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知道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一)》的漢語譯文,請幫幫我!詩文如下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

2021-03-21 13:45:14 字數 3172 閱讀 8637

1樓:匿名使用者

放言五首 白居易

序 元九在江陵時,有《放言》長詩五首,韻高而體律,意古而詞新。予每詠之,甚覺有

味,雖前輩深於詩者,未有此作。唯李頎有雲:「濟水至清河自濁,周公大聖接輿狂「斯

句近之矣。予出佐潯陽,未屆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獨吟,因綴五首,以續其意耳。

其一朝真暮偽何人辨 古往今來底事無 但愛臧生能詐聖 可知寧子解佯愚

草螢有耀終非火 荷露雖團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 可憐光彩亦何殊

譯文白日真黑夜假誰去分辨 從古到今的事無盡無休 只喜臧生能騙過聖人

又怎知寧子識破了裝傻的 螢火蟲有光非真的火光 荷葉上的露水雖圓豈能是真珠

不要燒柴去照亮車馬 可憐的光彩有甚麼不同呢

其二世途倚伏都無定 塵網牽纏卒未休 禍福回還車輪轂 榮枯反覆手藏鉤

龜靈未免刳腸患 馬失應無摺足憂 不信請看弈棋者 輸贏須待局終頭

譯文世上的事依託隱藏不定 塵世的事拉開纏繞沒有停止過 禍福輪迴像車論一樣

榮光枯萎反來覆去像手持鉤 龜靈占卜要將龜開膛破肚 馬失前蹄不必憂慮

如不信時請看下棋的人 輸贏還得等到局終才分曉

其三贈君一法決狐疑 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 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後 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 一生真偽復誰知

譯文贈給你一種解疑的辦法 不用龜卜和拜蓍 試玉真假還得三天

辨別樟木還得七年以後 周公害怕流言蜚語 王莽篡位之前必恭必敬

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 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

其四誰家宅第成還破 何處親賓哭復歌 昨日屋頭堪炙手 今朝門外好張羅

北邙未省留閒地 東海何曾有頂波 莫笑賤貧誇富貴 共成枯骨兩何如

譯文誰家住宅建成後還去破壞 那裡來的親朋哭了以後又唱起來了

昨天屋內外擠滿了人 今天在門外就可以招待了 北邙山沒有留下空閒土地

江浙一帶海上何曾有穩定的波浪 不要嫌貧愛富去誇張

死後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其五泰山不要欺毫末 顏子無心羨老彭 松樹千年終是朽 槿花一日自為榮

何須戀世常憂死 亦莫嫌身漫厭生 生去死來都是幻 幻人哀樂係何情

譯文泰山不能損壞毫髮 顏淵無意羨慕老聃和彭祖 松樹活了一千年終究要死

槿木僅開花一天也自覺榮耀 何必眷戀塵世常怕死 也不要嫌棄而厭惡生活

生與死都是一種幻覺 夢幻人的悲哀歡樂又維繫人間情呢

2樓:匿名使用者

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朝真暮偽何人辨,

古往今來底事無。

但愛臧生能詐聖,

可知寧子解佯愚。

草螢有耀終非火,

荷露雖團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

可憐光彩亦何殊。

白居易七律《 放言五首 》,是一組政治抒情詩。詩前有序 :「元九在江陵時有《放言》長句詩五首,韻高而體律,意古而詞新。

⋯⋯予出佐潯陽,未屆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獨吟,因綴五篇,以續其意耳。」由此可知,這是憲宗元和十年(815)詩人被貶赴江州途中所作。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在元和四年(809)二月,因劾奏劍南東川節度使嚴礪等人的不法行為,得罪權貴,第二年春,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心情很憤慨 ,便寫了五首七律《放言》,表示自己的心情。

白居易讀了很是歎賞 。元和十年。白居易也因上疏要求追捕和查清刺殺宰相武元衡的**事件,觸犯了權貴,被貶為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馬,和元稹當年的遭遇一樣,非常感慨,於是效法元稹,也寫下了五首《放言》詩 ,作為奉和。

詩題「放言」,就是無所顧忌,暢所欲言。組詩就社會人生的真偽、禍福、貴賤、貧富、生死諸問題縱抒己見,宣洩了對當時昏憒朝政的不滿和對自身遭遇的憤懣不平。此詩為第一首,縱***上的辨偽——略同於近世所謂識別兩面派的問題。

「朝真暮偽何人辨 ,古往今來底事無 。」底事,何事 ,指的是朝真暮偽的事。首聯開門見山地發問:

早晨還裝得儼乎其然,到晚上卻被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來 ,什麼樣的怪事沒發生過 ?可有誰預先識破呢?開頭兩句以反問的句式概括指出:

作偽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但愛臧生能詐聖 ,可知寧子解佯愚。」頷聯兩句都是用典 。臧生,即春秋時的臧武仲,《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杜預注 :

「武仲多知,時人謂之聖。」《論語·憲問》:「子曰:

臧武仲以防求為後於魯。雖曰不要君 ,吾不信也 。」當時人稱他為聖人,孔子卻一針見血地斥之為憑實力要挾君主的奸詐之徒。

寧子 ,即寧武子,《論語·公冶長》:「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孔子十分稱道他在亂世中大智若愚的韜晦本領。臧生奸而詐聖,寧子智而佯愚,性質不同,作偽則一。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愛臧武仲式的假聖人,有幾個人知道,世間還有寧武子那樣的高賢?

「草螢有耀終非火 ,荷露雖團豈是珠。」頸聯兩句都是比喻。草叢間的螢蟲,雖有光亮,但它終究不是火 ;荷葉上的露水,雖呈球狀,**就是珍珠嗎?

然而它們偏能以閃光、晶瑩的外觀迷惑人,人們又往往為假象所蒙蔽。

「不取燔柴兼照乘 ,可憐光彩亦何珠。」尾聯緊承頸聯螢火露珠之喻 ,明示辨偽之法 。燔柴,語出《禮記·祭法》:

「燔柴於泰壇。」這裡用作名詞,意為大火 。照乘,明珠。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梁王曰:『若寡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

』」兩句是說:倘不取燔柴大火照乘明珠來作比較,又何從判定草螢非火,荷露非珠呢?詩人提出對比是辨偽的重要方法。

當然,如果昏庸到連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識,比照也就失掉了依據。所以,最後詩人乃有「不取」、「可憐」的感嘆。

這首詩,通篇議論說理,卻不令人感到乏味。詩人借助形象,運用比喻,闡明哲理,把抽象的議論,代為具體的藝術形象了。而且八句四聯之中,五次出現反問句,似疑實斷,以問為答,不僅顯出咄咄逼人的氣勢,而且充滿世事失常的感嘆。

從頭至尾,「何人 」、「底事」、「但愛」、「可知」、「終非 」,「豈是」、「不取 」、「何殊 」,連珠式地運用疑問、反詰、限制、否定等字眼,起伏跌宕,通篇洋溢著不可遏制的激情,給人以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覺。聯絡詩人直言取禍的冤案,讀者自會領悟到辨偽之說並非泛泛而發的巨集論,而是對當時黑暗政治的針砭,是為抒發內心憂憤而做的吶喊。

3樓:匿名使用者

「漢語譯文」?這不就是漢語麼?

【放言五首】白居易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但愛臧生能詐聖,可知寧子解佯愚。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憐光彩亦何殊。

誰知道白居易的簡介,誰知道司馬遷的簡介????

白居易 七七二 八四六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 今陝西省渭南縣境 人。貞元十五年 七九八 進士,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因直言極諫,貶江州司馬,移忠州刺史。後被召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太和年間,任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會昌二年 八四二 以刑部尚書致仕,死時年七十五歲。杜甫而後,白居易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現...

有誰知道一首歌的歌名,請問有誰知道有一首歌的歌名?

歌曲 人生如夢 歌手 馨馨 周鵬 換子成龍主題曲 花謝花飛人生有幾個春秋 緣起緣滅不留情 愛過才知情濃 海誓山盟最難捨你的笑容 情為何物不能懂 為愛你在夢中 荒野長空無影蹤 怎麼能挽留往事隨風 終究發現一切在心中 有你風也輕雨也靜我甘心領悟寂寞 有你看冰霜如風景聽滄桑思念是歌 潮起潮落伴你漂泊 愛你...

有誰知道白鯨的生活習性,白鯨具有什麼的生活習性

白鯨具高度群居性,會形成個體間聯絡極為緊密的群體,通常由同一性別與年齡層的白鯨所組成,另外也有規模較小的母子對白鯨族群。沒有獵人或天敵威脅時,在河口三角洲水域白鯨可聚集達數千頭以上。白鯨能發出多種變化多端的聲音,包括旋轉的顫音 嘎嘎叫 似鐘聲 尖銳的啪啪聲 可能由拍擊顎部所產生 與近似推動生鏽門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