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二戰結束後前蘇聯能與美國抗衡,最初還是因為其經過殘酷戰爭洗禮得到的強大的軍事實力,1136萬陸軍天下無敵,美國陸軍也難以望其項背;再加上東歐一大批衛星國,勢力範圍大大擴充套件,自然能與美國匹敵.戰後,蘇聯繼續戰前優先發展重工業的經濟政策,工業實力迅速恢復,2023年就超過了戰前水平,而且前一年還成功**了核**,成為僅有的兩個掌握核**的國家.當然也正是因為其重視重工業,忽視輕工業和農業的政策,導致國民經濟發展畸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遠不如其軍事力量增長快,再加上一直就有的民族問題這個巨大隱患,戈巴契夫不成熟的改革,諸多因素導致了蘇聯這個龐然大物的最終解體
2樓:浩瀟然然
前蘇聯在二戰後重工業輕農業,才讓他迅速能與美國抗衡。就因為蘇聯忘了農業乃國之根本。就導致解體了。
3樓:匿名使用者
二戰後蘇聯太注意於軍事上的發展,而忽視了對國中人民利益的保護.雖成為了能和美對抗的超級大國,卻導致了他的解體.
4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二戰後!戰前,蘇聯一度是歐洲第
一、世界第二的大國。到了三幾年才被德國超過,成為歐洲第二。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就是美蘇德日。
二戰時期,蘇聯在美國的幫助下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取代德國,繼續穩具世界第二。
由於赫魯雪夫與美國爭霸策略,冷戰開始。
蘇聯人民勤勞肯幹,一度壓得美國喘不過氣。但由於過度重視軍事,在重工業發達的同時,蘇聯人民過著極為清貧的日子。
美國的甘迺迪**釋出「星球大戰」計畫,和蘇聯拼高科,結果,蘇聯被拖垮,最終解體
為什麼蘇聯能在二戰後迅速崛起,與美國抗衡
5樓:starlink大尉
1、二戰後蘇聯通過向德國進軍,在事實上占領了大部分東歐國家以及德國的大部分,根據二戰時期承認的事實占領,那些東歐的國家大多在政治經濟上收到蘇聯的影響,從而蘇聯的影響力迅速擴張到半個歐洲。
2、二戰之後,蘇聯通過計畫經濟可以集中精力辦大事兒的優點,集中精力恢復了國內以及東歐國家的經濟,從而極速恢復了國力。
3、二戰之後英法依賴的殖民體系徹底崩潰。法國曾經說過,如果沒有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法國只是個被解放的國家,而有了殖民地,法國依舊是列強。英國的戰後地位也是依靠對於印度、南非和澳大利亞的控制權和影響力而定的,但是二戰之後數十年間,非洲國家相繼脫離英法控制,然後落入了美蘇的控制下。
隨著英法相對影響力和實力的下降,蘇聯躍居歐洲第一強國。
4、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包括收到蘇聯影響力擴張出來的歐洲、朝鮮以及自帶乾糧的中國。特別是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普通老百姓,對於蘇聯和社會主義有著比較大的嚮往。
5、隨著核**的發展,世界大戰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蘇聯是世界上第二個有了核**,就是說明了蘇聯已經有了自保的能力,美國對蘇聯核打擊的計畫不得不考慮核報復的可能性。
6樓:匿名使用者
確切地說不是崛起,是恢復,因為二戰前蘇聯綜合實力就僅次於美、英,之所以重新崛起,得益於豐富的資源和人口、早期共產主義制度的先進。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蘇德戰爭期間蘇聯執行了戰時經濟政策,並將軍工產業轉移到西伯利亞,這間接引發了蘇聯的工業革命,使得蘇聯的工業生產能力大幅提公升,國民生產總值在戰後迅速躍居世界第二,軍事工業更是與美國並駕齊驅,而且因為其在二戰中以巨大的**和損失力挽狂瀾,終結了法西斯勢力稱霸世界的野心,從而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其政治影響力顯著上公升,使其成為乙個超級大國。
蘇聯在二戰之後為什麼就發展成了能和美國抗衡的國家?
8樓:
首先,二戰對蘇聯的摧毀程度不像對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那樣巨大.儘管二戰初期蘇聯由於最高領導人的戰略戰術失誤導致了蘇軍損失慘重,損失了國民財富的百分制三十,淪陷了國土的四分之一,丟掉了蘇聯的歐洲部分.但是蘇聯**及時將西部工業區的工廠,企業及時轉移到烏拉爾山以東的蘇聯國土的亞洲部分.
正如戰後朱可夫元帥說這一舉措的戰略價值可以超過整個衛國戰爭時期任何大捷以及大會戰的勝利.正因為如此,蘇聯才有了和德軍打持久戰的籌碼.所以整個衛國戰爭時期蘇聯的軍工生產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在得到英美的援助後以及後期戰爭的主動權已完全掌握在蘇軍手中.
這兩個有利條件後反而更刺激了蘇聯重工業的發展以及軍工產品產量的提高,這樣使得蘇聯相比其他各國有了更加強的工業基礎. 其次蘇聯的政治影響力在世界範圍內有了空前的提高. 第三蘇聯的軍事工業以及**裝備較之美國是大體相似的.
第四,在2023年時蘇聯的經濟總量居全歐第一,世界第二.戰爭中,雖說蘇聯的國民經濟遭受到了巨大的摧毀,但尚在蘇聯的國力承受範圍之內.況且,蘇聯在戰爭初期及時將國民經濟體系轉移到戰時軌道上來.
總的來說,經濟方面損失的不是很大.加上戰爭以前與美國的差距就不是太大.所以蘇聯在經濟方面儘管比美國差,但也不會遜色太多.
綜上政治,軍事,工業,經濟的四方面比較.你得出結論是成立的.
以上全是本人愚見,歡迎批評.個人意見,僅供參考,風險自負.
我的qq號碼是429773774,郵箱是[email protected],歡迎你與我交流
9樓:天真君
有德國的強大科技 當然能了 2戰德國是科技最先進的國家
10樓:日本陶瓷文庫
蘇聯把國力全部投入了冷戰對抗,導致經濟蕭條、社會體系瓦解。
11樓:
因為是他攻下了柏林,裡面有德國從世界各地搜刮來的錢財和**,還有技術資料,
12樓:
戰爭掠奪。
二戰中掠奪納粹寶藏,完成了資本積累。
戰後憑藉軍事實力,壓榨別國,出口暴利軍火,明搶暗奪。
資源雄厚,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輸出國,人均資源占有量世界前列。
13樓:命中註定
社會主義其實本身是虛構的
真正的社會主義,是人類不可能達到境界~
14樓:
蘇聯一直很強,只是在列寧掌權後國家性質發生了改變,眾所周知,社會主義向來與資本主義格格不入,二戰時因為有乙個共同的敵人,所以才結為盟國.其實,從2023年開始美國與蘇聯就處處產生矛盾,在1919--2023年間,美英聯軍曾多次在芬蘭與蘇聯軍隊發生小規模衝突,所以說,蘇聯不是在二戰後才與美國抗衡的,淵源由來已久.
15樓:笑看亭前花
兩個大國利益集團的爭鬥
曾經無比強大的蘇聯,為什麼後面會迅速奔潰解體?
16樓:和藹的小銘
蘇聯從最開始是幾個國家的組建起來的國家,到最後成為了世界第二大國家,能夠和美國媲美,但是最後迅速的解體,其中的原因還是和蘇聯本身的政治制度和階級矛盾有關的。
首先對於蘇聯來說,乙個好的領導才能夠領導蘇聯走向好的方向,但是對於乙個不好的領導就是走向崩潰。蘇共本身的矛盾以及個別領導人比如戈巴契夫和葉爾欽的胡作非為或者沒有預見性。戈巴契夫在改革中將希望全部寄託於體質全盤西化上面,自身失去了信仰,結果造成嚴重的經濟問題,然後又把這鍋甩給了蘇聯的舊體制,蘇聯的根本矛盾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而且還越來越深。
當時的蘇聯的結構也是非常的矛盾的,當時**集團控制的集體經濟注定是走不遠的,而不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自由競爭或者市場經濟。蘇聯當初的計畫經濟,雖說在蘇聯恢復戰後重建過程中確實立下不少功勞,但不可否認它具有嚴重的侷限性和封閉性,在和平建設乃至冷戰時期,仍堅持這種僵化的制度模式,只可能走向失敗
最後就是蘇聯當時非常嚴重的階級矛盾了,因為當時出現了一些特權階級,這種階級對於其他階級的矛盾非常大。他們僅擁有遠高於他人的工資和福利,還擁有著奢華的別墅和特供商品,但是卻不幹實事,只注重享受,而且這些特權階層還掌握著國家大量的資源,甚至將其任意變賣,造成蘇聯內部階層矛盾,為解體埋下炸彈。
17樓:搜溲叟
曾經無比強大的蘇聯,為什麼後面會迅速奔潰解體?原因很複雜,貼上下面自己慢慢看。
2023年12月30日,世界上第乙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成立。二戰後,蘇聯迅速崛起,其依靠紅色意識形態的影響力影響著全世界,同時,打造出來的社會主義陣營也威脅著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2023年華沙條約組織成立,標誌著兩極格局的形成,蘇聯與美國進入了冷戰對峙局面。
而到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蘇爭霸的格局演變為蘇攻美守。之後,美蘇格局反轉,美國變守為攻,蘇聯迅速走向沒落,直至2023年解體,蘇聯短短近70年的壽命也劃上了句點。
導致蘇聯盛極而衰的原因很多,如體制僵化、政治腐敗,經濟結構失衡、戰爭消耗、石油財政破產等。那麼,還有那些重要原因呢?雲石君將從以下三方面做具體分析。
第一、美攻蘇守,美強蘇弱的格局。
雖然,蘇聯是唯一乙個有能力與美國抗衡的超級大國,但美蘇的實力懸殊還是較大。就拿2023年版的「蘇聯基本數字手冊」的一些資料來說,人口:蘇聯26450萬人,美國22260萬;國民總收入:
蘇聯7054 億美元,美國:10528億美元,蘇聯是美國的67%;人均國民收入:蘇聯2667美元;美國4730美元,蘇聯是美國的56%,可以看出美蘇之間的實力差距。
冷戰早中期,蘇聯還可以靠紅色意識形態強勢滲透西方世界來取得與美國爭霸的些許優勢。不過,到了70年代末,國際共運也迅速走下坡路,蘇聯的優勢越來越小,到最後被美國強勢壓倒。
當然,形成美強蘇弱這種整體格局,除開美國太強大以外,最重要的是蘇聯自身的後勁不足。
二戰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蘇聯也一度使美國被動防守,不過,蘇聯卻沒能將這種戰略格局維持很久。那麼,蘇聯為什麼後勁嚴重不足呢?
第二、美蘇兩國不同的擴充國家實力的方式,為他們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蘇聯地大物博,而且大部分未開發,或開發程度較低。戰後,蘇聯可以借科技來加大對北亞、中亞地區的開發力度和程度,資源的開採利於財富的大量積累,提公升了國力。
美國底盤遠遠沒有蘇聯大,而且工業化起步早,國土開發已到了一定程度,不能走蘇聯的路子。但美國國土質量原因高於蘇聯,而且可以憑藉高度的工業化質量和文明程度來獲得金融霸權和科技主導權取勝,再加上作為海上霸主,美國可以將利益觸手伸到全球絕大部分精華地區,從而推動全球化,挖掘自己主導的經濟鏈條 。
當然,美國在搞全球化的同時,獲利的不僅僅是自己,還有其它經濟鏈條中利益相關方,這也就是說,美國在這個過程中並不能一口吞掉所有的好處,而蘇聯的國土開發卻可以將財富都聚攏在自己手中。
可是,蘇聯雖大,但大部分國土開發潛力不佳,而且這種在乙個封閉的內部環境中所產生的效益遠遠不及美國主導的全球化的精華地區,再加上美國變相獲取的資源和財富,蘇聯更是不能企及。
蘇聯這樣的典型大陸文明國家決定了其沒有與美國在海上爭霸的地緣條件,而陸上的影響力拓展,又受到強烈的地緣和政治因素限制。這就如同地主和商人,地主沒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就沒了活路,而商人離開了自己的土地,還可以走天下生財路。經濟觸角的限制,決定了蘇聯經濟影響力橫向拓展能力不及美國。
這也就是為什麼六七十年代,處於蘇攻美守的格局,那是因蘇聯的國土開發有了成效,國力提公升,而在石油危機下,蘇聯靠石油得到的財富也大大增加,這些都縮短了美蘇差距。不過,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國際共運勢頭走低,美國鞏固了傳統勢力範圍,同時也取得了在第三世界的絕對優勢。隨著經濟全球化在亞非拉地區的延伸,美國獲利巨大,國力增長迅速。
反觀蘇聯,因經濟橫向拓展能力的限制,早已被美國甩在了身後。
第三、從經濟的縱向發展角度來看,第三次科技革命拉大了美蘇差距。
2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興起發展,它影響著人類經濟發展模式的改變。而蘇聯卻對這次革命有些習慣性的不適應。
俄羅斯所在的東歐板塊,地緣環境惡劣,導致了俄羅斯文明的發展程度長期落後於世界主流文明體系。一旦文明出現跨越式進步時,就會使得俄羅斯在接受先進文明上有嚴重的滯後性。這在俄羅斯歷史發展上也屬於常態,如第
一、第二次工業革命集中爆發期所顯現出來的,19世紀中期沙俄的由盛轉衰,19世紀末20世紀初沙俄在帝國主義列強競爭中的頹勢,都是具體的體現。俄羅斯在先前的兩次工業革命都是憑藉地大,可開發區域多的特質,在工業革命成功普及後,加大利用,來實現反超的。
不過,第三次科技革命卻使得蘇聯不能再套用以前的方式來應對。
這是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本質上是一次基於後工業時代環境下的知識革命,在相當程度上依賴於人的知識創造,超越了有型的物質資源,這就讓蘇聯沒轍了。美國通過知識開發和利用,一系列脫離傳統工業製造範疇的高新技術和經濟模式應運而生,加快了創造財富和資源的迅速。而蘇聯,還是只能守著傳統的工農業,和美國創造財富速度相比,猶如老牛拉慢車。
同時,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力時步步推進,環環相扣,乙個環節的進步就可能帶動整個文明的發展 ,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直至今天,整個社會依舊處在這種文明遞進式跳躍演進過程中。而面對這種遞進式跳躍,俄羅斯文明處在一直在追趕,但卻永遠趕不上尷尬中。
而美國卻在這種跳躍中如魚得水,越來越強,最終蘇聯只有被耗死的份兒。
為何蘇聯在戰後能迅速成為與美國匹敵的超級大國呢?
因為蘇聯在戰爭之後非常注重國家科技實力的發展,這些科技實力的極大發展,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因此才會成為超級大國的。因為蘇聯的軍事力量相當強大,當時的軍費投入可以說是相當高,整體軍事實力完全可以和美國相抗衡,所以可以成為這樣的超級大國。因為蘇聯在二戰時期只要發展重工業,導致二戰後國內的工業發展與美國旗...
為什麼蘇聯二戰前期被打的很慘,二戰後期卻變得十分強勢
一開始納粹狗弄了幾百萬軍隊直接就突擊蘇聯,蘇聯都沒做戰爭準備的,史達林堅內信協議容能換來和平,這樣一打蘇聯當然慘了,所以很多人就會產生德軍以一敵百的愚蠢假象,其實在戰爭中期德軍就開始勢頹了,莫斯科城外蘇軍試探性的 德軍的防線直接被沖垮,根本擋不住,越到後來蘇聯戰爭機器一發熱,德軍就越完蛋,德軍防線動...
德國和日本二戰後迅速崛起的共同原因
軟實力,就是全民的受教育程度 人員的素質 科技水平等。硬體可以被摧毀,有人在什麼東西都可以恢復起來。為什麼二戰後德國和日本能發展的那麼快 第二次世界大來戰後盟國推行了 非工自業化 政策,而隨著世界格局兩級對峙的發展變化,同盟國為了對抗蘇聯 共產主義 扶植這兩國。二戰後美國全面占領日本,為了遏止前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