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在康熙年代造反,他到底是被逼,還是自己蓄謀已久要造反呢

2022-01-19 19:10:04 字數 6051 閱讀 1916

1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他是被逼的,如果不是李自成打進了北京,明朝滅亡,他也不會引清軍入關。

2樓:蕩漾

肯定是被逼的,因為那個時候康熙為了統一軍權,要削了吳三桂的番王,那麼吳三桂在自己的地域內,不能當土皇帝了,所以他就用自己領導的軍隊造反。

3樓:豁然開朗

吳三桂佔據一方水土為王,這是任何乙個朝代所不能容忍的,因為自己造反過也不敢交出兵權,但是到康熙年間再次造反時它的歲數也不小了,若說他有心為之早就反了,可能是怕清**容不下他所以不得不造反。

4樓:塵一書

是被逼的,因為他是雲南王,是一方的土皇帝,如果康熙不削藩,他一定不會造反,並非蓄謀已久。

5樓:秋風體育

吳三桂是自己蓄謀已久要造反,他不想一直當乙個藩王,他還是想要當皇帝,推翻康熙。

6樓:盼不到的大黃蜂

主要還是被逼的,但他肯定是心有不甘,就是這樣性格

7樓:陽光的

吳三桂是自己要造反的,本身他就是非常有野心的人,不甘心屈居人下,所以造反這件事情吳三桂想了很長時間了

8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新有不甘,當初投降也是被迫的,又把他放到大西南當王,掌握了不少權利,就開始反抗了。

吳三桂造反,是逼不得已還是蓄謀已久?

9樓:匿名使用者

削藩政策一出,吳三桂必反。這是孝莊告誡康熙的話。但是吳三桂並不想謀反,他只是逼不得已,騎虎難下了。

有三點考慮可以證明這個觀點:一是考慮到吳三桂造反時的歷史背景;二是考慮到吳三桂造反時的軍事實力;三是考慮到吳三桂造反時的真正意圖。三點考慮仔細分析,可以得出,吳三桂本無反心,只是騎虎難下了。

第一,吳三桂造反時,已近暮年,本無反心。試想一位暮年的老人本在享受年老時光之時,怎會做出造反的決定,本在山海關一役放清兵入關,已受後世唾棄,又在暮年之時,再度反清,暮年之人,早無氣力去拼命一搏,只是手下十幾萬將士的心氣如何平復,反,大不了一死,宣告早在幾十年前就沒了;不反,手下將士之心難平。綜合考慮,吳三桂又一次選擇了背叛。

第二,吳三桂鎮守雲南三鎮,軍事實力在三位藩王中算是最強的,但是,相比於清朝的國力、兵力還是有很大的差距,起兵抗清,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說,作為乙個優秀的軍事家、戰略家,是不會在這種時機去與氣勢正旺的新朝代去抗爭,從這點看,吳三桂造反並不是蓄謀已久。

三是,吳三桂起兵並非為了推翻清朝,他只是對清朝削藩政策的抗爭。自己集團的利益受到了巨大的衝擊,自己雖然能保全其身,但手下征戰多年的將士難以保全,思量再三,還是選擇走上了幾十年前的老路。

綜上三點原因,吳三桂起兵並不是蓄謀已久,他本可頤養天年,只是手中權力太大,手下將領太多,他需要顧及的東西太多,已經騎虎難下,不得不反了。

10樓:大海親吻鯊魚

吳三桂造反是蓄謀已久的事情。吳三桂很早就有反叛之心,所以只要他有一定的軍事實力之後他就會揭竿而起。

11樓:曲奇小餅乾吶

迫不得已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在那個時代都是官兵民反,民不得不反的

12樓:脈脈光曦

逼不得已的成分更重,吳三桂聯合多爾袞打敗李自成後被封了王,鎮守雲南,但清王朝成立後皇帝開始忌憚手握兵權的藩王,一心削藩,吳三桂不想交權便決意反抗,但是他的造反最終以失敗告終

吳三桂是自己造反的??還是被逼

13樓:狄珈藍穎

看了前面幾章,就看不下去了。作者根本沒讀懂歷史,吳三桂是被逼反的,不是一開始就處心積慮造反,這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分析:

1、吳三桂造反時已經60多歲,不久於世的年紀,幾個兒子都沒什麼本事,嫡子還在北京做人質。這種情況下,他造反有什麼用?既無法在有生之年打下天下,退一步,就算打下了天下,他那幾個兒子有什麼本事面對手下的驕兵悍將?

2、造反時間不對。如果他真的要造反,應該選擇在康熙剛即位,主少國疑的情況下,而不是,康熙親政,並且乾綱獨斷的情況下(拿下鰲拜,)。

3、很多人認為吳三桂造反依據是,康熙曾說,三藩必反,早削早反,晚削晚反。按此方,康熙應該在削藩時就做好了應對準備,事實上,吳三桂才兩年多,就佔據了長江以南,可見,康熙並沒做什麼準備,不過是幼稚地以為,一紙聖旨下了,便可削藩,那些早削早反的話語,不過是事反補上而已。

4、吳三桂並無多大野心,吳在占領長江以南後,天下蜂起響應,四川、山西、山東都紛紛起義,可吳卻開始與康熙議和了,不過康熙吃不下這個虧,不肯答應而已。

5、如果一開始就想造反,那當年就不應該將永曆帝殺掉,可以此喚起民心。

14樓:匿名使用者

吳三桂被清朝人利用了,打完齋,不要和尚,懂嗎

15樓:殷旋

他本質就是要反的,就是有人把他提前了而已。

康熙下令撤三藩後,年過六旬的吳三桂為什麼要選擇造反這條不歸路呢?

16樓:在九十渡回老家的木槿花

年過古稀的人了,誰不想安度個晚年,他吳三桂也想啊,奔波一生,也該歇息歇息了,只是現實情況不允許啊,朝廷的逼迫已經快到火燒眉毛的地步了,他也害怕。

因為康熙下令撤藩的意思,就是要削了你吳三桂的官,吳三桂雖然說被削官依然可以當個富豪,可是那些士兵就只能任康熙宰割。所以那些將士才想起兵造反,而吳三桂也因此被逼得只能造反。

你想啊,如果康熙一旦撤藩,吳三桂手底下的幾十萬士兵該怎麼處置。這些士兵之前在雲南的時候一直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歸順朝廷之後待遇自然不比從前,所以說這些士兵肯定拒絕撤藩,而吳三桂作為他們的將領肯定沒有辦法拋棄他的士兵,削藩戰爭才由此而爆發。

再加上吳三桂本來就對康熙不滿,因為康熙把他唯一的兒子吳應雄給殺了。當時吳應雄進京想娶康熙的妹妹為妻,但誰知吳應雄一進京之後,康熙立馬把他抓起來砍頭。吳三桂肯定死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落得這麼個下場,所以一直對康熙耿耿於懷,再加上有康熙削藩這個事情作為由頭,肯定就順勢舉兵造反。

其實就算是吳三桂不舉兵造反,他的後半生也沒有好日子過,因為吳三桂在放清軍入中原之前,曾經親手勒死過乙個明朝的君主。所以吳三桂在清朝貴族裡面的名聲是非常壞的,即使他不起兵造反,他在朝廷裡面也沒有立腳之地。所以這些事情綜合起來才使他不得不起兵造反。

17樓:體壇大拌菜

撤銷三藩就是在削弱他的力量,吳三桂知道康熙已經準備對付他,即便他不造反,也不會有好結果。倒不如搏命一把。

18樓:海闊天空

主要是他們都習慣了刀口上舔生活,雖然日子苦,但是他們更怕無仗可打之後的卸磨殺驢

19樓:冷嗖嗖

因為他如果不造反的話,沒有別的路可選了,他不能光管自己,手下人,跟了他很久的將領也要考慮,他手下的將士並不一定都願意解甲歸田。而這,正如同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一樣,即便不想登基稱帝,也會被手下推著黃袍機身。回到吳三桂身上,是否起兵造反,實際上不是他乙個人可以決定的。

吳三桂反清的真實原因

20樓:匿名使用者

深究起來,吳三桂的反清表面上是因為康熙的撤藩政策,但從根本來講,主要是這位曾經的功勳對自己的境遇並不滿意,以至於同清朝決裂。

事實上,當時多爾袞在拉攏吳三桂時,曾經許下承諾,等擊潰李自成叛軍後,會與吳三桂劃界而治,平分江山。可是,等清軍入關後,隨著形勢的急劇變化,清朝開始違背誓言,使得吳三桂有口難言。

即便後來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平西親王,但在他的內心深處,始終有還有乙個與清朝劃界而治的野心,想著登上皇位,自己當皇帝。而到康熙掌權後,不僅一直試圖打壓吳三桂,甚至還謀劃撤藩,所以使得吳三桂走向了謀反的道路。

在吳三桂的幾次抉擇中,舉兵反清顯然是最不明智的,這場戰爭不僅使吳氏一族險些被滅門,而且還使得生靈塗炭,給剛剛穩定的社會造成了巨大動亂。也正因如此,史學界對於吳三桂晚年的評價並不是很高。

為何說吳三桂的造反是必然的?

21樓:忻陽炎

吳三桂一生官位顯赫,叱吒風雲,同時他也是乙個不幸的人,因為背叛明朝,一直被人視為漢奸,因最後的造反,在滿人看來也無法忍受。但站在吳三桂的角度看,可能比較冤枉,從投降清朝以後,吳三桂的待遇就非常不錯,但實際上卻是被人圈養著。就像一頭熊,你把它放在乙個牢籠裡,又不斷給他突破牢籠的力量,他哪有不衝出去的理由呢?

吳三桂的造反幾乎是必然的,首先:功勞大,獎賞多

滿清入關以後,吳三桂一直是清朝手中最厲害的一顆棋子,由於滿漢之間依然存在隔閡,漢人仍然有著強烈的抵抗,所以用漢人去降服漢人,無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吳三桂也沒有辜負順治帝的期望,討伐李自成,攻打朱由榔,為清廷立下汗馬功勞。

其次吳三桂也得到了清朝豐富的賞賜,公升官加爵,封地賞銀,成為手握重權的逍遙親王。這樣一來無論是政治上還是地域上都極大地拓寬了吳三桂的勢力範圍,這種縱容,實際上正在慢慢的把吳三桂逼到造反的邊緣。這就好比乙個人,你成天讓他身居高位,但突然在某一天你要讓他這一切都化為烏有,但是他卻有著反抗的實力,他能不反嗎?

在康熙12年,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康熙已經擁有了相當雄厚的實力,覺得是時候該動一下那些飛揚跋扈的藩屬了,剛好吳三桂這一年試探性地寫了一封辭職信,朝廷中人沒人敢做決斷,但康熙非常果斷有魄力,直接下旨准奏。吳三桂做夢都沒想到自己試探性的舉動竟然弄假成真,又不甘心放棄手中的榮華富貴,只好倉促起事造反。

後來的結果大家也都明白,幾番周折後吳三桂病死,造反失敗,考察吳三桂的一生,我們發現它自始至終都在走著滿清給他安排的命運。在他還有利用價值的時候,朝廷討好他,但當朝廷穩定後,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就顯得毫無意外了。

一旦你身上再也無利可圖,面對聲勢浩大的皇權,你還能蹦達什麼呢,話說回來即使吳三桂即便不造反,後期也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吧!

吳三桂在康熙年間反清到底是為什麼?

22樓:匿名使用者

吳三桂的手下因為撤藩的步步緊逼憤怒的殺了朱國治(外號朱白地.源於民不聊生的作為).清朝廷殺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等人.這時候吳三桂才開始反清.

吳應熊被殺之前吳三桂的兵力和軍費已經經過多次的消減.而且吳三桂已經60多歲了.所以我個人認為吳三桂反清的說法只是清朝廷打壓吳三桂的一步棋.

可笑的是吳三桂60多歲的老頭子打了清朝半壁江山.若不是年事已高大兒子慘死抑鬱成疾歷史可能被改寫.

從吳三桂人格看他是個正常人.1.吳襄被俘吳三桂帶領20名家丁衝進後金八旗萬餘人的部隊取敵將首級與父親的百餘人兵合一處成功突圍.這一點證明吳三桂的孝道不輸別人.

2.吳三桂結清趕走入京的李自成並與清定下協議事成之後前朝後裔做皇帝.當時的格局很複雜.

吳三桂的軍隊原本是抵抗清軍而設立的.也就是當時上有清軍入關的威脅下有李自成入京天下已定的局勢.自己卻是最弱的一支孤軍沒有援軍沒有供給.

清軍和李自成都有後方源源不斷的供給.這時候吳三桂基本沒有選擇了只有投降李自成.恰恰李自成的手下打了吳襄.

一怒為紅顏是假.與清定的協議證明了他對前朝的忠.此時此刻已經無能為力了.

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一種心態吧.

3.清朝廷各種打壓兵力減到2萬.還是自己供養.

身邊的人一一被調離.乙個帶兵的人沒有了軍隊沒有了供給沒有了謀士都沒有反清.只到兒子吳應熊被殺才開始反清.

這時候吳三桂已經60多歲了.面對乙個要入土的人而且大兒子吳應熊還在京城做人質.減少兵力他吳三桂照做了.

軍餉朝廷不給錢他自己供養.身邊的人被調走他也沒異議.吳三桂是個什麼人他帶兵一輩子.

他不就是想帶著爵位光彩的死去嗎.明顯等吳三桂死後撤藩是個順順利利的事.

清朝廷一步一步的緊逼用意何其的深.逼著吳三桂反.

(藩王裡只有兩個漢人.吳三桂是其中乙個.吳三桂被派遣的地方那時候是個窮地方.

而且離京城遠還有一江之隔.但吳三桂的軍隊是最能打的軍隊.在前朝的時候吳三桂的軍隊也是最能打的.

前朝的時候他們只有乙個任務就是抵擋清兵入關.吳三桂反清的時候佔據了清朝半部江山5年之久直到吳三桂死後三年清朝才一一擊破.清朝軍隊不足20萬.

吳三桂軍隊達到40多萬.這場8年的戰爭本不該發生的.)

有個不起眼的事值得深思.吳三桂的軍隊在吳三桂死後只有1人投降清朝.其餘人均抵抗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就連百餘名丫鬟都集體自盡.

從古至今大多有能力的人沒有善終.歷史是勝利者改寫的.文學者是為掌權者服務的.電影拍出來不是為了教育的是為了賺錢的爭議越大的內容投資拍攝的人越多賺的越多.

康熙為什麼不聽孝莊的話等吳三桂老死,而是急於削藩

康熙為什麼不聽孝莊的話等吳三桂老死,而是急於削藩?康熙急於建功立業,加上吳三桂他們太囂張,同時康熙也小看了吳三桂他們的實力,所以康熙不等吳三桂死,急於削藩。因為康熙認為藩王佔據時間越長越不好削藩。康熙希望建立大一統帝國,不允許異姓藩王存在,因此他急於削藩。因為康熙是乙個有著雄才大略的皇帝,這樣的皇帝...

吳三桂最後是戰死還是怎麼死的,吳三桂是怎麼死的

吳三桂最後是病逝。吳三桂 1612年6月8日 1678年10月2日 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 今江蘇高郵 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 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皇帝登基,開武科取士,吳三桂奪得武科舉人。不久,吳三桂又以父蔭為都督指...

吳三桂勾結清兵的主要內容左右,吳三桂勾結清兵的主要內容二十字左右

吳三桂,遼東中後所人 今遼寧綏中縣 為出身遼東軍閥世家。他的父親吳襄 舅父祖大壽都曾任明朝總兵,同當地的將領官紳有著盤根錯節的關係。由於祖大壽和三桂之兄吳三鳳等明朝將領先後降清,吳三桂和他的部屬又與清方營壘增添了一層曖昧關係。1644年三月,他被崇禎帝加封為平西伯,率部進關勤王,由於放棄關外土地,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