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俎天韻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公升級的關鍵時期,轉型公升級的重點是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經濟發展中的科技含量,使之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這一時期,為了開發和應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迫切需要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作支撐,這也為校企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按理說,乘著我國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的東風,校企合作應該開展得如火如荼,因為經濟越發展,社會越進步,越需要高水平的職業教育和高技能的人才,校企合作是必然的選擇。
然而現實是怎樣的呢?當前,校企合作水平較低、難度大,普遍存在高職院校「一廂情願」、「愛理不理」的情況,多數對參與校企合作積極性不高,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都還有較大的提公升空間,很多人用「剃頭挑子一頭熱」來形容當前校企合作的狀況。
二、合作困難的主要原因
高職院校「魅力」不夠,難以成為「意中人」
首先,由於很多高職院校是由中專公升格而來,雖然經過前些年的連續擴招,規模有了很大發展,然而自身辦學實力仍然較弱,對缺乏吸引力。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存在辦學理念保守、管理水平落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實習實訓條件較差、雙師型教師缺乏等問題,人才培養的質量難以滿足的需求。在落後的辦學條件下培養的學生職業素質不高,缺乏實踐經驗,崗位適應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不強,不熟悉的生產、管理環節,崗位流動性大,與的用工要求相差較大,使得望而卻步。
其次,從人才供求情況看,當前的就業狀況仍處於買方市場,社會勞動力的**充沛,使有更多的挑選餘地,用人成本較低,甚至很多存在人才浪費現象,在一些技術性不強的崗位上也安排了高學歷的畢業生,所以高職院校的生源並不能有效吸引。
再次,由於師資素質不高、科研能力薄弱、經費短缺、裝置落後等問題的制約,很多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低下,無法幫助解決產品研發、技術攻關等問題,不能滿足的技術需求,對難以形成互補性的合作優勢,使對合作提不起興趣。
2.瞻前顧後,不願成為「追求者」
首先,校企合作中很難獲得經濟利益。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以營利為主要目標,出於追求經濟利益的本性,獲取收益是其動力**。然而高校作為教育單位,為提供直接經濟利益的能力非常有限,而且當前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套系統的正向獎勵制度,稅收、財政補貼等政策難以兌現,因此,所期望的經濟利益難以實現。
其次,校企合作中投入成本較高。校企合作,特別是工科型別的校企合作成本較高,多數高校希望能提供實訓裝置、共建實訓基地、安排實習崗位等等。因此,為了合作,要提供實習場地和裝置、安排專人管理、挑選師傅帶徒學習、支付學生工資、安排學生吃住等。
總之,要滿足學生技能培養的各種需要,不僅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還要受到影響。
再次,校企合作中承擔風險也較大。以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為例,不僅會影響正常生產,還將承擔較大的風險:一方面由於學生生產經驗少、工作效率低,難以保證產品質量,生產操作中易出次品、廢品,給帶來經濟損失;另一方面學生不熟悉操作規程,增加了安全隱患,易發生工傷事故和糾紛,加大了安全生產的難度。
一旦發生事故,還要承擔醫療費或撫卹金等費用,無形中增加了的成本。再以為學生提供就業崗位為例,通過校企合作培養了需要的人才,卻不得不面對普遍存在的跳槽現象,即使是「冠名班」的學生也屢屢爽約,最終能為長期服務的學生很少。花那麼大力氣培養出來的學生卻為別人做嫁衣,極大地挫傷了的積極性,學生就業的不確定性帶來的人才風險導致缺乏參與校企合作的信心和熱情,最終心灰意冷。
總之,校企合作中大多存在方面支出多、牽涉精力多而回報少和要求高、責任重而風險大的客觀現實,這樣的現實讓不少覺得校企合作是個「負擔」。
3.介入力度不夠,沒有當好「紅娘」
經濟的高效執行、社會的全面發展,離不開的有效干預,搞好校企合作同樣也需要強力主導,需要國家財政、稅收政策的積極支援和引導,需要扮演「紅娘」的角色,把校企合作之「火」點燃。然而,當前的校企合作發展程序中,由於的職能缺位,導致合作存在表面化、功利化、短期化等問題,難以實現深度合作。沒有當好「紅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沒有專門的組織,協調執行機制不完善。校企合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專門的組織統籌規劃、協調發展,這是因為一方面高校、分屬不同行業,需要專門的組織來協調安排,的作用不可替代;另一方面合作政策的落實(如稅收)還需要其他職能部門的支援和配合,所以需要專門的組織與經濟、財政、稅務和勞動等部門協調溝通。然而,目前只有教育主管部門在積極推進校企合作,雖然從到各地方門都積極宣傳、引導,但門畢竟職權有限,無法協調方方面面,阻礙了校企合作目標的實現。
其次,沒有形成系統合理的政策體系。在學校和之間不僅要起到橋梁作用,在協調雙方利益、彌補經費不足、實施檢查監督、規避風險等方面也應當積極作為。近些年來,國家出台了不少促進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規,但都不具備系統性,缺少配套的執行措施,制約了政策法規的有效落實。
現有政策中以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原則性、指導性政策居多,財政、稅務等部門出台的政策很少,地方的配套實施措施更少。由於政策偏重指導性,缺少強制性,不容易被地方重視,因此政策難以落實。由於缺少政策支援,高校得不到足夠的經費投入,得不到必要的成本補償,相關政策得不到落實。
總之,沒有系統合理的政策體系,校企合作就難以向更深層次發展。 再次,沒有統一規劃和發展目標。當前的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缺乏統一規劃、管理相對滯後、成本相對較高、效果參差不齊等問題,雖然各地校企合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形式五花八門,但多數都是以高職院校為主導的淺層次合作,低水平重複,合作效率低下。
主要是因為游離於校企合作之外,的職能缺位致使未能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的執行機制。在沒有統籌規劃、協調管理的情況下,不可能從全域性出發進行統一規劃,也不可能均衡匹配地方經濟發展需要,更不可能實現規模效益,、與高校難以實現共贏。
三、如何發揮的主導作用
既然校企「聯姻」難以通過「自由戀愛」的方式實現,就需要來扮演「紅娘」了。校企合作是涉及不同主體之間的社會合作,通過的統一規劃、政策引導和組織協調,校企之間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秩序。這方面,發達國家的經驗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各國早期的校企合作基本都屬於驅動型,典型的有德國的「雙元制」模式、英國的「三明治」模式等,這些模式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建立健全主導、行業指導、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1]。而之所以出現當前的困難局面,主要是因為各級沒有充分重視校企合作,發揮應有的作用。
那麼怎樣才能當好「紅娘」呢?
1.成立專門的校企合作管理,統籌搭建校企合作
若想形成長效的執行機制,就必須建立從**到地方的各級校企合作管理,明確賦予管理各項職權,使其具有較高的權威性。首先,應成立由教育、經濟、財政、稅務和勞動等部門聯合組成的全國性校企合作領導,設計和制定校企合作政策框架體系的大政方針;其次,各級地方應成立校企合作辦公室,並制訂、出台配套實施細則和績效考核辦法,同樣,各地方校企合作辦公室也要由教育、經濟、財政、稅務和勞動等部門聯合組成,並且省、市兩級都要成立,形成省、市自上而下的管理體系。這點很重要,因為校企合作最終需要地方去落實,這樣才能真正建立校企合作,形成統籌校企資源、服務區域經濟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2.結合地區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進行校企合作統一規劃
各地成立的校企合作辦公室首先應對本轄區校企合作的情況、和高職院校等可能的合作資源現狀開展全面調研,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進而制定本轄區的校企合作統一規劃。這項工作應該以市級區域內資源為主,並兼顧省內外的各種資源。
在區域範圍內統一規劃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在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的前提下,統籌區域內相關和高職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整合辦學資源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上,以形成服務區域經濟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為區域產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公升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一方面,不同行業的發展狀況往往差異較大,在一些重點行業,如商貿、電子、汽車等行業,由於行業對技能水平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對校企合作往往積極支援。同樣,不同地區的發展狀況也相差較大,經濟發達地區經濟基礎較好,產業結構的公升級優化更有緊迫性,因而對校企合作的需求更強烈。對這些具備條件的地區和行業,應抓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有利條件,率先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機制。
不景氣行業、經濟不發達地區不能照搬套用重點行業、經濟發達地區的合作模式,而應該從自身尋找突破口,突出行業或區域特色,建立與行業或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相一致的合作模式。
另一方面,不同院校的優勢專業不同,組合在一起可以發揮更大作用,分工協作將帶來更大的社會影響,促進技術服務真正有效發揮作用,成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實現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常態化的市場化[2]。而區域經濟發展中需要的人才也同樣需要高低搭配,因此,在一定區域內合理梳理各院校的專業結構,形成以重點院校優勢專業為龍頭的校企合作,往往可以事半功倍,避免資源浪費,分工協作、取長補短是將來和諧發展、共同繁榮的基礎。
由於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基本不受地域、空間的限制,不論是技術還是學生的流動都相對自由,因此高職院校方面的資源可以在省內乃至省際間共享,規劃時應充分考慮這點,可以開展本地和外地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
總之,少數和高職院校間的鬆散合作不可能產生規模效益,而區域範圍內進行的統一規劃、資源整合,才能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形成有序、高效、和諧的執行狀態,產生可觀的規模效益。
3.實施校企合作資格制度,兌現政策
為保證校企合作的規範運作,提高合作質量,必須建立一套系統、完整的校企合作制度,以達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目的。
首先,應不斷補充、完善現有法律法規,為高職院校和創造良好的合作環境。以學生頂崗實習為例,既然、學校都擔心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發生工傷或意外事故,可以考慮將頂崗實習納入《勞動法》保護範圍,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發生的工傷或意外事故,納入工傷保險統籌並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或學校只要為學生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用,就可免除實習中工傷事故的民事賠償責任,從而有效化解用工風險,解除的後顧之憂,增加參與校企合作的意願。
其次,全面實施校企合作資格制度,引導積極參與合作。具體操作上,可以由各地的校企合作辦公室審核合作資質,盡量選擇和那些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管理規範的參與校企合作,並授予校企合作標誌牌。在執行一段時間後,校企合作辦公室應確定一批校企合作示範,逐步推廣具有校企合作資格的,並根據合作規模、合作水平等指標兌現政策。
再次,兌現政策,形成利益驅動機制。利益驅動是參與校企合作的重要動力,因此在校企合作制度中,應特別重視建立對參與校企合作的正向補償機制。從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來看,制定並實施鼓勵參與校企合作的政策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由作出相關政策約束是非常必要的。
具體說來,可以通過對校企合作開展情況進行全方位評估,對積極參與校企合作並達到評估標準的,不僅要在全社會大力宣傳、表彰,還應採取必要的經濟措施來激勵,兌現政策。具體措施包括:根據接收學生數量和消耗的材料費用進行財政補貼或減免稅費;支付學生實習報酬以及相關實習費用可以計入生產成本,予以稅前扣除;對校企合作開展的技術研發專案在各層次專案評審中優先立項等等。
採取必要的經濟措施就是要滿足校企合作各方合理的利益訴求,形成多贏的利益驅動機制。
總之,要讓校企早日「聯姻」,需要各級發揮主導作用,也需要高職院校、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在新時期產業結構公升級的時代背景下,只要我們把握住歷史機遇,就一定會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n].
新華社,2010-07-29.
[2] 方俊.基於校企合作的中小服務體系研究[j].
科技創新導報,2011,(34):82-84.,。
校企合作有哪些壞處,校企合作對學生有什麼壞處
經教育部認證的畢業一樣,就業可自主選擇。顧洪常以賣字畫所得接濟李家,姑娘也在顧洪外出時前來照料顧母。姑娘面冷心熱,只因深仇未報,拒談兒女私情。卻終難敵顧洪痴情,與之歡好。不料被胡公子撞見。姑娘以袖劍擊殺胡公子,原來胡公子為狐狸所變。校企合作對學生有什麼壞處 因為校企合作,所以學校是會和企業有一些不成...
校企合作方案,校企合作除了人才培養還有什麼方案
你的提問太簡單了,校企合作內容很多,你想要哪方面的方案應該寫清。有職工培訓 招生招工 科研等 校企合作方案 大學校企合作什麼意思?就業怎麼樣具體如下 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是大中專院校等職業教育院校為謀求自身發展,抓好教育質量,而採取與企業合作的方式,是一種注重培養質量,注重在校...
校企合作有什麼壞處嗎,校企合作對學生有什麼壞處
校企合作如果操作者以教育為核心的話,是對學生很有好處的。但是如果操作者懷有其他目的,那對學生就是刻薄的限制了。就變成學生買賣,強買強賣了。校企合作對學生有什麼壞處 因為校企合作,所以學校是會和企業有一些不成文的規定的,例如相關專業的畢業生要是去這個企業應聘,這個企業就要多照顧,因此容易使畢業生的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