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天下第一才子印
這幾句是東方朔引用《左傳》中的話;後面還有關鍵點題的一句「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字面意思是說:「上天不會因為人們害怕寒冷而使冬天消失,大地不會因為人們厭惡險峻而停止其廣大。君子不會因為小人的喧囂而改變自己的品行。
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走正道,小人謀私利。」
東方朔在這裡通過引用《左傳》,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而君子獨善其身、不會因為小人的影響而改變高尚的品行。一方面是他希望完善自己的品行道德、以此來作為自己懷才不遇、不被當權者重用的安慰;另一方面也表露出封建**制度之下少數不肯與當權者同流合汙的正直知識分子內心的無奈與悲哀。
2樓:匿名使用者
上天不會因為人討厭寒冷而讓冬天消失,大地不會因為人的險惡而變得不在廣闊。
3樓:
天不會因為人們厭惡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來,地也不會因為人們害怕危險就一路平川沒有高崖險峻了。
4樓:專注內衣三百年
客難東方朔曰:「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澤及後世。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於竹帛,唇膺而不可釋,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為智慧型海內無雙,則可謂博聞辯智矣。
然悉力盡忠,以事聖帝,曠日持久,積數十年,官不過侍郎,位不過持戟。意者尚有遺行邪?同胞之徒,無所容居,其何故也?
」東方先生喟然長息,仰而應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備。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
夫蘇秦張儀之時,周室大壞,諸侯不朝,力政爭權,相擒以兵,並為十二國,未有雌雄。得士者強,失士者亡,故說得行焉。身處尊位,珍寶充內,外有倉廩,澤及後世,子孫長享。
今則不然。聖帝德流,天下震慴,諸侯賓服,連四海之外以為帶,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為一家,動發舉事,猶運之掌。
賢與不肖,何以異哉?遵天之道,順地之理,物無不得其所。故綏之則安,動之則苦;尊之則為將,卑之則為虜;抗之則在青雲之上,抑之則在深淵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
雖欲盡節效情,安知前後?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眾,竭精馳說,並進輻湊者,不可勝數。悉力慕之,困於衣食,或失門戶。
使蘇秦張儀與僕並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傳曰:『天下無害,雖有聖人,無所施才;上下和同,雖有賢者,無所立功。
』故曰:時異事異。
「雖然,安可以不務修身乎哉!詩曰:『鼓鍾於宮,聲聞於外。
鶴鳴九皐,聲聞於天』苟能修身,何患不榮!太公體行仁義,七十有二,乃設用於文武,得信厥說,封於齊,七百歲而不絕。此士所以日夜孽孽,修學敏行,而不敢怠也。
譬若鶺鴒,飛且鳴矣。……
「今世之處士,時雖不用,塊然無徒,廓然獨居,上觀許由,下察接輿,計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與義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於予哉?若夫燕之用樂毅,秦之任李斯,酈食其之下齊,說行如流,曲從如環,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內定,國家安,是遇其時者也。
子又何怪之邪?
「語曰: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猶是觀之,譬由鼱鼩之襲狗,孤豚之咋虎,至則靡耳,何功之有?
今以下愚而非處士,雖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適足以明其不知權變,而終惑於大道也。」
譯文:有人詰難東方朔道:「蘇秦、張儀一旦遇上萬乘之主,就能身居卿相之位,澤及後世。
如今你修習先王之術,仰慕聖人之義,誦讀《詩經》.《尚書》.諸子百家的典籍,不可勝數。
甚至將它們寫於竹帛上.以致唇腐齒落,爛熟於胸而不能忘懷。好學樂道的效果,是很明顯的了;自以為才智海內無雙,可謂博聞強辯了。
然而盡心竭力.曠日持久地侍奉聖明的君主,結果卻是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按:韓信謝絕項羽派來的說客時說:
「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恐怕還是品德上有不足之處吧?連同胞兄弟都無處容身,這是何緣故呢?」東方朔喟然長嘆,仰面回應道:
「這不是你能完全理解的啊。此一時,彼一時也,豈能一概而論呢?想那蘇秦.
張儀所處的時代,周室衰微,諸侯不朝,爭權奪利,兵革相戰,兼併為十二國,難分雌雄。得士者強,失士者亡,所以遊說之風大行於世。他們身處尊位,內充珍寶,外有糧倉,澤及後世,子孫長享。
如今則不然:聖主德澤流布,天下震懾,諸侯賓服。四海相連如同腰帶,天下安穩得像倒扣的痰盂。
一舉一動盡在掌握,賢與不賢如何區分呢?遵天之道,順地之理,萬物皆得其所。所以撫慰他就安寧,折騰他就痛苦。
尊崇他可以為將領,貶斥他可以為俘虜。提拔他可在青雲之上,抑制他則在深泉之下。任用他可為老虎,不用他則為老鼠。
雖然做臣子的想盡忠效力,但又怎知道進退得宜呢?天地之大,士民眾多,竭盡全力去遊說的人就像車輪的輻條齊聚車軸一樣,多得不可勝數,被衣食所困,找不到晉身之階。即使蘇秦.
張儀與我並存於當世,也當不上掌故那樣的小吏,還敢期望成為侍郎嗎?所以說時異事異呀。雖然如此,又怎麼可以不加強自身的修養呢?
《詩經》上說:「室內鳴鐘,聲聞於外,鶴鳴於高地,聲聞於天。如果真能修身,何患不榮耀!
姜子牙踐行仁義,七十二歲見用於文、武二王,終於得以實踐他的學說,受封於齊,七百年不絕於祀。這就是士人日夜孜孜不倦,勉力而行不敢懈怠的原因呀。就好像那鶺鴒鳥,邊飛翔邊鳴叫。
《左傳》中說:上天不會因為人們害怕寒冷而使冬天消失,大地不會因為人們厭惡險峻而停止其廣大。君子不會因為小人的喧囂而改變自己的品行。
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走正道,小人謀私利。《詩經》說:
禮義上沒有過失,何必在乎人們議論呢?所以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冠冕前有玉旒,是用來遮蔽視線,絲棉塞耳,是為了減弱聽覺。視力敏銳卻有所不見,聽力靈敏卻有所不聞。揚大德,赦小過,不要對人求全責備。
彎曲的再直起,但應讓他自己去得到。寬舒進而柔和,但應讓他自己去求取。揆情度理,應該讓他自己去摸索。
大概聖人的教化就是如此,想要自己通過努力得到它;得到後,則會聰敏而廣大。,當今之賢士,才高無友,寂然獨居。上觀許由,下視接輿,謀似范蠡,忠類子胥。
天下太平之時,與義相符,寡合少友,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您對我又有什麼可懷疑的呢?至於燕用樂毅為將,秦任李斯為相,酈食其說降齊王,遊說如流水,納諫如轉環,所欲必得,功如高山,海內穩定,國家安寧,這是他們遇上了好時勢呀。您又何必感到奇怪呢?
俗話說,如果以管窺天,以瓢量海,以草撞鐘,又怎麼能通曉規律.考究原理.發出音響呢?
由是觀之,就像耗子襲擊狗,小豬咬老虎,只會失敗,能有什麼功效呢?現在就憑你這樣愚鈍的人來非難我,要想不受窘,那是不可能的。這足以說明不知通權達變的人終究不能明白真理呀。」
5樓:~樂之傾顏
翻譯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
6樓:城市秋天
一、譯文
上天並不因為人們厭惡寒冷就取消冬季,大地並不因為人們厭惡遼遠就廢除寬廣,君子並不因為小人的嘰裡呱啦就中止行動。上天有經久不變的規律,大地有經久不變的法則,君子有經久不變的規矩。君子遵行那常規,而小人計較那功利。
《詩》雲:「禮義上我錯誤不犯,何必擔憂人說長道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楚王外出時隨從的車子有上千輛,並不是因為他聰明;君子吃豆葉、喝白水,並不是因為他愚蠢;這種情況是時勢命運的制約造成的。至於思想美好,德行敦厚,謀慮精明,生在今天而能知道古代,這些就是那取決於我們自己的事情了。
所以,君子慎重地對待那些取決於自己的事情,而不去羨慕那些取決於上天的東西;小人丟下那些取決於自己的事情,而指望那些取決於上天的東西。
君子慎重對待那些取決於自己的事情,而不去羨慕那些取決於上天的東西,因此天天進步;小人丟下那些取決於自己的事情,而指望那些取決於上天的東西,因此天天退步。所以君子天天進步的原因與小人天天退步的原因,道理是一樣的。君子、小人相差懸殊的原因,就在這裡。
流星墜落、樹木發響,國內的人都害怕,說:這是為什麼呢?回答說:
這沒有什麼啊。這是自然界的變異、陰陽二氣的變化、事物中很少出現的現象啊。覺得它奇怪,是可以的;但害怕它,就錯了。
那太陽、月亮發生日食、月食,旋風暴雨不合時節地突然襲擊,奇怪的星星偶然出現,這些現象沒有哪個時代不曾有過。
君主英明而政治清明,那麼這些現象即使在同一時代都出現,也沒有什麼妨害;君主愚昧而政治黑暗,那麼這些現象即使一樣都沒出現,也毫無裨益。那流星的墜落、樹木的發響,這是自然界的變異、陰陽二氣的變化、事物中很少出現的現象啊。覺得它奇怪,是可以的;但害怕它,就錯了。
在已經出現的事情中,人事上的反常現象才是可怕的。粗放地耕種而傷害了莊稼,粗放地鋤草而妨害了年成,政治險惡而失去了民心,田地荒蕪而莊稼長不好,公尺價昂貴而百姓挨餓,道路上有餓死的人,這些叫做人事上的反常現象。
政策法令不明確,採取措施不合時宜,具有根本意義的農業生產不加管理,發動勞役不顧農時,那麼牛就會生出像馬似的怪胎、馬就會生出像牛似的怪胎,六畜就會出現怪異的現象,這些叫做人事上的反常現象;
禮義不加整頓,內外沒有分別,男女淫蕩混亂,而父子互相猜疑,君臣離心離德,外寇內亂同時到來,這叫做人事上的反常現象。
人事上的反常現象實產生於昏亂。上述這三類反常現象交錯發生,就不會有安寧的國家了。這種人事上的反常現象解說起來道理很淺顯,但它造成的災難卻很慘重。
這是可怕的,但不值得奇怪。古代解釋**的書上說:「各種事物的怪現象,經書上不作解說。
」沒有用處的辯說,不是急需的明察,應該拋棄而不加研究。至於那君臣之間的道義,父子之間的相親,夫妻之間的區別,那是應該每天切磋琢磨而不能丟掉的啊。
祭神求雨就下雨了,為什麼呢?回答說:這沒有什麼,它就像不去祭神求雨而下雨一樣。
太陽、月亮發生了日食、月食就營救它們,天氣乾旱了就祭神求雨,占卜算卦然後決定大事,古人並不是認為這些做法能得到所祈求的東西,而只是用它們來文飾政事罷了。
所以君子把這些活動看作為一種文飾,但老百姓卻把它們看得神乎其神。把它們看作為一種文飾就吉利,把它們看得神乎其神就不吉利了。
在天上的東西沒有什麼比太陽、月亮更明亮的了,在地上的東西沒有什麼比水、火更明亮的了,在物品之中沒有什麼比珍珠、寶玉更明亮的了,在人類社會中沒有什麼比禮義更燦爛的了。太陽、月亮如果不高掛空中,那麼它們的光輝就不顯著;水、火如果不積聚,那麼火的光輝、水的光澤就不大;
珍珠,寶玉的光彩不顯露於外,那麼天子、諸侯就不會把它們當作寶貝,禮義不在國內施行,那麼功業和名聲就不會顯著。所以人的命運在天,國家的命運在禮義。
統治人民的君主,推崇禮義、尊重賢人,就能稱王天下;注重法治、愛護人民,就能稱霸諸侯,喜歡財利、多搞欺詐,就會危險;玩弄權術、坑人害人、陰暗險惡,那就會徹底滅亡了。
認為大自然偉大而思慕它,**及得上把它當作物資積蓄起來而控制它?順從自然而頌揚它,**及得上掌握自然規律而利用它?盼望時令而等待它,**及得上因時制宜而使它為我所用?
依靠萬物的自然增殖,**及得上施展人的才能而使它們根據人的需要來變化?
思慕萬物而把它們當作與己無關的外物,**及得上管理好萬物而不失去它們?希望了解萬物產生的原因,**及得上佔有那已經生成的萬物?所以放棄了人的努力而寄希望於天,那就違背了萬物的實際情況
二、原文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也,輟行。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計其功。詩曰:
「〖禮義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謂也。
楚王後車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若夫心意修,德行厚,知慮明,生於今而志乎古,則是其在我者也。
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
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故君子之所以日進,與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君子小人之所以相懸者在此耳!
星隊木鳴,國人皆恐。曰:是何也?
曰:無何也,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
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是無世而不常有之。
上明而政平,則是雖並世起,無傷也。上暗而政險,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夫星之隊,木之鳴,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物之已至者,人妖則可畏也。曰:何謂人妖?
曰:枯耕傷稼,耘耨失穢,政險失民。田穢稼惡,糴貴民飢,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謂人妖。
政令不明,舉錯不時,本事不理,夫是之謂人妖。禮義不修,內外無別,男女淫亂,父子相疑,上下乖離,寇難並至,夫是之謂人妖。
妖是生於亂,三者錯,無安國。其說甚爾,其災甚慘。勉力不時,則牛馬相生,六畜作妖,可怪也,而不可畏也。
傳曰:萬物之怪書不說。無用之辯,不急之察,棄而不治。
若夫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別,則日切磋而不捨也。
雩而雨,何也曰:無何也,猶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後決大事,非以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為文,而百姓以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兇也。
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製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
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願於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
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
三、出處
《荀子》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荀子》是戰國後期儒家學派最重要的著作。
二、作品賞析
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總結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在人性論、天人論、社會道德觀、政治觀、教育觀等各方面都在儒家學派中獨樹一幟、別具特色。
三、作者簡介
荀子(約西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漢族,因避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周朝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
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
東方朔公園風景作文,急,東方朔公園風景作文400字,急
一進公園大門,就會看到一塊巨大的迎賓石,石頭上 雙龍湖 三個字入古出新,剛健疏朗。這塊石頭來自泰山,經歷歲月風雨,表面紋路精美,也成了公園獨特一景。穿過並排的四條綠陰通道,就來到公園的廣場區。廣場主要由環形水系 升旗臺 十四個景觀花壇 特色燈柱組成 每當廣場水系噴水時,噴湧而出的泉水像一朵朵的花朵,...
東方朔老婆是誰,東方朔有多少妻子,都是誰
東方朔從容地說 臣家有賢妻,她說臣這張嘴老犯事,總有一天會被皇上給 嗯!以手示意殺頭。漢武帝不解 殺你這樣奇才,難道你要我成昏君?東方朔急忙答道 哪能?她那是婦人之見。她還說,把孩子帶到長安,就會養成紈絝子弟,不如由她帶著在家中,讓我只給家中少許錢物,勉強餬口 以讓兩個兒子知道生活艱難,自求進齲 武...
東方朔曾寫3000竹簡自薦,他是怎樣的人呢
東方朔是一代奇人,他可以說是兩千多年前的段子手,搞怪卻有才華,更是被相聲界奉為祖師爺。說起東方朔就不得不提他那誇張的自薦信,整整寫了三千 竹簡,由兩名壯漢抬進宮,放到漢武帝的書房。彼時漢武帝剛剛即位不久,還是個青少年,劉徹看到後很驚訝,於是他就開始看,一直看了兩個月才看完,看完後還對這個人產生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