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八識之中第六識的佛家命名是什麼

2021-03-23 02:45:18 字數 3002 閱讀 3656

1樓:全仙

[一、眼識],謂眼以色為緣,而生眼識。眼識依根而生,眼根因識能見,而能見者,是名眼識。

[二、耳識],謂耳以聲為緣,而生耳識。耳識依根而生,耳根因識能聽,而能聽者,是名耳識。

[三、鼻識],謂鼻以香為緣,而生鼻識。鼻識依根而生,鼻根因識能嗅,而能嗅者,是名鼻識。

[四、舌識],謂舌以味為緣,而生舌識。舌識依根而生,舌根因識能嘗,而能嘗者,是名舌識。

[五、身識],謂身以觸為緣,而生身識。身識依根,而生身根,因識能覺,而能覺者,是名身識。

[六、意識],謂意以法為緣,而生意識。意識依根,而生意根,因識而能分別,以能分別前五根所緣色等五塵境界,是名意識。(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

五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也。)

[七、末那識],梵語末那,華言意,亦名相續。識,又名分別識。此識本無定體,即第八識之染分,依第八識自證分而生,緣第八識見分,而執為我,為第六識之主執,轉第六識所緣善惡之境,而為染淨,皆由此識也。

前第六識名意識,今此識亦名意者,謂第六識,依根而得名。此識當體而立,號第六識。雖能分別五塵好噁,而由此識傳送相續執取也。

(依根者,根即意根也。當體者,即分別之體也。)

[八、阿賴耶識],梵語阿賴耶,華言藏識。以其無法不含,無事不攝故也。此識染淨同源,生滅和合,而具有四分,如摩尼珠,體本清淨。

又如明鏡,能含萬像。若以染分言之,無明依之而起,結業由之而生,具足煩惱塵勞,變現根身世界,即前七種識境皆是也。若以淨體言之,即本覺心源,離念清淨,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也。

(四分者,

一、相分,即形相。謂此識能變現根身世界及諸法名義、相狀,皆由第八識此分而生,如鏡中所現之影像也。

二、見分。見,即照了之義。謂此識能照燭一切諸法,及解了諸法義理,如鏡中之明,能照萬像也。

三、自證分。自證所具之法,謂此識能持見分、相分,親證無礙,如鏡之圓體,能持其明,能含眾像也。

四、證自證分。證,即能證之體。自證,即所具之法,能持前自證分、見分、相分,皆不離此分,是第八識本體如鏡之背也。梵語摩尼,華言離垢。根身者,即眼等諸根也。)

2樓:匿名使用者

一、佛教八識中第六識的佛家命名叫「意識」。

二、第六識的梵文是mano-vijn~a^na。在翻譯成漢語時沒有音譯,而是意譯,翻成「意識」。第七識叫「末那識」,其梵文是manas,意譯為「意」,思量之義,若採取意譯,則易與第六意識混同。

然此二識於梵語原文中皆有「意識」之意,此因第六識乃以末那識為所依,故知第六識之所以稱為「意」者,即由「依意之識」而來;第七識之末那識,其原文manas,則表示「意即是識」,其識之本身即名為「意」。此乃兩者名義接近、所依與作用迥別,而第七識用音譯、第六識用意譯。

三、補充說明:

1、意識的含義:在西洋哲學中對意識的定義是「能把握客觀物件之心機能」。廣義言之,即吾人所有各種經驗,從原始之感覺到高度之思考均包括在內。凡能統攝多種經驗內容之作用,皆稱為意識;

2、意識與物質的關係:意識與物質界、現象界之關係,在大乘佛教,以唯識宗為典型代表,特別強調物質界為意識所現,此即佛教所謂之唯心論,而非存在論立場所謂之唯心論,乃係自實踐論立場來強調心之整體性,不主張心和意識為唯一之存在。故知佛教所謂之心,並無實體可得(無自性),此為佛教教義之根本原理。

3樓:廈門中耀

佛學「九識」解密

眾生的覺識,求樂而避苦、求安而避危,細說有九識:

1.眼識:眼 觀 色,喜美麗、厭醜陋。

2.耳識:耳 聽 聲,喜悅耳、厭刺耳。

3.鼻識:鼻 聞 香,喜香氣、厭臭氣。

4.舌識:舌 嘗 味,喜好吃、厭難吃。

5.身識:身 感 觸,喜舒適、厭難受。

6.意識:意 緣 法,喜順意、厭逆意。

7.分別識(末那):對前「六識」起分別而取捨,喜愛的則貪念、厭惡的則嗔恨,得到喜愛的就樂,失去喜愛的就苦,得到厭惡的就苦,逃離厭惡的就樂,多數眾生在這苦與樂中輪迴。

8.藏識(阿賴耶):對貪、嗔的貯藏記憶,即成「業」,業有善業、惡業,所謂「三尺頭上有神明」,是指善惡行為都由藏識記憶。

眾生的習性由此生,也是輪迴的種子,所謂****,指藏識中善惡的種子在因緣成熟時會顯現,就象種子遇到合適的環境就會生根發芽。

9.清淨識(庵摩羅):覺識的本來面目,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生不滅,是諸佛的境界,它超越了苦與樂,所以不在苦樂中輪迴。

釋迦牟尼佛大徹大悟後說:一切眾生皆俱如來智慧型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眾生只要回到清淨識,即是成佛。

雖然細說分九識,實則九識即一心,一切眾生從中生,諸佛菩薩從中成。

《心經》中說:識即是空,空即是識。空是本體,識是眾生遇境起心動念產生的假象;如同水是本體,波是水動盪起伏產生的假象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4樓:匿名使用者

本不知的,有多學了些知識。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5樓:解汝蘭

題主我不敢和你辯法,但我同意所有樓上的

佛教第八識是什麼

6樓:潛川

淺顯的理解是這樣的。佛教認為人由八識構成,其中我們一般人能夠主導的是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類似於具體思維;第六識也就是身識,類似於抽象思維;第七識末那識,類似於潛意識,第八識是阿賴耶識,是人的根本意識,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生命終止,前六識會消失,而末那識、阿賴耶識是不會消失的,只會在不同的生命裡輪迴。

一般的人不能理解,就會把第八識稱為「靈魂」。

7樓:uuu幽

佛教中的第八識稱為「阿賴耶識」,也被稱作「阿卡夏記錄」。

這樣給你解釋吧,我們地球人物質身體所產生的小我意識,其中就包含了前六識。

第七識佛教稱為「末那識」,則就不屬於這個「小我」範圍了,那是靈魂個體的所有記錄。包含靈魂的所有經歷,當然各次轉世不同人生的記錄也均完好地儲存在於裡面。

第八識呢,那是來自於最原始的起源,宇宙中所有的資料,均包含在裡面。也包含每個人的人生的所有資料以及每個靈魂的所有資料。簡單講吧,所有的一切,對於第八識來講,都是全知的。

八識是什麼

八識,佛法唯識學中的 八識心王 是指眼 耳 鼻 舌 身 意 末那 阿賴耶。前五識是感識,認識具體物件 後三識具有抽象感念而非現實。八識詳解 1 眼識 我們的眼睛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東西,就是眼識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見,而不會分別 如果你在區別這個是書 那個是筆,這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 2 耳識 耳朵具...

唯識第八識的理解,佛法唯識學中的八識指的是什麼

第八識阿賴耶識,其名稱很多,比如一切種子識,異熟識,心,無垢識等等。這裡解釋一下阿賴耶識這個名稱。阿賴耶識是梵語,漢譯為藏,所以阿賴耶識又叫藏識。藏有能藏,所藏,執藏三種含義。能藏就是第八識能貯藏諸法種子。所藏就是阿賴耶識是諸法種子貯藏之所。執著就是末那識執藏識為自內我。阿賴耶識就是正取執藏義,得名...

佛教八大吉祥元素有什麼,佛教八大吉祥八瑞祥物的含義

八吉祥,又稱佛教八寶,象徵佛教威力的八種物象。由八種識智即眼 耳 鼻 音 心 身 意 藏所感悟顯現。描繪成八種圖案紋飾。作為佛教藝術的裝飾。清代乾隆時期又將這八種紋飾製成立體造型的陳設品。常與寺廟中供器一起陳放。八吉祥簡稱輪 螺 傘 蓋 花 罐 魚 長。1.輪為法 輪,即佛法的代稱。指佛法具有傳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