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厚又藍
1位粉絲
嶽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約958年)智睿等二僧辦學。北宋開寶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嗣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2023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絃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
嶽麓書院自創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而聞名於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見山長周式,頒書賜額,書院之名始聞於天下,有“瀟湘洙泗”之譽。南宋張式主教,朱熹兩度講學。
明代中後期,明世宗御賜“敬一箴”,王陽明心學和東林學派在此傳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愛國主義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學,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別御賜“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額。
嶽麓書院佔地面積21000平方米,現存建築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主體建築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分為講學、藏書、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連線,合為整體,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氣勢恢巨集的壯闊景象。
除建築文物外,嶽麓書院還以儲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於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書“嶽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嶽麓書院學規碑”等等。
2樓:匿名使用者
嶽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約958年)智睿等二僧辦學。北宋開寶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嗣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2023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絃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
嶽麓書院自創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而聞名於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見山長周式,頒書賜額,書院之名始聞於天下,有“瀟湘洙泗”之譽。南宋張式主教,朱熹兩度講學。
明代中後期,明世宗御賜“敬一箴”,王陽明心學和東林學派在此傳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愛國主義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學,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別御賜“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額。
嶽麓書院佔地面積21000平方米,現存建築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主體建築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分為講學、藏書、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連線,合為整體,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氣勢恢巨集的壯闊景象。
除建築文物外,嶽麓書院還以儲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於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書“嶽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嶽麓書院學規碑”等等。
3樓:匿名使用者
嶽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嶽麓書院始建於北宋初期。北宋開寶六年(973),朱洞以尚書出任潭州太守,鑑於長沙嶽麓山抱黃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靜環境,接受了劉鰲的建議,在原有僧人興辦的學校基礎上建立了嶽麓書院。初創的書院分有“講堂五間,齋舍五十二間”,其中“講堂”是老師講學道的場所,“齋堂”則是學生平時讀書學習兼有住宿的場所。
嶽麓書院的這種中開講堂、東西序列齋舍的格局一直流傳至今。
宋太宗鹹平二年(999),李允則任潭州太守,他一方面繼續擴建書院的規模,增設了藏書樓、“禮殿”(又稱“孔子堂”),並“塑先師十哲之像,畫七十二賢”;一方面積極取得了朝廷對嶽麓興學的支援,以促進書院的更大發展。鹹平四年(1001)朝廷首次賜書嶽麓書院,其中有《釋文》、《義疏》、《史記》、《玉篇》、《唐韻》等經書。當時書院學生正式定額六十餘人。
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經學家周式擔任山長主持嶽麓書院後,書院得到迅速的發展,學生定額愈百人,周式本人還得到宋真宗的召見和鼓勵。到南宋的乾道年間,嶽麓書院達到鼎盛時期。著名理學家張木式主持嶽麓書院,他以反對科舉利祿之學、培養傳道濟民的人才為辦學的指導思想。
在教學方面,提出“循序漸進”、“博約相須”、“學思並進”、“知行互發”、“慎思審擇”等原則;在學術研究方面,強調“傳道”、“求仁”、“率性立命”。從而培養出一批如吳獵、趙方、遊九言、陳琦等經世之才的優秀學生,湖湘學派多數學者也在嶽麓書院學習過。一時間,大批遊學的士子前來書院研習理學問難論辯,有的還“以不得卒業於湖湘為恨”,當時的嶽麓書院成為全國聞名的傳習理學的基地。
南宋淳熙七年(1180),張木式去世後,朱熹、真德秀等人對嶽麓書院的辦學和傳播理學,也表現出極大的熱忱。朱熹還將《白鹿洞書院教條》人微言輕正式的學規,頒於嶽麓書院。
從元、明至清初,由於戰亂,嶽麓書院曾兩度遭到焚燬,後來雖然得以重建和恢復,已不復舊觀。清初。書院被禁。
後康熙為了表彰理學,放寬書院政策。康熙二十六的(1687)御書“學達性天”匾額,並以十三經、二十一史、經書講義等遣送至嶽麓山,乾隆九年(1744)又御書“道南正脈”匾額送至嶽麓山,嶽麓書院又得以復興。復興後的麓書院,除了對齋舍屢加擴建外,其書院性質也由民辦而逐漸演化為官辦。
隨著乾嘉考據學的興起,嶽麓書院往往由從事詁經考史的著名漢學家主持,學習的內容也由理學轉向經史考證,特別是在王文清主院期間,更以“群經教授諸子”。此後羅典任山長,“唯以治經**,啟誘後進”。道光年間巡撫吳榮光在嶽麓書院增設“湘水校經堂”,專以研習漢學為主。
嶽麓書院的最後一任山長是王先謙,他是清末湖南著名的經學家。
清代的嶽麓書院,集聚了一代常識博洽、德高望重的大師,培養出諸如王夫之、陶樹、魏源、左宗棠、胡林翼、曾國藩、郭嵩濤、李元度、唐才常、沈藎、楊昌濟等著名的湖湘學者。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在新政之議的呼聲中,延續了近千年的嶽麓書院正式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2023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絃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
嶽麓書院自創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而聞名於世。
湖南大學為什麼被稱為千年學府?
4樓:匿名使用者
答:是;
湖南大學的前身是 “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約958年)智睿等二僧辦學。
北宋開寶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立嶽麓書院。
嗣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
2023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絃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
5樓:匿名使用者
嶽麓書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唐末五代(約958年)智璿二僧辦學。北宋開寶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潭洲(現長沙)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後來,經過宋元明清各朝代,至清末的光緒29年(1903)改名為湖南高等學堂。
爾後相繼更名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2023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絃歌不絕,故稱為千年學府。
6樓:
別相信這些,都是從歷史書中招找出來的然後瞎扯出來的,其實根本都沒這回事。湖大隻是把嶽麓書院買下來而已!
7樓:曖昧
那不一定,或許是接近千年,也或許是真有千年!
泰山為什麼號稱五岳之尊,泰山為何被稱為五岳之尊
泰山地區早在遠古時代 就已經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時代就已成為中國最早的名山,成為五岳之首。泰山實際海拔高度並不太高,在五岳中次於恆山 華山,僅佔第三位。與全國的許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項背。但它為什麼成為赫赫於古今的 五岳之長 五岳獨宗 而獨享盛名呢?這要從泰山的地理環境和原始宗教談...
胡楊林為什麼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
怎麼可能,這明顯是誇大了的。原文說的是在沙漠裡面的胡楊,在沙漠那麼乾旱的環境下,沒多少細菌,即使是人的屍體也不會腐爛,會成為乾屍 木乃伊 更別說胡楊了。如果把胡楊種在熱帶雨林的,你看看它倒了以後,不到一年就朽爛光了。這個是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的。胡楊是新疆最古老的樹種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極度乾旱的新疆塔...
為什麼老鷹是千里眼,老鷹為什麼被稱為「千里眼」?
這是老鷹的眼部結構比較獨特的緣故。人類的每只眼睛裡的視網膜上,都有乙個凹槽,叫做 凹,而老鷹眼中的 凹卻有兩個。這兩個 凹的作用不同,其中的乙個專門用來向前方看,另乙個則專門用來向側面看。這樣,老鷹的視覺範圍就寬得多,能兼顧前方和側面。除此以外,老鷹的沒個 凹內用於看東西的細胞也比我們人類的多出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