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的地位是什麼,中國戲劇的地位 影響及原因是什麼?

2021-04-23 23:20:02 字數 5459 閱讀 7646

1樓:漫閱科技

中國copy

的戲曲藝術源遠流bai長。戲曲電視劇集則du是傳統戲曲與現代電視聯zhi姻而產生的新一類藝術品dao種。它的誕生與發展使戲曲藝術插上翅膀,對弘揚傳統的中國戲曲藝術,促進戲曲藝術的重新振興意義重大,同時對發展富有民族特色的電視劇集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中國戲劇的地位、影響及原因是什麼?

2樓:百度使用者

最全面的。

中國戲曲的社會地位

3樓:匿名使用者

你要說的是小戲還是大戲?小戲是停留在民間的,大戲既可以在民間也可以上至宮廷

中國戲曲主要指什麼?

4樓:手機使用者

戲劇是綜合性藝術。中國古代戲曲與詩、詞、文、賦等文學體裁不同的是:戲曲既作為閱讀的文字存在(「案頭之作」),包括劇本的情節、結構、關目、宮調、曲牌、文辭、聲韻等方面;又有著複雜的藝術形式(「場上之戲」),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佈景、**伴奏等,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

因此,戲曲從萌芽到成熟是乙個漫長而複雜的歷史過程,中國戲曲被稱為「晚熟」的藝術。它發端於先秦兩漢,醞釀於隋唐,形成於宋金,繁榮興盛於元,發展演變於明清。直到今天,中國戲曲發展為以國劇——京劇為代表,由眾多地方戲曲組成的戲曲大家庭,仍然豐富著人們的文化生活,為大家帶來無窮樂趣。

而崑曲,也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人類藝術殿堂的瑰寶。

古代戲曲的起源

古代戲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被稱為世界三大戲劇藝術之一。同時,戲曲在我國文學藝術園地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們常說,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它們分別代表了各個時代最傑出的文學藝術成就。

元代是中國古代戲曲的**時代,但中國古代戲曲並非是元代乙個時期的藝術,它的萌芽、生長、繁榮,貫通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

中國古代戲曲的發展大體有兩條線索,一是從原始社會的巫術表演、西周末年的俳優滑稽表演到西漢百戲中的角抵戲,再到唐代的參軍戲,故事表演日漸豐富,逐漸成為戲劇的主體。另一條是由原始歌舞到漢魏隋唐的代面、缽頭、踏搖娘等歌舞戲演出,使得民間歌舞藝術獲得極大的發展,為戲曲宮調、曲牌、聲韻的成熟提供了有益的借鑑。宋金時期是戲曲發展的關鍵時期。

我們追述戲曲的源頭,往往要提及「優孟衣冠」。優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他是一名職業演員,與當時的楚相孫叔敖相識。孫叔敖生前為官廉潔,沒有積攢下什麼財產。

他去世前叮囑兒子,如果有一天家裡窮得過不下去了,就去找優孟想辦法。果然,孫叔敖的妻兒在他去世後生活貧困,他的兒子靠打柴為生。一天,孫叔敖的兒子路遇優孟,將自己的生活狀況和父親的遺言告訴了他。

優孟按照孫叔敖生前的模樣裝扮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排練,與孫叔敖生前的言談舉止一模一樣了,就去見楚王。楚王看到孫叔敖「重生」,非常驚訝,請他再來做宰相。優孟說,我要回家和老婆商量一下再說。

過了幾天,他答覆楚王說,我的太太說了,不能做楚國的相。楚王問為什麼,優孟說,你沒看見孫叔敖的先例嗎?生前為楚國辦了那麼多大事情,死後兒子靠打柴為生,又有什麼好處呢?

於是楚王下令,給孫叔敖的兒子許多封地,讓忠臣的後代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這就是為後人津津樂道的「優孟衣冠」的典故。

元代雜劇與體制

元代是我國戲曲繁榮興盛的時期。元代戲曲主要分為雜劇和南戲兩大類,二者各有自己的發展軌跡。元雜劇繼承了宋金雜劇、諸宮調等表演藝術的優點,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色。

南戲起源於溫州等東南沿海一帶,又叫「溫州雜劇」或「永嘉雜劇」。宋元南戲的代表作為「荊、劉、拜、殺」,成就最高的是《琵琶記》。由於南戲在元代前期處於發展的薄弱階段,還不能與雜劇一爭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學成就的是元雜劇。

元雜劇有完整的藝術形態,劇本主要由唱曲、賓白和表演三部分組成。在體制上,元雜劇以「折」為單位,一本通常為四折,個別也有一本五到六折的。此外每本還加有一場或兩場戲,稱為「楔子」,位置或在折前或在兩折之間,用來介紹人物、情節等。

每本在結尾時有一對或兩對對子,稱為「題目正名」,如「秉鑑持衡廉訪法,感天動地竇娥冤」。在**方面,元雜劇有嚴格的規定,一折戲只用一套曲子,由同一宮調的不同曲子組成,而且同一套曲子的排列順序也比較固定。元雜劇用北曲演唱,樂器主要使用琵琶等弦樂,風格豪放激越。

在角色設定上,元雜劇角色分為三大類:末類、旦類、淨類,一本戲中只由一人主唱,由正末演唱的戲稱為「末本戲」,由正旦演唱的戲稱為「旦本戲」。元雜劇中用「科範」來規定動作表情或指示舞台效果,簡稱「科」。

南戲的體制大為不同。不稱「折」而稱「出」,一般一部戲有幾十出,規模巨集大,能夠演出曲折的故事。一般由「副末開場」,介紹劇情大意。

**一般用南方的**,但在後期也吸收北方的**成分。演唱不限於一人,有獨唱、對唱、合唱、輪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他的動作表情和舞台提示叫「介」,不叫「科」。

南戲善於講述家庭和愛情故事,較少歷史、公案之作。

在元代近百年的時間裡,北雜劇創作風靡全國,作家雲起,湧現出一批成就卓著的戲劇作家和演員,劇本成千上萬,洋洋大觀。著名的劇作家有被譽為「元曲四大家」的關漢卿、鄭德輝、白朴、馬致遠等。關漢卿是元代最偉大的戲曲作家。

他的重要作品分別有《竇娥冤》、《單刀會》、《望江亭》、《救風塵》等幾十種。白、馬、鄭的《梧桐雨》、《漢宮秋》、《倩女離魂》也是膾炙人口的佳作。馬致遠還是寫散曲的高手,被稱為「曲狀元」。

而偉大的戲劇家王實甫創作了被稱為是「天下奪魁」的《西廂記》,成為元代戲曲最高成就的代表作。《趙氏孤兒》是紀君祥的代表作,很早就被伏爾泰等人翻譯到歐洲,為中國戲曲贏得了世界聲譽。

明清傳奇與唱腔

明清兩代,在通俗白話**獲得長足發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明清傳奇也迎來了古代戲曲史上的第二個高峰。戲曲到明清兩代分為雜劇和傳奇兩大類。雜劇雖然還有人寫作與演出,如著名作家徐渭的「四聲猿」(《雌木蘭》、《女駙馬》、《狂鼓史》、《玉禪師》),但已度過了它的**時期。

明清傳奇與宋元南戲一脈相承。《琵琶記》被稱為「傳奇之祖」,講述了乙個「三不從」的故事。而它的結構形式和藝術風格,也奠定了明清傳奇的基本格局。

明清傳奇薈萃了宋元南戲和雜劇的精華,成為明清時期主要的戲劇體裁。傳奇在明清兩代,在內容體制、舞台表演等方面都比南戲有進一步的發展,一直延續到清中葉乾隆後期,傳奇的表演才逐漸衰微,而代之以地方戲的興起。

傳奇創作的**時期是在明萬曆以後,名家輩出、佳作紛呈,出現了稱為明代三大傳奇的《寶劍記》、《浣紗記》、《鳴鳳記》和湯顯祖的傑作《牡丹亭》。除《牡丹亭》外,湯顯祖還有《南柯記》、《邯鄲記》、《紫釵記》,合稱「臨川四夢」。由於對戲曲文學、**的理解不同,明代劇壇出現了不同的派別,如崑山派、臨川派和吳江派等,著名劇作家有李開先、張鳳翼、周朝俊、呂天成、孟稱舜、馮夢龍等。

圍繞著《牡丹亭》的改編等問題,湯顯祖與沈璟等人了有關戲曲理論方面的激烈爭論,被稱做「湯沈之爭」。到清初更是出現了轟動曲壇的「南洪(公升)北孔(尚任)」兩位巨星,他們的代表作《長生殿》和《桃花扇》被稱為是清代戲曲的「雙壁」。

明中期由顧堅、魏良輔等藝人對四大聲腔(海鹽、餘姚、弋陽、崑山)的崑山腔做了改革,被稱為「水磨調」,低回婉轉,悅耳動聽。文人按曲填詞,崑腔唱遍大江南北,成為明後期以後主要的唱腔。到清乾、嘉時期,統治曲壇的崑曲進入宮廷,脫離人民群眾,逐漸被弋陽腔、秦腔、梆子腔、羅羅腔、二黃調等地方小戲所取代,這就是所謂的「雅部」與「花部」的對立。

現代京劇就是以二黃調為主,吸收了其他地方戲曲聲腔而形成的新劇種,至今仍活躍在戲曲舞台上。

明末清初還出現了一位著名的戲曲理論家李漁。在他的《閒情偶寄》中,有很多關於戲曲創作、表演等的精彩論述。

古代戲曲與**

我國古代戲曲在成熟過程中吸收了詩、詞、文以及民間歌舞、說唱技藝的成果,和**的血緣關係尤為親密。**和戲曲在許多方面是互相借鑑和滲透的。在內容上,唐宋傳奇和各種筆記**,成為古代戲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寶庫。

著名的如明代湯顯祖的「臨川四夢」有「三夢」是直接取材於唐人**:《紫釵記》本自《霍小玉傳》,《邯鄲記》本自沈即濟《枕中記》,《南柯記》本自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反過來,戲曲的故事情節對**的創作也有影響,如在《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等**出現之前,在戲曲舞台上就有大量的「三國戲」、「水滸戲」以及「取經戲」上演,它們直接推動了長篇**的誕生。

在藝術形式上,**和戲曲也都從對方吸取有益的養料完善自己,可以說是**中有戲曲,戲曲中有**。李漁就把**看作是無聲的戲曲,並將自己的**集定名為《無聲戲》。

有人把中國古代戲曲總結為以下幾個特點:

2.戲曲者,謂以歌舞演故事也。王國維說,中國戲曲的特點在於「以歌舞演故事」。

也就是說中國的戲曲是運用**化的對話和舞蹈化的動作去表現現實生活的,即用歌舞的手段表現一定長度的故事情節。因此,中國的戲曲是「歌劇」、「詩劇」,而非「話劇」。

3.離形取意,得意忘形。中國古代美學還講究「意境」。戲曲也是如此,許多因素都是寫意的,重「意」不重「形」。

5樓:鮑蘭商姬

京劇、崑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評劇、晉劇、漢劇、潮劇、閩劇、祁劇、河北梆子、安慶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

我國傳統戲劇的地位是什麼?

6樓:漫閱科技

(三)中國傳統戲劇的欣賞。我國的傳統戲劇有乙個特別的稱謂:「戲曲」

專,它在中華民族文化藝屬術史上,有著獨樹一幟的光彩。它與古希臘的悲喜劇、印度的梵劇一起,成為世界上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在人類的藝術寶庫裡,佔有獨特的地位。

中國戲曲在國際戲劇舞台中的地位是什麼?

7樓:呂屹

中國戲曲是世界戲劇的一部分,我們要發展中國戲劇,為世界戲劇的繁榮做出自己的貢獻,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豐富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

中國戲劇中的角色名字和地位、作用分別是什麼?

中國戲曲的作用

8樓:匿名使用者

戲曲在我國有悠久的傳承發展歷史。長期以來,戲曲都是中華文藝中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和受眾群體的藝術樣式。在中國歷史上,戲曲長期發揮著寓教於樂的作用,是廣大人民群眾獲取知識、學習歷史,接受道德倫理教化的重要方式。

戲曲來自民間,活躍在民間,影響著人民的情感、品德、思想、風俗,維繫著中華民族的認同與和諧。中國戲曲的地域性、多樣性也折射著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文明根性。豐富多彩的地方戲曲展示出中華文化和中國藝術的多姿多彩,滿足著人民多樣而豐富的文化需求,呈現著戲曲園圃百花齊放、春色滿園的精神文明景觀,也是人類文化中獨一無二的文化風景。

重視戲曲的傳承發展是尊重和維護人民文化權益的重要舉措,是尊重和維護文化多樣性、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

戲曲在我國人民文化生活和審美實踐中具有巨大的美學影響力。欣賞戲曲是中國人民千百年來流傳的審美風尚。愛美之心人人有之。

中國人民的美學趣味、美學愛好、審美習慣都凝聚和濃縮在戲曲的創造和欣賞中。戲曲中有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有中國**的律呂神韻,有中國舞蹈的動作姿態,有中國美術的意象圖式。戲曲舞台也是中國藝術家的搖籃,從古至今,英才輩出,劇作家、表演家、名角、流派,蔚為壯觀。

猶如西方文明中有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亞一樣,中國戲曲史上也有關漢卿、湯顯祖、譚鑫培、梅蘭芳等無數彪炳歷史、光耀世界的大家名家。中國戲曲是中國文化的偉大傳統,戲曲的傳承發展是弘揚中華文明的千秋大業。

中國戲曲的發展史中國戲劇的發展史?

一 先秦 萌芽期 在原始社會,氏族聚居的村落產生原始歌舞,並隨著氏族的逐漸壯大,歌舞也逐漸發展與提高。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還保持著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 儺戲 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 社火 秧歌 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著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

中國的戲曲的幾種,中國戲劇有哪幾種

一 中國戲劇五大核心 1 京劇 腔調以西皮 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被列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 越劇 有 第二國劇 之稱,汲取了崑曲 話劇 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3 黃梅戲 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4 ...

戲曲有幾種,中國戲劇有哪幾種

中國戲劇有 五大劇種 京劇 評劇 豫劇 越劇 黃梅戲。據統計,中國現存地方戲劇種有360多種。以戲曲的發源或流行省區劃分 序號 省份 曲目 1 北京市 京劇 北方崑曲 西路評劇 北京曲劇 2 河北省 河北梆子 評劇 絲絃 老調 哈哈腔 河北亂彈 武安平調 武安落子 西調 蔚縣秧歌 隆堯秧歌 定縣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