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王賁率軍南下攻打齊國,齊王建不戰而降,齊亡。至此秦滅六國,一統天下。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大一統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秦穆公時,任賢使能,虛心納諫,滅國十二,開地千里,國力日盛。
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重用商鞅兩次變法,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秦王政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完成統一大業。前221年,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
2樓:對方考慮看過
秦滅六國之戰又稱秦朝統一之戰,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
西元前238年秦王政剷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
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從西元前230年攻打南韓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君主**集權國家,即秦朝。
3樓:mq風兒
秦滅六國之戰,既是戰國末期最後一場諸侯兼併戰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一戰爭。戰國末年,在七雄中日益強大的秦國在秦王嬴政的領導下,從西元前230年到西元前221年,秦國用了10年時間,相繼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500餘年的諸侯割據混戰局面,並建立起中國有史以來第乙個大一統的封建君主制朝代——秦朝。秦王嬴政改號稱皇帝,即赫赫有名的秦始皇,中國歷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秦朝統一六國的時間是多久?
4樓:幼蜜
秦朝統一六國共15年(前221—前207)
前221年,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
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
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劉邦、項羽起兵江淮共抗秦。
前207年,秦亡。
擴充套件資料
秦國是嬴姓部族建立的諸侯國。相比較于齊、晉、楚等西周初期封建的諸侯國,秦國建國時間較晚。嬴姓部族與子姓商族或源出同祖,因此緣故,嬴姓部族與姬姓周族建立的西周政權,最初處於敵對狀態,也因此遭到西周的打擊與抑制。
直至西周中期,西周政權與嬴姓部族的敵對狀態始逐漸消除,嬴姓部族逐漸投靠西周,為其效力。西周末年,邊患嚴重,嬴姓部族替西周抵禦戎族侵擾,地位日漸重要。
西周覆滅,周室東遷。在此歷史大轉折的關鍵時刻,秦襄公率嬴姓部族全力勤王,得到周天子的封建,國號為秦。春秋時期,秦國日漸崛起。
至秦穆公時,躋身於「春秋五霸」行列。戰國時,秦國躋身於「戰國七雄」,並逐漸滅亡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全國。
在漫長的五百餘年的奮鬥歷程中,不拘一格用人才,尤其是重用那些雖來自異國,且或無顯赫的身世血統,或無卓越的政績及工作經歷的無名小卒,甚至是罪囚,這成為秦國最終崛起的終極秘笈。
5樓:袖籽歌
西元前230年到西元前221年,歷時10年。
從前230年攻打南韓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後按順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乙個君主**集權國家,即秦朝。
秦國統一六國的原因:
第一,地理優勢。秦國崛起在西部邊陲,具有強大騎兵的秦人,關於四周的游牧民族有絕對的優勢,從而取得了乙個相對穩定的大前方,秦國能毫無顧忌的對東方六國的征戰。
第二,危機意義。猶疑秦國以游牧起家,又處於中原文化的外緣,從樹立起就被東方六國看不起,即便,秦穆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更為重要的是在秦獻公時期,在秦國國君奠定了很強的危機意義,從而決議了必需變法。
第三,商鞅變法。由於變法的實行,人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進步,所以得到了廣闊親人的極大支援,最重要的一點是,秦人有了乙個整體的國度概念。加上,變法為秦國帶來了繁榮的商業利益,大量的各種人才,加上耕戰得爵,使得秦國具有統一六國的根本資本。
第四,統一六國的戰略奠定。秦孝公後,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秦國打敗了長期霸主位置的魏國,收復了原秦國的河西地域和函谷關,使秦國處於戰略主動位置。統一六國的戰略也為秦國的外交方式——遠交進攻。
第五,**改造。秦國具有合理制度化的兵器製造和創新技術,想想弓弩齊放,萬箭齊發的狀態就毛骨悚然。
還有另外一點就是秦國長期對六國征戰的勝利,對東方六國的信心的重大的打擊,都在盡量通過割地啊賠款啊的方式避免跟秦國的直接對抗,來維持他們在國內的統治,這促使秦國人統一六國的決心跟整體實力一步一步增強。自古天下分久必合,秦國就是抓住了這個趨勢。所以秦國統一六國成功了。
拓展資料:
秦朝政治:
1、創皇帝制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長期的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乙個以咸陽為首都的幅員遼闊的國家。秦王嬴政兼採傳說中三皇五帝的尊號,宣布自己為這個國家的第乙個皇帝,後世子孫代代相承,遞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萬世皇帝。廢除諡號。
規定皇帝自稱曰「朕」,並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儀和文書制度。
這些都是為了顯示皇帝的無上權威,表示秦的統治將萬世一系,長治久安。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凡行政、軍事、經濟等一切大權,均由皇帝總攬;秦朝首都咸陽及其附近關中平原由內史直接管理。
2、**制度
秦始皇以戰國時期秦國官制為基礎,把官制加以調整和擴充,建成一套適應統一國家需要的新的**機構。在這個機構中,**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員,掌政事。
太尉掌軍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貳,掌圖籍秘書,監察百官。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體政務的諸卿,其中有掌宮殿掖門戶的郎中令,掌宮門衛屯兵的衛尉,掌京畿警衛的中尉,掌刑闢的廷尉,掌谷貨的治粟內史,掌山海池澤之稅和官府手工業製造以**皇室的少府,掌治宮室的將作少府,掌國內民族事務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廟禮儀的奉常,掌皇室屬籍的宗正,掌輿馬的太僕等。建立從**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機構即三公九卿制,互相沒有統屬關係,由皇帝掌握最終決斷權。
三公: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太尉(負責管理軍事)、御史大夫(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召令,兼理國家監察事務)。
九卿:衛尉(掌管皇宮保衛)、郎中令(掌管警衛事務)、太僕(掌管宮廷車馬)、廷尉(掌管司法訴訟)、典客(掌管外交事宜)、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宗正(掌管皇室內部事務)、少府(掌管山河湖海稅收和製造業)、治粟內史(掌管財政稅收)。
3、法律制度
秦始皇採用戰國時期法家韓非的建議,以法治國,秦帝國制定的法律十分細密、嚴苛,是秦始皇加強皇權、鞏固**集權政治體制的工具。秦法對於秦王朝雷厲風行的推行各種鞏固**集權的措施發揮過重要作用,但同時也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苦難。
秦朝沿襲了商周時代的很多酷刑。據文獻記載,刑罰有臏(剜去膝蓋),刖(鋸腳),宮,榜掠,腰斬,梟首,棄市,戳屍,坑死,鑿顛,抽脅,鑊烹,車裂,夷三族等。當時的中原地區古人多儒雅仁義,社會是宗族形式結構,不具備法治統治的基礎。
秦尊韓非的以法治國,這就造成了作奸犯科的人大增,面對條條酷刑,人們怨聲載道,這也是加劇秦朝滅亡的另乙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統治乙個大國,需要全國一致而又比較完備的法律制度。出土的雲夢秦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時期陸續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內容,其中有刑律的律文和解釋,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律文,還有案例和關於治獄的法律文書(見雲夢秦律)。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以秦律為基礎,參照六國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秦律經過漢朝的損益,成為唐以前歷代法律的藍本。
4、郡縣制度
秦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丞相王綰請封諸皇子為燕、齊、楚王,得到群臣的贊同。廷尉李斯力排眾議,主張廢除分封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縣制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分成三十六郡,以後又陸續增設至四十餘郡。
皇室任免郡縣的主要官吏,這些郡完全由**和皇帝控制,是****轄下的地方行政單位。**集權的制度從此確立。
秦始皇二十八年(西元前219年)的嶧山刻石辭說:「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乃今皇家,壹家天下,兵不復起」。這說明秦始皇認為廢分封行郡縣是消除各地兵爭所必須的。
郡,是****轄下的地方行政單位,其組織機構與****略同,設郡守、郡尉、郡監(監御史)。郡守,為一郡最高行政長官,掌全郡政務,直接受****節制;郡尉,輔佐郡守,掌管全郡軍事;郡監,掌監察工作。
郡以下設縣或道。縣是秦朝統治機構中關鍵的一級組織,是從**到地方**機構中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乙個單位。內地設縣,邊地少數民族地區設道。
滿萬戶以上的縣設縣令,不滿萬戶的設縣長。令、長為一縣之首,掌全縣政務,受郡守節制。縣令下設尉、丞。
尉,掌全縣軍事和治安;丞,為縣令或縣長的助手,掌全縣司法。郡、縣主要官吏由**任免。
縣以下設鄉、裡和亭。鄉和裡是行政機構,亭為治安組織。鄉設三老、嗇夫和遊徼。
三老掌教化,嗇夫掌訴訟和稅收,遊徼掌治安。鄉以下為里,是秦國最基層的行政單位。裡設裡正或里典,後代稱裡正、裡魁,以「豪帥」即強有力者為之。
其職能除與鄉政權職能大體相同外,還有組織生產的任務。此外,還有司治安、禁盜賊的專門機構,叫做亭,亭有長。秦規定,兩亭之間相隔十里,設亭長。
亭遍布於城鄉各要地。
秦朝創下的一套**集權國家政治制度在以後中國社會的歷史中,只有修修補補,基本框架不變。為了鞏固統治。
6樓:財神
秦朝統一六國的時間是14年。
自西元前236年至西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國先後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個諸侯國,徹底結束了戰國群雄割據的歷史,在血與火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乙個統一的、多民族、**集權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
秦朝統一所滅的國家有哪些?什麼時候?先後順序?
西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罷黜呂不韋,親自執政,開始謀劃吞併六國的戰爭。其作戰的總謀略是由近及遠,先取趙國 魏國 南韓,再取燕國 楚國 齊國。西元前236年派王翦 桓率軍攻趙,西元前229年滅趙。在秦國攻打趙國時,鄰近的南韓懼怕秦軍聲威,於西元前231年向秦軍請降。秦國受降後,把韓地劃為川郡,南韓亡。...
秦朝統一文字的意義是什麼
1推動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結束了五百多年 割據的狀況,掃除經濟文化發展的障礙,交通發達,聯絡南北,統一度量衡 文字 2促進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統一後使華夏族與四夷生活在一起,相互影響,使中華民族內部聯絡加強,擴大了族體 3創立了 集權制度,為中國統一國家的構成機制打下了基礎 秦朝統一文字經過 在諸侯割...
秦始皇統一六國對後世有什麼影響,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意義
秦的統一是春秋以來社會發展 的必然趨勢。比起西周,東周時期的生產力又有新的發展,採礦 冶煉 鑄造業中出現了許多新工藝,如豎井中採用垛盤支護,使採掘深處的銅礦成為可能 硫化礦冶練技術的出現,拓寬了銅礦資源的利用 焊接 嵌錯 鎏金和失蠟法鑄造工藝等,使中國的青銅時代進入又乙個繁榮期。鐵器的出現,特別是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