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誅仙裡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是什麼意思

2021-05-04 11:43:49 字數 4495 閱讀 4845

1樓:匿名使用者

自古以來,很多人都批評老子這句話為陰險、刻薄,看事情太透徹。因為他們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無所謂仁不仁,生了萬物,又把萬物當芻狗來玩弄。這是對老子思想的誤解和曲解。

這裡的「芻狗」 ,本意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犧牲(因為用不起豬、牛、羊等大的犧牲)。隨著社會風氣的演變,人們漸漸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乙隻狗形來代替(就相當於後來在拜祀的時候,用面做的豬頭來代替真的豬頭一樣)。

芻狗做好以後,在還沒有用來祭祀之前,大家對它都很重視,碰都不敢隨便碰;等到舉行祭祀以後,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天地生了萬物,它沒有居功;天地給萬物以生命,它沒有自認為榮耀;天地做了好事,使萬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沒有條件。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更沒有想從萬物那裡取回什麼報酬。

而人之所以對萬物差,甚至人幫助了人,往往都附帶了條件,希望有所回報,是因為人的自私的觀念使然。所以,老子建議人要效法天地的「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的精神,養成這樣的胸襟。這是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真正意思。

  出自《道德經》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譯文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

聖人也是沒有仁愛的,也同樣像天地(對待萬物和芻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

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出自今本《老子》第五章。

傳說中的河上公(有人以為是漢文帝時人)有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天地生萬物,人最為貴。

天地視之如芻草、狗畜,不責望其報也。」「聖人」句注仿此。其意是說天地不講仁恩,只是任自然,將萬物看作草和狗。

王弼注:「天地任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為。

造立施化,則物失其真。有恩有為,則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則不足以備載。

天地不為獸生芻,而獸食芻;不為人生狗,而人食狗。無為於萬物而萬物各適其所用,則莫不贍矣。若慧(通惠)由己樹,未足任也。

」(據樓宇烈《王弼集校釋》,中華書局2023年版)王弼之意,也是以為天道任自然而已,並不加惠於物。而萬物各自有所用,如獸吃草,人吃狗之類。   名滿天下的胡適先生,其《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商務印書館2023年初版)中,有對《老子》這句話的解釋,提出了兩種說法:

第一種,就是王弼說,那就是將仁解釋為慈愛;第二種,則作了哲理上的推闡,說:   仁即是「人」的意思。《中庸》說:

「仁者,人也。」《孟子》說:「仁也者,人也。

」劉熙《釋名》說:「人,仁也;仁,生物也。」不仁便是說不是人,不和人同類。

古人把天看作有意志,有知識,能喜怒的主宰,是把天看作人同類,這叫做天人同類說。老子的「天地不仁」說,似乎也含有天地不與人同性的意思。   接著,胡適又說:

「人性之中,以慈愛為最普遍,故說天地不與人同類,即是說天地無有恩意。」這就把兩種不同的說法統一起來了。最後,胡適盛推他理解的老子的這個觀念,說:

「老子這一觀念,打破古代天人同類的謬說,立下後來自然科學的基礎。」   2023年,梁啟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前論第二章「天道的思想」附錄二「天道觀念之歷史的變遷」中,也認為老子的話表現了對天的信仰的動搖,開啟了後來荀子的天論思想。   鐘泰先生的《中國哲學史》第一編第三章有附文《〈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解》(商務印書館2023年初版),對此有所駁正。

雲:「吾統觀《老子》全書,知其說之出於穿鑿,未足據為定論也。」其下就從三方面來闡述:

首先,從語言上來看,所謂「仁者,人也」的說法,是求其語源,不是等義。「『人』字乃抽象名詞,非具體名詞也。故以人為仁之訓則可,而以人易仁則不可。

」而且依胡適之說,也只能說「非仁」,不能說「不仁」。何況此句之下又有「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之語,總不能理解為「聖人不是人」吧?其次,從《老子》全書來看,「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都是《老子》之言。

所以要認定老子打破天人同類的謬說,證據是不足的。再次,胡適之誤,是信了王弼關於「芻狗」的誤說。王弼之說,分芻與狗為二物,說天不為獸生草,而獸吃草;天不為人生狗,而人吃狗。

這裡含有天以萬物為草芥之意。實則芻狗是一物。《莊子·天運篇》載師金之言曰:

「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齋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意思是:

芻狗紮成而未祭獻時,用盒子盛著,上面用精美的繡巾覆蓋著,尸祝齋戒了來送它到祭壇上。等到祭獻以後,就廢棄了,走路的人就踐踏著它的頭顱和脊背,拾柴草的人就撿起來燒火)「以萬物為芻狗」是說將萬物看作芻狗,用時尊榮,用後即棄之如弊屣,順其榮華至衰敗的發展過程。這自然是不講仁恩了。

  應該說,鐘先生的說法是比較正確的。但是,芻狗到底是什麼,做什麼用,其生滅過程如何?鐘先生也沒有說清楚,如說芻狗就是芻靈之類。

在其所著《莊子發微》中還來說:「以茅草扎作人形,以殉葬,則謂之芻靈;以祭祀,則謂之芻狗。後世畫神像於紙,以竹為骨而張之,謂之紙馬,即芻狗之變。

紙馬非馬,知芻狗非狗矣。李頤雲:『結芻為狗。

』非也。……蓋自秦以後,芻狗之制已不存。故魏、晉間人已不知芻狗為何物,而各以其意說之。

不知狗之為言苟也,以其暫制而用之,故謂之苟,豈象狗形者哉?」(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版324頁)   實際上,「芻狗」就是扎草為狗形,疾疫時用於求福禳災,此時要文飾妝扮一番。祈禱之後,侍祭者可享用祭品,而芻狗即便棄置,人踏車轢,隨後就將它當做柴草,一燒了事。

我們看漢、魏、晉文獻中的記載,就可以明白。《淮南子·齊俗篇》說芻狗和土龍剛剛做好的時候,用青黃色來文飾,蒙上綺繡,纏著紅線,尸祝穿著純黑色的祭服,大夫戴著禮帽來迎送它們。等到用完之後,土龍不過成了一堆土壤,芻狗不過成了一堆草芥罷了,有誰看重它們呢?

許慎在其下注:「芻狗,束芻為狗,以謝過求福。土龍,以請雨。

」很顯然,芻狗就是用草紮成狗的樣子,土龍就是用泥土做成龍的模樣。芻狗是用來謝過求福的,土龍是用來求雨的。《說山篇》也說「芻狗待之而求福」。

《說林篇》又說:「譬若旱歲之土龍,疾疫之芻狗,是時為帝者也。」這就說得更清楚了,芻狗的乙個大用處,是瘟疫流行之時,用來祭神求福的。

這時,它的位置,儼然是帝王一般。自然,用後就扔了。芻狗祭祀之前,位置尊崇,極盡榮華,祭祀之後,立即廢棄,車轢火燒,已如上述。

而《三國志·魏志·周宣傳》說三夢來展現芻狗祭祀後的三個過程,也很有意思。說的是周宣善於占卜,有人就故意來考考他,說是夢見芻狗了,周宣說將會得到美食。不久出行,果然遇到豐膳。

後來又說,又夢見芻狗了,周宣說:「你要小心,會墮車折腳。」不久,果如其言。

第三次又說夢見芻狗,周宣說:「特別要注意呀,你家將失火。」家裡真的很快遭到火災。

問的人後來說:「其實我三次都沒有夢到芻狗,為什麼這麼靈驗呢?」周宣說:

「這是神靈讓你說的,和真夢沒什麼不同。」問的人說:「我三次都說夢見芻狗,為什麼結果很不同呢?

」周宣說:「芻狗,是祭神之物。祭祀初畢,祭品可以分人,所以得到美食。

祭祀結束,芻狗為車所碾壓,所以會墮車折腳。這之後,就要將殘碎的芻狗拿去燒火了,所以會失火。」(宣曰:

「芻狗者,祭神之物。故君始夢,當得餘食也。祭祀既訖,則芻狗為車所轢,故中夢當墮車折腳也。

芻狗既車轢之後,必載以為樵,故後夢憂失火也。」)   這些材料,將芻狗的形狀,所用的材料,用途,生住異滅(借用佛家語)的過程說得很清楚了。這個過程,是自然的過程。

用時顯貴,用後廢棄,天地萬物,莫非如此。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就是天地並不施仁恩,只是讓萬物如芻狗那樣走完自己由榮華到廢棄的過程而已。下文「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也是這個意思。

這裡,並沒有糟踐百姓的含義。   李偉國先生在《「人定勝天」語義的演變》一文(載《文匯報》2023年7月20日)中,又將《老子》的「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弗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今傳本第七十三章)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視作對待著的雙方,解釋說:

「天地不仁,亦猶《詩經》之『視天夢夢』。『天道善勝』,則猶《詩經》之『靡人弗勝』。……老子的這些話,應該是申包胥所熟知的,也可視為『人眾勝天,天定勝人』的乙個**。

」將「天地不仁」理解為天地之道閉塞,正理泯滅,雖然有宋代林栗《周易經傳集解》卷十二的話「方其未復也,天地閉塞,萬物摧殘,賢愚易其位,善惡乖其應,若無天理,惟人自為耳。故老耼氏有『天地不仁』之說,而申包胥有『人眾勝天』之語。方此時也,天地之心,何自而見哉」作依據,但林慄這樣的理解是在闡述自己的觀點,並不合《老子》原意。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最早將這句話加入**之中的是著名作者黃易,出現於《破碎虛空》和《覆雨翻雲》兩部作品中,蕭鼎極有可能是借鑑這裡。   而這句話也是蕭鼎著名**《誅仙》中的中心思想,就是道德經中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在這本**裡的解釋是,天與地是沒有感情的,不會理會人間的恩怨情仇,把人間萬物都當做草做的狗而已!   這句話是使《誅仙》成為了2023年最有名的網路**之一的原因之一。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是蕭鼎著名**《誅仙》中的中心思想,就是道德經中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這本**裡的解釋是,天與地是沒有感情的,不會理會人間的恩怨情仇,把人間萬物都當做草做的狗而已!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什麼意思

說得簡單點,就是上天對人都是公平的。無所謂,貴賤卑微,人的一生早有上天注定,人力不可逆天,否則將有報應。人再怎麼努力,改變的只是過程,而不是結果。都好厲害 兄弟我都趕不上槽啊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什麼意思 意思是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出...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什麼意思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出自今本 道德經 第五章。意思是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莊子說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不仁,是說天地無私,在天地看來,萬物都是一樣的,沒什麼區別。當颱風一刮,既要刮到我的家,也要刮到你的家。它要到那最豪華的富人家...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中那個芻字不唸zou嗎

不唸zou,念ch 芻狗 是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狗。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牲畜 因為用不起豬 牛 羊等大的牲畜 隨著社會風氣的演變,人們漸漸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乙隻狗形來代替 就相當於後來在拜祀的時候,用面做的豬頭來代替真的豬頭一樣 該句出自春秋時期老子 李耳 的 道德經 第五章。意思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