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有什麼歷史意義,張騫出使西域中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從

2021-03-04 09:01:50 字數 5145 閱讀 8027

1樓:小薇薇

1、張騫出使西域意義

1開拓了後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2促進了中國與西域之間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的交流;

3促進了漢夷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

4豐富了漢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5加速人類文明的發展,對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甚大。

2、張騫出使西域簡介

漢武帝建元年(元前140),武帝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建元三年出隴西,經匈奴,被俘,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張騫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3、人物簡介

張騫(約西元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縣(今陝西省城固縣)人,漢代傑出的探險家、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貢獻。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西元前139年,由匈奴人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從隴西出發,中途被匈奴被扣十年,並娶妻生子。西元前114年張騫病逝於長安,歸葬故里。

2樓:地煞

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里在漢中城固縣城南2公里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騫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匈奴人甘父做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博望侯。

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乙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張騫病逝於長安,歸葬漢中故里。

3樓:請教教主

張騫通西域,天山南北地區第一次與內地連成一體。促進了西域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豐富了漢族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張騫通西域,奠定了我國對新疆地區的管轄和開發基礎,後來,西漢設定了西域都護。

張騫通西域後,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係開始發展起來開通「絲綢之路」。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有什麼歷史意義

4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4·宜昌)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之為「鑿空」西域,為漢代開啟絲綢之路的使者是張騫。

(2017·鄂州)中國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出現與張騫通西域事件有關。

5樓:勝寒

密切了漢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

張騫通西域的歷史貢獻:

張騫通西域,天山南北地區第一次與內地連成一體。促進了西域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豐富了漢族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張騫通西域,奠定了我國對新疆地區的管轄和開發基礎,後來,西漢設定了西域都護。

張騫通西域後,中國同西亞和歐洲的通商關係開始發展起來開通「絲綢之路」。

6樓:白土知道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是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友好訪問,加強與外界聯絡,建立與西域各過的友好關係,傳播文化

意義 :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就是跑去把領土擴張了

7樓:為正義而奮鬥者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在促進中外政治、經濟、文化、技術交流方面意義重大。

張騫於建元三年年(西元前140) 和 元狩元年(西元前122年)兩次探索新路,雖然起初是出於軍事目的,但西域開通以後,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軍事範圍。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

張騫出使鑿空西域後,從西漢的敦煌,出玉門關,進入新疆,再從新疆連線中亞、西亞的一條橫貫東西的通道,再次暢通無阻。這條通道,就是後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把西漢同中亞許多國家聯絡起來,促進了它們之間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的交流。

由於中國歷代封建****都稱邊疆少數民族為「夷」,所以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漢夷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蠶豆苜蓿等十幾種植物,逐漸在中原栽培。龜茲的樂曲和胡琴等樂器,豐富了漢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漢軍在鄯善、車師等地屯田時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術,習稱「坎兒井」,在當地逐漸推廣。此外,大宛的汗血馬在漢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馬」,「使者相望於道以求之」。那時大宛以西到安息國都不產絲,也不懂得鑄鐵器,後來漢的使臣和散兵把這些技術傳了過去。

中國蠶絲和冶鐵術的西進,對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甚大。

8樓:對方考慮看過

漢通西域,雖然起初是出於軍事目的,但西域開通以後,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軍事範圍。從西漢的敦煌,出玉門關,進入新疆,再從新疆連線中亞、西亞的一條橫貫東西的通道,再次暢通無阻。這條通道,就是後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把西漢同中亞許多國家聯絡起來,促進了它們之間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的交流。由於中國歷代封建****都稱邊疆少數民族為「夷」,所以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漢夷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蠶豆苜蓿等十幾種植物,逐漸在中原栽培。

龜茲的樂曲和胡琴等樂器,豐富了漢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漢軍在鄯善、車師等地屯田時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術,習稱「坎兒井」,在當地逐漸推廣。此外,大宛的汗血馬在漢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馬」,「使者相望於道以求之」。

那時大宛以西到安息國都不產絲,也不懂得鑄鐵器,後來漢的使臣和散兵把這些技術傳了過去。中國蠶絲和冶鐵術的西進,對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甚大。

張騫出使西域中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從

9樓:天木青松

與一般歷史事件不同,張騫出使西域意義重大,具有當時、歷史、現代三個層面的意義。

當時意義:1.聯絡西域各國,團結一些對匈奴反感的國家,共同抗擊匈奴。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對匈統一戰線,從戰略上實現了對匈奴第二戰場的開闢,這一點當時意義巨大,匈奴最後的實力派反華分子——郅支單于,就是在漢族軍隊和西域各族軍隊的合擊下,命喪西域,也宣告了匈奴對漢朝戰略威脅的徹底解除,;2.意外收穫,出使西域的目的原本不是吞併,但最終實現了吞併。張騫出使西域,開拓了華夏民族的交往面和眼界,使得當時的漢王朝第一次真實地了解了西域,在了解的基礎上,也引發了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第一次對控制西域的動心,一定程度上講,張騫出西域,為西漢王朝對西域的最終兼併,提供了第一手的真實資料,儘管他當時的身份和使命,不是為了兼併西域,僅僅是想聯合西域可聯合的力量,所以他也就不是乙個徹頭徹尾的戰略間諜,但他完成了優秀戰略間諜也難於短時間完成的任務,他帶回的一切,讓西漢王朝產生了吞併西域的決心和自信。

歷史意義:1.傳統疆土。

張騫出使西域拉開了漢族西進的序幕,幾十年後,「西域」從乙個鄰邦諸國所在地的地理名詞,變為西漢的地區名稱,華夏族對西域的成功兼併歷史意義巨大,從這時起,西域在所有人眼中,就是中國領土,無論它處於和平、割據還是被侵占時期。2.絲綢之路。

漢族對西域的占領,推進了絲綢之路千年的繁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乃至軍事的交流

現代意義:1.基於絲綢之路文化的延伸。

今天,基於「絲綢之路」的各種文化和經濟延伸仍舊繼續,而且大有發揚光大之勢,從一定程度上講,張騫不僅僅是漢王朝派出西域的使臣,而且是整個中華民族派往出使世界的使臣,他踏上西域的第一步,對當今世界而言,仍舊意義重大;2.基於傳統領土的主權和民族團結。自西域成為中原帝國領土後,該地區雖幾經戰亂、幾經磨難,但它作為中國歷來所有領土的主權屬性,卻是日益堅固,張騫開啟了西域投入祖國懷抱的程序,其後幾千年的後人們,都在為看守好祖先留下的領土而孜孜不倦。

幾千年來,西域的民族也幾經變化,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過程,適用於世界所有有人地區,但西域地區的主流文化一直都是維護統一和團結的,漢族執政時期是這樣,少數民族執政時期也不例外,歷史上的蒙元王朝一直把西域地區劃在「**汗國」中,而滿清時期,對西域更是重視有加,把自己的「表兄弟」民族——善戰而且忠心的錫伯人,調東一半人口,由東北趕往西域,戍守這一傳統中原領土。直至今日,西域是中國的,西域是中國人的,這是共識。

張騫出使西域有哪些歷史意義?

10樓:北京創典文化

張騫通使西域,使我國當時的影響直達蔥嶺東西。後來的班超再度西行,正是沿著張騫的足跡,走出了譽滿全球的「絲綢之路」。自此,不僅打通了中原與西域的交通孔道,而且我國同中亞、西亞以至南歐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來。

漢通西域,雖然起初是出於軍事目的,但西域開通以後,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軍事範圍。張騫具有地理探險意義的「鑿空」之功,名垂青史。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作用分別是什麼?

11樓:a公尺蟲

第一次出使在建元3年(前138年),目的是為了出使大月氏,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但是大月氏已佔有大夏故地,安居樂業,不願東歸.

張騫沒達到目的,其作用是沿途了解到西域各國地形、物產和風俗,為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礎.

第二次出使是元狩4年(前119年),當時漢軍進軍漠北與匈奴決戰,匈奴向西北退卻,依靠控制下的西域諸國的人力、物力,與漢朝對抗.

張騫建議再次出使西域聯絡烏孫.

於是漢武帝任命張騫為中郎將,率領隊伍向西域進發.到達烏孫時,正遇上其內亂,烏孫無意東歸.

原定目的雖未達到,張騫派副使訪問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國.

漢通西域,雖然起初是出於軍事目的,但西域開通以後,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軍事範圍.

從西漢的敦煌,出玉門關,進入新疆,再從新疆連線中亞細亞的一條橫貫東西的通道,再次暢通無阻.

這條通道,就是後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把西漢同中亞許多國家聯絡起來,促進了它們之間的經濟和文化的交流.

由於我國歷代封建****都稱邊疆少數民族為「夷」,所以張騫出使西域成為漢夷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蠶豆苜蓿等十幾種植物,逐漸在中原栽培.龜茲的樂曲和胡琴等樂器,豐富了漢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漢軍在鄯善、車師等地屯田時使用地下相通的穿井術,習稱「坎兒井」,在當地逐漸推廣.

此外,大宛的汗血馬在漢代非常著名,名曰「天馬」,「使者相望於道以求之」.

那時大宛以西到安息國都不產絲,也不懂得鑄鐵器,後來漢的使臣和散兵把這些技術傳了過去.

中國蠶絲和冶鐵術的西進,對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甚大.

張騫何時出使西域,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有什麼歷史意義

看過電視劇集 漢武大帝 後,印象最深刻的是張騫出使西域回到長安時的情景 衣衫襤褸但又神情堅定,給人一種英雄悲壯的感覺。那麼西域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使當時的西漢王朝漢武帝和張騫如此神往,即便前途坎坷又義無反顧呢?下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西域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有什麼歷史意義?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是聯合大月氏...

張騫出使西域有什麼重要意義,張騫出使西域有什麼重大意義

開拓了漢與西方諸國 的 絲綢之路 張騫不僅開拓了漢與西方諸國 的 絲綢之路 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乙個走出國門的使者 同時,也通過它的外交實踐,第一次張揚起國與國之間平等 誠信交往的外交理念,為中國漢代昌盛和後世的對外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來,這條出玉門關,經天山南北路,越過蔥嶺,到達...

1,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分別取得了什麼成果

1 第一次使得西域各國第一次了解到了漢王朝的存在,建立了中原與西域的聯絡.第二次使得西域各國多背匈向漢,為後來西域都護的設立創造了條件.2 歷史意義 a 為後來西域都護府的設定創造了條件,使得今天的新疆地方成為中國領土 b 促使西域各國脫離了匈奴的勢力範圍,從而削弱了匈奴的勢力,為對匈奴戰爭的勝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