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傳統文化是什麼,春節的傳統文化知識有哪些

2021-03-22 01:30:59 字數 3789 閱讀 9068

1樓:愛被知識問到人

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又叫陰曆(農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乙個古老傳統節日。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

然而,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除漢族外,還有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有關年的傳說也很多。

古代的春節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後,才將農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漫長的歷史歲月使年俗活動內容變得異常豐富多彩。

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內容,已逐漸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內容,像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習俗至今仍很盛行。  我國最早的春聯,是五代時期孟昶寫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用紅紙寫春聯始於明朝。年畫源於唐朝的門神,它和燃爆竹一樣,在古代都是用來驅鬼避邪的,現在卻成了專為增加喜慶氣氛的習俗了。貼「福」字在宋朝以前就有了,人們把寫在紅方紙上的「福」字,故意倒貼在門、窗、家具上,取其「福到(倒)了」之意。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這在魏晉時期就有記載。除夕晚上,與家老小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這是炎黃子孫至今仍很重視的年俗。待第一聲雞啼之後,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均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然後走親串友,相互道賀祝福。

此時的神州大地,處處閃光溢彩,從初一到十五,人們一至沉浸在歡樂、祥和、文明的節日氣氛中。

2樓:匿名使用者

節日有著特定的民俗文化內涵,是一種特殊意義的

文化資源。而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第一大節,社會意義尤為巨大。」長期研究民俗文化的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蕭

放如是說。

春節(正月初一),作為歲首大節,最早確立於漢朝。漢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漢武帝頒行《太初歷》,確定以夏曆的正月初一為歲首,此後兩千多年,我國沿襲了這一曆法體制。正月新年成為舉國上下共享的盛大節日,「官有朝賀,私有祭享」。

在朝賀與祭享的各種儀式活動中,增強與更新著各種家庭、社會關係.

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這近世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中,中秋節形成最晚。唐宋時期,以賞月為中心節俗的中秋節日開始出現,到明清,中秋上公升為民俗大節。蕭放認為,中秋節雖然晚出,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如中國人古已有之的月亮天體崇拜。

《禮記·祭義》所謂:「日出於東,月出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在古人看來,日月的正常執行是宇宙和諧的保證.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浴蘭節」「蒲節」「女兒節」等。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說」「祭龍說」「紀念屈原說」「紀念勾踐操演水師說」「紀念伍子胥或曹娥說」等多種說法。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民俗學家黃濤認同民俗學界的看法,即辟邪說。因為在其他傳說產生之前端午節就已經存在了。

據考證,作為節日,端午節形成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義》中就有農曆五月五日人們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記載。黃濤認為,撥開古人籠罩端午節習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霧,用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古代端午節習俗的核心主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乙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中國社科院民俗學博士施愛東說。

作為清明節重要節日內容的祭祀、踏青等習俗則主要**於寒食節和上巳節。寒食節與古人對於自然的認識相關。在中國,寒食之後重生新火就是一種辭舊迎新的過渡儀式,透露的是季節交替的資訊,象徵著新季節、新希望、新生命、新迴圈的開始。

後來則有了「感恩」意味,更強調對「過去」的懷念和感謝

3樓:柔曼華哀夏

春節是中國農曆的新年,是最隆重的節日。春節的健康的傳統習俗,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春節的傳統文化知識有哪些

4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習俗許許多多,各地還有些許不同,正是這些春節的習俗,構成了除夕濃濃的年味。如今傳統文化越來越淡化,很多人都在懷念曾經的快樂的熱鬧的大年三十,

掃塵有關春節的習俗之掃塵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

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借助"塵"與"陳" 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貼春聯有關春節的習俗之貼春聯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乙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春聯的另一**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

貼窗花有關春節的習俗之貼窗花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中國春節的傳統文化有什麼?

5樓:尛寳寶

年獸的傳說、十二生肖的傳說

春節的傳統文化意義與新內涵

6樓:匿名使用者

節日有著特定的民俗文化內涵,是一種特殊意義的

文化資源。而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第一大節,社會意義尤為巨大。」長期研究民俗文化的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蕭

放如是說。

春節(正月初一),作為歲首大節,最早確立於漢朝。漢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漢武帝頒行《太初歷》,確定以夏曆的正月初一為歲首,此後兩千多年,我國沿襲了這一曆法體制。正月新年成為舉國上下共享的盛大節日,「官有朝賀,私有祭享」。

在朝賀與祭享的各種儀式活動中,增強與更新著各種家庭、社會關係.

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這近世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中,中秋節形成最晚。唐宋時期,以賞月為中心節俗的中秋節日開始出現,到明清,中秋上公升為民俗大節。蕭放認為,中秋節雖然晚出,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如中國人古已有之的月亮天體崇拜。

《禮記·祭義》所謂:「日出於東,月出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在古人看來,日月的正常執行是宇宙和諧的保證.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浴蘭節」「蒲節」「女兒節」等。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自古有「辟邪說」「祭龍說」「紀念屈原說」「紀念勾踐操演水師說」「紀念伍子胥或曹娥說」等多種說法。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民俗學家黃濤認同民俗學界的看法,即辟邪說。因為在其他傳說產生之前端午節就已經存在了。

據考證,作為節日,端午節形成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義》中就有農曆五月五日人們防避兵役鬼魅、防病防疫的記載。黃濤認為,撥開古人籠罩端午節習俗之上的辟邪尚巫的迷霧,用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古代端午節習俗的核心主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乙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中國社科院民俗學博士施愛東說。

作為清明節重要節日內容的祭祀、踏青等習俗則主要**於寒食節和上巳節。寒食節與古人對於自然的認識相關。在中國,寒食之後重生新火就是一種辭舊迎新的過渡儀式,透露的是季節交替的資訊,象徵著新季節、新希望、新生命、新迴圈的開始。

後來則有了「感恩」意味,更強調對「過去」的懷念和感謝

春節的傳統文化有什麼

7樓:那一一抹微笑

吃餃子,湯圓。走街串巷,做客拜年。貼對聯拜門神。得壓歲錢。

關於春節的傳統文化手抄報,春節傳統文化手抄報內容

你好親 我是任教有10年經驗的張老師,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是教育領域的通識者,在各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希望通過我的經驗能真正的幫助到你呢。你的問題老師已經看到,正在組織答案之中,請耐心等待一下,馬上回覆你哦!手抄報的內容可以報考這個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 年 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 長年...

手遊中的傳統文化新春對聯,中國傳統文化春節常用對聯大全

年年挖寶有抄獸訣,歲歲打書出全紅 襲。bai 2.萬事如意煉妖打造比武事事du順利,心想zhi事成神獸簡易五寶樣dao樣都有。3.穩住我們能贏,猥瑣發育別浪。4.法戰輔統統碾壓,上中下路路超神。春聯,又叫 春貼 門對 對聯 是中國民間春節習俗之一。它以對仗工整 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願...

《讀詩詞,過春節,弘揚傳統文化》主題演講稿

弘揚傳統文化演講稿范文 孔子曰 人能弘道,非道巨集人。曾子說 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的道義背後,在一樁樁英雄事蹟之中,始終有乙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 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乙個在民族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的長期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來富有生命力的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