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張騫出使西域中的小故事

2022-01-19 06:02:52 字數 4696 閱讀 4508

1樓:匿名使用者

張騫,漢中成國人。他是乙個意志力極強、辦事靈活而又胸懷坦蕩、善於待人處事的人。他出使中途即被匈奴截留下來,在匈奴十多年,始終保持著漢朝的特使符節,匈奴單于硬叫他娶當地人作妻,已經生了兒子,也沒有動搖他一定要完成任務的決心。

他住在匈奴的西境,等候機會。

張騫終於找到機會率領部屬逃離了匈奴。他們向西急行幾十天,越過蔥嶺,到了大宛(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境內)。由大宛介紹,又通過康居(今哈薩克共和國東南),到了大夏。

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張騫這才找到了大月氏。十多年來,大月氏這個「行國」已發生了很大變化:

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烏孫的攻擊,又一次向西遠徙。烏孫,63萬人,也是個「行國」,曾在敦煌一帶游牧,受過大月氏的攻擊。後來匈奴支援烏孫遠襲大月氏,大月氏被迫遷到阿姆河畔,而烏孫卻在伊犁河留住下來。

自從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還由於這裡土地肥沃,逐漸由游牧生活,改向農業定居,無意東還,再與匈奴為敵。張騫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結果,只好歸國。回國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

西元前126年,匈奴內亂,張騫乘機脫身回到長安。

2樓:索隱者

漢武帝建元元年( 前140),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二年(約西元前138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張騫出使西域中的小故事

3樓:傻

西元前138年,張騫受武帝派遣,帶著一百多個隨從,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支,共同抗擊匈奴.張騫一行從隴西出發,很快進入了河西走廊.但是,正當他們風塵僕僕地跋涉的時候,遇見了匈奴的騎兵.

張騫等人全部被俘虜,押送到單于的王廷,被扣留了10年之久.

困居匈奴的10年裡,他始終堅貞不屈,伺機逃跑.西元前129年,張騫終於趁匈奴監視放鬆之機,逃離了匈奴地區,繼續向西進發.他們取道天山南麓的車師,經過焉耆、龜茲,翻過蔥嶺,到達了大宛.

最後終於到達了大月支.西元前128年,張騫一行踏上了歸途.不幸地再次被匈奴騎兵俘獲,扣留了1年多.

直到西元前126年,張騫等人才趁著內亂的時候,帶著妻子和兒子,逃出了匈奴地區,回到了漢朝.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歷時13年之久,雖然聯絡大月支夾擊匈奴的使命沒有完成,但是他卻第一次開通西域,開闢了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並且訪問了大宛、康居、大月支、大夏等地,了解了烏孫、安息(即波斯,今伊朗)、條支(即大食,今伊拉克)、身毒(今印度)等地的情況,為以後和這些地區的交流奠定了基礎】。

4樓:匿名使用者

出使西域十三年 讓張騫名垂青史的,是他的冒險精神與事功。他從西域引進的汗血馬、苜蓿、石榴、葡萄、胡瓜等多種動植物,對於漢朝國力的擴充,以及漢民族農業、文化的發展,都有關鍵性的貢獻。由於他曾多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中西交通的孔道,促進了東西方的了解與交流,才有後來的絲路;可以說,張騫是絲路的開拓者,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世界級的英雄人務,和唐朝西行求佛法的玄奘、明朝七次下西洋的三保太監鄭和,同為我國最偉大的冒險家;作《史記》的司馬遷稱他「鑿空西域」;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稱他為中國古代「第一奇男子」

張騫的故事 你知道著名的「絲綢之路」是誰開拓的嗎?是西漢時期偉大的探險家——張騫。 張騫是漢武帝時期的人。

西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尋找並聯絡曾被匈奴趕跑的大月氏,合力進擊匈奴。 張騫一行從長安起程,經隴西向西行進。一路上日曬雨淋,風吹雪打,環境險惡,困難重重。

但他信心堅定,不顧艱辛,冒險西行。當他們來到河西走廊一帶後,就被佔據此地的匈奴騎兵發現。張賽和隨從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單于知道了張騫西行的目的之後,自然不會輕易放過。把他們分散開去放羊牧馬,並由匈奴人嚴加管制。還給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一是監視他,二是誘使他投降。

但是,張騫堅貞不屈。雖被軟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準備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過了十乙個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鬆了。

張騫乘機和他的貼身隨從甘父一起逃走,離開匈奴地盤,繼續向西行進。由於他們倉促出逃,沒有準備乾糧和飲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飢挨餓,乾渴難耐,隨時都會倒在荒灘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獵一些飛禽走獸,飲血解渴,食肉充飢,才躲過了死亡的威脅。

這樣,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終於越過沙漠戈壁,翻過冰凍雪封的蔥嶺(今帕公尺爾高原),來到了大宛國(今費爾干納)。高鼻子、藍眼睛的大宛王,早就聽說漢朝是乙個富饒的大國,很想建立聯絡。但苦於路途遙遠,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願。

因此,當聽說漢朝使者來到時,喜出望外,在國都熱情地接見了張騫。他請張騫參觀了大宛國的汗血馬。在大宛王的幫助下,張騫先後到了康居(今撒馬爾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樂業,不願再東進和匈奴作戰。張騫未能完成與大月氏結盟夾擊匈奴的使命,但卻獲得了大量有關西域各國的人文地理知識。 張騫在東歸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獲,後又設計逃出,終於歷盡千辛萬苦,於13年後回到長安。

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內地的人們了解到西域的實況,激發了漢武帝「拓邊」的雄心,發動了一系列抗擊匈奴的戰爭。 西元前119年,漢王朝為了進一步聯絡烏孫,斷「匈奴右臂」,便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這次,張騫帶了三百多人,順利地到達了烏孫。

並派副使訪問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國家。但由於烏孫內亂,也未能實現結盟的目的。漢武帝派名將霍去病帶重兵攻擊匈奴,消滅了盤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兩關,開通了絲綢之路。

並獲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帶回長安。 張騫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歐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完全可稱之為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莫高窟第323窟北壁西端畫的就是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

有人曾依據此圖論證了漢武帝派張騫赴大夏國問金人(佛佗)名號,是佛教傳人中國之始,但也有人持反對觀點,認為這是附會之說。但不管怎麼說,張騫出使西域,開拓絲綢之路的歷史功績是真實可信的。此圖是現存最早的「張騫出使西域圖」。

5樓:

張騫是西漢時期偉大的探險家。當時,漢朝正在準備進行一場抗擊匈奴的戰爭。乙個偶然的機會,漢武帝從乙個匈奴俘虜口中了解到,西域有個大月氏國家,其王被匈奴單于殺死,他的頭顱還被製作成了酒器。

月氏人忍受不了匈奴的奴役,便遷徙到天山北麓的伊犁河流域,又受烏孫國的攻擊,只好再向西南遷到媯水(今阿姆河)流域。

武帝了解這些情況後,想聯合大月氏,以「斷匈右臂」,決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張騫以郎官身份應募,肩負出使月氏任務。

西元前139年,張騫由匈奴人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浩浩蕩蕩從隴西(今甘肅一帶)出發。一路上困難重重,但他們信心堅定,不顧艱辛,冒險西行。當他們來到河西走廊一帶後,就被佔據此地的匈奴騎兵發現。

張騫和隨從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單于知道了張騫西行的目的之後,自然不會輕易放過。把他們分散開去放羊牧馬,並由匈奴人嚴加管制,還給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一是監視他,二是誘使他投降。但是,張騫堅貞不屈,雖被軟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時機,準備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過了11個春秋,匈奴才放鬆了看管。乙個月黑之夜,張騫一行趁匈奴不備,逃離匈奴。由於他們倉促出逃,沒有準備乾糧和飲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飢挨餓,乾渴難耐,隨時都會倒在荒灘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獵一些飛禽走獸,飲血解渴,食肉充飢,才躲過了死亡的威脅。

這樣,他們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終於越過沙漠戈壁,翻過冰凍雪封的蔥嶺(今帕公尺爾高原),來到了大宛國(今費爾干納)。大宛王早就聽說漢朝是乙個富饒的大國,當聽說漢朝使者來到時,喜出望外,在國都熱情地接見了張騫。他請張騫參觀了大宛國的汗血馬。

在大宛王的幫助下,張騫先後到了康居(今撒馬爾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是,大月氏的國情已發生很大變化。他們遷到媯水流域後,征服了鄰國大夏(今阿富汗北部),決定在此安居樂業,不想再跟匈奴打仗。

同時,月氏人還認為漢朝離自己太遠,不能聯合起來共擊匈奴。張騫未能完成與大月氏結盟夾擊匈奴的使命,卻獲得了大量有關西域各國的人文地理知識。

張騫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多,於西元前128年啟程回國。歸途中,張騫為避開匈奴控制地區,改道向南。他們翻過蔥嶺,沿崑崙山北麓而行,經莎車(今新疆莎車)、于闐(今新疆和田)、鄯善(今新疆若羌)等地,進入羌人居住地區。

途中又為匈奴騎兵所獲,被扣押一年多。

6樓:笑晶妹妹

漢武帝建元年(西元前140),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奉漢武帝之名,由匈奴人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

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乙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張騫病逝於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張騫出使西域 簡略故事,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故事簡略概括

張騫於建元二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 前126 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

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麼,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 漢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準備聯絡被匈奴從河西走廊趕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夾擊匈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 使漢朝和西語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想聯合西域各國共同抗擊匈奴,當時匈奴控制著西域的大部分地區,漢王朝通西域的路線也受匈奴控制,行進非常艱難,途中...

張騫出使西域的,要簡短,急急急,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要簡短,急 急 急

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二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餘,娶妻生子,但始終秉持漢節。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 前126 匈奴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