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民族服裝是什麼

2021-03-30 15:21:52 字數 5021 閱讀 6284

1樓:揹著手噓噓

漢服,作為漢民族的傳統服裝,產生於五千年前,植根於華夏大地,更與漢民族血脈相連,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由漢服和漢族的歷史所決定的。

一 服飾產生的地理背景,是造成不同服飾體系之間差別的決定因素。

漢族服飾,產生於中原地區,其制式與中原的地理氣候等自然條件不可分割,且一直受其影響。漢族故土----華夏大地,地處溫帶,總體氣侯溫和,故其所形成的漢族服飾,遮蔽全身,無立領,大袖等等特徵與熱帶、寒帶等地有明顯區別。

例如:產生於較寒冷地區的滿族服飾,就與其有著顯著差別,如滿族服飾中出現的立領,窄袖就是當地人民為了抵擋嚴寒所特製,因此滿族服飾實際根本就是與漢族服飾淵源完全不同的服飾體系!將這兩種服飾體系混淆實際是對歷史的無知!

二 服飾的風格是與其民族文化思想不可分割。其中,對不同社會的哲學指導思想方向,直接影響到服飾的風格。以漢族服飾,皆為平面裁剪,不強調以服裝來刻劃人體曲線,這與西方的立體裁剪風格是完全不同的。

而類似的風格差異,不但也體現在繪畫、建築、**等領域,更體現在兩種社會背景下,人們的思維方式之中,同時也影響到科學等領域的發展。這實際是因為不同社會背景下人類世界觀和方**之間所隱含的差異的表觀體現。這種差異的產生,歸根到底,是由地理環境的差異所造成的人類社會形成初期的文化差異所決定,並由歷史一代代傳承演化至今。

(包括歷史較短的美國思想,實際也是有其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其根源與西方文明,尤其是希臘、羅馬文明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但與東方的華夏文明相關甚少。所以,今天世界流行的服飾,歸根結底,其主流設計思想是由西方創立的,與傳統的華夏文明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所以,將今天漢人所穿的服裝等同於漢民族的傳統服裝也是對歷史的無知。

三 服飾風格與其所屬民族的生活習性息息相關。例如古代文化較為先進,而政權相對穩定的農業國家,如古中國的特色服飾---即漢族服飾,以寬袍大袖為主,正是漢族人生活條件優越的表現。而相對落後且生活不穩定的游牧民族服飾,則多以靈活便利的制式為主。

而現代快節奏的工業社會,更以季節實用為服飾界的主導思想。所以,游牧民族服飾、現代服飾均無漢族傳統服飾風格的體現,更不能作為漢族傳統服飾的替代品進行概念性混淆。

四 服飾發展,與其所屬民族的文明程序互相影響。例如,華夏民族的農業(棉、麻、桑蠶業等)、輕工業(紡織業、印染、刺繡,甚至造紙等)都對服飾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中國某些朝代,將漢族的服飾工藝推向了頂峰,至今仍另世人嘆為觀止。而古代工農業(尤其是桑蠶、刺繡等)相對落後的西方社會,是無法匹敵的(更不要文明幾乎沒有開化的游牧民族了!

)並且我們可以看到,至今我國在這些領域中仍保持著領先優勢。這種優勢是與華夏文明的歷史分不開的。

五 由於服飾的差別存在的原因,民族服飾對於該族人民,不僅是其民族身份的標誌,也代表了對該族人民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更是對其民族的認同。而這種認同感,不僅是理性層次上的對本民族歷史的認識和對本民族傳統精粹的認可,更是感情層次上的精神追求,即是對本民族熱愛之情的具體體現。而這種熱愛之情,是建立在了解、理解其民族的歷史文化淵源和文明精髓的基礎上的,所以,不熱愛自己民族服飾的人,通常也是那些對其民族歷史文化同樣茫然漠視的人,即漠視其民族的人(無知,再加自私淺薄的人)。

難道被其族人所漠視的民族還有前途可言嗎?

六 人類是感情生物,人類社會的演化及人類文明的發展也是有其客觀規律的。而人性(人類的感情等)是這種客觀規律中不可忽視的人部分。即,人類的感情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研究社會文明和人類發展,卻漠視人類本身的感情需要是十分荒謬的。而服飾的發展演化,也是人類文明程序的一部份,必然受到人類感情的左右。而民族感情是人類集體所共有的情感,帶有普遍意義,所以撇開民族感情談民族服飾發展也是不科學的。

七 人類的感情受其所獲知識影響,而人類的知識是在歷史中積累而來的。由於知識在傳播中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所以,通常各族人民,對本民族的文化了解程度高於對他族的了解。並且,人類本性中對「自我價值體現」的追求,使其會對屬於自己的文化抱有深厚的感情,而對本民族服飾的感情正是這種人性的體現之一(對本民族服飾沒感情的人,也可以說是缺乏人性的人)。

八 就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本身來說,不但有以上七個方面的屬性,更有著其區別於其它服飾的發展歷程、文化背景,工藝水平及特殊而慘痛的滅絕過程。而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有民族感情的漢人對漢族服飾更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

參考資料

2樓:瀟湘貴嬪

來這看看,漢服論壇:http://****huafu***.**/bbs/

漢服的歷史和發展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史記》載,華夏衣裳為黃帝所製。「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

及黃帝造屋宇,制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 第一)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後又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黃帝時代冕冠出現,服飾制度逐漸形成。

夏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逐漸完備。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特別是百家學說對服飾的完善有著一定的影響,諸侯國間的衣冠服飾及風俗習慣上都開始有著明顯的不同。並創造深衣。

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範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從此中國的衣冠服制更加詳備。

漢族的這一服飾制度自周代至明代,儘管橫跨三千年的時空,儘管這三千年來漢人曾經受過無數次的艱辛困苦,但漢人服裝的基本特徵是沒有變的。一直三百多年的清初,這一服飾制度才崩潰。當時孔子的後裔衍聖公孔聞謤上書多爾袞說:

「先聖為典禮之宗……定禮之大要莫於冠服……惟臣家衣冠,三千年來未曾變易……」 清在與明的戰爭中及滅明以後,清統治者為了達到削弱漢人的民族認同感,以便於維護滿洲貴族統治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滿族髮型和滿族服裝,並以殘酷的手段禁止人民穿戴漢族服飾,史稱「剃髮易服」(「剃髮」也作「剃髮」)。這使得漢服逐漸消亡。今天人們看到的「apec會議裝」和旗袍、長衫、馬褂都是滿族的民族服飾及其延續,而非漢族的民族服飾。

辛亥革命推翻滿洲貴族的統治之後,人們的思想趨於西化,改穿西式服裝,沒有恢復漢服。但在二十一世紀初,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人們開始審視自己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一些人又重新穿起了漢服。

對於這些人的行為,社會上有各種不同的看法,詳見下面的爭議部分。

[編輯]漢服的特點和樣式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繫結,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

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型別。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編輯]配飾

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

女子髮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髮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髮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

[編輯]漢服和中國文化

[編輯]漢服對中國周邊其他民族服飾的影響

日本和服

在日本的奈良時代,也即中國的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當時他們還模仿唐制頒布了「衣服令」。至今日本仍把和服稱為「吳服」,意為從中國的吳地(今江浙一帶)傳來的衣服。

日本還有一種盛裝禮服叫做「唐衣」。和服雖由漢服發展而來,但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已經發展岀自己的民族特色。比如女式和服背後的大腰帶就是和服的特色之一,也是區別和服與漢服的主要標誌。

和服衣料上的紋飾等往往也具有鮮明的日本民族特色。

朝鮮服裝韓服

和服主要模仿的是漢服中的深衣,而韓服主要模仿的是漢服中的襦裙。韓服和漢服的主要不同之處:漢服一般是交領右衽,也有對襟的(v字領),朝鮮服裝一般都是v字領。

朝鮮服裝的裙子束的特別高,而且下擺十分寬大、蓬鬆。

[編輯]對漢服的爭議

清朝滿族貴族統治結束之後,滿裝逐漸退出歷史舞台。與此同時,也逐漸出現了恢復漢民族傳統服飾的潮流。

由於漢服消失已有三百多年,漢族人對於本民族歷史上的傳統服飾已無多大印象。今天我們只能在反映明朝及明朝以前故事的古裝電影和電視劇集中看到漢服的樣式。對於恢復漢民族傳統服飾的現象,亦存在較多爭議。

以下為主要的爭議焦點及各焦點的代表性觀點:

什麼是漢服?

漢族是很多民族的血緣融合的產物,吸收很多民族的文化,各朝各代的服裝都不同,沒有所謂漢民族服裝的說法。

世界上沒有單一血緣的民族,比如日本人的和族也融合了蝦夷族的血緣,朝鮮族也融合了女真族的血緣,那麼我們能說和族和朝鮮族不存在嗎?區分民族的首要標誌,是這個民族是否具有和其他民族不同的文化。世界上沒有不受別的民族文化影響的民族,但要看這個民族自身特色的文化是否佔主流。

民族特色文化沒有了,民族認同消失了,這個民族在概念上就滅亡了。

其實不僅中國漢族各朝各代的服裝都不同,中國55個少數民族各個時期的服裝都是不同的,你能說他們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嗎?漢民族服裝從軒轅黃帝垂衣裳而治天下以來,歷經三千多年到明朝末年,只有各朝流行時尚花色品種習慣穿法的不同,而民族特徵則從未改變。

應不應該恢復漢服?

漢服的消失是歷史原因,現代漢族已沒有民族服裝。況且漢服是古裝,不應該在現代恢復古裝。

各民族的民族傳統服裝都是從古代發展過來的,這正是民族性與傳統性的體現。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民族服裝,是民族傳統、民族文化的代表,在現代恢復漢服未嘗不可。

應不應該全面恢復漢服?

可在節日、盛大慶典、婚禮、壽辰、喪禮以及休閒時穿著漢服的禮服和常服,平時穿著漢服會不方便,應該仍著現在的服裝。

漢服既有寬袍大袖的禮服,也有緊身窄袖便於運動的便服,不會導致日常生活的不便。

是否可以把馬褂、旗袍作為現代漢族的民族服裝?

馬褂、旗袍在國外有較大影響。不少外國人把馬褂、旗袍當作中國的傳統服飾。因而,把它們作為現代漢族人的傳統服飾,也未嘗不可。

不可以。馬褂、旗袍是滿裝及其延續,跟漢族傳統民族服裝差別較大,而且是清朝統治的遺留產物,無法代表漢族傳統文化。

漢服運動是否會是否會引發大漢族主義?並影響漢族與中國其他民族的共處?

由於漢族人佔中國國內人口的大多數,並且漢服運動可能會造成漢族歷史受**意識的過度膨脹,並對其他民族造成居高凌下和壓迫,繼而引發民族問題、影響民族共處。

不會。漢服運動是漢族內部進行的文化運動,並非針對其他少數民族。而且是非官方的文化運動,跟三百多年前清朝推行的「剃髮易服」完全不同。

中國有民族各有各的民族服裝請問漢族的民族服飾是

漢族的民族服裝就是旗袍和中山服 五十六個民族分別是?那個民族服裝比較好看?漢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維吾爾族 苗族 彝族 壯族 侗族 布依族 朝鮮族 滿族 瑤族 白族 土家族 哈尼族 哈薩克族 傣族 黎族 傈僳族 佤族 畲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東鄉族 納西族 景頗族 柯爾克孜族 土族 達斡爾族 ...

這是哪個民族的服飾,這是什麼民族服裝

最起碼你也得上張圖來看看啊,在這裡什麼都看不到,怎麼能辨別它是哪一種民族的服裝呢?中國有56個民族。或許是你的提問分成好幾個人,圖發到什麼別的地方去了吧。這是個回族的服飾,各種服飾是代表著民族的一種向曾,你說,對嗎?這是什麼民族服裝 這是 蒙古族 m ng g z 蒙古族是乙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

藏族的民族服裝是怎樣,藏族服裝的特點是?

很漂亮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 寬腰 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係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 哈達 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 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 二 三十釐公尺 長約一至兩公尺,用紗或絲綢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