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黃河的傳說 :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齧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 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裡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鬍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鬍鬚,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
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鬍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裡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鬍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
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譁”地一下又併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鬍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
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裡。那時,你走進河底洞裡,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黃河水就流向**。”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裡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裡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裡,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云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唸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裡。這時只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
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裡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
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鬍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裡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樑。
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2)炎黃二帝與堯舜禹的傳說(陳梧桐陳名傑)
黃河和她的兒女們,是如何從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時代的門檻的,要揭開這個謎底,除了依靠考古文物資料外,還要利用古籍記載的許多遠古神話傳說。炎黃二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便可幫助我們探明黃河及其兒女從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時代的某些軌跡。
黃帝和炎帝其實並不是皇帝,而是古書記載中黃河流域遠古時代的兩個部落首領。黃帝和炎帝都出生於黃河的支流渭河流域,當時已是父系氏族公社時代。傳說他們都是“有熊國君”少典氏的後裔,“昔少典娶於有氏,生皇(黃)帝、炎帝。
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這裡所說的“生”,並非說黃帝和炎帝是少典氏親生,而是說他們都是少典氏的後裔。“黃帝以姬水成”,是說他在姬水岸邊長大,因而以姬為姓。
姬水當即古漆水,發源於今陝西麟遊縣西部偏北的杜林,在今武功縣匯入渭河。姜水為渭河支流歧水下游的一段,即今之清姜河,在陝西寶雞匯入渭河。這就是說,炎黃兩個部落,最初的活動地區都在黃河的支流渭河的上游地區。
傳說黃帝原姓公孫,因長於姬水,才改姓姬;曾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因是有熊國君之苗裔,又稱有熊氏。他“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伶俐),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後來被推舉為部落首領,率部遷徙到陝西北部定居。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了尋找更加平坦、開闊、肥沃的土地,又沿北洛河南下,到達今陝西的大荔、朝邑一帶。
那裡的黃土地給了他們發展農業的便利條件,但不時出現的乾旱又困擾著他們,迫使他們去繼續尋找理想之所。於是,黃帝又率領族人從大荔、朝邑東渡黃河,順著中條山和太行山麓進入汾河谷地,再向東北遷移,到達今河北涿鹿附近。那裡有由桑乾河、洋河沖積而成的適宜農耕的寬闊谷地,附近還有可供狩獵的山林,他們覺得環境非常優越,就定居了下來。
就在黃帝率領他的部落東遷的時候,炎帝也率領他的族人開始長途跋涉。炎帝又稱赤帝,一說他降生於厲(烈)山即今湖北隨州市厲山鎮,一說他降生於常羊即今陝西寶雞神農鄉常羊山,“育於姜水,姜姓,以火德王,亦曰烈山氏”。同是為了尋找理想的定居之地,他也率領部落東遷。
但走的路線與黃帝不同,他們先是沿渭河東下,到達今河南西南部,再順黃河東下,到達現在的豫東地區,在那裡安頓了下來。
那時候,隨著私有財產的出現和氏族制度的瓦解,部落首領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特權。部落之間為了爭奪生存空間,為了互爭雄長,經常發生戰爭。一些部落首領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內行刀鋸,外用甲兵”,也發動掠奪財富、奴役其他氏族部落的戰爭。
這種戰爭加劇了社會的分化,給正常的農業生產帶來巨大的威脅,但氏族制度調節社會矛盾的習慣法此時又已喪失作用,對此顯得無能為力。面對日益增多的戰爭,具有血緣關係的親屬部落便互相聯合起來,結成聯盟,進而結成範圍更大的聯合體。炎、黃兩大部落這時也都使用武力征討四方,擴大自己的勢力,從而引發大規模的衝突。
雙方在阪泉(今河北懷來)進行了三次大戰,黃帝指揮屬下的熊、羆、貔、貅、、虎六個氏族,與炎帝部落殺得天昏地暗,炎帝部落遭到慘敗,只得繳械投降。由於這兩個部落有血緣親屬關係,黃帝沒有**炎帝部落,而是和他們結成部落聯盟,黃帝便成了炎黃部落聯盟的首領。炎黃部落聯盟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日後華夏族的雛形。
後來,定居在山東曲阜地區的九黎首領蚩尤擴充套件勢力範圍,又引發了與炎帝部落的戰爭。九黎即九夷,屬於東夷族。傳說蚩尤領有9個部落,81個氏族,他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如同妖魔,這可能是出自炎黃子孫對其他部落首領的故意醜化。
“蚩尤作冶”,“以金作兵”,製造兵杖、刀、戟、大弩,英勇善戰,威震天下。他率領9個部落組成的部落聯盟西進豫東,進攻炎帝部落。炎帝部落無法抵擋,節節敗退,居地盡失。
蚩尤緊追不捨,炎帝向黃帝尋求援助。黃帝於是率部迎擊,與蚩尤在涿鹿激戰。這場戰爭進行得極其慘烈,據說黃帝與蚩尤九戰不勝,蚩尤放出大霧瀰漫了三天三夜,黃帝的部落看不清方向,黃帝之“臣”風后受北斗星座的啟示發明了指南車,他們才得以衝出大霧。
黃帝在困境中還得到玄女的幫助,製作了80面大鼓,用東海神獸夔的皮蒙鼓,用雷獸的骨頭作鼓槌,在戰鬥中擂響,聲聞500裡。戰鬥延續了很長時間,最後在冀州進行決戰。黃帝派應龍向蚩尤進攻,應龍蓄水,擺下水陣。
蚩尤請來風伯雨師,一時風雨大作,沖垮水陣,使黃帝再次陷入了困境。黃帝又請來天女旱魃阻止風雨,使天氣突然轉晴。蚩尤不知所措,部下惶恐不安,黃帝指揮大軍掩殺過去,取得最後的勝利,蚩尤和他請來的風伯雨師都投降了黃帝。
黃帝便進入東夷活動的地區,他“駕象車而六蛟龍,畢言(兆火鳥)並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皇(凰)覆上”,至泰山之頂大會鬼神,並演奏了他親自作的一支激越悲涼的《清角》樂曲,以紀念涿鹿之戰的勝利。蚩尤後來被殺,一部分九黎人加入炎黃部落聯盟,融入了華夏族;一部分南下,融入南方的苗蠻之中。
(3)涿鹿戰爭的勝利,進一步擴大了炎黃部落聯盟的勢力,發展成規模更大的部落聯合體。黃帝的權威大大提高了,集審判權、祭祀權、軍事指揮權與生產指揮權於一身。各部落均需聽從他的號令,不聽從號令的,即出兵進行征伐。
他還開山修路,努力打通部落地區的隔絕,增進部落之間的交往。傳說黃帝一生“未嘗寧居”,在118歲那年出巡河南時死在荊山,人們將他護送回陝北,葬在今陝西黃陵縣的橋山之上,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黃帝陵。
由於黃帝后來被追尊為華夏的祖先,後人便把遠古時代的許多創造發明都歸功於他和他的“大臣”們,如說黃帝建造屋宇,開鑿水井,縫製衣冠,製造舟車弓弩,煉石為銅,創制樂律,他的妻子嫘祖發明育蠶,他的“大臣”倉頡創文字,伶倫造律呂,大撓作甲子,等等。同樣的原因,由於炎帝也被追尊為華夏的祖先,後人也將一些創造發明的功勞算到他的身上,並稱他為神農氏。在先秦的傳說中,神農氏和炎帝原本是時代不同的兩個人物,神農氏生活的時代要早於炎帝。
到戰國時,人們將兩個人合在一起,稱為炎帝神農氏,說“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始嘗百草,始有醫藥”,“又作五絃之瑟,教人日中為市”。這些發明當然也是原始時代人們的集體創造。
儘管炎黃二帝只是傳說中的人物,他們的發明創造也都是遠古時代黃河兒女智慧的結晶,但是他們作為華夏民族先祖的象徵和中華文明奠基者的化身,還是受到後人的無限尊崇與懷念。因此,在黃河流域以及黃河流域之外的中華大地上,一直流傳著許多有關炎黃二帝的傳說,留下了許多同他們有關的名勝古蹟。除了前面提到過的陝西黃陵縣的黃帝陵和寶雞市的炎帝祠、炎帝陵外,比較著名的還有山東曲阜的景靈宮,河南新鄭的黃帝故里,濟源的王屋山天壇,靈寶荊山的黃帝陵,河北涿鹿的黃帝城、黃帝泉,四川都江堰的黃帝祠、軒皇臺,鹽亭的嫘軒宮、嫘祖墓,安徽黃山的黃山軒轅峰,湖南嶽陽的軒轅臺,浙江縉雲的仙都鼎湖峰,甘肅平涼的問道宮,湖北宜昌西陵山、嫘祖廟,隨州的神農祠,山西高平的神農城、神農井,河南淮陽的神農五穀臺,鄭州炎黃二帝塑像,湖南炎陵縣的炎帝陵,等等。
這些源遠流長的傳說和名勝古蹟,對於增強華夏民族的認同感,激發炎黃子孫的民族自豪感,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黃帝以後,黃河流域又先後出現了幾位傑出的部落聯合體首領,他們就是堯、舜、禹。這時已是龍山文化的晚期,處於氏族制度行將崩潰的時代。傳說中堯又稱陶唐氏,他的發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現在山西臨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堯茅茨土階”碑,堯廟村有堯廟,臨汾縣有堯陵、神居洞。
他的生活非常簡樸,古書說他“茅茨不剪,採椽不斫,糲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說,他住的是用沒有修剪過的茅草蘆葦、沒有刨光過的椽子蓋起來的簡陋房子,吃的是粗糧,喝的是野菜湯,冬天披塊鹿皮,夏天穿件粗**。但他對百姓卻很關心,部落裡有人挨餓受凍,他說這是他使他們挨餓受凍的,有人犯罪受了處罰,他說這是他平時沒有管教好的緣故,自己出來承擔責任。舜又稱有虞氏,出生在姚墟(今山西垣曲東北)。
傳說他在接替堯擔任部落聯合體首領之前接受堯的考察時,曾在歷山(中條山別稱)耕田,在雷澤(今山西芮城北)捕魚,在河邊的陶城(今山西永濟蒲州鎮北)製陶,後來堯把他封在虞地(今山西平陸西南),擔任部落聯合體首領後,又都蒲阪(今蒲州鎮),看來他的活動中心在現在山西的西南部,今天山西運城市安邑鎮還有舜帝廟、舜帝陵。舜嚴於律己,而又寬厚待人。他曾幾次遭到繼母和同父異母兄弟的陷害,好在他賢惠的妻子巧設智計,才使他化險為夷。
但他被推舉為首領後,卻不計前仇,寬待他的繼母和弟弟,使他的一些仇人都受到感動,一心向善。禹的先祖傳說住在河套一帶,禹的時候遷徙到今河南西部。他以天下為己任,率領百姓治理水患,發展生產,更是受到高度的讚揚。
由於堯、舜、禹治理有方,當時的社會獲得很大的發展,呈現一片安寧、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無事”,他們也因此被後人尊奉為聖賢人物。
中華民族歷史上有氣節的人物,中華民族有節氣的人物
宋 岳飛 1103 1142 字鵬舉,相州湯陰人 河南 為宋朝名將。事母至孝,家貧力學。其母親在他背上刺 精忠報國 四字,岳飛以此為一生處世的準則。北宋宣和中,以敢戰士應募,隸留守宗澤部下,屢破金兵,宋高宗手書 精忠岳飛 四字,製旗賜之。又破李成,平劉豫,斬楊麼,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
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什麼,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歷史主要靠的是什麼回
中華民族 是我們常用的詞,充滿了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滄桑感,實際上,這個詞,或者說這一概念的提出,只有區區一百餘年的時間。中華民族 一詞是由歷史悠久的 中華 一詞和近代以來由西方傳入之 民族 一詞相互結合而成的。梁啟超,楊度和章太炎等人,是較早使用 中華民族 一詞的先驅。梁啟超最早使用 中華民族 中華本...
「中華民族」是偽民族,真正的「泛中華民族」是漢族,和族,朝鮮
不是的bai。中華du民族是生活在中華大地上所zhi 有民族以dao及海外華人的統稱。中華民族起版源於中國,現權今世界上超過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中華民族的分布。經過民族識別,中華民族共包括56個民族。除此之外,也有數個未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確定的未識別民族,包括土生葡人 土克曼人 夏爾巴人以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