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優勢是什麼,中國在經濟方面有什麼優勢

2021-05-14 14:15:37 字數 5420 閱讀 3894

1樓:歲月就這麼說

中國的真正優勢在於其下一代 從中國的頂尖學府畢業、成為企業家的學生們。這些孩子與他們的西方同齡人十分類似。他們聰明、積極、充滿抱負。

中國新一代行事幾乎不受限制。與他們的父母不同,這一代人有能力創新。

過去,中國畢業生力求進入西方跨國公司。而且由於忌諱失敗且新公司不太受社會尊重,家長們都不鼓勵孩子成為企業家。再也不會這樣了。

在企業家取得了成功和此前開張的技術公司賺取了鉅額財富的背景下,中國的年輕人有了榜樣。

每年從美國返回中國的千千萬萬受過高等教育的移民為中國的企業家生態系統提供了一大助力。這些回國的移民正在教導中國人如何建立矽谷式的公司。

2樓:匿名使用者

人口多,勞動力便宜。

3樓:幸福說

中國在未來全球化的優勢是什麼?

中國在經濟方面有什麼優勢?

4樓:阿樓愛吃肉

1、第乙個有利條件:大規模經濟體的優勢開始顯現,我過迴旋餘地比以前增大了,今天中國的經濟總量大大增加,工業化又在加快推進,所以我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在大大加強。

2、第二有利條件: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會在很長時期內繼續保持,我國是人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當然我們不是人力資源強國,是人力資源大國,這就使得我國在比較長時間內,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會有它特有的比較優勢。

3、第三有利條件:我國有利條件就是我國儲蓄率比較高,可以保障經濟較快增長對資金的需求,我國可以利用資金供給優勢有效整合國際優勢資源,但又不會對國外資本形成過渡的依賴,這是我們的優勢。

4、第四有利條件:我國的產業和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備,為我國加快發展提供了很多物質技術的支撐,我國這個產業體系,可以說我國有很多產品都是第一,全世界都是第一。

我國有很現代化的生產方式,有智慧型化的,柔性化的,整合化的生產方式都有,你到上海通用去看,生產線上各種車,不同品牌的不同型號的車在一條線上可以組裝,它可以通過計算機來控制。

5、第五個有利條件:我國經濟轉型加快也為經濟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我國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性調整,使國有經濟能夠發揮比較優勢的行業和領域,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來,集中到它能夠發揮比較優勢的這些領域。

包括基礎原材料,一些帶壟斷性的領域,帶自然壟斷性的這些領域,那麼我們進一步放寬這種電信、電力、金融、城市、公共事業、鐵路、航空、郵政這種壟斷行業的市場准入來加強它的競爭。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經濟新常態九大特徵:

1、從消費需求看,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徵,2023年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啟用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公升,必須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2、從投資需求看,經歷了30多年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後,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湧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3、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前國際市場空間擴張很快,出口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全球總需求不振,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轉化,同時我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4、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過去供給不足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乙個主要矛盾,2023年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公升級,企業兼併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慧型化、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徵。

5、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2023年以後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勞動力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6、從市場競爭特點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競爭,2014以後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範的市場環境。

7、從資源環境約束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2014以後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新方式。

8、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槓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症下藥,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9、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巨集觀調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係新變化,科學進行巨集觀調控。

5樓:此註冊正確

1.人口眾多的大國優勢

人口眾多曾是長期困擾中國經濟的最大障礙。在全球化背景下,這一劣勢正在向比較優勢方向轉化,這是乙個值得關注的動向。一方面,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可以長期維持低工資成本的優勢;另一方面,人口眾多,潛在市場需求巨大。

在資源全球重新配置過程中,廉價勞動力和巨大市場潛力吸引大量外資進入,尤其是隨之帶來的技術、管理知識和市場開發能力。這些稀缺要素與中國優勢的結合,是中國20多年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重要動因。自2023年加入wto,中國的對外開放步入乙個新階段,3年來的發展更充分顯示出中國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比較優勢:

(1)對外貿發展速度顯著加快。2023年中國進出口同比增幅僅7.5%,從2023年起中國外貿猛然提速。

2023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增長21.8%,2023年增長37.1%,2023年增長35.

7%,3年間外貿總額翻了一番,全年外貿總額達1.15萬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德兩國的世界第三大**國。2023年全球進出口商品**總額為15.

2萬億美元,其中美國為13%,德國為9%,中國不到6%,2023年中國將達7%左右。按照近3年的增長速度或稍低一點,在今後幾年中,中國將在**總額上超過德國,在出口總額上超過美國,2023年後不久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這一**是建立在中國經濟有很高的外貿依存度之上的,2023年中國進出口**將達gdp的70%左右,遠遠高出美國、日本、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大國,日本對外**佔gdp的最高年份只有36%。

在對外**迅速發展的同時,中國面臨著兩方面的挑戰:一是人民幣公升值壓力越來越大。由於人民幣公升值壓力在相當程度上是因近年來美元大幅度貶值所致,通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調整和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範圍的改革,這種壓力也不會對中國對外**構成實質性影響。

二是針對中國出口的保護主義有愈演愈烈之勢。儘管近年來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案例和涉案金額增速很快,如2023年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反傾銷、保障措施及特保立案59起,涉案金額比上年增長了178%。但涉案金額的絕對數相對中國出口來說並不算大,約為22億美元。

隨中國的積極應對和反**保護經驗的積累,也不會對中國內生的比較優勢構成根本性損害。

(2)直接利用外資迅速增長。自2023年中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突破500億大關以來,中國已連續2年成為世界上使用外商直接投資的第一大國。2023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06億美元,僅低於美國的1210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二。

由於中國利用外資的水平建立在勞動力成本低廉和潛在市場的巨大比較優勢基礎之上,只要經濟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在短期內將沒有國家能夠取代中國的地位。

2.勞動力成本的長期比較優勢

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中國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這早已是公認的事實。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優勢的長期性,這表現在兩個方面:

(1)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的低成本優勢將長期維持。東亞先期發展國家經驗表明,隨經濟增長和收入增加,這類產業很快會因工資成本上公升在國際間發生梯度轉移。由於中國勞動力供給潛力巨大,許多改革開放之初就已形成的產業,20多年後工資成本仍沒有多大變化。

直到最近兩年發達地區的「民工荒」才顯露出工資向上的壓力,距競爭力喪失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況且,這些產業在國內的梯度轉移和賦予農民工市民待遇的社會政策改革,將延緩工資成本上公升的過程。可以**,這種競爭優勢維持的時間大體與城市化程序一致。

目前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僅為40%左右,不僅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也低於人均gdp處於同一水平的國家,農村中仍積壓著大批剩余勞動力。假設城市化率達到80%時,剩余勞動力潛力釋放完畢,即使按照2023年以來城市化程序快速發展速度計算,即年均提高乙個百分點左右,由農村剩余勞動力支撐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力也能維持40年左右。

(2)中國在中高技能勞動力成本方面的優勢開始顯露。2023年代以來,由於就業壓力增大,以公升學為目的的中學教育和重視工程教育的高等教育體系的優勢逐步顯現,使中國在資本和技術密集的產業開始形成很強的競爭力。跨國公司大舉進入中國,一些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中心移往中國就是乙個明證。

歐盟委員會剛剛發表的2023年競爭力年度報告認為,過去中國商品一般集中在「***但技術含量低」的產品上,但現在中國已成為乙個「產品成本低但技術含量高」的國家,已對歐盟形成「一種挑戰」。目前,中國的這種優勢才剛剛顯露出來,隨高等教育的普及和職業教育的發展,高技術人才在工資成本上比較優勢將會越來越突出。中國從「製造業大國」成長為「製造業強國」只是時間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這一時期中高層次勞動者的工資水平呈上公升趨勢,人們擔心中國在這方面的競爭力將很快喪失的看法不無道理。但是,這主要是中國教育體系缺乏靈活性,不能及時反映勞動力市場供求變化所至:一方面,社會上積壓了大批渴求接受高等教育和提高勞動技能的學子;另一方面,因高等教育規模限制和職業教育體系落後,公眾受教育的需求和企業對低成本人才的需求又不能得到滿足,教育體系不能把潛在優勢迅速轉變為現實優勢。

2023年以來為擴大內需的高校擴招扭轉工資上公升趨勢,隨近兩年擴招學生進入就業市場,已開始拉低應屆畢業生的工資水平,顯現出中國在這方面的潛在競爭優勢。2023年全日制高校招生420萬,近2023年的108萬的4倍,高等教育在校生規模超過了2000萬人,毛入學率超過19%。目前高等教育發達國家的毛入學率超過50%,有重視教育傳統的中國在這方面潛力還很大,隨國民收入增加,這種潛力將逐步釋放出來。

各層次勞動成本的比較優勢,將使未來中國不僅在低層次產業具有極強競爭力,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中也具有很強競爭潛力,這是任何先期發展國家都未曾有過的情況。

3.巨大市場潛力的長期優勢

除廉價勞動力優勢外,同樣基於人口眾多的巨大的市場潛力是吸引外資及其稀缺性資源進入中國的另一重要原因。隨經濟長期高速發展和市場潛力的釋放,「用市場換技術」的策略有了實施基礎。跨國公司為搶占中國這個未來有可能超過北美和歐洲巨大市場,即使短期不能盈利,也要進入中國。

這種行為給中國帶來夢寐以求的高階技術、管理知識和市場開發能力,這些稀缺性資源與中國廉價勞動力的結合,使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分工體系重構過程中具有了極大的比較優勢。目前,中國的人均gdp剛跨過1000美元,市場需求的潛力還非常大。

中國要長期維持市場潛力巨大和勞動力成本方面的國際競爭優勢,除了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外,將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持續的城市化程序,這是今後需求持續擴張的主要源泉;二是教育體系調整和體制改革,以適應產業結構的公升級換代對勞動力素質提高的要求。由於在這兩個領域的發展與改革不能單單依靠市場化來推進,社會政策的改革和社會結構的重大調整對中國經濟長期增長將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

只要中國始終把自己的比較優勢主動融入到全球化程序中,經濟高速增長的潛力至少還有幾十年時間。

高中國防班是什麼,高中國防班有什麼優勢

國防班 按照 以中學為主 軍隊全程嵌入 軍地聯合培養 的思路開展學生培養工作。國防班 的學習 日常教育管理以學校為主 軍隊主要負責軍政教育訓練 軍事實踐活動,並協助校方共同做好招生相關工作。軍政訓練包括政治理論 軍事理論 軍事體育 軍事技能等4個方面,共有14門課程 98個學時訓練,將通過新生軍訓 ...

什麼是「實體經濟」,中國的實體經濟是什麼?

實體經濟是指bai物質的 精神的產du 品和服務的生產 zhi 流通等經濟活dao動。包括回農業 工業 交通通訊業 商答業服務業 建築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 文化 知識 資訊 藝術 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實體經濟始終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中國的實體經濟是什麼?1 實體...

中國經濟的引擎和支柱是什麼,中國五大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

引擎是第三產業既虛擬經濟領域,如房地產,消費投資。支柱依然是第二產業製造業。中國十二五規劃重點產業為 節能環保產業,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生物產業,高階裝備製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應該是製造業 國民第一產業 好吧,這個不是很會啊 目前而言 支柱肯定是投資,未來的引擎應為消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