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兩句寫主客心情釋然後的放鬆姿態,又體現泛舟江上的愜意的兩句是

2021-04-02 06:23:48 字數 1133 閱讀 7680

1樓:自適居文化傳媒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2樓:暮靜雨

第五段,寫客聽

了作者的一番談話後,轉悲為喜,開懷暢飲,「相與枕版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權。照應開頭,極寫遊賞之樂,而至於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這篇賦在藝術手法上有如下特點:「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論抒情還是議論始終不離江上風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

通篇以景來貫串,風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輔之。作者抓住風和月描寫與議論。

《赤壁賦》中第一段寫"蘇子與客''月夜泛舟赤壁之樂.這種"樂"是通過什麼表現出來的

《前赤壁賦》和《後赤壁賦》所繪之景,景物特點,抒發情感,藝術手法分別是什麼?

前赤壁賦作者的情緒是如何變化,及其變化的原因

3樓:映雪狂士

赤壁之山水,樂其美也。先生於金秋之夜遊於赤壁,所見清風明月,甚合其懷。故有月出、窈窕之歌。

感其水平,露橫之美,茫然不似人間。而心現飄飄浩浩之念,如羽化而出世。此以赤壁之景引出「樂」也。

於是樂其中,展清歌。歌亦玄妙而有戀眷君子之意,獨聞「予懷」之嘆,「美人」之思也。故吹洞簫者得其意而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以悲音而感乎先生,並起下「愀然」之意。此以境遇引出嘆也。

於是以《短歌行》起意,以喻君子之不平也;以赤壁之景延之,以喻先生之遭境也;以魏武南下啟文,以開傷心之端也;以客嘆此生之渺小,以出朝暮之哀也;以水月之無窮,終以無可奈何也。此亦先生境遇而感,遂不知其所出。此以曹公之際遇而敘己悲也。

於是自解,乃以客所知水流逝、月盈虛,而點其所未知之水無窮、月不盡。以盈虛訊息之無窮,感於眼前之風月可樂,於我皆無盡也。一問一答,境界天地。

悲亦自悲,而答客之開闊景象,昭昭然如明月之光,播於九州而無盡藏也。悟風月之不死,此以天地之無盡以昭明胸襟也。

4樓:

在前赤壁賦中作者的情緒由樂到悲

赤壁賦的有關知識

前後赤壁賦的感情和內容的不同

赤壁賦的創作手法

蘇軾的赤壁賦寫於什麼時候,蘇軾寫《赤壁賦》的背景?

創作背景 赤壁賦 寫於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被貶謫黃州期間。赤壁賦是指北宋文學家蘇軾寫過兩篇 赤壁賦 中的 前赤壁賦 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篇,表現了作者的心靈由矛盾 悲傷轉而獲得超越 昇華的複雜過程。宋神宗元豐二年 1079年 因被誣作詩 謗訕朝廷 遭御史 入獄,史稱 烏台詩案 蘇軾因寫下 湖州...

蘇軾赤壁賦中的哪兩句用動植物設喻來表達對人生短暫個人渺小的感慨

是不是這句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軾在 赤壁賦 中感慨 人生短暫,很渺小 的句子是什麼?蘇軾在赤壁賦中感慨 人生短暫,很渺小 的句子是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蘇軾在 赤壁賦 中通過飛蟲和公尺粒寄託自己對人生之短暫,人之渺小的感慨名句是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

一句詩歌概括赤壁賦的主旨,簡析《前赤壁賦》的思想主題。

赤壁賦 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 文章通過泛遊赤壁的所見所聞,以及主客之間的相互辯駁,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曠達到陷於苦悶,又由苦悶到解脫的思想過程,表現了作者在 烏台詩案 遭到巨大的挫折後,雖身處逆境卻仍然熱愛生活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赤壁賦 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所寫的散文,分為 前赤壁賦 和 後赤壁賦 其中 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