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挽弓當挽強
如今關於清朝時期的電視劇和書籍可謂多不勝數,但這些內容講述的不是後宮妃嬪們的宮鬥,就是帝王將相的文韜武略。關於普通人的生活場景卻很少會有涉足。那麼在清朝時期,佔全國人口五分之四以上的農村農民真實生活又是怎麼樣的呢?
清朝作為一個農耕帝國,農民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又非常不起眼的角色。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文盲,並不懂儒家的那一套學說。但他們在自己的圈子中又是有責任心,盡職盡責,懂得禮義廉恥的人。
中國農村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各種道德準則早已根植於大多數農民的內心。此外,民間傳說、迷信以及佛教、道教的教義也對農民日常規範形成重要約束。
大多數清朝農民一輩子都生活在固定的圈子中,方圓幾十裡往往就是他們出行的最遠距離。一個普通的村子大約有數十戶到上百戶人家。為了能夠和其他村子的農民互通有無,一般在十二至十八個村子的中間地帶會形成一個集鎮。
集鎮離農村的距離都不會太遠,步行可以直接到達。集鎮的趕集日一般以十天為一個週期,周圍各村的農民將自家的農產品或手工製品拿到集鎮上**,同時也從集鎮上的其他農民手中購買自家所需的物品。
相鄰集鎮都會把趕集日錯開,這樣有利於農民在各集鎮之間來回趕集。而對那些以交易為生的挑貨郎和行商來說,這樣的日程安排也讓他們不會錯過任何一個趕集日做買賣的機會。
集鎮是大多數清朝農民眼中最熱鬧、最繁華的地方。這裡有茶館、有寺廟,還會在節日舉辦燈會。人們在集鎮上可以遇到大部分周圍其他農村的人。
由於許多村子都是同族聚居,所以家中有到婚配年齡的農戶還需要通過集鎮上的媒人到外村去找新娘,因此集鎮也承擔著類似於今天婚姻介紹所的功能。此外,集鎮人員比較複雜,農民在這裡有可能會遇到官府中的代表,也有可能會遇到一些祕密組織(如天地會、白蓮教)的成員。
清朝時期的最基層行政單位是縣,因此就有了“皇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的說法。宗族是受清朝法律承認的地方自治組織,一般由族內德高望重者擔任族長。族長擁有很大的宗法權力,基本上族內的一切事務都由族長主持和決斷,法律也總是維護族長的權威。
宗族承擔著許多基層社會功能,比如為族內的兒童開辦私塾;為族內成員安排婚喪儀式;解決族內成員的家庭糾紛,不讓矛盾發展到牽動官府。當地方上發生動亂時,族長還可以組織地方民團進行防禦。
此外,在清朝的農村社會中,長者代表著權威,對年輕人對長者不敬將會受到嚴懲。兒子如果敢違抗父母之命,父母可以對其施加任何處罰,甚至包括將兒子處死而不用承擔法律責任。所以這種父母的權威和子女的孝順是絕對關係。
在理想狀態下,清朝農民世世代代就生活在這樣一種圈子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一旦天災或是兵禍降臨,這種樸素的農耕生活就會被打亂。如果秩序沒有得到及時恢復,純樸的農民也很可能會變成最容易受到煽動的危險分子,從而危及帝國的安全。
因此當災難發生時,清朝皇帝往往會第一時間派欽差大臣前往地方去賑災,並免除該地區的稅賦,以期望儘快消除災難帶來的負面影響。
2樓:狂拽一條街
大多數清農民一生都生活在固定的圈子裡,幾十英里通常是他們旅行的最長距離。在一個普通的村莊裡,大約有數十至數百個家庭。為了能夠與其他村莊的農民進行交流,通常在12至18個村莊的中間形成一個集鎮。
3樓:個非凡哥
清朝農民的真實生活跟現在的農民應該是差不多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很多都融入了漢族在北京或者說東北一帶生活
5樓:晨暮老師
就是正常的農耕生活,日子比較清貧,但也還可以。
清朝農民的真實生活是什麼樣?皇權不下縣,縣以下誰說了算
清朝雖然人口增多,也因為沒了人頭稅,百姓生活好很多,但是,在清朝,皇權是無法控制底層人民的,因為對於村民來說,宗祠的長者才是最有話語權的。清朝減免了農民的賦稅,農民的生活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舒適的,縣以下就是村里的長老以及輩分大德高望重的老人說了算。大都數農民都是文盲,他們把禮義廉恥深記於心,生活圈子比...
清朝人真實的生活世界是什麼樣,清朝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是什麼樣的
乾隆時bai 期有這樣一首民謠 du 公公糊燈zhi籠,婆婆撥牙蟲,兒子dao做傭工,媳婦做裁縫專,一家無閒屬口,還是一樣窮。這民謠通俗易懂,說的是有一戶人家,總共有四口人 公公 婆婆 兒子 媳婦,按現在的說法這家人充分就業,個個有工作,沒有乙個吃閒飯的。但是,儘管沒有乙個吃閒飯的,還是逃脫不了貧窮...
施工員在工地的真實生活是什麼樣的
住活動房 彩鋼房,永遠是施工員們的 家 帶著行李,住進彩鋼房,耳邊機械轟鳴 工人三五成群的路過並且投來異樣的目光的時候,潛意識裡會產生一種不合理和一種情緒,一種惆悵,作為剛畢業的學生,說不出這種不安來自 我是房建的施工員,工地的生活一般就是指住在工地上的活動房,生活一般就是 工地,活動房,下班時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