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每逢中秋來臨,賞月談月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
」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鍾情中秋賞月呢?
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台寶鑑,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永珍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從時令上說,中秋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穀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穫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於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
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中國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濕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淨,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恰如古詩所雲:
「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2樓:貓貓老師來解疑
中秋節賞月風俗起源於中國古代的祭月典禮。
據《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意思是,天子在春天祭日,在秋天祭月;祭日在早晨,祭月在夜晚。
而《周禮》一書中,也有「中秋獻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記載。
這說明,秋天夜晚祭月的活動,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就開始了。
此後,中國古代歷朝都有祭月的活動,如明朝《北京歲華記》一書中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兔;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這些祭月活動留下了許多古蹟,最著名的是北京城內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的月壇。
原來中秋節原來在古代叫「祭月節」是古人用來祭拜「月神」演變而來的節日;原來這個賞月是自古傳承而來的。
古人祭拜「月神」這個典故中還有很多傳說呢;"嫦娥奔月"這個神話應該我們不會很陌生,無論在電視劇集還是電影當中都有所了解,更有我國的神舟火箭也被命名為「嫦娥號」。
3樓:
對於每乙個遊子來說,在中秋時節,能夠回家和家人坐著一起賞月,是最開心、最幸福的事了。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而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仲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
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從2023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23年5月20日,該節日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
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
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成為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著極其微妙的關係,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裡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
每到中秋,必須進行隆重慶賀,成為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朝歷代,盛行不衰,中秋節逐漸成為我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4樓:巨蟹我為遊戲狂
「皓魄當空寶鏡公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宋代詩人李樸的《中秋》描寫了在廣袤無垠的月夜裡賞月的情景。中秋賞月是由秋分祭月演化而來。
祭月是一種古老的祭祀禮儀,祭月在上古作為季節祭祀儀式被列入皇家祀典、例行祭祀。先人認為,「日者,陽之主」,「月者,陰之宗也」。日月代表著陰陽兩極,兩者和諧是萬物蓬勃生長的保證。
《禮記·祭義》中記載:「日出於東,月出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所以先人十分重視祭祀日月。
日和月是天地之神,皇家稱月神為夜明之神,只有天子才能與之溝通,所以祭月就成為皇家的「專利」。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分別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史記·封禪書》記載:「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
」即用牛祭日,用羊豬祭月。秦漢兩朝傳承了皇室祭月禮儀,並在各地均建有日月祠。史載,秦始皇祭日於成山,祭月於萊山。
漢武帝則「夕夕月則揖」,即行朝日夕月之禮。北魏、隋唐直至明清歷代沿用秋分祭月禮儀。明世宗時,還在北京修建月壇,專供天子於秋分設壇在夜晚祭祀月神。
規定每三年一大祭,遇醜、辰、未、戌年皇帝親自在月壇祭月。其他年份則派文臣代祭日,遣武臣代祭月。後來,皇家祭月禮儀流傳到民間,並逐漸成為一種民俗流傳下來,人們祈求月神降福人間,表達一種美好的心願。
秋分之日,都是在農曆八月裡,但是具體日期每年都不同,所以不一定能碰巧趕上圓月。而祭月無圓月則大為遺憾。所以,後來人們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中秋除了祭月的儀式外,還有遊賞的風俗。據《晉書》記載,早在晉代已經有泛江賞月之俗。並且賞月活動愈演愈烈,而祭月的風俗在民間卻越來越淡化,一向嚴肅的祭祀儀式變成了輕鬆活潑的賞月活動。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繁盛一時,其內容也融入了唐朝開放包容、自由浪漫的時代精神,演繹出更多的傳奇故事,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唐明皇夜遊月宮等神話傳說活靈活現,使中秋文化充滿瑰麗多姿的色彩和浪漫迷人的魅力。《太平廣記》裡記載了唐玄宗夜遊月宮的故事,開元年間的中秋之夜,玄宗在宮中賞月,被一名叫羅公遠的異人接引前往月宮,見到仙女數百,素練霓衣,舞於廣庭。玄宗於是密記其聲調,歸召伶官,依其聲調,作《霓裳羽衣曲》,風靡一時,至今仍無愧於**舞蹈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唐朝詩人白居易曾在宮中看過《霓裳羽衣曲》的演出,讚嘆道:「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到宋、明、清時代,宮廷和民間的賞月活動已形成規模。
《東京夢華錄》對東京汴梁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絲篁鼎沸,近內庭居民,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雲外。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宵。
」中秋賞月也成為文人墨客詠詩賦文的主要內容。如唐代詩人王建有《十五夜望月》詩:「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宋代蘇軾的「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的詩句,更是賞月的佳作絕唱。
八月十五賞月的來歷
5樓:小李談心
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而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仲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
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中秋節從2023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23年5月20日,該節日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節」。
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其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
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成為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著極其微妙的關係,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裡舉行。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
每到中秋,必須進行隆重慶賀,成為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朝歷代,盛行不衰,中秋節逐漸成為我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節賞月的來歷是什麼,中秋節賞月的簡介
中秋節的來歷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 第二種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 中秋 這天作為節日。中秋節的習俗有 祭月 賞月 拜月 觀潮 燃燈 猜謎 吃月餅 賞桂花 飲桂花酒和玩花燈等。1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
關於中秋節賞月的優美段落,中秋賞月好句 好段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 八...
八月十五月兒亮謎語,謎語「八月十五賞月亮,」打三個數字
愁1.八月十五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中心,上秋下心,便為愁。2.八月十五為中秋,在外思鄉更為愁 謎語 八月十五賞月亮,打三個數字 謎語 八月十五賞月亮,打三個數字 答 815 動物迷語,腦筋急轉彎,猜一動物 八月十五月兒圓 祝您,事事圓 甜蜜 意淺情濃,提示 月亮高照 天鵝。天鵝的聲音很美 琴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