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頌」是貝多芬?的第4樂章的主題

2022-01-18 06:21:47 字數 5631 閱讀 5034

1樓:小九木木

《d小調第九(合唱)交響曲》(1822-1825),op.125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choral", op.125

大家所熟知的《歡樂頌》其實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第九交響曲》是於2023年秋天開始進入創作階段的。但貝多芬卻幾乎花了大半生的時間來醞釀、來籌劃。

一直到完成了《莊嚴彌撒》之後,作曲家才開始動筆譜寫這部凝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巨集篇巨作。其實《歡樂頌》原本是德國詩人席勒的一首詩作,氣勢磅礴、意境恢巨集。而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實崇拜者,這首《歡樂頌》也是貝多芬最鍾愛的詩作之一,席勒在詩中所表達出來的對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其實也正是一直嚮往共和的貝多芬的最高理想。

所以作曲家從年輕時就開始計畫著把這部詩作變成聲樂作品,根據專家的研究和史料的調查,在貝多芬早期的一些作品中確實就已經有了後來《第九交響曲》最後《歡樂頌》樂章並不完整、成熟的雛形。他曾經說過:「把席勒的《歡樂頌》譜成歌曲,是我20年來的願望!

」第九交響曲的創作手稿直到作曲家的暮年,經歷了人生風雨歷練之後,貝多芬才真正下苦功開始創作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誇張的是,為了保持創作激情和狀態,貝多芬先後搬了四次家。終於在埋頭一年半之後,在2023年的年底,這部凝聚著貝多芬人生哲理的《第九交響曲》完成了!

雖然經歷的時間不算短,但作品的創作還是比較順利的,幾乎是一氣呵成。在很多人看來,這時候可以迎接歡呼和勝利了。

但情況恰恰並非如大多數人所想,因為《第九交響曲》的首演充滿了坎坷。按照合同,這部作品原本應該放到英國的倫敦去首演,但是貝多芬依然覺得**之都維也納才是最好的選擇。可是貝多芬的**風格在當時的維也納受到了羅西尼歌劇的強大衝擊,有些人甚至攻擊貝多芬的**已經過時。

面對這種狀況,作曲家又想把首演改到柏林去進行。這時候維也納聽眾熬不住了,反而又強烈的呼籲《第九交響曲》應該在維也納首演,很多人聯名寫信給作曲家要求他留在維也納,信中充滿了真切的感情。貝多芬為此回心轉意,開始籌劃作品在維也納的首次演出。

在演出前的排練過程中,又出現了很多問題。貝多芬的這部作品,確實是對樂團樂手的嚴峻考驗,有不少段落演奏起來頗具難度,需要樂手有紮實的功底和優秀的技巧。而且《第九交響曲》也是貝多芬唯一一部引入人聲的交響曲作品,其中一些高難度的段落令當時參加首演排練的歌唱家的表現不夠完美,而使貝多芬惱怒。

綜合這些因素,第一次合練的效果很差,有人甚至建議貝多芬改動某些段落,以減小表現上的難度。但是對藝術追求完美的樂聖堅持自己的理念,沒有改動乙個音符。為此,演出日期不得不一改再改。

幸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排練逐漸有了起色,並且越來越好!終於,在2023年5月7日,維也納凱倫特納托爾劇院,《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首演**會隆重舉行!這次演出可謂盛況空前,久違的歡呼、久違的熱烈,重新回到貝多芬的周圍。

當整部作品演奏完畢之後,出現了很多令人驚異的場面,或許這是我們這代人一生都難以看到的**會場景——觀眾們近乎瘋狂的鼓掌、歡呼,很多人留下了激動的淚水,人群不住的朝著舞台的方向擁去,人們被這恢巨集的旋律所打動,已經顧不得禮儀。而作曲家本人雖然因為耳聾,已經聽不到任何歡呼聲和掌聲,卻依舊被這超乎尋常的熱情場面激動得暈厥過去,一度不省人事……

如今距離2023年的首演盛況,已經過去近兩百年了,但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和《歡樂頌》卻成為了長盛不衰的經典作品。在這兩百年歲月中,幾乎所有的後輩**家、作曲家都被這部巨集偉的作品所傾倒;更有無數業餘的聽眾被這部作品所帶來的**哲理、**氣度所感染!因為這部作品,貝多芬成了神一樣的人物,《歡樂頌》成為了人類歷史長河中永遠不滅的自由、和平之明燈。

2樓:匿名使用者

《歡樂頌》其實是貝多芬《第九交bai響曲》的終曲樂章。《du第九交響曲》是於zhi2023年秋天開始進入創作dao階段的。但貝多芬卻幾乎花了大半生的時間來醞釀、來籌劃。

一直到完成了《莊嚴彌撒》之後,作曲家才開始動筆譜寫這部凝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巨集篇巨作。其實《歡樂頌》原本是德國詩人席勒的一首詩作,氣勢磅礴、意境恢巨集。而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實崇拜者,這首《歡樂頌》也是貝多芬最鍾愛的詩作之一,席勒在詩中所表達出來的對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其實也正是一直嚮往共和的貝多芬的最高理想。

所以作曲家從年輕時就開始計畫著把這部詩作變成聲樂作品,根據專家的研究和史料的調查,在貝多芬早期的一些作品中確實就已經有了後來《第九交響曲》最後《歡樂頌》樂章並不完整、成熟的雛形。他曾經說過:「把席勒的《歡樂頌》譜成歌曲,是我20年來的願望!」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九交響曲》

《歡樂頌》其實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第九交響曲》是於2023年秋天開始進入創作階段的。但貝多芬卻幾乎花了大半生的時間來醞釀、來籌劃。

一直到完成了《莊嚴彌撒》之後,作曲家才開始動筆譜寫這部凝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巨集篇巨作。其實《歡樂頌》原本是德國詩人席勒的一首詩作,氣勢磅礴、意境恢巨集。而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實崇拜者,這首《歡樂頌》也是貝多芬最鍾愛的詩作之一,席勒在詩中所表達出來的對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其實也正是一直嚮往共和的貝多芬的最高理想。

所以作曲家從年輕時就開始計畫著把這部詩作變成聲樂作品,根據專家的研究和史料的調查,在貝多芬早期的一些作品中確實就已經有了後來《第九交響曲》最後《歡樂頌》樂章並不完整、成熟的雛形。他曾經說過:「把席勒的《歡樂頌》譜成歌曲,是我20年來的願望!」

4樓:匿名使用者

《歡樂頌》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

歡樂頌是貝多芬作品什麼第四樂章的主題

5樓:極限化灰

作品大約創作於1819到2023年間,是貝多芬全部**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d大調,4/4拍。這是一首龐大的變奏曲,充滿了莊嚴的宗教色彩,氣勢輝煌,是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範之作。

通過對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樂曲最後達到高潮,也達到了貝多芬**創作的最高峰。樂章的重唱和獨唱部分還充分發揮了四位演唱者各個音區的特色。

席勒的"歡樂頌",因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在而為人所知。貝多芬22歲時(2023年)就有把這首長詩全部加以譜曲的想法,但當他53歲完成第九交響曲時(2023年),他僅挑選了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前半、第三節和第四節的後半作為末樂章的歌詞。

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意境深邃、氣勢磅礴,其終曲**的藝術感染力超過了原詩。但應該指出,席勒的"歡樂頌"本身也是一件藝術作品;它有著嚴整的形式。每行都用四步揚抑格(一重一輕)詩律寫出,非常有規則的。

這樣的節奏給人以莊嚴和生氣勃勃的感覺。每節前八行用 a b a b c d c d的交叉韻,後四行合唱部分用 a b b a的套韻。全詩共分八節,各十二行;每一節又分成兩部分,前半八行,後半是合唱——四行。

最後一節席勒在往後的集子中刪去不收,原因是詩人自己也看出了它藝術上的缺點。全詩到第七節實際上已達高潮,但熱情奔放的青年詩人,感情象脫韁野馬,收勒不住.還要向前奔跑,故寫出了一些過頭的敗足的比喻。

主旋律進場是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奏的,渾厚、低沉的聲音在寂靜中響起,給人一種深沉、平靜的感覺;旋律演奏了一次之後,中提琴進場重複旋律,旋律行進到中音部,主題曲稍亮的音色給旋律帶來一種明快的感覺,低音部則退到後面和木管一起伴奏;中提琴演奏完旋律之後也退到伴奏,接著小提琴加入了,小提琴如歌般的聲音歡唱著,讓旋律真的活起來了;小提琴聲部簡單重複了旋律後,旋律行進到樂隊齊奏,這時銅管、木管吹奏主旋律,其他各聲部伴奏,場面巨集大,由前面的平靜、深沉的快樂進入到了萬眾歡騰的場面,歡樂頌的主旋律貫穿始終。這便是這部偉大的曲子所要歌頌的主題——歡樂,乙個簡單卻又優美的旋律將它表現得淋漓盡致。

《小調第九(合唱)交響曲》(1822-1825),op.125

symphony no.9 in d minor "choral", op.125

6樓:匿名使用者

《歡樂頌》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題。

中文名:歡樂頌

外文名:ode an die freude創作年份:2023年

譜 曲:貝多芬

《歡樂頌》,又稱《快樂頌》(德語為ode an die freude),是在2023年由德國詩人席勒所寫的詩歌。 貝多芬為之譜曲,成為他的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要部份,包含四獨立聲部、合唱、樂團。而這由貝多芬所譜曲的**(不包含文字)成為了現今歐洲聯盟的盟歌、歐洲委員會會歌,亦曾被用作羅德西亞1974-2023年國歌《揚起羅德西亞的聲音》的旋律。

7樓:芹菜

《第九交響曲》???

8樓:靜蕾

《合唱》·絕對正確呦!~(我鋼琴老師告訴我的) 嘻嘻……

《歡樂頌》是貝多芬作品《 》第四樂章的主題

9樓:孫芳鍾離運珧

第九交響曲裡的,新世紀福音戰士裡渚薰死的時候就是這首曲子

10樓:類鸞睢凌翠

《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

是貝多芬完成的最後一部交響曲標題是合唱

2023年5月7日在維也納首演

11樓:澤皖海白

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作品編號op.125)第四樂章主題,唱詞源自德國詩人席勒的詩《歡樂頌》,早在大師在波恩就一直有寫這樣一部作品的想法,經歷了三十多年的構思過程~~

《第九交響曲》

12樓:逍逸

是《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題。

13樓:匿名使用者

歡樂頌是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響曲》的第四樂章主題 貌似 是貝多芬的最後一部交響曲了。。。。

歡樂頌是貝多芬作品《 》第四樂章的主題

14樓:匿名使用者

《第九交響曲》(合唱)第四樂章

15樓:

第九合唱交響曲第四樂章

ⅳ第四樂章

presto; allegro assai

急板;甚快板

d大調,4/4拍,變奏曲

第四樂章是整個交響曲的總結,以變奏曲形式寫成。作者在這裡又一次突破傳統,將合唱引入交響曲,形成整部作品的中心與高潮,從而更深刻地體現了作品的主題思想。

第四樂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通常劃分為兩個部分——序奏以及人聲。在一些唱片中,第四樂章單獨佔據乙個軌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聲獨唱、重唱、合唱部分分為兩軌,但其實上兩者都屬於第四樂章這個整體。其中的人聲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國詩人席勒的詩作《歡樂頌》。

但在人聲部分上台之前,**經歷了長時間的器樂部分演奏的痛苦經歷,含有對前三個樂章的回憶。

這個序奏部分是堅強剛毅,驚心動魄的。接著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歡樂頌」的主題,好像一縷陽光突破濃密的雲層灑向大地,整個歡樂的主題漸漸拉開序幕,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國就在眼前!

經過了一系列的鋪墊,人聲部分終於浮上水面,開始了《歡樂頌》的吟唱!前面就說到過,這首詩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鍾愛。所以在《第九交響曲》創作的最後關頭,貝多芬甚至還不捨得過早的就把歌唱《歡樂頌》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

他並不願意把《第九交響曲》作為自己在交響樂領域的封筆之作,作為自己最高理想的體現,當時他還在計畫著《第十交響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但最後樂聖還是妥協了。或許是宿命、或許是巧合,《第九交響曲》成了貝多芬最後一部交響曲,最終成為了他作曲生涯的巔峰。

第一部分開始時,即如火山爆發,顯示出巨大的能量、衝破一切枷鎖,人類經過長時期積聚起來的力量爆發出來了,變革勢如破竹,摧毀一切封建醜惡的東西。變革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緊跟著片斷重複前三個樂章的主題,但都被代表人類渴望自由歡樂的旋律所打破。

管樂吹出驚心動魄的急板樂句,如猛烈可怖的號角聲,但很快就被低音弦樂的宜敘調打斷。

貝多芬曾為宜敘調寫過唱詞,雖未用上,卻可以使我們更準確地了解作者的構思和意圖 .

歡樂頌的主題是什麼調性節拍

歡樂頌作品大約創作於1819到1824年間,是貝多芬全部 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d大調,4 4拍。這是一首龐大的變奏曲,充滿了莊嚴的宗教色彩,氣勢輝煌,是人聲與交響樂隊合作的典範之作。通過對這個主題的多次變奏,樂曲最後達到高潮,也達到了貝多芬 創作的最高峰。樂章的重唱和獨唱部分還充分發揮了四位演唱...

歡樂頌是哪個國家的歌啊,歡樂頌的作者是哪個國家的?

是貝多芬寫的,他是德國人,算是德國的歌吧。貝多芬生平 路德維希 凡 貝多芬 1770 1827 是十八世紀後年葉以來世界最著名的德國 家。1770年12月26日貝多芬誕生於 德國萊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 蘭籍,移居德國後,曾任當地宮廷樂長。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宮廷御廚的 女兒。貝多芬生...

電視劇集歡樂頌的原作者是誰,《歡樂頌》原著小說原作者是誰

歡樂頌 改編自阿耐的同名 編劇袁子彈 阿耐,又名ane。女,著名財經作家。歡樂頌 原著 原作者是誰 歡樂頌 阿耐所著 作者簡介 阿耐,主業奸商,副業寫作。身為企業高管,寫作成就卻超過專業作家 網路寫手,卻獲得中宣部 五個一 工程獎。這個從事機械行業的工科生,文章邏輯合理,結構巨集大,言語潑辣,文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