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於明萬曆四十三年(2023年)正式創立,是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
2023年初建時僅三旗:黑旗、白旗、紅旗。2023年因“歸服益廣”將三旗析設為八:
原紅旗分為正黃、鑲黃二旗;原白旗分為正白、鑲白、正藍三旗;原黑旗分為正紅、鑲紅、鑲藍三旗。合稱八旗,統率滿洲、蒙古、漢軍。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是上三旗,由皇帝控制。
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為下五旗,由諸王、貝勒統轄。
蒙古旗與漢軍旗的建立比滿洲旗稍晚。清太宗皇太極天聰三年(1629)時,已有蒙古二旗的記載,稱為左右二營。八年,改稱左翼兵和右翼兵。
九年,後金在征服察哈爾蒙古後,對眾多的蒙古壯丁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編審,正式編組為若干蒙古牛錄分屬八旗。
八旗蒙古的主體是騎兵,他們的普通士兵分為三個等級,馬兵,戰兵和守兵,軍餉依次降低。男子十歲開始每三年可以參加考試,達標為守兵,享有軍餉,以後每三年可以參加晉級考試,考試合格升入高一級,增加軍餉。馬兵,戰兵和守兵是等級而不管你是否騎馬。
2樓:渙然冰釋
一個旗相當於一個部落,與滿族是一起的,滿蒙聯姻。正黃旗最高貴,為皇族。
清朝八大旗各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
清朝以“上三旗”為貴,即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
清朝初年,清太宗皇太極即位以後,為強化自己的統治地位,在八旗增設管旗大臣,由大臣牽制八旗諸王。皇帝自己直接統轄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而其餘五旗則分別由和碩親王執掌。
順治之後,把正藍旗替換為正白旗,形成真正的“上三旗”,這三旗由皇帝親自掌管,地位高貴,人多勢眾,成為八旗的核心。上三旗下五旗制度,造成了正身旗人社會地位事實上的差別。
只有上三旗才有資格守衛皇城,挑取侍衛,皇帝外出時擔任扈從,皇帝最依重的親軍全部來自上三旗。下五旗的人只能守衛京城外圍,或者大批派往各地駐防戍衛。
下五旗的人只有在立下功勳或者得到寵幸的時候,才能被抬入上三旗,稱為“抬旗”。
擴充套件資料
八旗制度的歷史作用
入關以後八旗制度的改組和擴大,提供了足夠的兵源,建立起分佈全國的八旗軍隊,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使這支軍隊具有較強的戰鬥力。八旗兵丁在征剿“三藩”、用兵新疆、**的戰爭中,對制止**、削平內亂、促進祖國的統一起了重大的作用。
八旗勁旅痛擊沙俄殖民軍,收復雅克薩城,在反對外來侵略、保衛祖國神聖領土的鬥爭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數萬名八旗兵士攜帶家眷,在盛京、吉林、黑龍江、新疆等地駐防,戍衛屯墾,鞏固了祖國的邊防,參加了開發東北、西北地區的勞動。
八旗制度從正式建立到2023年辛亥革命後清王朝覆滅,共存在 296 年。它是清王朝統治全國的重要軍事支柱,曾為發展和鞏固中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為保衛邊疆防止外來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對滿族社會的發展,更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
隨著歷史的嬗變,八旗制度中落後的一面也日益明顯,嚴重地束縛了滿族人民的發展,在征戰中的作用也愈來愈小。八旗制度與清王朝的命運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經歷了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整個歷史過程。
4樓:匿名使用者
正白旗 鑲白旗
正黃旗 鑲黃旗
正紅旗 鑲紅旗
正藍旗 鑲藍旗
八旗制度建立之初,實質上是一種軍政合一的社會組織形式,兼有軍事!行政和生產三方面的職能,即“出則為兵,入則為民”,耕戰二事,未嘗偏廢,對推動滿族社會經濟的發展,強化各族人民的統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努爾哈赤把從戰爭中俘獲的人統一起來,規定每300人編一牛錄,每
牛錄置一牛錄額真(佐領);每5個牛錄立一甲喇額真(參領);每5個甲喇組成一個固山(旗),固山是滿洲戶口編制的最大單位。每一個固山,各有一個專用的顏色做旗幟。八旗戶口每三年調查一次,不許旗外的人假冒入冊,也不許旗下人遠離本人所屬的牛錄居住。
隨著吞併漸廣,糾合漸眾,除女真諸部統一外,大量的漢人、蒙古人和其他少數民族紛紛歸降,從2023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到2023年清太宗皇太極編設八旗蒙古,2023年編設八旗漢軍。
八旗主要分為滿八旗、蒙八旗、漢軍八旗,滿八旗是努爾哈赤的手筆,也是滿族入關前的政治制度、文化系統、社會基礎。蒙八旗和漢軍八旗則是皇太極即位之後的手筆,只是蒙八旗制度鬆散,而且蒙古內部因為漠南、漠北蒙族互相掣肘,對於滿洲入關起的作用,一度不如漢軍八旗來得重要。
努爾哈赤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建立八旗(八固山)制度,以300丁為一牛錄,五牛錄為一甲喇,五甲喇為一固山,即一旗,實際上,八旗人數時有增減。牛錄(滿語,意即大箭)最初是每10丁為一牛錄,首領稱牛錄額真,額真是滿語,漢語稱佐領。無論出戰還是打獵,則都以牛錄為單位,這就為滿洲社會和軍事系統初步奠定了基礎。
萬曆二十九年(1601)努爾哈赤鑑於各部族因為人數多寡不一,人員素質也不同,因此對於牛錄製度進行了第一次整編。他將每牛錄擴充到300人,因此佐領下又設兩個副手,滿語稱“代子”;同時每牛錄分為四個達旦,每達旦由一個章京(滿語,意即書記官)和一個撥什庫(滿語,意即領催)管理,這時,滿洲軍隊的編制基本成形了。旗丁中按照身份地位,分為阿哈、披甲人、和旗丁三種。
阿哈即奴隸,多是漢人、朝鮮人;披甲人是降人,民族不一,地位高於阿哈;旗丁是女真人。
努爾哈赤大約有40個左右的牛錄,也就是掌握12000餘人的部隊,在當時關外算是極大的屏α恕?0個左右的牛錄都是由努爾哈赤的兄弟親戚將領。後來努爾哈赤殺胞弟述爾哈奇和長子褚英之後,事權更加統一,同時努爾哈赤也認識到僅僅以牛錄為單位,容易造成權力分散的流弊。
他便著手建立八旗制度。2023年即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建立了八固山制度。固山的人員編制我上面已經介紹了。
牛錄**編制不變,每甲喇設一到兩名甲喇額真,每旗設一固山額真,配有兩名梅勒額真。固山額真之上還有一個旗主額真,又稱為和碩貝勒、固山王。他才是一旗的真正主宰者。
八旗制度也可以說是努爾哈赤為了政治需要而創立的。之後因為戰事需要,努爾哈赤強化君權,將八旗的編制再因為政治需要而重新做了分配。便有四大貝勒四小貝勒的說法,四小貝勒也因為政治利益的不斷重新分配而時時產生改變。
比如天命六年(1621),四小貝勒為德格勒,濟爾哈郎,阿濟格、嶽託,到天命十一年的時候,四小貝勒就只剩下三人,分別為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而皇太極將領正白和鑲黃兩旗。同時,上下旗的制度也是這時確立下來的,只是主旗貝勒的地位並不因為上下旗而有差別。侍衛皇室的人稱朗衛,且必須是出身鑲黃、正黃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
八旗按顏色分,是黃、白、紅、藍,再分為正、鑲,共計八旗。鑲色旗除鑲紅旗之外,都是本色旗鑲紅邊,鑲紅旗鑲白邊。
八旗分為上三旗以及下五旗,八旗旗上有龍,因此也稱為大龍旗,後來清朝的國旗黃龍旗也是由此而來。
努爾哈赤建立八固山制度的時候,掌旗貝勒如下:
鑲黃旗、正黃旗:努爾哈赤
正白旗 :皇太極
鑲白旗 :杜度
正紅旗、鑲紅旗:代善
正藍旗 :莽古爾泰
鑲藍旗 :阿敏
在入關建政之後,八旗制度逐步官化,參照對比如下:
貝勒旗主——原和碩貝勒(固山王)
總管大臣——原固山額真
佐管大臣——原梅勒額真
都 統——原甲喇額真
副 都統——原札蘭章京
參 領——原牛錄額真
佐 領——原達旦章京
旗 丁——不變
漢軍、蒙古八旗基本依照滿洲八旗之例建立,只是規模、待遇上比滿洲八旗差點。一般來說,滿洲八旗為尊,蒙古八旗次之,漢軍八旗再次。
而八旗內部也分等級,所謂上三旗指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是皇帝直屬的親軍,其餘為下五旗。具體排位為:正黃--鑲黃--正紅-- 鑲紅--正白--鑲白--正藍 --鑲藍。
另外:還有一些不屬於滿洲、蒙古、漢軍八旗,也不屬於內務府八旗的八旗編制,如察哈爾八旗、布特哈八旗,除了服兵役的義務外,這些八旗旗丁一般都有專門的職守,如察哈爾八旗主要管理牧場,飼養馬匹以供打獵、軍需之用;布特哈八旗主要負責打牲,每年向皇室進貢貂皮之類。
八旗的形成
明萬曆十九年(公元2023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諸部,伴隨統一戰爭的進行,歸服的人口日眾,先前那種只憑
5樓:柯玉
清朝八大旗:正白旗、鑲白旗、正黃旗、鑲黃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
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將自己所領上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這以後就了定製。清代八旗之一。
鑲白旗在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2023年),因旗色為白色鑲紅而得名,鑲白旗屬於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親統,而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
正黃旗,清代八旗之一,以旗色純黃而得名。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由皇帝親自統領。正黃、鑲黃和正白旗列為上三旗。
鑲黃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2023年),因旗色為黃色鑲紅邊而得名,鑲黃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內無王,由皇帝所親統,兵為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
正紅旗,又作“整紅旗”,清代八旗之一,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東部。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2023年),因旗色為紅純紅而得名,正紅旗是下五旗,為下五旗之首。
鑲紅旗,在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東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2023年),因旗為紅色鑲白而得名,鑲紅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
正藍旗是隸屬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一個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南部,天堂草原錫林郭勒盟的南端,距首都北京直線距離僅有180公里,是離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地區。
鑲藍旗,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東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2023年),因旗為藍色鑲紅而得名,鑲藍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
6樓:匿名使用者
1、八旗為:正白旗、正黃旗、正紅旗、正藍旗、鑲白旗、鑲黃旗、鑲紅旗、鑲藍旗。
2、分類
正黃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2023年),以旗色純黃而得名。正黃、鑲黃和正白旗列為上三旗,上三旗內無王,都歸皇帝所親統.兵是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
至清末,是八旗滿洲中人口最多的一個,下轄92個整佐領又2個半分佐領,約3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5萬人。
鑲黃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2023年),因旗色為黃色鑲紅邊而得名,鑲黃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內無王,由皇帝所親統,兵為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清末時的規模是轄84個整佐領又2個半分佐領,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13萬人。
很多清皇室成員都是鑲黃旗。如乾隆帝的孝賢純皇后、哲憫皇貴妃,嘉慶帝的孝和睿皇后,朝廷的高階**中 也有不少是來自鑲黃旗的。歷史上的慈禧太后是鑲藍旗,後抬旗入鑲黃旗。
正白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2023年),努爾哈赤初定,以旗色純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旗而有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將自己所領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多爾袞病逝後,順治就將正白旗納入上三旗,此後清代就成了定製。正白旗是皇帝親統旗之一,旗內無王,兵為皇帝親兵,並從中挑選侍衛皇室的成員。
清末規模為轄86個整佐領(基本戶口和軍事編制單位,100—300人 為一單位)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和清末代皇后婉容(達斡爾族)都是正白旗人。
鑲白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2023年),因旗色為白色鑲紅而得名,鑲白旗屬於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親統,而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的規模是84個整佐領,約2.6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
正紅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2023年),因旗色為純紅而得名,正紅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個旗,規模為下轄74個整佐領,兵丁2.3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1.5萬人。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隸正紅旗;清乾隆年間的大**和珅也是正紅旗人。
鑲紅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2023年),因旗色為紅色鑲白而得名,鑲紅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規模達到下轄86個整佐領。
兵丁2.6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清光緒帝的寵妃珍妃就是鑲紅旗人。
正藍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 (2023年),因旗色純藍而得名。正藍旗在順治前與正黃旗和鑲黃旗列為上三旗。
順治初,被多爾袞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親統,而是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規模達到下轄83個整佐領又11個半分佐領,兵丁2.6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
鑲藍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2023年),因旗色為藍色鑲紅而得名,鑲藍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 清末時規模達到下轄87個整佐領又一個半分佐領,兵丁2.7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5萬人。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先生便是鑲藍旗人,正直善良的慈安皇太后(也稱東太后)也是,歷史上臭名遠揚的的慈禧太后(也稱西太后)是鑲藍旗,後抬旗入鑲黃旗。
蒙古族的主要信奉是狼嗎,蒙古族與滿族有什麼區別
狼是蒙古的圖騰,因為蒙古人傳說的祖先是蒼狼,但蒙古人對鹿也視為神明,因為鹿代表了草原的豐美,代表著善良,能給草原帶來豐美的水草,所以蒙古人是狼的圖騰,實際上也是要打狼的 但非常尊敬鹿。蒙古族與滿族有什麼區別 兩者分布地區不同,風俗習慣不同,是兩個不同的民族。蒙古族,是主要分布於東亞地區的乙個傳統游牧...
我是蒙古族,是牧民的孩子。在普通蒙古高中上學的呢,學習不好,父母總是讓我上大學,可是我不想上,想
其實,我想說,無論你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無論你是蒙古族還是漢族,我們必須上大學!或許你的父母說的話不是那麼權威,不是很委婉很具有說服力,但是在21世紀的中國,再看看我們國家的現狀,我們是急需有學識的仁人志士的!而且也只有有學識懂技術的人才會被社會接受,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事實,雖然讀書很辛苦,我們也無法...
生活在北方草原的蒙古族是如何崛起的
譚維維 如果有來生 詞 高曉松曲 格非 演唱 譚維維 以前人們 在四月開始收穫 躺在高高的谷堆上面笑著 我穿過金黃的麥田 去給稻草人唱歌 等著落山風吹過 你從一座叫 我 的小鎮經過 剛好屋頂的雪化成雨飄落 你穿著透明的衣服 給我乙個人唱歌 全都是我喜歡的歌 我們去大草原的湖邊 等候鳥飛回來 等我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