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之術為何被傳得神乎其神,它的學說源頭是什麼呢

2022-02-01 04:31:07 字數 4260 閱讀 7819

1樓:匿名使用者

合縱連橫簡稱縱橫,戰國時期縱橫家所宣揚並推行的外交和軍事政策。

蘇秦曾經聯合「天下之士合縱相聚於趙而欲攻秦」(《戰國策·秦策》三),他遊說六國諸侯,要六國聯合起來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故稱合縱。與合縱政策針鋒相對的是連橫。

通常認為,蘇秦、張儀同為鬼谷子的學生,是合縱、連橫的倡始者,二人同時是政敵關係。但202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戰國縱橫家書》,記載蘇秦死於西元前284年,張儀卻死於西元前310年,蘇比張遲死26年。當張儀在秦國為相時,蘇是個年輕的遊說者,根本沒有和張儀打過交道。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張儀的對手是公孫衍,公孫衍才是合縱說的倡始者(待考證)

合縱連橫運動是戰國中期產生的一種外交策略。戰國中期,諸侯都先後稱了王,但這些稱王的國家,除宋和中山兩國外,都是萬乘的大國,其國力與西周時的周王室相當。這些大國原本是西周王室的諸侯,有的甚至是諸侯國中的卿大夫(如三晉的韓、趙、魏)。

它們發展成為"萬乘"的大國,是在不斷吞併周圍小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於小國的消失,大國間的鬥爭,已不是爭奪對小國的領導權,而是關係到大國本身的存亡。較強大的國家力圖削弱並逐步吞併較弱一些的國家,較弱一些的國家為自身的生存,就互相聯合起來抵抗強大的國家來侵。

抵抗一經失敗,又紛紛轉向強國以圖自保,於是,"合眾弱以攻一強"的"合縱"策略及"事一強以攻眾弱"的"連橫"策略就應時而提出①,合縱、連橫政策的實施,就取代了大國的爭霸鬥爭。

2樓:淡年華

合縱連橫的源頭學說是縱橫家,縱橫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乙個新興門派,他們主張各個國家的聯合對抗,歷史上有很多縱橫家的名人,像蘇秦等都是。

3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時期的文化特別發達,百花爭艷,所以源頭已經難以追溯,應該都是通過實踐總結出來的。

4樓:開心就好

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其中尤以鬼谷子的縱橫家最為強勢,合縱連橫之術就是傳師與縱橫家,所以合縱連橫之術的源頭就是鬼谷子。

5樓:魚麗麗魚魚魚

應該是他們在天地自然之間領悟到的真理,或者是他們借鑑了周朝歷史而總結出來的經驗。

6樓:方

就是聯合一方,攻打另一方。或者說集中精力解決最大的威脅。

7樓:向死而生的態度

重點這種思想是來自於鬼谷子,因為當時鬼谷子的徒弟利用合縱連橫之術獲得了成功。

戰國時期的合縱連橫之術被很多國家使用,也出現了縱橫家,你覺得最厲害的縱橫家是哪一位?

8樓:魚麗麗魚魚魚

鬼谷子。他是中國權謀術派的創始人,他所提出的縱橫之術,是解決當時階級條件相矛盾最好的辦法。

9樓:歷史中的輪迴

蘇秦跟張儀,這兩位不分高下,都是合縱連橫的代表人物。

10樓:向死而生的態度

我覺得應該是張儀,正因為有了他的遊說,才瓦解了六國抗秦。

11樓:匿名使用者

最有名氣的應該是蘇秦了。他佩戴了六國的相印,把秦軍壓制住難以東侵。

12樓:淡年華

個人覺得蘇秦更厲害一點,因為張儀是破壞了六國聯盟,而蘇秦是結成了六國聯盟,自古就是聯盟關係容易破壞不容易建立,從這點來看還是蘇秦厲害。

13樓:方

我覺得蘇秦和張儀算是最出色的縱橫家了,他們都影響了很多事情。

14樓:開心就好

鬼谷子作為乙個神秘的學派創始人,而他創立的縱橫家只有兩位徒弟,分別是蘇秦和張儀,張儀曾經持六國相印,所以最厲害的是張儀。

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為什麼能夠達到中國文化的巔峰狀態?

15樓:貞觀之風

1、政治上,諸侯混戰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各個學派思想主張得到充分的空間發展,各國諸侯都在各種思想中尋找治國良方。

2、經濟上,鐵製工具的出現,井田制的瓦解,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人的勞動負擔大大減輕,人得以解放勞動的束縛。

3、文化上,隨著教育不再是貴族們的專利,教育平民化使得底層群眾思想活躍,各種思想得以在底層廣泛傳播。

16樓:很多很多

1、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封建生產方式的逐步形成,經濟繁榮。

2、政治原因:奴隸制走向崩潰,封建制度確立,社會變革。

3、社會條件:各諸侯國為了爭霸和兼併,競相招攬人才,使各學派都有了發展的機會。

4、歷史基礎:夏、商、周文化的成就為春秋戰國文化發展奠定了歷史基礎。

「合縱」,「連橫」分別是什麼意思?

17樓:毅品文

戰國時代的縱橫家們主張的「合縱」和「連橫」分別指的是什麼 ?

18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戰國時期的地圖來看

合縱 就是將燕趙魏韓齊楚六國沿縱軸 聯合起來對抗秦 因為是縱軸聯合 就是合縱

連橫 指以秦為主體 橫向向東攻打 同時策反六國聯盟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是什麼?

19樓:心願誠帆

春秋五霸是五個君王,戰國七雄是七個國家。

一、春秋五霸

從西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290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

司馬遷說: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併,到後來只剩較大的幾個。

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歷史上把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五霸」又作「五伯」,其說首見於《左傳》。

關於春秋五霸,各類史家、學者的看法也不盡相同。兩種最具代表性的:

1、《史記索隱》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2、《荀子·王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二、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末期(東周滅亡前夕)七個較強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無數次兼併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從數百減少到數十。

到戰國後期,僅剩下七個實力較強的周天子分封或自立的諸侯國,分別為燕國、秦國、楚國、齊國、南韓、趙國、魏國,合稱為「戰國七雄」。

在這七雄之中,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燕太子丹謀刺秦王政失敗導致身死國滅後,西元前221年,秦軍進而圍臨淄滅齊,結束戰國群雄割據。

擴充套件資料

春秋五霸,春秋時期五個諸侯之長。霸,政之名,即伯,音轉為霸,又稱州伯、方伯,即諸侯之長,其職名為會諸侯、朝天子,實為挾天子以令諸侯。

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字諸侯依次成為霸。

「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此時的諸侯爭霸戰爭,為之後的戰國時期的兼併統一戰爭做了先期準備。

關於「春秋五霸」史上出現過多種說法,中學歷史教科書主要介紹兩種最具代表性的:《史記索隱》—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荀子·王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戰國七雄,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南韓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國分別是:齊國、楚國、燕國、南韓、趙國、魏國、秦國。

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在這七雄之中,後期以秦國國力最強。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由於郡縣制度的加強,以獲取土地、財富、人口的國家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的土地逐漸走向新的時代。

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的文化潮流,這是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時期,史稱「百家爭鳴」。

中原經濟技術的新發展與各國相繼圖強而的舉國變法,名士的縱橫捭闔,宿將的戰場爭鋒,湧現出了大量為後世傳誦的典故。

20樓:京城「老炮兒

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戰國七雄是齊國、楚國、燕國、南韓、趙國、魏國、秦國。

「合縱連橫」的結果是什麼?秦國後來怎樣

合縱連橫 hezong lianheng 戰國時期縱橫家所宣揚並推行的外交和軍事政策。蘇秦曾經聯合 天下之士合縱相聚於趙而欲攻秦 戰國策 秦策 三 他遊說六國諸侯,要六國聯合起來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故稱合縱。與合縱政策針鋒相對的是連橫。張儀曾經遊說六國,讓六國共同事奉秦國。秦在西方...

戰國時期蘇秦提出合縱六國共抗秦國,為什麼最後秦國還能滅掉六國呢

因為秦國的實力很強大,而其他六個國家一點都不團結。戰國的六個國家本來很強大,為什麼秦國能滅掉他們 1秦國的社會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高度,奠定了統一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基礎.2秦國通過大刀闊斧的內部改革和革新,統一了國內的認識,消滅了異己,集所有大權與秦始皇一身.3秦國通過合縱連橫在外交上取得絕對優勢,遠...

戰國時期手串怎樣子,戰國時期的玉手串

春秋時,同姓不婚,因此 姓 起著 別婚姻 的作用,故女子稱姓特別重要。為了給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區別,就形成了對女子的特殊稱呼,在姓的後面加字尾。女 母 姬 媼 嫗,母 姬等字尾不是女子的名字,它們大概的意思是 女子,女人。大概有二種情況 一 出嫁前,在姓氏加字尾,如孟姜,吳姬,晉姬,武姜。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