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 法 道 墨各家政治學說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什麼

2021-03-20 16:57:34 字數 4938 閱讀 7856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儒家倫理學說的形成,經歷了乙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先秦是儒家倫理思想的形成時期,孔子的倫理學說的提出,是儒家倫理思想體系初步建立的標誌。孔子倫理學說的內容極其豐富,概括起來主要是以下兩點:

一是以「仁」為基本範疇的倫理思想體系,二是以「孝」為核心的道德規範體系。孔子對「仁」的本質含**釋是「愛人」[①],並把「仁」與「孝悌」緊密地聯絡在一起,認為「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②]「愛人」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原始社會氏族血親之愛自然感情的遺留,孔子把血親之愛延伸到一切社會群體,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③]把「愛人」擴大為社會人際關係遵行的普遍原則。

孔子對儒家倫理學說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中國封建道德是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組成的規範體系,「三綱」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忠君」、「孝親」思想,「五常」中的「仁、義、禮、智、信」,這些道德意識及其規範是孔子首先提出的。孔子之後,經過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等歷代思想家和政治家的闡發,形成了一套內容博大精深的儒家倫理思想體系和道德規範。

有關這方面著述甚多,可謂汗牛充棟。

秦漢是儒家倫理學說走上政治化、社會化的時期。漢代中葉以前,這一學說就對封建法制不同程度地產生過影響。自董仲舒對儒家學說進行加工改造建立新的儒家體系,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包括「德主刑輔」思想在內的儒家學說成為歷代治國的指導思想。

儒家倫理思想的基本要點是:(1)維護宗法等級制度的「三綱」是封建道德的基本原則。「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在這三種關係中,君、父、夫處於主導地位,臣、子、妻分別處於從屬地位。「三綱」是封建道德的綱領。(2)仁、義、禮、智、信等「五常」,是封建道德的準則。

「仁」是指處理人與人關係的出發點,「義」是指對不同的人所賦的不同義務,「禮」是指行為方式是否符合社會規範,「智」是指道德意識,「信」是指道德實踐。在「五常」中,「仁」被稱為「五常」之首[④],「仁」和「義」合稱為「仁義」,是「五常」的核心。(3)基於「三綱」的要求,「忠君」、「孝親」和「貞節」是封建道德的主要規範。

「忠君」居於封建道德規範之首,要求全體臣民對君主絕對服從和效忠,《宗經》說:「天之所覆,地之所載,人之所履,莫大於忠。」「孝親」是封建社會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孝經》說:

「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意思是「孝親」是效忠的基礎。「貞節」是專門為婦女制定的道德規範,反映了家族主義觀念和輕視婦女的思想意識。

(4)基於「五常」的要求,在處理人與人的關係中要貫徹「君禮臣忠,父慈子孝,夫良婦順,兄友弟恭,朋友有信」這些各有其情、互負義務的精神。(5)從仁義道德的要求出發,君主要施行「仁政,官吏要克己奉公」、「愛民如子」,人與人要講信修睦,扶弱抑暴,奉行恕道。

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學說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什麼?

2樓:天下的大路

1、儒家政治學說以「禮治」和「德治」為主要內

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張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養性來實行統治,反對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強調「法」「術」「勢」為核心的政治觀,主張以明令顯法和統治術來駕奴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學說以「法自然」為思想核心,在統治手法上強調「無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學說以「兼愛」「非政」為中心,主張以緩和社會矛盾來維持統治.

3樓:擺脫

儒家「禮治」、「德治」;法家「法」、「術」、「勢」;道家無為而治;墨子「兼愛」、「非攻」。

儒,法,道,墨政治學說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什麼

4樓:天下的大路

1、儒家政治學說以「禮治」和「德治」為主要內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張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養性來實行統治,反對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強調「法」「術」「勢」為核心的政治觀,主張以明令顯法和統治術來駕奴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學說以「法自然」為思想核心,在統治手法上強調「無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學說以「兼愛」「非政」為中心,主張以緩和社會矛盾來維持統治.

儒,法,道,墨各家政治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5樓:浪漫在愛琴海

中國儒家倫理學說的形成,經歷了乙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先秦是儒家倫理思想的形成時期,孔子的倫理學說的提出,是儒家倫理思想體系初步建立的標誌。孔子倫理學說的內容極其豐富,概括起來主要是以下兩點:

一是以「仁」為基本範疇的倫理思想體系,二是以「孝」為核心的道德規範體系。孔子對「仁」的本質含**釋是「愛人」[①],並把「仁」與「孝悌」緊密地聯絡在一起,認為「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②]「愛人」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原始社會氏族血親之愛自然感情的遺留,孔子把血親之愛延伸到一切社會群體,認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③]把「愛人」擴大為社會人際關係遵行的普遍原則。

孔子對儒家倫理學說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中國封建道德是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組成的規範體系,「三綱」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忠君」、「孝親」思想,「五常」中的「仁、義、禮、智、信」,這些道德意識及其規範是孔子首先提出的。孔子之後,經過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等歷代思想家和政治家的闡發,形成了一套內容博大精深的儒家倫理思想體系和道德規範。

有關這方面著述甚多,可謂汗牛充棟。

秦漢是儒家倫理學說走上政治化、社會化的時期。漢代中葉以前,這一學說就對封建法制不同程度地產生過影響。自董仲舒對儒家學說進行加工改造建立新的儒家體系,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包括「德主刑輔」思想在內的儒家學說成為歷代治國的指導思想。

儒家倫理思想的基本要點是:(1)維護宗法等級制度的「三綱」是封建道德的基本原則。「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在這三種關係中,君、父、夫處於主導地位,臣、子、妻分別處於從屬地位。「三綱」是封建道德的綱領。(2)仁、義、禮、智、信等「五常」,是封建道德的準則。

「仁」是指處理人與人關係的出發點,「義」是指對不同的人所賦的不同義務,「禮」是指行為方式是否符合社會規範,「智」是指道德意識,「信」是指道德實踐。在「五常」中,「仁」被稱為「五常」之首[④],「仁」和「義」合稱為「仁義」,是「五常」的核心。(3)基於「三綱」的要求,「忠君」、「孝親」和「貞節」是封建道德的主要規範。

「忠君」居於封建道德規範之首,要求全體臣民對君主絕對服從和效忠,《宗經》說:「天之所覆,地之所載,人之所履,莫大於忠。」「孝親」是封建社會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孝經》說:

「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意思是「孝親」是效忠的基礎。「貞節」是專門為婦女制定的道德規範,反映了家族主義觀念和輕視婦女的思想意識。

(4)基於「五常」的要求,在處理人與人的關係中要貫徹「君禮臣忠,父慈子孝,夫良婦順,兄友弟恭,朋友有信」這些各有其情、互負義務的精神。(5)從仁義道德的要求出發,君主要施行「仁政,官吏要克己奉公」、「愛民如子」,人與人要講信修睦,扶弱抑暴,奉行恕道。

6樓:虎舞釋雪曼

給你比較詳細點的解答——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它以春秋時孔子為師,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乙個學術派別。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戰國時,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兩派。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作品:《道德經》、《莊子》

道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又稱「道德家」。這一學派以春秋末年老子關於「道」的學說作為理論基礎,以「道」說明宇宙萬物的本質、本源、構成和變化。認為天道無為,萬物自然化生,否認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張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

政治理想是「小國寡民」、「無為而治」。老子以後,道家內部分化為不同派別,著名的有四大派:莊子學派、楊朱學派、宋尹學派和黃老學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戰國時期重要學派之一,創始人為墨翟。

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兼,視人如己;兼愛,即愛人如己。「天下兼相愛」,就可達到「交相利」的目的。

政治上主張尚賢、尚同和非攻;經濟上主張強本節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時,又提出「非命」的主張,強調靠自身的強力從事。

墨家有嚴密的組織,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相傳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勵志。其徒屬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領袖稱「巨(巨)子」。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後,**為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韓非、李斯。作品:《韓非子》

法家是戰國時期的重要學派之一,因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故稱之為法家。春秋時期,管仲、子產即是法家的先驅。戰國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開創了法家學派。

至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

這一學派,經濟上主張廢井田,重農抑商、獎勵耕戰;政治上主張廢分封,設郡縣,君主**,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則主張禁斷諸子百家學說,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其學說為君主**的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論根據和行動方略。

《漢書·藝文志》著錄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書》和《韓非子》。

簡述我國古代儒,道,法三家政治學說的主要內容?

7樓:匿名使用者

(1)儒家政治學說以「禮治」和「德治」為主要內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張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養性來實行統治。

(2)法家則反其道而行之,強調「法」、「術」、「勢」為核心的政治觀,主張以明令顯法和統治術來駕馭人民。

(3)道家的政治學說以「法自然」為思想核心,在統治手法上強調「無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