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說起安祿山,大家都很熟悉這個角色了,大名鼎鼎的安史之亂就是由這個人領導的,但是他為什麼要發動這場勝率不高的戰爭呢,僅僅是因為想要謀朝篡位呢,想要解開這個謎題,我們先來看看這個人物的生平。
安祿山(703年―757年),營州(今遼寧朝陽)人,本姓康,名軋犖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個突厥族巫婆。相傳,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禱扎犖山(突厥尊扎犖山為戰鬥之神),遂於長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應生子,故名扎犖山。
其父死得早,他從小隨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後其母改嫁於突厥將軍安波注之兄延偃。開元初年,其族破落離散,他與將軍安道買之子孝節,安波注子思順、文貞一起逃離突厥,遂與安思順等約為兄弟,從此即冒姓安氏,名祿山。
安祿山是唐代藩鎮割據勢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亂的禍首之一,並建立燕政權,年號聖武。
安祿山長得痴肥,眼盲後,長期靠心腹小宦官為其穿衣。因其寵愛幼子,二子安慶緒見安祿山對自己不加寵幸,心中怨憤,命令安祿山寵幸的宦官李豬兒在替他穿衣時,以刀刺其腹而死,安方勢力開始走下坡路。
從這裡可以看出,安祿山的父母都是胡人,但和也沒有什麼,因為李家一家都有胡人血統,所以這對他產生不了什麼影響,但是他所出生的部族就是乙個很大的問題了,他身體裡流淌的是昭武九姓中安國的血。
說起昭武九姓,就會立即想到「昭武九姓,九屍迎賓」這句話,這是乙個大禮儀,是對對手的尊敬,但是對於當時的唐皇李世民,就是一種侮辱了,他是武皇帝,他有武者的尊嚴,九姓的人這樣的侮辱他的智商,神神鬼鬼,徹底惹怒了唐皇李世民,使得李世民安排百騎司的人馬對於昭武九姓的人馬進行了一場清繳,沒有自己動手,讓大食人滅了他們,要不然,大食人敢在長安觸虎鬚?
一場清繳,昭武九姓徹底的消失在人們的眼中,但是卻有殘餘活了下來,安祿山就是他們的後代,秉承祖訓的他來說,沒有什麼比復仇更重要,於是就有了大名鼎鼎的「安史之亂」。
2樓:歷史一籮筐
性格的原因。安祿山狡黠奸詐,**毒辣,善揣人意,長期生活在北方多民族雜居地,史箤幹(史思明)一同長大,如同兄弟,兩個人都以兇猛善鬥聞名。
安祿山造反的原因
3樓:白發病尉遲
1、性格的原因。
安祿山狡黠奸詐,**毒辣,善揣人意,長期生活在北方多民族雜居地,史箤幹(史思明)一同長大,如同兄弟,兩個人都以兇猛善鬥聞名。
安祿山表面上裝得呆頭呆腦,其內心則狡黠異常。他的命部將劉駱谷常駐京師,專以窺測朝廷內情,一有動靜則飛馬報訊,故范陽雖距京師有數千里之遙,但安祿山對朝廷的情況卻瞭如指掌。 其時天下承平歲久,玄宗春秋漸高,嬖幸豔妃,驕情荒政,李林甫獨專大權,綱紀大亂。
安祿山「計天下可取,逆謀日熾」。於是安祿山表面上對玄宗忠誠無二,暗中作謀反準備。
2、和楊國忠關係惡化。
安祿山招兵買馬,極力擴軍備戰,其不臣之跡自然難以掩飾。這時宰相楊國忠屢次奏告玄宗,說安祿山有「反狀」,但玄宗卻不以為然。楊國忠之所以屢奏安祿山有「反狀」,也許是發現了他的叛亂跡象,但更重要的還是由於兩人之間矛盾衝突所致。
在楊國忠入相前,本與安祿山關係十分密切。 安祿山入朝時,楊國忠與楊貴妃姊妹皆出外遠迎,視如貴賓。當時他任御史中丞,正承恩用事,他見安祿山身體肥大,行動不便,每逢上下朝登殿階時,都要親自攙扶他。
這是楊國忠有意討好安祿山,希望他能作為自己強大的外援。但是,安祿山懼怕陰狠毒辣、老謀深算的李林甫,對才能平庸的宰相楊國忠卻「視之蔑如也」。這不能不使他十分惱火,故屢奏安祿山謀反,欲將他置於死地。
後世不少人認為,安祿山後來的謀反,是與繼李林甫為相的楊國忠不能像李林甫一樣,對他既拉、又打,恩威並用,只知道一味靠強力相逼關係很大。
3、李林甫死後,無人能**安祿山。
安祿山初見李林甫的時候,仗著玄宗的恩寵,態度怠慢,相當不恭敬。李林甫瞧在眼中,卻不動聲色。當時大夫王鉷也專權用事,和楊國忠齊名,李林甫託故把王鉷叫來,讓安祿山站在一旁。
當時王鉷身兼二十餘職,恩寵無比,見了李林甫也只能卑詞趨拜,滿臉媚笑。李林甫向王鉷問對,十分精審,王鉷對答,百倍地恭敬。安祿山在一旁不覺瞪大了眼睛,態度也恭敬起來。
王鉷說話越謹慎,安祿山的態度也就越恭敬。李林甫看見安祿山態度的轉變,這才胸有成竹地對安祿山說道:「安將軍此次來京,深得皇上歡心,可喜可賀。
將軍務必好自為之,效命朝廷。皇上雖春秋已高,但宰相不老。」安祿山聽了李林甫的話,心中深懼。
此後李林甫每次和安祿山講話,都能猜透安祿山的真實心思,安祿山心裡暗暗驚服。安祿山善於拍馬屁,將玄宗哄得服服帖帖,對滿朝文武倨傲無禮,任意侮慢朝臣,唯獨畏懼李林甫一人。只要李林甫開口說話,雖值盛寒之時,安祿山也不免冷汗淋漓。
李林甫問安祿山任何事情,安祿山絲毫不敢隱瞞,將李林甫奉若神明。 李林甫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並不敢輕易得罪安祿山,見安祿山意屈,也不免暗自得意,之後便恩威並施。慢慢地,二人關係親密起來,安祿山親切地稱呼李林甫為「十郎」。
安祿山人在范陽時,每逢派人向朝廷奏事,便叮嚀問候李林甫。奏事之人從長安回來,所問的第一句話不是別的,而是問「十郎何如」。安祿山曾對親近之人說:
「我安祿山出生入死,天不怕地不怕,當今天子我也不怕,只是害怕李相公。」對李林甫的忌憚之心可見一斑。這話也道出了當時的局勢:
天子忙於享樂,朝政則盡為李林甫把持。
4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歷史原因:唐朝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且李林甫楊國忠先後為相,搞得朝政烏煙瘴氣。
。第二,個人原因:安祿山狡黠奸詐,**毒辣,善揣人意,長期生活在北方多民族雜居地,史箤幹(史思明)一同長大,如同兄弟,兩個人都以兇猛善鬥聞名。
第三,官場環境原因: 宰相楊國忠與安祿山有隙,楊欲除之,本就有反意的安祿山也正好有了機會。
5樓:youth小傑
個人因素:歷史上有很多身處高位的人不為帝位所動,盡心盡力輔佐皇帝,但是卻有更多的人帝位到了一定的高度,就希望更高,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都不夠,還是要坐上更高的位置。
最有代表性的就應該是王莽了,對權力的渴望是人性的弱點。所以已經是三個節度使官位加身的安祿山,又掌握著兵權,想當皇帝是很正常的事情。
政治因素:唐玄宗統治後期,沉醉於楊貴妃的美色,過著糜爛的生活,對政事都不理不問。階級問題嚴重,許多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另外奸臣當道也是當時唐朝政治局勢的乙個特點,當時口服**的奸相李林甫長期把持著朝政,官場一片混亂,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也非常的深。而且當時**和地方的軍閥之間的矛盾也非常的深,也是造成安史之亂的主要原因。
安祿山(703年—757年),營州(今遼寧朝陽)人,本姓康,名軋犖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個突厥族巫婆。相傳,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禱扎犖山(突厥尊扎犖山為戰鬥之神),遂於長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應生子,故名扎犖山。
安祿山之父死得早,他從小隨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後其母改嫁於突厥將軍安波注之兄延偃。開元初年,其族破落離散。
他與將軍安道買之子孝節,安波注子安思順、安文貞一起逃離突厥,遂與安思順等約為兄弟,從此即冒姓安氏,名祿山。安祿山是唐代藩鎮割據勢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亂的禍首之一,並建立燕政權,年號聖武。
6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是私慾。安祿山看到唐社會無比繁榮,自然想得到更多的權力和金錢。而當時他有軍隊,靠軍隊來搶自然成本低。
第二,唐朝政治腐敗。開元之後的大唐已失去了政治的清明和君臣的圖治。有的只是日益的腐化和弄權。
李林甫楊國忠先後為相,搞得朝政烏煙瘴氣。這種情況是有機可乘的。 第三,國內空虛。
當時主力在邊境作戰,守護國都的軍隊較少。 第四,安有軍權。其是范陽節度使,手握重兵。
第五,宰相楊國忠與安祿山有隙,楊欲除之。本就有反意的安祿山也正好有了機會。
7樓:匿名使用者
想要奪取唐朝天下。。。。
8樓:睡神也是人
一是安祿山比本身是半個胡人,二是安祿山權利太大了
為什麼安祿山造反是叛亂而不是起義?
9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說起義和叛亂都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說的,在某種程度上說,起義內和叛亂是一樣的,比如容說你是統治者,我是被統治者,我要推翻你,那麼對於我來說,就是起義,對於你來說就是叛亂,但要從正義和非正義的角度來說,比如說現在處於乙個非常黑暗的時期,你起義是正義的,你要推翻黑暗的統治,如果現在很開明,你起義就是叛亂,安祿山造反被稱作安史之亂,而不叫起義,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推翻當時的統治王朝,所以被寫進歷史中時定義為了叛亂,如果當時成功了,歷史就會由安祿山來改寫,相信今天看到的一定會是起義了,李自成就是乙個很好的例子。我中國自古以來的歷史就是勝利者的歷史,現在的歷史的正義性要有以後的勝利者來定,成王敗寇,就是我說的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來定的,不知道我說的你明不明白
10樓:匿名使用者
在公元751年,安祿抄
山已經身兼平bai盧、范陽、河東三鎮節du度使,兵力達十八萬三千九zhi
百人,dao而天寶年間全國所有節度使兵力總和才只有四十九萬一千四百人,安祿山乙個人的兵力就佔了唐朝所有節度使兵力總和的近40%,再加上他私下招募的軍隊,有如此廣大的地盤和龐大的軍隊,再加上他在公元755年造反時除了河東經營時間只有四年之外,在范陽和平盧已經經營了十幾年,這麼雄厚的資本,別說是安祿山,換了別人也難保他不會造反。
安祿山造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是乙個實力極其雄厚的軍閥,而不是因為他是胡人。安史之亂不是因為唐朝重用胡人做官,而是因為節度使的權力太大,安祿山做節度使的時間又太長。安史之亂後的藩鎮絕大多數都是漢人,唐玄宗的荒廢朝政造就了一大堆軍閥。
安祿山當時擁有精兵十幾萬,而且內地兵力空虛,他和他的謀士們也認為他有最終奪取天下的能力,「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所以,綜合種種原因,安祿山不反也要反了。
安祿山一開始未必有反叛的想法,隨著時間的推移,實力的增強,李林甫當宰相時手段高超,番將們都很老實,楊國忠當宰相後對安祿山敲詐過狠,又沒有控制安祿山的手段,安祿山不反也得反。
王爺起兵造反遺臭萬年,為何王妃造反卻成民間神女
男人的造反和女人的造反那是不一樣的呀,畢竟女人造反還是非常不容易的呢,男人畢竟比較簡單 歷朝歷代的王爺起兵那麼多,為何只有燕王成功了?因為只有燕王俘獲了民心,所以才可以獲得成功。因為起兵造反能否成功,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歷朝歷代的王爺起兵那麼多,大多都是實力比較弱,不強大。因為只有燕王有勇有謀,才...
安祿山叛軍即將攻入長安,唐玄宗為何還把國庫留給他們?
唐玄宗當時忙著逃命,哪還顧得上金銀財寶,能逃命就不錯了。因此國庫當然就留給了安祿山叛軍。因為國庫裡的錢財太多無法短時間內進行轉移,而且他認為安祿山得到國庫裡的錢財,就不會禍害長安等地的百姓了。因為自己已經身處絕境,因此還不如主動把國庫留過安祿山以換取一絲生機,總好過抱著國庫一起死。唐玄宗對安祿山委以...
唐朝時期安祿山很受寵為何還要發動安史之亂呢?
主要還是因為安祿山想要推翻唐朝的統治,他想要自己當皇帝。因為他對權利還是有著一定的嚮往的,造反成功的話,他還是可以有更高的地位的。安祿山蓄謀已久才發動安史之亂,為何唐朝鎮壓只用了七年?七年難道還短嗎?抗戰也只用了八年,一場動亂七年,使得天下生靈塗炭,盛唐開始衰敗。而且安史之亂並不是真的鎮壓了,而是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