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果子糖紙
老子和他老師的事
舌存齒亡
春秋時,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老師常樅病重了。老子前去看望他,問道:「先生病得如此重,有什麼遺教可以告訴**嗎?
」常樅說:「就是你不問,我也要說了。」 他對老子說:
「經過故鄉要下車,你記住了嗎?」老子回答:「經過故鄉下車,就是要我們不忘舊。
」常樅說:「對呀。」又說:
「看到喬木就迎上前去,你懂嗎?」老子說:「看到喬木迎上去,就是讓我們要夠老。
」常樅說:「是這樣的。」 然後,他又張開嘴給老子看了看,問道:
「我的舌頭還在嗎?」老子說:「當然還在。
」常樅又問:「我的牙齒還在嗎?」老子說::
「早就沒有了。」常樅又問老子:「你知道原因是什麼嗎?
」老子回答說:「那舌頭所以存在,豈不是因為它是柔軟的嗎?牙齒的不存在,豈不是因為它是剛硬的嗎?
」 常樅說:「好啊!是這樣的。
世界上的事情都已包容盡了我還有什麼可以再告訴你的呢?」 。。。 【說明】在實際生活中,有的時候要柔,有的時候要剛,有的時候則要剛柔結合,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事物是在不斷變化的,不能說只有柔才好,剛都不行,反之亦然。
2樓:孟言
老子和他的老師的事
1.舌存齒亡 春秋時,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老師常樅病重了。老子前去看望他,問道:
「先生病得如此重,有什麼遺教可以告訴**嗎?」常樅說:「就是你不問,我也要說了。
」 他對老子說:「經過故鄉要下車,你記住了嗎?」老子回答:
「經過故鄉下車,就是要我們不忘舊。」常樅說:「對呀。
」又說:「看到喬木就迎上前去,你懂嗎?」老子說:
「看到喬木迎上去,就是讓我們要夠老。」常樅說:「是這樣的。
」 然後,他又張開嘴給老子看了看,問道:「我的舌頭還在嗎?」老子說:
「當然還在。」常樅又問:「我的牙齒還在嗎?
」老子說::「早就沒有了。」常樅又問老子:
「你知道原因是什麼嗎?」老子回答說:「那舌頭所以存在,豈不是因為它是柔軟的嗎?
牙齒的不存在,豈不是因為它是剛硬的嗎?」 常樅說:「好啊!
是這樣的。世界上的事情都已包容盡了我還有什麼可以再告訴你的呢?」 。。。
【說明】在實際生活中,有的時候要柔,有的時候要剛,有的時候則要剛柔結合,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事物是在不斷變化的,不能說只有柔才好,剛都不行,反之亦然。
2.[老子故事]舌存齒亡
李耳小的時候很少說話,但他善於思考,凡事非要想出個道道才行。
一天,李耳和幾個小夥伴在村外玩。這裡有一棵大槐樹,幾個人合抱也摟不住。他們覺得這樹太強大了,遮住好大一片蔭,幾個人爬上去搖晃也搖晃不動。
在樹的下面長著一片細長的小草,由於常年曬不上太陽,又黃又瘦,隨著微風搖來搖去,非常細弱。
突然,狂風大作,小草被吹得貼伏在地面上,大樹在狂風中悠悠地晃動身軀,似乎在說:「我是多麼強大呀!什麼也不怕。
」不一會兒,隨著一道刺眼的閃電,一陣震耳欲聾的雷聲,大槐樹斷了,露出白白的斷茬。躲在一邊的孩子們嚇得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雷雨過後,李耳他們來到大槐樹倒下的地方,看見那些小草迎著陽光,頂著露珠挺立著,似乎更加神氣了。
李耳陷入了沉思。
李耳回到家裡,將看到的情景給老師商容敘說了一遍。年邁的商容張開嘴問道:「我的牙齒還在嗎?
」李耳搖了搖頭。商容又問:「我的舌頭還在嗎?
」李耳點了點頭。「牙齒是剛強的,舌頭是柔弱的,為什麼到老的時候,舌存而齒亡呢?」李耳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大聲回答:
「舌正因為柔軟才長期存在,齒正因為剛強而先落,老師,是這樣的嗎?」商容笑了。「你算是悟出這個道理了。
不僅舌齒是如此,天下萬事萬物都是如此,你懂得了這個道理,就是我把最根本的東西交給了你,再也沒有什麼可告訴你了。」李耳聽著老師的教誨,聯想到屋簷下又硬又滑的青石板卻被水滴鑿出了乙個個洞;想到許多爭強好勝的人家破人亡,而謙卑有禮的人則得以儲存;一些本來體魄強健的人,因忽視了調養,反而早逝了。他又想到人死後變得四肢僵硬,人們給他穿壽衣都比較困難。
然而新生的嬰兒,那手臂和小腿看上去多麼柔軟,多麼弱小,但是卻一天天長大起來。
李耳後來把這個道理總結為這麼幾句話:「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3樓:雪舞銀河
老子和他的老師的事,。。我是這樣認為的。。。。
1.舌存齒亡 春秋時,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老師常樅病重了。老子前去看望他,問道:
「先生病得如此重,有什麼遺教可以告訴**嗎?」常樅說:「就是你不問,我也要說了。
」 他對老子說:「經過故鄉要下車,你記住了嗎?」老子回答:
「經過故鄉下車,就是要我們不忘舊。」常樅說:「對呀。
」又說:「看到喬木就迎上前去,你懂嗎?」老子說:
「看到喬木迎上去,就是讓我們要夠老。」常樅說:「是這樣的。
」 然後,他又張開嘴給老子看了看,問道:「我的舌頭還在嗎?」老子說:
「當然還在。」常樅又問:「我的牙齒還在嗎?
」老子說::「早就沒有了。」常樅又問老子:
「你知道原因是什麼嗎?」老子回答說:「那舌頭所以存在,豈不是因為它是柔軟的嗎?
牙齒的不存在,豈不是因為它是剛硬的嗎?」 常樅說:「好啊!
是這樣的。世界上的事情都已包容盡了我還有什麼可以再告訴你的呢?」 。。。
【說明】在實際生活中,有的時候要柔,有的時候要剛,有的時候則要剛柔結合,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事物是在不斷變化的,不能說只有柔才好,剛都不行,反之亦然。
孔子和老子的故事。 5
4樓:我不會玩魚人
1、孔子周遊列國,到處宣揚行仁愛、復周禮、施仁政,但諸侯國群起紛爭,個個都想稱雄稱霸,渴望高人獻計獻策富國強兵。
而孔子卻告訴他們不要爭鬥稱霸,而要善待百姓,善待其他諸侯國,施行仁政,這讓野心勃勃的諸侯們很不爽。處處碰壁的孔子曾經多次問禮於老子,老子對孔子一味強調仁愛禮樂不以為然。
一次老子送別孔子,贈言道:「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願以數言相送。
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
孔子頓首道:「**一定謹記在心!」
行至黃河之濱,見河水滔滔,濁浪翻滾,
孔丘嘆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黃河之水奔騰不息,人之年華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處去,人生不知何處歸?」
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
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於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
孔丘解釋道:「吾乃憂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不能有為於民之感嘆矣」
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哉?津津於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
老子手指浩浩黃河,對孔丘說:「汝何不學水之大德?」
孔丘曰:「水有何德?」
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孔丘聞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頓開茅塞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
老子點頭說:「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
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鑑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捨晝夜,盈科後進,善待時也。
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
老子曰:「欲觀大道,須先遊心於物之初。天地之內,環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順自然而生滅也,皆隨自然而行止也。
知其不同,是見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觀其同,則可游心於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為一,無形無性,無異也。」
孔子問:「觀其同,有何樂哉?」
老子道:「觀其同,則齊萬物也。齊物我也,齊是非也。故可視生死為晝夜,禍與福同,吉與兇等,無貴無賤,無榮無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樂,何處而不樂哉?」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之心脾,**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說完,依依不捨地告別老子。
據說孔子回到魯國,眾**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
孔子道:「見之!」
**問:「老子何樣?」
孔子道:「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遊;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縛之,遊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於龍,吾不知其何以?
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2、孔子師老子,師徒倆互相讚譽,留下了千古佳話。孔子見老子之前,對老子已很崇拜,他說:「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
既見老子之後,認為老子的知識和見解,高深莫測,不及企及,猶如「乘風雲而上天」的「龍」。
「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大為驚嘆。老子則比喻孔子為鳳凰。
《御覽》卷915引《莊子》雲:「老子見孔子,從**五人。問曰,前為誰?
對曰,子路,勇且有力,其次子貢為智,曾子為孝,顏淵為仁,子張為武。
老子嘆曰:吾聞南方有鳥,名鳳凰,鳳凰之文,戴聖嬰仁,左智右賢」。老子以鳳鳥比喻孔子,不獨有偶,楚狂接輿陸通,過孔子而歌曰:「鳳兮鳳兮!」老子亦喻孔子為鳳。
孔子喻老子為「龍」,老子喻孔子為「鳳」,而一龍一鳳,龍鳳呈祥,歷來是中華古老文明的標誌和吉祥如意的象徵。
3、孔子在大力宣揚自己的思想,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孔子門下,成為孔子的學生,孔子的名氣也越來越高。但是孔子卻不以此驕傲,他仍然按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事,這可是非常了不起的,突然有一天他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遇到了瓶頸,於是便召集起自己的**們,一同商討這個問題。
於是一群人在一起了,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一討論起來就像炸了鍋一樣,討論了很久,但是卻沒有討論出結果,現場一度寂靜。這時,孔子便想起了一直想要見到的人老子。
於是,他便吩咐好自己的一些**好好學習鑽研學問,然後帶上自己的幾個得意**前去請教老子。
孔子見到老子時,十分激動,差一點沒衝上去送上乙個大擁抱,雖然自己很克制,但是自己還是表現出了那麼一點點崇拜之情。老子見到倒是孔子也不驚也不忙,好像事先知道孔子要來似的。
於是乎,孔子便把自己的問題說了出來,老子聽完後,老子就說道這個問題很簡單,於是老子便張開了嘴,你看看,答案就在這裡。可是孔子沒有看明白,一臉懵。
老子看到後,又指著自己的舌頭,指了幾次後,孔子恍然大悟,就和老子說到,多謝指點。然後**們看到了也似懂非懂的說到謝謝指點,老子就說到明白就好,於是便離開了。
可是孔子的**們仍然是一臉不解,我們辛辛苦苦來先老子先生解決問題來了,可是在回去的路上,孔子說:「第一次是看他的牙齒,第二次是他的舌頭。」
牙齒雖然掉的差不多了,但還能用,舌頭也還是好的。說明不管發生什麼,經歷過什麼大難最初的一些方法還是能夠用得上,說明我們還是要從基礎找辦法。於是一旁的子路便開始說,老師,我也明白了,任何事情,只要從基礎做起,都能成功,就像水和石頭。
一般來說,水戰勝不了石頭,但是,如果水一直做垂直的自由落體運動。那麼,水就可以戰勝石頭。一切事情都要從簡單,基礎做起,因為這些東西,無論怎麼變,都不會過時。
於是孔子便稱讚道,子路,你真聰明!於是隨行的**們也紛紛贊同子路的看法。
4、孔子關於禮方面有些不懂的方面,所以特地到周的都城到洛陽,所以專門去向老子請教禮。老子見孔子不遠千里而來,很是高興,所以老子先問孔子,他對禮的了解和看法。聽完孔子的話,老子告誡孔子說,他所說周禮已經崩塌了,周禮所存在遺跡還在,周禮所奉行的話還存在。
就像乙個君子一樣,遇到好的君主就應該出世,遇不到好的君主就應該入世,就像烏龜一樣,遇到危險時,懂得用龜殼保護自己。懂得掩飾自己,懂得大智若愚。孔子很仔細聽著老子的話,所以老子說完他一直沒有離去。
老子看到孔子這樣子,就知道他還沒有明白。
於是張開嘴巴問他,我的牙齒還在嗎?孔子恭敬的回答已經不在了。老子又問他,那我的舌頭還在嗎?
孔子說,舌頭一直都在啊。老子笑著說,所以並不一定堅硬的東西留在最後。舌頭最軟,卻留到最後。
所以要懂得以柔克剛。孔子恍然大悟,向老子低頭鞠躬行禮。
孔子向老子請教這件事讓人明白,所有的事物都不是單面性的,事物發展自有自身的矛盾,這個世界上也沒有絕對純粹的東西。老子對禮的闡述也使孔子受益匪淺,以至於孔子回到自己國家後,對自己的**說。
老子就像乙隻在空中遨遊的龍,人們無法捉摸。而老子的知識就像空中的龍一樣高深,一般人無法到達他的境界。
5、孔子到周天子所在地洛陽見老子問禮(老子,亦稱老聃,與孔子同時代人,其生卒年代和身世,今已無法確考。)老子告訴孔子說「我聽說『富貴者贈送人以財物,仁人者贈送人以格言』。我不能富貴,但竊冒了『仁人』的稱號,所以我只有贈送你以嘉言。
就是「乙個聰明深察的人而所以走近於死亡者,就是因為他喜好議論別人的是非;—個博辨廣大的人,而所以危害其本身者,就是因為他喜好揭發別人的罪過。為人子者不要只知有己,為人臣者不要只知有己。」
張學良的老子張作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張作霖 1875.3.19 1928.6.4 奉系軍閥首領,字雨亭。1875年3月19日出生於遼寧海城縣城西小窪村 今盤錦市大窪縣東風鎮葉家村張家窩棚屯 張作霖幼年家境貧寒,為人放豬,12歲時去私塾偷聽,被塾師楊景鎮發現後允其免費讀書。14歲時父親去世,隨母親前往鎮安縣 今黑山縣 投奔外祖父。為謀生...
李白到底是怎麼死的?真的是喝醉溺水而亡嗎
關於李白的死亡之謎,一直以來眾說紛紜,各路人馬有著自己不同的見解,以下兩種觀點最廣為流傳。李白是病死的這一觀點被學者們廣泛認可。這一觀點認為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主動請纓前往前線殺敵,希望在自己年老彌留之際,能在發光發熱,為挽救國家 保衛人民在貢獻一下自己的力量。奈何天不遂人願,...
河北獻縣5名孩子不幸溺亡,到底是怎麼回事?
據當地村民透露一開始在水塘邊看到有幾名女孩在玩水,當地的水塘不知道是怎麼形成的,周圍沒有任何防護和警示。塘中擠滿了黃色的泥水,後來有村民發現孩子溺水了,村民拿著大喇叭在村裡面大喊,誰家的孩子不在家,趕緊去看看是不是自家孩子落水了。接到報案後,立馬趕到現場組織救援,5名女孩救上岸時已經溺水身亡,有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