一"的思想。此因《太上感應篇》源
出自葛洪的《抱朴子》中的《微旨》和《對俗》,原屬道教經典,不過其內容明顯包含儒釋道
三家思想。更重要的是,袁了凡先生因奉行《感應篇》而寫下《了凡四訓》。淨土宗大德印光
大師,對於《感應篇》也大力提倡和讚揚。時至今日,《太上感應篇》的推廣,正是證明了儒
釋道三教合一的歷史脈絡。
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趨勢出現於什麼時候?
4樓:匿名使用者
南北朝時期,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展,佛教吸收儒學精神,漸趨中國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學影響,主張「貴儒」又「尊道"。
所以說,三教合一的趨勢在南北朝已經出現。
隋朝時,儒學家提出「三教合一」,唐朝時,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
這三教,同一平台,同一起點,同一本源。
但目的不同,所以運用不同,過程體現有所不同,越往下越不同,越往上越相同,最好的都差不多,最差的都千奇百怪。
釋者出世也,道者游世也,儒者入世也,禪者出世也,武醫者入世也,然目的有所不同,而本質始終如一,無非人之圓覺,天之虛中,地之誠一,終不離究極之變化也。
然大乘中觀之不生不滅與道家還虛中黃直透反太易無盡本源何異?
小乘者,舍滅也,達上一層,舍滅下一層。大乘者,中也,達上一層不捨下一層,乃至極限,命完焚身時,超脫萬千無所謂命也。道者,合留也,達上一層不捨下一層,乃至極限,各取之一瓢與此合也,豎極恆長合留也。
出世無所謂後天粗命,僅需證悟圓覺之極,一切之心極也,陽極則命自了,曰不生不滅。游世需殘命,圓覺,虛中各取一瓢,合於一切之體現,不離豎更長,一切之中和也,號曰住世。然最終之極限直至兩者何有毫釐之差。
5樓:皖國笑笑生
「三教」,指的是儒、釋、道三家。三教概念的發展,可以分幾個階段,魏晉南北朝梁武帝是乙個階段,唐宋是乙個階段,元明清是乙個階段。最初的階段裡,雖然有三教的連稱,不過彼此是獨立的,當然相互間都有影響,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並論,則是偏重於它們社會功能的互補。
中間的階段是乙個過渡的階段,主要在於彼此內在意識上的流通融合,逐步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其主流而言,依然各樹一幟。只有最後的階段才出現真正宗教形態上的三教合一。其中,第二階段是在繼續第一階段三教功能互補的基礎上更添新內容,第三階段亦是在前二個階段的底子上再演化出來「三教合一」的新成份,這也反映了三教合流的趨勢越來越大。
6樓:丫丫丫
出現於魏晉南北朝時期。
儒、道、佛三教的發展,可以分三個階段,魏晉南北朝是乙個階段,唐宋是乙個階段,元明清是乙個階段。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展,佛教吸收儒學精神,漸趨中國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學影響,主張「貴儒」又「尊道",所以說,三教合一的趨勢在南北朝已經出現。
隋朝時,儒學家提出「三教合一」,唐朝時,統治者奉行三教並行的政策。
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初起隋朝,強調以儒學為主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其背景是:儒學受到佛教和道教思想得衝擊正統地位受影響。
影響: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儒學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佛道思想得進一步傳播,儒學的正統地位受挑戰。
拓展資料:三教合一是指儒教、釋教、道教三個教派的融合,其中有儒家立場的三教融合、道家立場的三教融合和佛教立場的三教融合三種型別。對於此種現象,學者多以三教合一統而論之。
然而,從三教並立到三教合一,則有乙個過程。元明間"三教合一"一詞的出現可以說是三教間關係已經具有內質的演變。
7樓:小兔
隋唐時期,出現「三教合一」趨向,儒、佛、道三家互相吸取有關的思想理論,逐漸融合。
元明間「三教合一」一詞的出現可以說是三教間關係已經具有內質的演變。
魏晉南北朝梁武帝是乙個階段,唐宋是乙個階段,元明清是乙個階段。
最初的階段裡,雖然有三教的連稱,不過彼此是獨立的,當然相互間都有影響,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並論,則是偏重於它們社會功能的互補。
中間的階段是乙個過渡的階段,主要在於彼此內在意識上的流通融合,逐步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就其主流而言,依然各樹一幟。
只有最後的階段才出現真正宗教形態上的三教合一。
其中,第二階段是在繼續第一階段三教功能互補的基礎上更添新內容,第三階段亦是在前二個階段的底子上再演化出來「三教合一」的新成份,這也反映了三教合流的趨勢越來越大。
拓展資料:
山西恆山懸空寺是國內現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
它修建在懸崖峭壁間,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恆山懸空寺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後期,歷代都對懸空寺作過修繕,北魏王朝將道家的道壇從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據道家「不聞雞鳴犬吠之聲」的要求建設了懸空寺,廟宇巨集敞,建築巍峨,古樸壯觀,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型和力量 。 是中國古代建築精華的體現。
元朝在我國歷史上的作用,元朝在中國歷史上的作用?
1 結束了唐朝後三個多世紀的 狀態,實現了歷史上的新的大統一,版圖超過了漢唐,是歷史上最大的版圖,中國今天的疆域是元代基本上定下了輪廓。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尤其是西北方面伸展到了難以計算里數的地方。2 歷史上第乙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君臨全國的王朝。3 對新疆,等地進行了有效的行政管轄...
我國歷史上一共有幾種國旗,中國歷史上的國旗有幾種??
現代意義上使用過的四種,清朝的黃龍旗 未正式立法確定 前期北洋正統用的五色旗 本為督撫用旗,後取其五色為五族共和之意立為國旗 後期蔣介石政權用得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以及本朝的五星紅旗。時的紅黃藍白黑旗 新中國的五星紅旗 中國歷史上的國旗有幾種?種類太多 只能用字母n代替 中國歷史上都用過哪些國旗?中...
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兵書是什麼,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兵書是什麼?
孫武 西元前6世紀末至西元前5世紀初 亦稱孫子,字長卿,春秋時齊國樂安 今山東惠民,一說博興 人。偉大的軍事家和軍事理論家。我 事理論的奠基者。著有 孫子兵法 傳世,此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嚴格意義上的,而且很精闢的就是 孫子兵法 了 我靠,玉女心經?你怎麼不去 支援鬼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