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一點聊軍事
清明節為何要掃墓?來歷究竟是什麼?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
2樓:匿名使用者
清明祭掃是我國文化傳統的組成部分。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掃墓在秦以前就流傳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
一直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明祭掃,以示不忘祖先,不忘先人,家族有人脈流傳。
3樓:匿名使用者
按民間的傳說,清明節,天氣變熱了,要為過世
的親人換單衣穿了。類似的,十月一則是為親人換棉衣穿。其實,是想過世的親人了,記惦著他們,怕他們在陰間受罪。因此到墓前祭奠。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在春分後十五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一般觀點多認為清明掃墓的習俗是承襲寒食節的傳統,「唐朝以前掃墓,都在寒食節期間。將清明與寒食節相混淆,大約起自唐朝;將寒食掃墓混淆為清明掃墓,大約也只是從唐朝才開始」
那麼寒食掃墓的習俗又是從何時開始的呢,這又是乙個宋代以來就爭論不休的問題。
宋人歐陽修謂:「五代禮壞,寒食野祭而焚紙錢。」(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換句話講就是寒食掃墓的習俗是從五代才開始的,而且這是禮制廢弛的結果。
其後有人指出,寒食掃墓的習俗至少在中唐時已經流行,根據是憲宗元和七年(812)詔:「常參官寒食拜墓,在畿內者聽假日往還,他州府奏取進止。」再往後,又有人注意到《舊唐書·玄宗本紀》裡「寒食上墓,宜編入五禮,永為恆式」的記載,便以寒食掃墓始於盛唐玄宗時作為定論,如《湖廣志書》稱:
「墓祭,士庶不令廟祭,宜許上墓,自唐明皇始。」這一結論影響很大,不少介紹清明掃墓的著述都予沿襲。
有人從《唐會要》卷二十三《寒食拜埽》裡查出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宜許上墓」詔令的原文:「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世相傳,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廟享,何以用展孝思?
宜許上墓……,仍編入禮典,永為常式。」由此可見,這道詔令只是運用法令的形式,對已在民間流行的寒食上墓風俗給予認可,而非該習俗的起源。
民間傳說中寒食掃墓的源頭,則有兩說。一說三國時諸葛亮治蜀,深得人心,但他去世後朝廷卻沒有為之蓋廟,於是百姓在寒食期間於田野道路上拜祭。其後朝廷自省措置不當,正式附祭諸葛亮於先祖(劉備)廟,但寒食野祭的風俗卻已經形成,並演變為各人祭掃先人的墳墓;另一說則稱寒食掃墓的習俗與寒食節同時形成於春秋時期,都因紀念隱士介子推而起。
還有人認為,寒食掃墓**上古先民在春分時祭祀高禖的習俗。高禖即高母,在人們只認其母,不認其父的原始社會,高母就是祖先。祀高禖就是祀祖先。
而寒食節的原本節期就在二月下半月,在時間上與古時祀高禖的時節是一致的,故唐玄宗立寒食為祀祖節。後世寒食節縮減成最後三天或兩天,或者直接與清明節結合在一起,所以寒食掃墓也就成為清明掃墓了。
更有人作「釜底抽薪」之論:不僅寒食掃墓不自唐玄宗始,連清明掃墓亦非從寒食節俗轉化而來。據《唐會要》卷二十一《緣陵禮物》載,永徽二年(651),有關部門向高宗奏呈:
先帝(即唐太宗)在世時,逢「朔、望、冬至、夏至伏、臘、清明、社(日)」向獻陵 (即唐高祖墓)「上食」,現在先帝的喪期已結束,陛下也宜循行故例。高宗「從之」。可見李唐皇家清明墓祭的制度自唐太宗時就已確立。
再往前溯,又可發現這一禮制實際上在漢代就已形成,唐章懷太子在為《後漢書》作注時,便引用了應劭的《漢官儀》:「秦始皇起寢於墓側,漢因而不改,諸陵寢皆以晦、望、二十四氣、三伏、社、臘及四時上飯其親。」應劭所謂「二十四氣」,自當包括清明在內。
因為早在《淮南子》及緯書《易通卦驗》、《孝經援神契》這些漢代的著錄中,二十四氣就已經跟現今的二十四氣完全一致了。
4樓:隨風飄遙的葉子
這是懷念先人的一種儀式,
如幫到你,請點採納,謝謝
5樓:一點聊軍事
清明節為何要掃墓?來歷究竟是什麼?
6樓:砥礪前行
過年為什麼要拜年?元宵節為何要鬧花燈?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你晚上為什麼要睡覺?白天你為什麼要上班?餓了你為什麼要吃飯?吃飽了你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
7樓:向軼勾飛燕
清明節的起源[3],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基祭」之補。後來民間亦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乙個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需從乙個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熱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節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食備好的熱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8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
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乙個詞。
地球公轉一週為黃經360度,當地球到達黃經零度時定為春分,而後每執行15度有乙個節氣,共有二十四節氣。因此,節氣在陽曆上的日期是固定的,由於閏年的原因,所以會相差兩天。
農曆是反映物候變化、指導農時的陰陽曆,它還結合了陰曆,即以月相29.5天為週期(一次滿月到下一次滿月的時間間隔)。因為陰曆紀月推算節氣所在具體時間需要準確的天文知識和數學知識,所以,以前的曆書所載各個節氣發生的時間是要由國家頒布的(如立春精確到年月日時分秒),而且,不同的時代推算的規則有所不同,清史稿時憲志就用很長的篇幅和很多圖形公式來說明當時的推算方法。
一般所講農曆中節氣的設定規律往往只是確定月首為節氣,月中為中氣,兩個節氣間隔是15天是唯一可以供人推算的依據,節氣歌也是一般人掌握節氣規律的必學知識。稍微複雜一點的推算是習慣上以上一年的冬至(一年中太陽最低的時候)過了105天就是寒食,106天就是清明;現在按陽曆計算就簡單多了、可以固定在4月5日或4日(以當年二月平或29日而差異)。從天文角度說,4月5日或6日視太陽(視太陽就是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到達黃經15度的時候。
在古人的觀念裡,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1]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
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
清明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北宋時期清明節很是普遍,現在流傳下來的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東京汴梁(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
從2023年開始,中國將清明節認定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2023年,又改為三天。一直延續至今。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
8樓:魔法魔法我愛你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與其他節氣不同的是,清明還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相傳,先秦已有設壇祭墓的習俗,後來逐漸演化為墳前祭拜。「寒食墓祭」大約在南北朝時形成習俗。據《舊唐書·玄宗紀》記載:
「寒食節上墓拜掃禮經無文,但近代相沿,積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節無不祭掃。」鑑於此俗已久,唐玄宗就於開元二十年下詔:「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
」寒食墓祭於是作為國家禮俗確定下來,也清明節掃墓原因。
因寒食節是在清明的前幾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兩節合一,就形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直到現在,上墳掃墓的日期規定也不是很嚴格,清明前後時間都可以。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清明節掃墓來自寒食節。中國古代歷史中本有兩個節日,一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主要用於指導農耕?
一為寒食節,旨在掃墓和緬懷親人。由於清明節和寒食節在時間上只隔一兩天,先人們就將這兩個節氣合二為一了。
清明節掃墓的傳說
民間傳說中寒食掃墓的源頭,則有兩說。一說三國時諸葛亮治蜀,深得人心,但他去世後朝廷卻沒有為之蓋廟,於是百姓在寒食期間於田野道路上拜祭。其後朝廷自省措置不當,正式附祭諸葛亮於先祖(劉備)廟,但寒食野祭的風俗卻已經形成,並演變為各人祭掃先人的墳墓;另一說則稱寒食掃墓的習俗與寒食節同時形成於春秋時期,都因紀念隱士介子推而起。
還有人認為,寒食掃墓**上古先民在春分時祭祀高?的習俗。高?
即高母,在人們只認其母,不認其父的原始社會,高母就是祖先。祀高?就是祀祖先。
而寒食節的原本節期就在二月下半月,在時間上與古時祀高?的時節是一致的,故唐玄宗立寒食為祀祖節。後世寒食節縮減成最後三天或兩天,或者直接與清明節結合在一起,所以寒食掃墓也就成為清明掃墓了。
關於清明節掃墓的習俗,民間還流傳著乙個與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的故事。朱元璋幼時家貧,父母在一次瘟疫中死去,他和哥哥草草埋葬了父母,便到皇覺寺當了和尚。後來朱元璋參加了元末農民起義軍,東征西討打下江山當上了皇帝。
可是父母的遺骨卻成了他的一塊心病。原來,當年埋葬他父母的那座山坡,多出了許多墳塋,朱元璋沒辦法辨認出哪座墳墓是自己父母的,於是經常悶悶不樂。
有個他家鄉來的太監猜到了皇帝的心思,於是獻了一條妙計。朱元璋聽後大喜,下令清明節這天,國民都要去祭祀祖先、踏青掃墓。暗地裡卻偷偷地派侍衛去窺探,發現埋葬他父母的那座山坡上,只有一座墳荒草茂盛,無人掃墓,於是朱元璋便了卻了一樁心願,移骨厚葬了他的父母。
大概清明節的復興與朱元璋有關吧。
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式
清明祭祀的方式或專案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乾淨。
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式很關鍵,一是寄託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這就是風水。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此後圍坐聚餐飲酒;也可放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相關活動。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
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
所以,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式即: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放炮送別。
清明節什麼時候掃墓好,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
2018年清明 bai節是在4月5日,所以大家du可以在4月2日左zhi右開始上墳 dao掃墓。傳說清明節陰間要開回大會,沒有答子孫的人不能參加。參加大會的人必須舉著子孫送的旗子才能入場。因此,現在清明上墳時,人們都在已故先祖的墳上插上紙剪的旗子。所以,清明節上墳的時間應該在清明節之前,而不應該在清...
清明節為什麼吃寒食清明節吃寒食的由來
寒食節是中國農曆清明節前一天。古人在這一天,不生火做飯,所以叫寒食。相傳當年重耳 晉公子重耳 周遊列國,歷盡艱辛。一次,他挨餓難熬,百般無奈時,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他吃。後來重耳當了國王 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 去找和母親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尋不到,便下令放火燒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後...
清明節掃墓有什麼忌諱和禁忌,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都有哪些禁忌和忌諱
清明節注意事項 1.一般清明前後五天不搬家,也不宜搬動大型家具,免招陰氣入宅。2.新山不過社,新墳一般是不拜正清,所謂不過社,即是在春社前已拜祭。3.應穿素色衣服掃墓,不宜大紅大紫,代表尊重先人。4.紙紮祭品要寫清楚先人名字才焚燒。5.在山上不宜喧嘩拍照,更應盡量避免踐踏旁邊墳頭。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