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史書上有記載七擒孟獲,但歷史是人寫的,很多東西還需要根據個人的感觀來判斷。
七擒孟獲是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三國志》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中有提到,《三國演義》進行了大幅度的改編和虛構創造。
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過程中對南中豪強首領孟獲採取的攻心戰策略,目的是徹底地消除南中少數民族的反叛心理。東漢以來,南中屬於益州轄區之內,分置益州郡(即建寧郡)、牂柯郡、朱提郡與永昌郡四個行政區。
2樓:匿名使用者
「七擒孟獲」《三國演義》大書特書的篇章,歷來廣為流傳。說的是劉備病逝白帝城後,蜀國南邊相繼發生判亂。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經過充分準備後,親率大軍南渡瀘水(金沙江),迅速平定了雲、貴地區的叛亂,鞏固了蜀國的後方。
在這次具有重大意義的南征中,諸葛亮為了達到「攻心為上」的目的,七次抓住孟獲,又七次放走了他。如今,雲南許多地方還保留著「七擒七縱」的地點。近日,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黃承宗先生撰文指出,歷史上孟獲確有其人,但七擒七縱的故事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絕對沒有!!不信看下《三國志》就知道的。
歷史上諸葛亮真的有七擒孟獲嗎?
4樓:加菲46日
以下完全是一家之言。權做參考
黃承宗認為,「七擒七縱」的故事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後來的《三國演義》和劇本加以渲染,使情節尤為離奇,怪誕不稽。而實際上諸葛亮的南征,他重用地方勢力,保障他們的利益;一反兩漢以來委官統治,遣兵屯守的政策。他對南中既不用留人,又不留兵,更不用運糧。
既籠絡了地方首領為他效力,又得到了金、銀、丹、漆、耕牛、戰馬。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使他能專事北伐中原,而後方南中境內保持安定。
黃承宗先生指出,關於」七擒孟獲的地點,據《滇元紀略》稱:「七擒孟獲:一擒於白崖,今趙州定西嶺。
一擒於鄧賒豪豬洞,今鄧川州。一擒於佛光寨,今浪穹縣巡檢司東二里。一擒於治渠山。
一擒於愛甸,今順寧府地。一擒於怒江邊,今保山縣騰越州之間。一以火攻,擒於山谷,即怒江之蹯蛇谷。
從這些地點的分布來看,覆蓋是現在雲南省內的廣大地區。從當時交通情況看,是兵卒步行,輜重馬匹馱運。
諸葛亮的南征開始於建興三年春,平定完叛亂班師回成都是秋天。從成都出發,到了「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渡瀘處,已經用了三四個月時間,剩下的時間,即使完全不停的走也走不完各點,更談不上還要在七個地點都要打仗。
歷史上真的有七擒七縱孟獲?
5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不是完全真實的。。這是**。。不這麼寫賣不出去。。諸葛亮確實平定了蠻王。。但是故事絕對沒有七擒七縱這麼精彩。。
6樓:楊錦
你說對了 有 而且地點還是在我們旁邊的村子 地點就在雲南省大理市大理鎮北羅久邑 曾經有個女朋友是那兒的!在那裡看到個石碑 就是寫諸葛亮七擒孟獲 開始我還不信 但結果不能不信!
7樓:別再被盜號
並沒有任何正史、信史紀錄七擒孟獲的事情。
不過,三國志記載了諸葛亮南征的事情,出師表和四川南部、雲南的民風,也能佐證諸葛亮南征的事情。
漢晉春秋是最早寫七擒七縱故事的史書,但是不被歷史學家認可。據黎東方老先生說,似乎有四擒四縱的事情。不過,黎先生並未說明出處。
三國志的記載極為簡單,但是裴松之的註解卻引用了漢晉春秋七擒七縱的說法,並未加辯駁,可見,裴松之的觀點,至少不否認這件事的存在。
所以,個人很贊同黎東方老先生的觀點,七擒七縱的事情未必真有此事,也不能就否認這件事的存在。
8樓:釋懷的笑
不可能是真的
因為當時的蜀國有很嚴整的北患
說是三國鼎立
其實蜀國也就是佔有益州
況且多次北罰已經使益州疲敝不堪
之所以蜀國能夠存在
最大的因素就是龐大的人才集團
諸葛亮的心思只有早日完成南疆戰事而不可能拖拖拉拉的畢竟立過乙個王
或者把雲南分成很多個方國得到的功效
不是更大嗎?
9樓:匿名使用者
呃.肯定是沒有的。
那只是**而已。明朝的。
就像現在你不能以現在作家寫的清朝或者更早的朝代的事情認為是真的一樣。
10樓:貊馳文桂鑫
關於「七擒七縱」孟獲的史實是不是真實的?
「七擒七縱」的最早由來是《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另外在《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也有簡要的記載。但《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及當時率軍首領《三國志·蜀志》卷十三《李恢·呂凱傳》均沒有直接記載。
而北宋的《資治通鑑》則提到:孟獲被「七擒七縱,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顯然是採納了《華陽國志》的記載。究竟是陳壽以後的史學家發現了新資料,彌補了《三國志》的不足,還是他們僅僅根據傳說而記入史冊的,有待史學家進一步深究。
2023年4月,著名歷史學家、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繆鉞先生在全國首屆《三國演義》學術討論會上指出,諸葛亮哪有那樣大的本事,把孟獲當小孩一樣隨便放了又捉?已故著名滇史專家、西南歷史地理專家、原雲南大學歷史系教授方國瑜先生在《諸葛亮南征路線考記》一文中說,七擒七縱孟獲之事不過是民間傳說,載於志書者更多附會,不值辯論。方先生還在其所著《彝族史稿》一書中對此問題作了一番深入的考證,認定關於諸葛亮七擒孟獲之說「像煞有其事,完全是虛構的。
」當代著名三國史研究專家、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長譚良嘯先生也在《諸葛亮「七擒孟獲」質疑》一文中說,七擒一事,實近乎離奇,諸葛亮俘孟獲不殺當是有的,但「七擒七縱」則令人難以置信。
「七擒七縱」時間上是否有可能?
黃承宗先生指出,關於」七擒孟獲的地點,據《滇元紀略》稱:「七擒孟獲:一擒於白崖,今趙州定西嶺。
一擒於鄧賒豪豬洞,今鄧川州。一擒於佛光寨,今浪穹縣巡檢司東二里。一擒於治渠山。
一擒於愛甸,今順寧府地。一擒於怒江邊,今保山縣騰越州之間。一以火攻,擒於山谷,即怒江之蹯蛇谷。
從這些地點的分布來看,覆蓋是現在雲南省內的廣大地區。從當時交通情況看,是兵卒步行,輜重馬匹馱運。
諸葛亮的南征開始於建興三年春,平定完叛亂班師回成都是秋天。從成都出發,到了「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渡瀘處,已經用了三四個月時間,剩下的時間,即使完全不停的走也走不完各點,更談不上還要在七個地點都要打仗。
黃承宗認為,「七擒七縱」的故事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後來的《三國演義》和劇本加以渲染,使情節尤為離奇,怪誕不稽。而實際上諸葛亮的南征,他重用地方勢力,保障他們的利益;一反兩漢以來委官統治,遣兵屯守的政策。他對南中既不用留人,又不留兵,更不用運糧。
既籠絡了地方首領為他效力,又得到了金、銀、丹、漆、耕牛、戰馬。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使他能專事北伐中原,而後方南中境內保持安定。
11樓:123眼鏡網
基本上覺得是編的,。
歷史這種東西嘛,都是勝利者說的算.,.
12樓:蔣山紘
有的,陳壽在《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有詳細記載
13樓:小平安小貓貓
哪有這麼回事,放七次再捉七次,得多少時間。
歷史上諸葛亮真的有「七擒孟獲」嗎?在今天什麼地方?
14樓:
都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若是這"一千個"讀者還是"一千"位作者,他們以他們眼中的"哈姆雷特"為藍本又寫作了其他的故事。那之後的故事,恐怕更是各式各樣都不缺。
也正是因為大家對原素材的掌握程度不同,當人們看了各式各樣的故事之後,反而對最初的藍本越來越感到疑惑。就像《三國演義》裡的"名場面"——七擒孟獲一樣,這事到底有幾分真幾分假,我們若是沒有專門去梳理一下,就實在是判斷不了。
在《三國演義》裡,羅貫中洋洋灑灑地將七擒孟獲的故事寫了好幾章。但《三國志》中最與之相關的記載,其實僅有簡簡單單的十二個字"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
從這簡短的十二個字中,我們看不出諸葛亮征討的到底是誰,更看不出有沒有七次擒獲對方。所以從《三國志》這本正史去考究,七擒孟獲的真實性著實不高。
那這故事到底從哪來的呢?《華陽國志》是目前的"最優解"。同時,《漢晉春秋》對這一故事也有一些記載。
東晉至劉宋時期的史學家裴松之,在給《三國志》作注的時候,引用了《漢晉春秋》的有關記載。再加上宋代司馬光在編修《資治通鑑》時再一次肯定了七擒孟獲一事,這個最初見於地方志的故事便和正史徹底地聯絡在了一起。
在裴松之的注中,七擒孟獲一事發生的緣由是"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
對於諸葛亮希望通過"擒縱"之計以攻心的計謀,《北堂書鈔》所載的諸葛亮呈給劉禪的《南征表》,是可以作為其存在證據的。但對於孟獲的重要性,無論是《三國志》還是《華陽國志》,都還存在一定疑點。
當時在南中一帶叛亂的三股勢力的頭目,是高定、雍闓和朱褒三人。而根據《華陽國志》的記載,孟獲最初是奉雍闓之命去挑動當地夷人叛亂的。所以一開始孟獲應當是雍闓的乙個手下。
後來雍闓戰死,孟獲繼承主位,那麼就成了與高定和朱褒並列的乙個存在。如果拿下孟獲,那麼拿下原本由他控制的地區,這是說得通的。但要借孟獲直接拿下整個南中,徹底平定高定和朱褒等人,則過於理想化。
且在諸葛亮伐南途中,據《華陽國志》記載,他對付高定等人的策略基本上都是待其軍眾聚集在一起,再一舉討之。所以面對孟獲,諸葛亮突然直接換一種戰術的可能性著實不大。他很可能是先嘗試猛攻孟獲,但久攻不下,所以才把中心轉到攻心上來。
不過要說諸葛亮對孟獲是"七擒七縱",這也缺乏證據。清代有學者提出,要使蠻夷心服口服當然沒問題,但當時諸葛亮的重心在北伐,在中原。他是急於平定南中的,又哪來的精力和孟獲反覆折騰?
"擒縱"有一定道理,但"七擒七縱"更像是一場兒戲。
而鬧得更像是"兒戲"的,是孟獲到底在哪一帶活動,最後到底在哪被諸葛亮擒住。
西南地區流傳著很多有關七擒孟獲的傳說,這些故事的發生地點也不盡相同。《寰宇記》稱孟獲都是在滎經縣(今四川省雅安市境內)被擒獲,那麼孟獲的老巢也應當是在這一帶。而《滇雲紀略》稱孟獲曾被擒於怒江邊,基本是在雲南保山市境內。
如若孟獲主要活動在這一帶,那麼他的控制範圍也可大致做乙個圈定。
只可惜,無論是《寰宇記》、《滇雲紀略》,還是流傳在西南地區的其他說法,其中涉及的地點,都不在諸葛亮伐南的路線上。
那不在西南,又能在哪呢?近來有學者提出,孟獲的主要活動範圍,包括他的被擒地點,極有可能都在湖南省懷化市靖州縣一帶。
這個"南"和我們常理解的"南"好像差別有點大。但在靖州縣一帶,人們已經發現了大量與孟獲、諸葛亮和"伐南"有關的遺址和遺物。靖州境內有兩處"金坑洞"和"銀坑洞",據說是諸葛亮擒住孟獲的地方。
而靖州周圍還有五處這樣的地點。
此外,根據《讀史方輿紀要》的記載,湖南省邵陽市境內的城步縣的"諸葛古城",在三國時期原本叫"南城"。所以諸葛亮的"伐南",可能指的不是討伐西南地區的叛賊,而是討伐"南城"一帶的叛賊。
看到這,你是不是覺得管他七擒孟獲到底是不是真的,只要《三國演義》好看就夠了呢?確實,羅貫中將"七擒孟獲"這個情節寫得精彩紛呈。這個故事能有這麼高的知名度,更是離不開他的手筆。
不過羅貫中參考的藍本,因為史料的缺失,是否屬實還滿是疑點。故而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真實性並不高。
指歷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是什麼成語
成語名稱 史無前例 成語讀音 sh w qi n l 成語解釋 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專的事。屬指前所未有。成語出處 清 丘逢甲 嶺雲海日樓詩抄 牢落文章第一人,天門垂翅竟何因?百年記註無前例,萬事樞機有要津。成語造句 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完成了史無前例的兩萬五千裡長征,揭開了中國革命的新的一頁。近 ...
在宋朝歷史上,發生過四百多次起義,為何沒有一次是成功的
中國歷史上沒有發生大規模農民起義的王朝只有西晉和宋代。其餘的不是直接被起義推翻,要麼就是被大起義嚴重打擊後衰落。不過讓人吃驚的是,在宋朝歷史上發生過四百多次起義,但是沒有一次是成功的,這又是為什麼呢?首先就是我們熟知的 水滸傳 但是實際情況真的如書上所說嗎?兩宋延續300多年,期間沒有發生過全國性的...
歷史上有沒有福爾摩斯這個人,歷史上真有福爾摩斯這個人嗎
雖然沒有,但讀者們寧願相信有這麼個天才人物。其實,柯南道爾的老師貝爾是福爾摩斯這個形象的原型,所以人物形象變得有血有肉,好像真有其人。福爾摩斯的原型 irving 他的學生柯南 道爾從他那裡得到靈感,寫出福爾摩斯 本世紀初的一天夜晚,十幾個客人週末在蘇格蘭打獵後,圍著餐桌坐下,討論一些未破獲的著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