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示靜白尤晟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劇種,但其起源卻是湖北的黃梅縣。一般人習慣認為,黃梅戲發源地是安徽,這是不確切的。黃梅(縣)本身就在湖北,不過,是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區。
一百多年以前,這裡流行「黃梅調」也叫「採茶戲」。這種小戲中的乙個支派逐漸東移,在安徽安慶地區成了氣候,形成了後來的黃梅戲。
2樓:匿名使用者
黃梅戲盛行在安微省皖南地區,源自於安慶地區。
黃梅戲,川劇,豫劇,藏戲各是什麼地方的劇種?
3樓:匿名使用者
1、黃梅戲源於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黃梅一帶的採茶調。清末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並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唸白,逐漸發展為乙個新生的戲曲劇種。一度被稱為「懷腔」、「皖劇」。
黃梅戲的優秀劇目有:《天仙配》、《牛郎織女》、《槐蔭記》、《女駙馬》、《孟麗君》、《夫妻觀燈柳樹井》、《藍橋會》、《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辭店》、《玉堂春》《西樓會》、《紡棉花》、《鞦韆架》等等。
2、川劇,是中國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傳統劇目有「五袍」《青袍記》《黃袍記》《白袍記》《紅袍記》《綠袍記》、「四柱」《碰天柱》《水晶柱》《炮烙柱》《五行柱》。
3、豫劇起源於河南,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藉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代表性劇目有《春秋配》、《梵王宮》、《三上轎》、《三拂袖》、《滌恥血》、《宇宙鋒》、《桃花庵》、《地塘板》、《對花槍》、《提寇準》、《天地配》、《鍘美案》、《玉虎墜》、《十面埋伏》、《跑汴京》、《賀後罵殿》、《對繡鞋》、《天國盛會》、《劈山救母》、《三上關》、《女貞花》、《必正與妙常》、《天軍鳳帥》等。
4、藏戲是**、青海地區劇種,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
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2023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藏戲的傳統劇目相傳有「十三大本」,經常上演的是,《文成公主》《諾桑法王》《朗薩雯蚌》《卓娃桑姆》《蘇吉尼瑪》《白瑪文巴》《頓月頓珠》《智美更登》等「八大藏戲」,此外還有《日瓊娃》《雲乘王子》《敬巴欽保》《德巴登巴》《綏白旺曲》等,各劇多含有佛教內容。
4樓: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台灣等省以及香港地區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餘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
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
豫劇也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因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叫「河南謳」。在豫西山區演出多依山平土為臺,當地稱為「靠山吼」。
因為河南省簡稱「豫」,解放後定名為豫劇。是河南省的主要劇種之一。
藏戲:**
5樓:123456789張
你沒學過嗎
黃梅戲 安徽
川劇 四川
豫劇 河南
越劇 浙江
藏戲 藏族
6樓:匿名使用者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川劇是四川的主要劇種,豫劇是河南的代表劇種,藏戲是**的代表 劇種
各地方戲的劇種分別是什麼?
7樓:喵喵喵
1、京劇
京劇,場景布置注重寫意,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京劇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23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越劇
越劇,有第二國劇之稱,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
3、豫劇
豫劇,起源於中原(河南),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被西方人稱讚是「東方詠嘆調」。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
4、黃梅戲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台灣等地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餘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
5、秦腔
秦腔, 別稱梆子腔,中國西北地區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古時陝西、甘肅一帶屬秦國,所以稱之為「秦腔」。因為早期秦腔演出時,常用棗木梆子敲擊伴奏,故又名「梆子腔」。
秦腔成形後,流傳全國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體系,對各地的劇種產生了不同程度的 影響,並直接影響了梆子腔成為梆子腔劇種的始祖。
6、評劇
評劇,是流傳於中國北方的乙個戲曲劇種,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評劇是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20世紀20年代左右流行於東北地區,出現了一批女演員。
7、崑曲
崑曲,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又被稱為「崑劇」。崑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
崑曲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太倉南碼頭,後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8、呂劇
呂劇又稱化裝揚琴、琴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流行於山東大部和江蘇、安徽、東北三省的部分地區。
呂劇起源於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其**屬於板腔體,兼唱曲牌,主要伴奏樂器是墜琴(主弦)、揚琴、三弦、琵琶,稱「呂劇四大件」。
9、滬劇
滬劇,上海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滬劇起源於浦江兩岸的田頭山歌和民間俚曲,在流傳中受到彈詞及其他民間說唱的影響,演變成說唱形式的灘簧。
清代道光年間,浦江一帶的灘簧發展為二人自奏自唱的「對子戲」和三人以上演員裝扮人物、另設專人伴奏的「同場戲」。2023年,已有藝**入上海,並固定在茶樓坐唱,稱作本灘。2023年,本灘易名為申曲。
2023年以後,申曲開始演出文明戲和時事劇。
10、晉劇
晉劇,就是山西梆子,是中國北方的乙個重要戲劇劇種,也叫中路戲。晉劇因興起於山西中部的汾陽、孝義、祁縣、太谷及太原而得名。
11、粵劇
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大戲」,廣東傳統戲曲之一,源自南戲,流行廣東、廣西兩省和港、澳地區,在國外操粵語的華裔聚居區也時有演出。
12、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是中國梆子聲腔的乙個重要支脈,形成於清道光年間(1821—1850),清光緒初年進入興盛時期。
8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1、北京市
京劇、北方崑曲、西路評劇、北京曲劇。
2、河北省
河北梆子、評劇、 絲絃、保定老調、哈哈腔、河北亂彈、武安平調、武安落子、西調、隆堯秧歌、唐劇、深澤墜子戲、安國老調、保定上四調、保定皮影、保定賢寓調、保定碰板調、十不閑蓮花落、固義儺戲、海興南鑼、北方崑曲、定州秧歌戲、蔚州梆子、高腔、唐山皮影、冀南皮影戲。
張家口賽戲、臨漳西狄邱落子、西路蹦蹦、蓮花落、河間南辛莊木偶戲、新穎調、涿州橫歧調、張家口東路二人臺、保定詩賦弦、邢台弦子腔、邢台墜子戲、邢台淮調、邢台西調、肅寧武術戲、懷安軟秧歌、肥鄉羅戲。
3、山西省
晉劇、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鑼鼓雜戲、耍孩兒、靈丘羅羅、上黨皮黃、上黨落子、永濟道情、洪洞道情、臨縣道情、晉北道情、襄武秧歌、壺關秧歌、沁源秧歌、祁太秧歌、繁峙秧歌、朔縣秧歌、孝義碗碗腔、曲沃碗碗腔、弦子腔、鳳台小戲、河曲二人臺。
4、內蒙古
內蒙大秧歌二人臺、漫瀚劇、蒙古劇彩扮蓮花落。
5、遼寧省
海城喇叭戲、遼南影調戲、二人轉。
6、上海市
越劇、滬劇、滑稽戲、奉賢山歌劇。
7、浙江省
越劇、婺劇、紹劇、紹興蓮花落、新昌高腔、寧海平調、松陽高腔、醒感戲、溫州崑曲、金華崑腔戲、黃岩亂彈、諸暨亂彈、甌劇、和劇、杭劇、甬劇、湖劇、姚劇、睦劇。
8、江西省
贛劇、弋陽腔、盱河戲、東河戲、寧河戲、瑞河戲、宜黃戲、南昌採茶戲、贛南採茶戲、萍鄉採茶戲、萬載花燈戲、撫州採茶戲、吉安採茶戲、寧都採茶戲、贛東採茶戲、九江採茶戲、景德鎮採茶戲、武寧採茶戲、高安採茶戲。
9、福建省
莆仙戲、梨園戲、高甲戲、平講戲、閩劇、庶民戲、詞明戲、大腔戲、閩西漢劇、北路戲、梅林戲、右詞南劍調、小腔戲、三角戲、閩西採茶戲、南詞戲、閩西山歌戲、薌劇、打城戲、竹馬戲、游春戲、肩膀戲。
10、江蘇省
崑曲、淮劇、揚劇、通劇、錫劇、蘇劇、淮海戲、丹劇、丁丁腔、海門山歌劇、淮紅劇、蘇州評彈。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戲曲雖然產生的比希臘、印度晚一些,但是早在漢代就有了百戲的記載,在13世紀已進入成熟期,其鼎盛時期是在清代。新中國成立之初,已經發展到300多個劇種,劇目更是難以數計。世界上把它和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 。
戲曲始終扎根於中國民間,為人民喜聞樂見。而在其中,京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評劇依次稱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其它各種地方劇種都有其自己的觀眾物件。
遠離故土家鄉的人甚至把聽、看民族戲曲作為思念故鄉的一種表現形式。
1、按容量大小,戲劇文學可分為多幕劇、獨幕劇和小品。
2、按表現形式,可分為話劇、歌劇、詩劇、舞劇、戲曲等。
3、按題材,可分為神話劇、歷史劇、傳奇劇、市民劇、社會劇、家庭劇、科學幻想劇等。
4、按戲劇衝突的性質及效果,可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
不過最基本、使用最多的分類是悲劇、喜劇和正劇,其中悲劇出現的時間早於喜劇,正劇也稱為悲喜劇。
黃梅戲是哪個省的,黃梅戲」是哪個省的地方戲?
黃梅戲起初是流行於安徽安慶,桐城,湖北黃梅一帶的地方小戲,後經過多名藝人和藝術家的傳唱和不斷更新創造,現已經成為我國四大劇中之一。在安徽發展的不錯,有很多劇目推陳出新。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早期的 黃梅五朵金華 安慶再芬黃梅劇院院長,全國戲曲協會副主席韓再芬就是乙個突出性的人物,另外還有黃新德,蔣建國,...
黃梅戲是起源於黃梅嗎?為什麼叫黃梅戲
黃梅戲起源於湖北黃梅,但是由於歷史原因發展於安徽,變成了安徽省的地方戲種。而且黃梅戲的發展也經過了好幾個階段,從獨角戲到三小戲到三打七唱這幾個階段都是在湖北的黃梅完成的,但是最後由於一些歷史原因到了安徽。但是湖北黃梅的起源對黃梅戲的發展功不可沒。但是黃梅戲能完全發展起來,還是靠安徽,但是,如果光說起...
黃梅戲的簡介,關於黃梅戲的資料
黃梅戲 戲曲劇種。原名黃梅調 採茶戲,是在皖 鄂 贛三省毗鄰地區以黃梅採茶調為主的民間歌舞基礎上發展而成。其中一支東移到以安徽懷寧為中心的安慶地區,用當地語音歌唱,被稱為懷腔或懷調,這就是今日黃梅戲的前身。黃梅戲的發展大致經過了3個階段 第1階段,約從清代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後。初從歌舞發展成 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