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的自然地理,海南島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和相關資料。

2021-08-09 08:59:04 字數 4477 閱讀 3332

1樓:匿名使用者

有中國第二大島嶼——海南島,中國最南端的省級區域,由我國領土四點至的曾母暗沙,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全年高溫,雨季(夏季多雨),即便是冬天(12,1,2月)也很熱。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第二大島,熱帶氣候、最大的特區,人口860萬左右!與台灣一樣戰略位置極佳,西南海上門戶!海南、台灣、朝鮮,三者戰略給力

海南島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和相關資料。

3樓:匿名使用者

海南島是我國第二大島,其位於我國南部,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具體為:

1、海南地理位置。海南省位於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汶萊和馬來西亞為鄰。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8°37′—111°03′,北緯18°10′—20°10′之間。

2、海南氣候。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素來有「天然大溫室」的美稱,這裡長夏無冬,年平均氣溫22~27℃,大於或等於10℃的積溫為8200℃,最冷的一月份溫度仍達17~24℃,年光照為1750~2650小時,光照率為50%~60%。

3、海南地形。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海南島的山脈多數在500~800公尺之間,實際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過1000公尺的山峰有81座,成為綿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長垣,海拔超過1500公尺的山峰有五指山、鸚哥嶺、俄鬃嶺、猴彌嶺、雅加大嶺和吊羅山等。

4、海南雨水情況。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公釐~2600公釐之間,年平均降水量為1639公釐,有明顯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總降水量達1500公釐左右,佔全年總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鋒面雨、熱雷雨和臺風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為少雨季節,僅佔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節乾旱常常發生。

5、海南日照情況。海南島位於北回歸線以南,終年太陽高度角大。夏至前後有兩次太陽位於天頂,正午時,太陽高度角在84°45′~86°45′;即使在冬至日,正午時,太陽照射的高度角也在46°05′到48°05′。

各地夏至與冬至的晝長相差很小,因而,太陽輻射能相當豐富,日照充足,年太陽輻射總量為4600~5800兆焦耳/平方公尺,年日照時數在1793~2590小時.為熱帶氣候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海南島位於東亞季風區,受季風影響較為明顯。東風帶系統和西風帶系統對其均有影響。

6、海南氣溫。海南各地的年平均氣溫為22.5~25.

6℃,以中部的瓊中最低,南部的三亞最高。等溫線向南彎曲呈弧線分布,從中部山區向四周沿海遞增,23℃等溫線在中部山區閉合。由於海洋的調節,海南氣溫年變差普遍較小,多數地區為8~10℃,三亞最小(7.

6℃)。普遍比中國大陸地區低5~10℃。

4樓:q3472823488僥

海南島位於中國雷州半島的南部。從平面上看,海南島就像乙隻雪梨,橫臥在碧波萬頃的南海之上。海南島的長軸呈東北一西南向,長約300餘公里,西北一東南向為短軸,長約180公里,面積3.

39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僅次於台灣島的第二大島。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瓊州海峽寬約20公里,是海南島和中國大陸間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灣和南海之間的海運通道。

由於鄰近大陸,加之島內山勢磅礴,五指參天,所以每當天氣晴朗、萬里無雲之時,站在雷州半島的南部海岸遙望,海南島便隱約可見。海南島是乙個美麗富饒,歷史悠久的海島。在地質時期,海南島原與華夏大陸相聯,生斷陷形成的島嶼。

  早古生代時(距今5.7億年前—4.4億年前),雷州半島與海南島地區是乙個沉降帶。

加里東造山運動使雷瓊地區上公升成陸,形成以北東方向為主的一系列斷裂褶皺帶,使早古生代沉積的地層發生了質變。到晚古生代(距今4.4億年前— 2.3億年前),海南島陸塊相對穩定。

但印支運動又促使岩漿活動強烈,形成現在海南島廣泛分布的花崗岩體,構成了山地,也築成了海南島的基礎。後來的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又使這個花崗岩穹窿發生強烈的斷裂,形成幾條大的東西向斷裂帶,使斷裂以南大約三分之二的區域抬公升,稱為海南構造隆起,且1億多年以來一直在上公升;斷裂以北發生下陷,稱為雷瓊凹陷。然而,在第四紀以前(250萬年前),海南島和雷州半島還連在一起,在地質構造上屬華夏地塊的延伸部分。

到了大約更新世(距今250萬年前—l.5萬年前)中期,由於火山活動,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發生了斷陷,變成了瓊州海峽,才使海南島與大陸分開。以後海平面多次公升降又使海南島與大陸多次分離和相連,到第四紀冰期結束,海平面大幅度上公升,才形成瓊州海峽和海南島現在的形態。

  地質構造運動引起的海南構造隆起是海南島中部不斷抬公升,逐漸形成了現在海南島的地貌特徵;山地位於**,丘陵、台地、平原依次環繞四周。海南島平均海拔120公尺。500公尺以上的山地佔全島的25%,100公尺以上的平原、台地佔三分之二。

  海南島的地形,以南渡江中游為界,南北景色迥然不同,南渡江中游以北地區,和雷州半島相仿,具有同樣廣寬的台地和壯麗的火山風光。據地質學家的考證,海南島與雷州半島本來連成一片,只是到了距今1萬年前以來,海面上公升,海浪沖刷,形成一條長達80公里,寬約20公里的瓊州海峽,才使兩者南北分居,隔海相望。在南渡江中游以南地區,五指山橫空出世,周圍丘陵、台地和平原圍繞著山地,環環相套,南部沿海,山地直逼海岸,氣勢十分雄偉。

海南島海南島,是乙個「四時常花,長夏無冬」的地方,氣候條件特殊。海南島氣候屬於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在22℃一26℃之間,一月份,大部分地區平均溫度仍在19℃以上;最熱的七月平均溫度在28℃一32℃之間。年均降水1600公釐以上,其中以8、9月份降雨量最為充沛,時見暴雨出現,也常有颱風侵襲。

終年常綠;四時花開,一年四季皆宜旅遊。海南島的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有「東方夏威夷」之稱,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冬都」。7月份是最高氣溫的月份但平均溫度只有28.

4℃,由於海風吹拂,並無十分悶熱的灼人之感;1月份是最冷月份,但平均氣溫為17.2℃,更是溫暖如春。海南島雨量充沛,年雨量在1600多公釐左右,其中以8、9月份降雨量最為充沛,時見暴雨出現,也常有颱風侵襲。

  海南是中國最具熱帶海洋氣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熱,雨量充沛,乾濕季節明顯,常風較大,熱帶風暴和颱風頻繁,氣候資源多樣。海南島年太陽總輻射量約 110-140千卡/平方厘公尺,年日照時數為1750至2650小時,光照率為50- 60%。日照時數按地區分,西部沿海最多,中部山區最少;按季節分,依夏、春、 秋、冬順序,從多到少。

  各地年平均氣溫在23-25℃之間,中部山區較低,西 南部較高。全年沒有冬季,1至2月為最冷,平均溫度16-24℃,平均極端低溫 大部分在5℃以上。夏季從 3月中旬至11月上旬,7至8月為平均溫度最高月份, 在25-29℃。

西、南、中沙群島屬於熱帶海洋氣候,長夏無冬,全年平均氣溫26.5℃。   海南島大部分地區降雨充沛,全島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公釐以上。

東濕西幹明顯。多雨中心在中部偏東的山區,年降雨量約2000至2400公釐,西部少雨區年降雨量約1000至1200公釐。降雨季節分配不均勻。

冬春乾旱,旱季 自11月至翌年4、5月,長達6至7個月。夏秋雨量多,5至10月是雨季,雨季總降雨 量1500公釐左右,佔全年降雨量的70-90% ,雨源有鋒面雨、熱雷雨和臺風雨等。海南島全年濕度大,年平均水汽壓約23百帕(瓊中)至26百帕(三亞)。

海南島之所以成為寶島,除了豐富的地下寶藏,如石碌富鐵礦和羊角嶺水晶礦等,地面上還生長著幾乎所有的熱帶作物,出產橡膠、咖啡、可可、椰子、檳榔、胡椒等。附近海域上魚類群聚,可以捕捉到熱帶海洋中的各種魚類,以及龍蝦、對蝦等,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海南島是中國唯一的熱帶海島省份,被稱為世界上「少有的幾塊未被汙染的淨土」。

島上四季常,森林覆蓋率超過50%。海南是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陽光、海水、沙灘、綠色、空氣五大旅遊要素俱全,具有得天獨厚的熱帶海島自然風光。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

民族風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屬於漢、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鮮、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錫伯、門巴、納西、仫佬、哈薩克、鄂倫春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

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 苗族風俗   每年三月三日,苗族同胞與黎家人一樣,盛裝歡慶節日。各家還製作五色飯,(也是海南苗族的特色美食),以紀念苗族先民五姓人家。

五色飯是苗族人將山蘭稻公尺,分別用桑等植物葉浸染成黑,紅、綠、黃四色公尺,與白色公尺共煮,混合製成特香佳餚。苗族婦女的臘染技藝水平很高,能染出有各種精美圖案和花鳥的衣裙、手帕和巾帽,因而苗族婦女的頭飾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黎族風俗   黎族是海南島原著民族,在海南島的歷史有三千多年,有著特有的原生態文化。

但是在現代文明衝擊之下,黎族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資源面臨著傳承的壓力,很多寶貴的技藝和文化形態正瀕臨失傳。保護璀璨的原生態黎族文化刻不容緩。紋身是海南黎族特有的習俗,是世界民族中一種罕見的原創性文化現象。

紋身,黎語叫「打登」,亦叫「模歐」。海南漢語叫「繡面」或「書面」。西文則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種傳統習俗。

最早記載海南黎族紋身的是《山海經海內南經》,文中說漢武帝於元卦元年(西元前110年)平定南越時,在海南島設的珠崖、儋耳二郡,就有「點涅其面,畫體為鱗採」,既指當時在海南島上的黎族先民這種習俗,由此推斷距今2000多年前黎族婦女就有了紋身傳統。有學者評價說,黎族婦女紋身是"刻在人體上的敦煌壁畫",是寫在身上的歷史。紋身是黎族一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急,尋求高中的自然地理的試題和答案

第5題,可以看復到岩漿岩形狀制自然,則是最bai後發生。沉積岩2上層較du平整,所以最先zhi發生侵蝕。而沉積岩dao1被岩漿侵入,所以發生在演講活動之前。所以選d 第4題,熱帶雨林,在30 s附近只有馬達加斯加島東側有,所以排除 南非沒有熱帶季風,排除 地中海在30 40大陸西岸,也排除。所以選b...

介紹希臘的自然地理特點,古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希臘文明最主要的影響是

希臘屬於半島,所以三面環海,有著大量的優良的港口,但是希臘多山,平原稀少。同時希臘有著大量的島嶼。古希臘的自然地理環境對希臘文明最主要的影響是 多山地,港灣眾多,沒有遼闊的平原土地,多種經濟形態並存.山脈把陸地分割成小塊,有利於小國寡民形成,不易建立領土廣大的 集權國家,同時人們可以早出晚歸,相互間...

自然地理要素和自然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有哪些

自然地理環境由地理要素構成。由大氣 水 岩石 生物 土壤 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這些要素通過水迴圈 生物迴圈 岩石圈物質迴圈等過程,進行著物質遷移和能量交換,形成了乙個互相滲透 互相制約和互相聯絡的整體。自然地理環境作為乙個系統還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產功能 平衡功能等。自然地理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