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把彗星叫做什麼星

2021-07-02 13:32:12 字數 6441 閱讀 8311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古代的人們經常把彗星與地球的災害聯歡系在一起,認為彗星是“災星”,常給地球帶來災難(如**,海嘯等),

2樓:瀟湘婉兒

【彗星襲月】彗星俗稱掃帚星,彗星襲月即彗星的光芒掃過月亮,按迷信的說法是重大災難的徵兆。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把彗星叫作掃把星。

原因:這個詞最初**於彗星,因為彗星運動的時候後面好像有個尾巴,形狀象掃把,故得名為掃把星。

史料記載:

在《天文略論》這本書中介紹西方科學近代太陽系學說時,書中寫道:“天文之學,由來久矣,然古人皆謂天圓地方。”此“古人”當包括中國人,“天圓地方”明顯是中國的傳統觀念。

在介紹彗星時,書中寫道:“彗星為怪異之星,有首有尾,俗象其形而名之曰掃把星。 ”同時與“掃把星”類似的詞語還有“掃把佬”“掃把眉”“掃把頭”等。

4樓:言之午

彗星是繞太陽執行的一種質量較小的天體,呈雲霧狀的獨特外貌。彗星包括彗發、彗核、彗尾三部分。彗尾是彗星離太陽近時,彗發變大 ,太陽風和太陽的輻射壓力把彗發的氣體和微塵推開生成的,形狀好象一把大掃帚,所以在中國民間又把彗星叫做“掃帚星”。

“星孛”是我國古代對彗星的稱呼,此外還有蓬星、長星等稱呼。多用於書面。

5樓:西門石橋

民間將彗星稱為 掃帚星。主要因為彗星形狀象掃帚。

認為是災星,可能與懼怕彗星撞擊地球有關。

彗星在古代詩詞中的雅稱

6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星孛”是我國古代對彗星的稱呼,此外還有蓬星、長星等稱呼。中國古代關於彗星的紀事也很早,最可靠的是古書《春秋》對出現於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的彗星記錄。

從魯文公十四年到清代宣統二年(公元2023年)止,史書對哈雷彗星出現的記載多達31次(哈雷彗星繞太陽執行的平均週期是76年,因此大約每隔76年它將出現一次,2023年它再次出現),且記述詳盡。

除了離太陽很遠時以外,彗星的長長的明亮稀疏的彗尾,在過去給人們這樣的印象,即認為彗星很靠近地球,甚至就在我們的大氣範圍之內。2023年第谷指出當從地球上不同地點觀察時,彗星並沒有顯出方位不同:因此他正確地得出它們必定很遠的結論。

彗星屬於太陽系 小天體。 每當彗星接近太陽時,它的亮度迅速地增強。對離太陽相當遠的彗星的觀察表明它們沿著被高度拉長的橢圓運動,而且太陽是在這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與開普勒第一定律一致。

彗星大部分的時間執行在離太陽很遠的地方,在那裡它們是看不見的。

只有當它們接近太陽時才能見到。大約有40顆彗星公轉週期相當短,因此它們作為同一顆天體會相繼出現。

7樓:攸然天堂草

“星孛”是我國古代對彗星的稱呼,此外還有蓬星、長星等稱呼。

求古代奇異天象的名稱,滿意的再加50分

8樓:tao睡不著

1、熒惑守心

“熒惑”是指火星,由於火星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因此我國古代稱它為“熒惑”。但火星無論在東方或是西方都被認為是戰爭、死亡的代表。

熒惑又名赤星、罰星、執法。又視火星在東方叫懸息,在西方為天理,在南方為火星。歷史上所有實際發生過的“熒惑守心”天象共38次。中國史籍中全部 “熒惑守心”記錄共23次。

2、五星連珠

五星連珠,也叫“五星聚”。古代用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時出現在天空同一方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常發生,所以古人曾認為它是祥瑞之兆。

3、日食

日食,又叫做日蝕,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在民間傳說中,稱此現象為天狗食日。

日食只在朔,即月球與太陽呈現合的狀態時發生。日食分為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全環食。觀測日食時不能直視太陽,否則會造成短暫性失明,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永久性失明。

4、月食

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指當月球執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

在漢朝時,張衡就已經發現了月食的部分原理,他認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把太陽的光擋住了,“當日之衝,光常不合者,蔽於地也,是謂暗虛,在星則星微,遇月則月食。”

5、彗星

我國很古代就有彗星記事,並給彗星以孛星、長星、蓬星等名稱。最可靠的記錄,開始見於《春秋》:“魯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

”魯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年,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哈雷彗星記錄。

哈雷彗星繞太陽執行平均週期是七十六年,出現的時候形態龐然,明亮易見。從春秋戰國時期到清末的二千多年,共出現並記錄的有三十一次。其中以《漢書·五行志》漢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記載的最詳細。

參考資料:

9樓:再給我三刀吧

《天官書》是最早的一部(雖然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天文氣象雜佔》比《天官書》時代更早,但其中只有影象,而文字卻全系星佔條文,並無天象本身的描述,除了彗星外,其他是很難判別的。另外,在《開元佔經》中雖有一些石氏和甘氏的有關片斷,但它們是否都是戰國時代石申、甘德的遺文,還很難說)。

《天官書》記載的奇異天象名稱共有20多個。從對它們的具體描述來看,大體上有以下幾類:

1.彗星《天官書》中記有天棓、彗星、天欃、天槍四,那都是具有直而長的彗尾的彗星。有蚩尤之旗,那是尾巴特別彎曲的彗星。有五殘星,那是有五條彗尾的彗星,等等。

2.大流星和隕石 有的大流星,由於氣流的影響,它的餘跡會發生扭曲變化,人目看來就好象蛇行一樣,稱之為枉矢。

有的流星體很大,它們能進入到低層大氣,形成火流星,最後墮入地面,造成很大的隕石坑,隕石形如狗,因稱之為天狗。有的火流星未墮到地面就**毀滅了,如果它們發生在白晝,人們看不到(或注意不到)它們的亮光,而只聽見它的**聲,這就是《天官書》中說的天鼓。關於一般墮落地面的隕石,《天官書》稱為墜星。

3.極光《天官書》中記載了多種極光現象。燭星:

一種象火炬形狀的極光。卿雲:若煙非煙,若雲非雲,是一種無定形的彌散光面型極光。

天開:在黑夜的天幕上突然出現一條光帶,好象天開裂了一樣。還有歸邪、旬始等,都是各種形狀的極光。

4.黃道光《天官書》關於格澤星的描述就是一幅黃道光影象的寫照,“如炎火之狀,黃白,起地而上,下大上兌(銳)。”在太陽系中存在許多塵埃粒子,它們主要分佈在黃道面及其附近。

太陽光照在這些塵埃粒子上,再反射出來,被人們觀測到,就成為黃道光。它的影象就如上述格澤星的描述。因為它很微弱,所以很難觀測。西方是在十七世紀由法國天文學家開始觀測的。

因此,司馬遷在公元前一世紀的描述不能不使人感到驚奇。

5.新星和超新星它們絕大多數是原來暗得肉眼不可見的恆星,忽然亮度增加幾千乃至幾萬倍,人們就看到天上新出現了一顆星,因稱新星。有的會增亮幾千萬乃至幾億倍,就稱為超新星。

新星和超新星的亮度後來又慢慢降下去,逐漸消失不見。

古人因稱之為客星。有的客星很亮,受大氣衍射的作用,看上去好象射出許多光芒,古人因而又稱為孛星。這兩種名稱在《天官書》裡都有記載,但奇怪的是未作定義性描述。

由於彗星也具有出現後又消失的現象,有極少數彗星也會向四周所有方向噴 射出氣體,因此古人也把彗星稱為客星或孛星。精細如司馬遷,居然未能從運動或不運動來區分彗星和新星、超新星,這是非常遺憾的事。

除了上述這些奇異天象名稱的介紹外,《天官書》中也有一些天象的記錄。但這些記錄極為粗略,無法具體確定其發生的日期乃至年份。從這一點來說,《天官書》的意義不是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記錄,而是開創了一個在紀傳體史書中有專門篇幅儲存天象記錄的先例(至於準確的天象記錄則在《史記》的一些本紀和年表中有所記載)。

10樓:

1 熒惑守心

熒惑守心

(漫談中國古代天文)

最近,只要是晴朗的夜晚,向星空看去,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一顆紅色的亮星閃耀在天際,它就是火星(mars)。

「火星」這個眾所皆知的名字事實上並不是這顆行星最早的名字,它最初的名字稱為「熒惑」。火星由於軌道呈明顯的橢圓形,與地球的距離變化很大,因此亮度也忽明忽暗,所以稱之為「熒」;又因為它的軌道位於地球外側,執行速度比地球慢,由地球看去它不但在眾星之間移動,速度有快有慢甚至還會逆行,所以稱之為「惑」:加起來就成了「熒惑」了。

至於「火星」這個名字則是從漢朝流行「五行」說後才用上的。在天文學史中可以發現:在所有古代文明中,天文與占星是不分家的,而火星這麼明顯的亮星自然就成了焦點所在,可是它可不是什麼吉兆哦!

火星的紅色不僅讓人聯想到火光,也讓人想到鮮紅的血、戰爭,所以古希臘人把它當作戰神mars,中國的術家把它和殘賊、疾、喪、飢、兵等惡象相關連。《史記》中就有說到:「熒惑為孛,外則理兵,內則理政,故曰:

『雖有明天子,必視熒惑所在』」顯示古人相當重視熒惑的位置觀測,而在歷代的歷書中,火星(和其他行星)的執行**都是相當重要的部分。

往夜空看去,在火星的附近還有另外一顆紅色的亮星(雖然沒有火星那麼亮),它是天蠍座的心臟,中文名字叫做「心宿二」或「大火」,屬於二十八宿中的心宿。二十八宿是中國星官(相當於西方的星座)的名字在甲骨文中就有記錄,而在戰國時代石申和甘德所記載的星錄中就已完備了。中國古代將整個天空(主要是北天球)分成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共三十一個區域。

北極天頂的部分分成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都是中國北方所看到「拱極星」(永不落到地平面下的恆星)。中國古代觀星非常重視北極星,論語中就有:

『子日:「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眾星拱之。」』,北辰就是北極星了。

而靠近赤道則分成四象(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二十八宿,大致上月亮每天過一宿。心宿就相當於青龍的心臟部位,總共有三顆星,**的就是「心宿二」了。標示恆星位置的方法就是用二十八宿表示經度,距北極角度表示緯度和現在天文上慣用的赤經、赤緯座標系統大致上是一樣的,但是圓周是分成365又1/4度,也就是太陽平均每日移動的角度。

至於「大火」這個名字又和它的顏色有關,心宿二是一顆紅巨星,因為是紅色的,所以就叫「大火」了。這個名字起源很早,尚書堯典中有云:「日永星火,以正仲夏」,詩經也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句子,這都是指「大火」這顆星。

由於火星與心宿二都是顯眼的紅色,又都在黃道面上,平均每兩年多就會接近一次,因此自古即受到矚目。如果火星只像一般時候順行(由西向東)經過心宿二附近(這時稱為「熒惑在心」)還沒多大的關係,但是如果正好是「火星衝」的時候那就「代志大條」了。就像下頁圖(一)所顯示,當靠近火星衝時,星在恆星間的運動會由順行(由西向東,圖中1~3)逐漸變慢(留,圖中3),然後變成逆行(由東向西,圖中3~5),留(,圖中5),再回到順行(圖中5~7),這就叫「守」。

如果這時候剛好火星在心宿附近徘徊不去的話,就稱為「熒惑守心」了。

古代的人對這種現象常視為不祥,如巴比倫楔形文字曾記載如果火星退行到天蠍座,則國王應加強小心戒備,不宜冒險離開皇宮。而在我國「熒惑守心」更是大大的不祥!心宿三星其**大星代表天王(即皇帝),前後星則分指太子及庶子,北周《靈臺祕苑》中就說:

「若天下有變,心星見不祥。」。火星原已代表動亂、死亡,而在心宿徘徊更是糟透了!

《史記》中即雲:「火犯守房、心,王者惡之也」,而唐朝《開元佔經》更蒐集了之前的「熒惑守心」佔如「黃帝佔曰:熒惑犯心,戰不勝,國大將鬥死;一曰主亡」、「海中佔曰:

熒惑犯心天子,王者絕嗣;犯太子,太子不得代;犯庶子,庶子不利。」、「石氏曰:熒惑守心大人易政,主去其宮」…等洋洋灑灑

四、五十條,都是大凶之兆。

2 五星連珠

五星連珠,也叫“五星聚”。我國古代用以表示水、金、火、木、土五行星同時出現在天空同一方的現象,也就是五星處在同一條直線上。這種現象不常發生,所以古人曾唯心的認為它是祥瑞之兆。

後人推廣到只要五行星各居一宮相連不斷時就叫做“連珠”。

清代欽天監縮小其範圍,規定五行星的黃經相差小於45度時才叫“連珠”。

面對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同現夜空的少見天象,有人稱之為“五星連珠”,這是不妥的。廣東天文學會的專家認為:傳統所說的“五星連珠”是以地球為中心,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位於太陽的同一側,其張角小於60度,並能被肉眼觀察到。

五星連珠張角越小越難得、越小越好看。而這次“五星連珠”,張角為135度,橫跨四分之三的天空。因此,只能叫“五星同現”。

如果說橫跨四分之三天空的五大行星也算“五星連珠”,那麼,今年就有兩次“五星連珠”,其中第二次出現在12月30日。屆時,我國及其北半球各地都可在日出前目睹到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同現在晨空裡。向前追憶,2023年5月5日發生過五星連珠,其張角為40度。

2023年11月30日也發生過五星連珠,其張角為100度。

五大行星中,金星、火星、土星出現在西方的地平線上,木星則懸掛在和地平線呈30度角的天空上,而水星也正在逐漸靠攏。五大行星將按照水、金、火、木、土依次排列,由高到低連成一條線,古時稱為“五星連珠”。由於五顆星都是大行星,亮度較高,人們用肉眼就可以清晰地看到。

舜帝即位時,天象現五星連珠, 該年定位甲子年. 為干支紀年法的開始. 五星連珠星象素來被認為是吉瑞之兆.

人本乎天地,天地之變遷必定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人的生活. 古人有此說法足見有大智慧

天文學家計算出歷史上曾經三次出現五星連珠.第一次是唐高祖武德二年,司天監觀測到五星連珠。但是史學家為了讓後人覺得唐高祖即位順應天意,就把五星連珠出現的年份從武德二年改為武德元年.

第二次是武則天當政的第一年,第三次韋后當政時期,司天監都觀測到五星連珠現象.但是史官沒有記載。因為如果記載了,就會讓人覺得韋后與武則天當政都是順應天意的,這與封建禮教相悖.

中國古代星象中的邪星有哪些,中國古代史上有哪些神秘的星象?

二十八宿名諱 角木蛟 柏林 鬥木貌 楊信 奎木狼 李雄 井木犴 沈庚 牛金牛 李弘 鬼金羊 趙白高 婁金狗 張雄 亢金龍 李道通 尾火虎 朱招 室火豬 高震 觜火猴 方貴 翼火蛇 王蛟 箕水豹 楊真 壁火輸 方吉清 參水猿 孫祥 軫水蚓 胡道元 女土蝠 鄭元 胃土雉 宋庚 柳土獐 吳坤 氐土貉 高丙...

中國古代什麼代表珍惜和愛情啊,中國古代什麼代表珍惜和愛情啊?

中國古代男子總是把隨身攜帶多年的玉佩送給自己喜歡的人,來代表自己的愛情或者作為定情信物,而女子則一般是手帕,也有送髮飾例如簪子的,一般都是送那種跟隨自己多年貼身的物件 蓮子阿,諧音 怜子 不是有句詩叫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麼 頭髮,女子送男子自己的頭髮就是表示對他有意思 象徵愛情的花朵是什麼花?...

為什麼中國古代把數學稱為算術

在我國古代,算 指一種竹製的 計算器具,算術 是指操作這種計算器具的技術,也泛指當時一切與計算有關的數學知識。算術 一詞正式出現於 九章算術 中。在隋唐時代,國家成立了培養天文家和數學家的專門機構 算學 它相當於現在大學裡的數學系,教學用書有 孫子演算法 五曹算經 九章算術 等算術書。說簡單點吧,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