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萊特的悲劇性何在,怎樣理解哈姆雷特的悲劇性?怎樣理解哈姆雷特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這句話

2021-03-22 00:46:03 字數 4902 閱讀 2220

1樓:匿名使用者

哈姆雷特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這句話應該是說哈姆萊特在多重打擊(父親去世;叔父很快娶母為妻;父親鬼魂說出真相)下,以及當時顛倒混亂的社會中,仍能自覺肩負起「重整乾坤」的使命,並堅持自己的人文主義理想;同時他還很有智慧型,比如裝瘋、用「計中計」試探國王、前往英國途中用「掉包計」使自己轉危為安等等。因此是那個時代思想上的巨人和英雄。

而行動上的矮子,則是指哈姆萊特性格中的弱點——憂鬱踟躕、優柔寡斷,尤其是他放棄了在叔父洗滌靈魂的時候復仇,因此說是行動上的矮子。

綜合起來就是那句「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哈姆萊特的悲劇性就在於他所懷有的改變社會的美好人文主義理想與殘酷強大的現實社會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哈姆萊特單純地想實現自己「重整乾坤」的抱負,同時又想用最正義的手段;但是他並沒有真正看清社會的現實,低估了對手的強大,因此造成了最終的悲劇。這是那個時代像哈姆萊特一樣的人文主義者自身侷限造成的悲劇,但更是時代造成的悲劇,因此《哈》劇的悲劇也被稱為是社會的悲劇。

這個人物既有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反封建、崇尚人的理性的特徵,又有宮廷貴族後代悲觀、憂鬱的消極一面。他的人文主義理想和他對現實的悲觀認識的衝突.在開始,他對父親的突然去世深感悲痛,對母親的快速轉嫁疑惑不滿。

當他聽到鬼魂的話時,他一方面半信半疑,另一方面又為自己的猶豫和軟弱而感到自責。他意識到,他的復仇關係到國家的命運、正義的伸張,(但同時對人性懷疑,復仇本身因此也失去意義)同時他感到自己勢單力薄,懷疑自己是否能擔當如此重任。哈姆萊特的悲劇結局有宮廷鬥爭險惡複雜的一面,也有他自身性格侷限的原因。

莎士比亞通過這個人物的悲憤與失望、苦悶與彷徨,批判了醜惡的現實,也揭示出哈姆萊特悲劇的必然性。

2樓:蠍

哈姆萊特的悲劇性就在於他所懷有的改變社會的美好人文主義理想與殘酷強大的現實社會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哈姆萊特單純地想實現自己「重整乾坤」的抱負,同時又想用最正義的手段;但是他並沒有真正看清社會的現實,低估了對手的強大,因此造成了最終的悲劇。

這是那個時代像哈姆萊特一樣的人文主義者自身侷限造成的悲劇,但更是時代造成的悲劇,因此《哈》劇的悲劇也被稱為是社會的悲劇。

哈姆雷特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這句話應該是說哈姆萊特在多重打擊(父親去世;叔父很快娶母為妻;父親鬼魂說出真相)下,以及當時顛倒混亂的社會中,仍能自覺肩負起「重整乾坤」的使命,並堅持自己的人文主義理想;

同時他還很有智慧型,比如裝瘋、用「計中計」試探國王、前往英國途中用「掉包計」使自己轉危為安等等。因此是那個時代思想上的巨人和英雄。

3樓:匿名使用者

1、哈姆萊特的形象特徵:哈姆萊特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典型形象。a,有美好的理想,品格高尚,且多才多藝。

哈姆萊特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的薰陶,對於世界和人生都有一套與傳統的教會觀念不同的新看法。對人、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愛情、友誼等有新的看法;b、憂鬱與精神危機,行為上的遲疑與延宕是現實與理想發生衝突時的表現。

父死、母嫁,友誼、愛情的破滅,現實與他的人文主義理想相悖,思想危機的階段也是思考與探索的階段,他所思考的不光是復仇的事,還有人的價值、實現理想的道路等,其中最有名的一段是對生命意義的思索「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乙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是乙個顛倒混亂的時代,唉,倒霉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這也是理解哈姆萊特全部行動的關鍵。包括遲疑與延宕的原因。

為父復仇與重整乾坤相結合。在復仇上,他有行動且有乙個偉大的目標,但在這個偉大的目標前,他想行動但不知如何行動。

2、哈姆萊特的悲劇根源:一方面,反動勢力強大。哈姆萊特是封建社會內部出現的少數先進人物的代表,他與克為首的宮廷集團的鬥爭,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先進人物(少數)為實現美好理想與社會惡勢力(強大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社會罪惡與封建勢力交織)所進行的鬥爭。

另一方面,哈姆萊特所代表的人文主義思想本身具有的侷限性。(1)人文主義所追求的個性解放、個性自由。哈姆萊特面臨理想與現實矛盾時的精神痛苦的內容較複雜,一方面為現實中的罪惡與理想不能實現而痛心,另一方面也是為個人所遭到的不公平的待遇、個人在精神上的打擊而痛心;(2)思想侷限更表現在脫離群眾、孤軍奮戰。

最後,哈姆萊特身上還存在善於思考不善於行動的性格弱點及不少舊思想的負擔。

怎樣理解哈姆雷特的悲劇性?怎樣理解哈姆雷特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這句話

4樓:心e田

這句話應該是復說哈姆萊特制

在多重打擊(父親去世;叔父很快娶母為妻;父親鬼魂說出真相)下,以及當時顛倒混亂的社會中,仍能自覺肩負起「重整乾坤」的使命,並堅持自己的人文主義理想;同時他還很有智慧型,比如裝瘋、用「計中計」試探國王、前往英國途中用「掉包計」使自己轉危為安等等。因此是那個時代思想上的巨人和英雄。

而行動上的矮子,則是指哈姆萊特性格中的弱點——憂鬱踟躕、優柔寡斷,尤其是他放棄了在叔父洗滌靈魂的時候復仇,因此說是行動上的矮子。

綜合起來就是那句「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哈姆萊特的悲劇性就在於他所懷有的改變社會的美好人文主義理想與殘酷強大的現實社會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哈姆萊特單純地想實現自己「重整乾坤」的抱負,同時又想用最正義的手段;但是他並沒有真正看清社會的現實,低估了對手的強大,因此造成了最終的悲劇。這是那個時代像哈姆萊特一樣的人文主義者自身侷限造成的悲劇,但更是時代造成的悲劇,因此《哈》劇的悲劇也被稱為是社會的悲劇。

(我剛剛寫完《哈姆萊特》的小**,自覺說的還算簡練深刻,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疑問也可以提出來,知道的話就幫你解答下~)

悲劇《哈姆萊特》有何藝術特色?

5樓:漫閱科技

《哈姆萊特》是莎士比亞悲劇創作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作品,它本身所蘊含的深刻的思想意義,以及對人性的複雜性所作的透徹揭示,昭示著古今中外的文學史家,對其進行不斷地分析和闡釋。人們有」說不盡的莎士比亞」之論,也有人說,在一千個研究者心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哈姆萊特》這個悲劇故事,取材於乙個古老的丹麥傳說,他留傳到了英國之後,被變成了一部復仇悲劇,據說基德就曾寫過一部同名劇作。但是,在莎士比亞筆下,這一復仇故事被賦予了新的含義,融入了特定時代的人文背景,是一部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典範之作。

劇中,從國外歸來的丹麥王子哈姆萊特,在剛剛承受了失去父親的打擊之後,又面臨著新的尷尬處境:他那登上王位的叔叔居然迎娶了他的母親。而此時,哈姆萊特之父、已故的丹麥老王陰魂不散,他的鬼魂向兒子哈姆萊特訴說,自己正是被現在的國王克勞狄斯置於死地的,並要兒子為他報仇雪恨。

哈姆萊特本來是乙個滿懷崇高理想,心地善良單純的青年,對於人,他向來抱有信心和美好想象,他的一段台詞,向來被人們當成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對人的推崇與讚美:

「人是一件多麼了不得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力量!

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麼像乙個天使!

在智慧型上多麼像乙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然而,醜陋的現實卻給他純真的心靈以沉重打擊,他開始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和迷惘之中。

弒兄篡位,娶嫂為妻的克勞狄斯,在王位之上並不能安枕無憂,他害怕醜行暴露,也擔心哈姆萊特向他復仇,在大臣波洛涅斯的建議下,他利用哈姆萊特的戀人,波洛涅斯的女兒奧菲利婭,以及哈姆萊特的朋友去試探他,想要弄清他心中的真實想法。哈姆萊特識破了克勞狄斯的詭計,他既想承擔起剷除**,重整乾坤的重任,又懷疑鬼魂所言不實,使自己的行動喪失合理動機,因而終日憂心忡忡,遲遲未採取復仇行動。在內心的極端痛苦和深重矛盾中,他變得亦瘋亦痴。

哈姆萊特借助乙個劇團到宮廷來演戲的機會,讓伶人們把鬼魂所言之遇害情景,演繹在舞台上,克勞狄斯頓時方寸大亂,惱羞成怒。這證實了鬼魂的話,哈姆萊特準備行動,可是,他不忍在克勞狄斯暗自祈禱時將其殺死,因而錯失良機。他勸母親疏遠殺害父親的**,卻又發現簾幕之外有人在窺視自己,他舉劍刺殺,殺死的卻是自己深愛的姑娘奧菲利婭的父親。

奧菲利婭經受不住接踵而至的打擊,於精神迷亂中蹈水而死。

克勞狄斯試圖假別人之手害死哈姆萊特,但可惜陰謀未能得逞。他又挑唆奧菲利婭的哥哥與哈姆萊特以劍決鬥,並備下毒酒,讓哈姆萊特必死無疑。結果,國王、王后、哈姆萊特與決鬥對手,或死於毒劍,或死於鴆毒,死神將一切都統統帶走。

哈姆萊特短暫的一生,是孤獨、憤世、憂鬱、苦惱的一生。是與命運抗爭的一生,也是不斷思考、不斷求索的一生。

他的戀人奧菲利婭曾經為他的不幸遭遇而痛惜:

「啊,一顆多麼高貴的心是這樣隕落了!朝臣的眼睛,學者的辯舌、軍人的利劍、國家所矚望的一朵嬌花;時流的明鏡、人倫的雅範、舉世矚目的中心,就這樣無可挽回地隕落了!……」

哈姆萊特本來是皇室的寵兒,嬌嫩而高貴,在國王的蔭庇下長大,他的父王就是他關於理想國王的典範,在他年輕的心中,正義和尊嚴,善良和純正,早已成為人之為人的信念;他儀表非凡。天性聰慧,心地誠懇,命運賦予他以治國安邦的重任,他也確有一番雄心,讓世道人心向著善良與美好的方向前進。

然而父親莫名其妙的死去,對他已是乙個沉重打擊,而在父親屍骨未寒之時,母親的再嫁,對他來講是更沉重的打擊,他憤慨地說出,「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認為自己不幸處在了顛倒混亂的時代,必須承擔他所不勝任的重任。

也許,哈姆萊特應當具備馬基亞維里所標榜的「獅子般的兇猛和狐狸般的狡猾」,但可惜如果是那樣,這個人物就不會是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萊特了。存在於哈姆萊特身上的弱點,導致他滑向悲劇結局的因素,都是令人心潮激盪、唏噓嘆惜的。作為乙個復仇者,他也許少了一些勇猛,但是卻多了乙份優雅的高貴,他不會為了目的不揮手段,他再三再四考慮的是,自己的復仇動機是否合理,採取的手段是否符合正義,潛意識當中,對流血犧牲的結局心存畏懼,這種畏懼不是出於對自己生命的保全,而是出於對別人生命的珍視。

大有寧叫別人卑鄙無恥,而我固然要做乙個正人君子的風範。他不是乙個負氣使性的人,也不崇尚爭強鬥狠,即使在他的宮廷裡,他也保持儒雅、端莊、沉穩的學者態度,由於他品格的脫俗和精神的超拔,他與周圍的世俗世界顯得格格不入,於是只好借助裝瘋賣傻的方法自說自話,將自己閉鎖在乙個孤獨的空間裡,尋找靈魂的歸宿。

哈姆萊特的毀滅,是**對美好的毀滅,也是野心對純真的毀滅。克勞狄亞這個喪心病狂的傢伙固然難逃一死,可是他處心積慮所製造的罪惡事件,卻連帶著毀滅了代表了人類的正義和良心的哈姆萊特,這說明,在人類社會,真、善、美的理想人生的確立是多麼不容易,它總是要在與**的搏鬥中,付出慘痛的代價,但是,人類的希望也許就在於此,人,永遠不會甘心做命運的奴僕,做**的俘虜,他們總是在理想的憧憬中,追求著盡善盡美的人生。

《哈姆萊特》為什麼是莎士比亞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作品

哈姆萊特 是莎士比亞悲劇創作中具有特殊重 要性的作品,它本身所蘊含的深刻的思想意義,以及對人性的複雜性所作的透徹揭示,昭示著古今中外的文學史家,對其進行不斷地分析和闡釋。人們有 說不盡的莎士比亞 之論,也有人說,在一千個研究者心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為什麼 哈姆萊特 是莎士比亞一生最重要的作品?...

是哈姆萊特還是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兩個都可以的,只是他們所翻譯的人或版本不同而已.一般作 哈姆雷特 哈姆萊特 說的較少.都一樣,這 來是不同的自音譯名稱。比如bai 王子復仇記 哈姆萊特du 漢 zhi姆雷特 dao 哈姆雷特 hamlet 是由威廉 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

《哈姆雷特》的經典段落是什麼,《哈姆萊特》的精彩片段。

哈姆雷特一直在裝瘋裝傻來蒙蔽叔父讓他放掉戒心,同時他的瘋話無時無刻不在尖銳地諷刺著 批判著 指責著,他的瘋話往往能點出社會缺失的地方。王后 哈姆雷特,你把你父親大大得罪了 你把現在的父王給得罪了,惹他不高興了 哈姆雷特 母親,你把我父親大大的得罪了 母親的改嫁把我真正的父親給得罪了,是對不起先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