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樂浪遜
把歷史事件當成乙個個精彩的故事,不要生搬硬套而故事就會想起人物,地點,時間以及它的起因、經過、結果,還有由此所產生的什麼典故的,也會增強你對該歷史事件的認知嘛,而且也會在自我組織起來的過程中新增上自己的語言從而加深你對歷史事件的印象。
或者把自己想象成事件的主人翁,如果你是他,你會對這件事作出怎樣的選擇,而你的選擇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但是歷史中真正他又是作出了何種選擇,從而為後世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呵呵,這兩種方法,我自己覺得效果還蠻不錯的嘛,其實歷史也並不是那麼的枯燥乏味的,相反俺還覺得它相當有趣味,呵呵。
最後,希望這些能夠幫助到你~~
2樓:匿名使用者
最起碼你要感興趣,然後是多看多熟悉歷史,聯絡一下事件的各個人物在什麼時侯!相比較記一下。
3樓:善良的逐鹿問鼎
建議你先記牢每個朝代的起止時間,形成乙個穩固的框架。從事件發生於那個朝代,能了解事件的大概時間範圍,然後細化,相信你就會牢記了。
4樓:藍色口勿
可以編成口號,如「一**八,戊戌變法」
諧音法,如「李淵建唐(見糖)六一八(留一把)」
還有聯想法,或者把整個的歷史年**成數軸,每天記憶,這樣很有用
5樓:嬡銘殤
找特點找歷史事件和時間的共同點
6樓:愛吃湯圓呀
把他們列成表,多看看
怎麼樣才可以有效記住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
7樓:若舞飄逸
1、要對他感興趣,
或者編成順口溜,如1673,撤銷三蕃,1683,收復台灣2、世界歷史,要記住同年內發生了那些大事,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互相提問
歷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乙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充套件,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8樓:淳酒迷魂
在充分背誦的基礎上,用點聯絡記憶法,比如記住幾個大點,2023年甲午海戰好記吧,聯想下前後大事,1898,維新,1900,八國聯軍侵華,1901,辛丑條約,1905,廢科舉。。。。。。或者沒事掰著指頭按年頭想事兒,順便翻翻書加深印象,以此來緩解壓力,和同學一起說笑著記
9樓:匿名使用者
有效記住歷史時間發生的時間。。
說實話,我沒發現什麼技巧。
你記不住,還是說明你對這些內容不夠熟悉。
比如二戰時期的條約,什麼日內瓦條約,慕尼黑條約,開羅會議等等吧(好久沒碰過歷史了,應該是這些吧) 你首先搞清楚,它是在什麼戰役或者事件後發生的,
你還要清楚他們的先後順序,這一系列事件的大概時間段,也就是從194x到194x年,然後再看看書,記下準確時間,這一下子就清清楚楚了。
這不,一下把各種戰役,事件以及這些會議,全都記下來了。
背書才是重要的,歷史不是要靈活運用,而是要牢記歷史,你記住了,才能考好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記得歷史書上應該有大事年表,先把這些多看看,能記住最好。在學習中多記住一些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總結。
像土地制度的變革,就要把一些朝代的總結在一起去記憶。最後,要想學好歷史,還是要多看,多背,形成自己的方法。
11樓:電腦充電器
老師教過好辦法
像聲例如
唐朝建於618年
糖炒栗子留一把
元是2023年
元朝醫療差120老溜
如何可以快速的記住歷史事件的時間?
12樓:法語哦
畫年代尺,每一年發生的事件都放在一起記
13樓:清風的涼
通過事件聯想,或者歷史小故事
怎樣快速記住歷史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
14樓:匿名使用者
那要看什麼歷史事件了。比如說我回你這個貼是在12月7日,那麼歷史的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是很容易記住的。
還有就是可以聯想。聯想有好多種!看看以下這篇文章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
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儘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複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
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係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云。
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複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複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
經過=準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蹟(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
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複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
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絡,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絡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模擬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
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乙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
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
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3)列表圖示法。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後連貫起來,形成乙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
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乙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複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裡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4)聯想法。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後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絡到後面發生的事件,從點擴充套件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後內容。
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佔中國領土台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即台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台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台灣,到清設台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乙個結論: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侵占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台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占中國台灣達50年之久。
這樣將有關台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後貫通起來了。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絡起來。初中《社會》第
三、四冊,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絡起來。如講中國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本,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本聯絡起來。
(5)串字法。對有並列關係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後順序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乙個字即可。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簡化為「青、募、農、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後可簡化為「開、德、雅、波」。
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內容。
3.巧記人名、地名、年代。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
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並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同樣有比較可行的科學記憶方法。
15樓:匿名使用者
用諧音法最好,例如李淵建唐在618年,就可記做「李淵見糖撈一把(618)」;清軍入關是2023年,可記做「一路死屍」
怎樣快速記住歷史重大事件發生的時間
16樓:初夏末春°槭
那要看什麼歷史事件了。比如說我回你這個貼是在12月7日,那麼歷史的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是很容易記住的。
還有就是可以聯想。聯想有好多種!看看以下這篇文章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1.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於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
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儘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複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麼影響等等。
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象的因果關係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云。 2.善於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有些歷史事件和現象比較複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採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複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後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
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過=準備+發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
人物=姓名+時代+事蹟(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複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路記憶。
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後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
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律向前發展,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絡,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絡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模擬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乙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
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②把某些表現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質相同但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分異同。
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濟、科技發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3)列表圖示法。列表圖示法是:根據歷史事件的特點,用**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後連貫起來,形成乙個系統,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
列表法最大優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乙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複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爭,中國現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裡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等等。 (4)聯想法。
可分為縱向聯想和橫向聯想兩種。縱向聯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後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絡到後面發生的事件,從點擴充套件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後內容。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佔中國領土台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溫去夷洲(即台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台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台灣,到清設台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乙個結論:
台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必須歸還侵占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台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占中國台灣達50年之久。這樣將有關台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後貫通起來了。
橫向聯想法,就是把中外發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絡起來。初中《社會》第
三、四冊,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絡起來。如講中國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本,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歐洲的拉丁文本聯絡起來。 (5)串字法。
對有並列關係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後順序串聯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乙個字即可。如王安石變法的五項內容可簡化為「青、募、農、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後可簡化為「開、德、雅、波」。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內容。
3.巧記人名、地名、年代。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
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並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同樣有比較可行的科學記憶方法。
中國歷史事件時間表,歷史事件時間表
答 中國的 一 原始社會 約170萬年前到約西元前21世紀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帶 約70 2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約1.8萬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約0.5 0.7萬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約0.4 0.5萬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約400...
求年所發生的歷史事件
1945年8月6日 9日,美軍先後向日本廣島 長崎投擲兩顆原子彈,共計死亡11萬人,為南京大 的1 3。1945年,在雅爾達會議上,邱吉爾 羅斯福和史達林商議建立戰後秩序。1945年6月,51個國家在美國舊金山簽署 聯合國憲章 同年10月24日聯合國正式成立。1945年9月2日,東京時間10時30分...
高中歷史小問題 將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發生的先後順序排列
第一,4.12事件 1927.4.12 第二,1.28事變 和12.8事變乙個意思 1932.1.28第三,華北事變 1935.1.1 1935.12.18 大概時間,華北事變是乙個統稱 第四,瓦窯堡會議 1935.12.17 25第五,大生產運動 1941 4 12事變 1927年4月12日 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