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關於蘇軾

2021-03-20 15:06:16 字數 3663 閱讀 8798

1樓:晽翎

他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裡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洵發憤雖晚,但用功甚勤。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

當然,假若沒有蘇洵的發奮讀書,也就不可能使蘇軾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後的文學成就。

嘉佑元年(2023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陰差陽錯地高中進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2023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逢其父於汴京病故,丁憂扶喪歸裡。熙寧二年(2023年)服滿還朝,仍授本職。

他入朝為官之時,正是北宋開始出現政治危機的時候,繁榮的背後隱藏著危機,此時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援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很不同意參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乙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蘇軾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績顯赫,深得民心。蘇軾

這樣持續了大概十年,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禍事。當時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元豐二年(2023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因為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下獄,史稱「烏台詩案」。

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相當於現代民間的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一役已變得心灰意懶,於公餘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一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宋神宗元豐七年(2023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蘇軾的幼兒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遙遠,且路費已盡,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後被批准。

當他準備南返常州時,神宗駕崩。

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新黨勢力倒台,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蘇軾於是年以禮部郎中被召還朝。在朝半月,公升起居舍人,三個月後,公升中書舍人,不久又公升翰林學士知制誥(為皇帝起草詔書的秘書)。

俗話說:「京官不好當。」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壓制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及盡廢新法後,認為其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因而再度自求外調。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一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一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2023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外放潁州。

元佑八年(2023年)新黨再度執政,再次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而後,蘇軾又被再貶至更遠的儋州(今海南)。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

後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2023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享年六十五歲(因為其為12月19所生,所以年齡比實際大兩歲)。

這是資料,下面有兩篇例文,你參考一下吧。

我曾在這秋水之畔永日無言地佇立,凝視江水中那寂寞削瘦的身影。就像所有跋涉在官場仕途上的文人,孤獨的我常感到一種莫名其妙的失意。是的,我擁有了榮華富貴,社會地位,不滅才情。

但我年輕的心靈裡彷彿總在下著濛濛的細雨。當夕陽西下,羈鳥歸林,疲憊的我不得不黯然離去,空留下幾聲無奈的嘆息。

我也曾在如火的七月來到這裡,昔日的秋水已非昨夜的波瀾不驚。我聽見遠古的吶喊穿越時空,激盪迴旋這赭黃色的渾流。當曹孟德把他的杜康倒入了滔滔的江水,獵獵東風吹拂起周公瑾的衣襟,熊熊的烈火點燃了兩岸的蘆葦,濃黑的煙霧瀰漫了整個天際,於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那是歷史的心跳與呼吸。

而今夜,我又來了,帶著朋友,駕著扁舟,抱著美酒。還是千年前的明月,朗照著細草微風的原野;還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著亙古不變的憂愁。只是千年前那場著名的戰役,已找不到它一絲一縷的痕跡。

而我的心,在這樣的氛圍中,亦迷茫而空靈。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簫,懷古,感傷。微風吹過兩岸的蘆花飄飛起來,如煙如霧。平靜的水面上泛起一圈圈的漣漪。

我的心彷彿被乙隻天外之手撥動,微微**顫出一連串的輕音。三十多年的往事在我的腦海裡一一映現:五歲時開始苦讀,老父蘇洵嚴厲的教導,與弟**由快樂地嬉戲。

十九歲上京趕考,文章震動天下,文壇領袖歐陽修不吝美的讚譽……但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災難忽然降臨,烏台詩案牽連家人朋友,自己被下放黃州……妻離子散,獨居僻野,為何命運要如此作弄人?

涼風陣陣,我從無邊的思緒中清醒過來。江水,明月,蘆花,簫聲,在我眼前和耳邊交錯出現。冥冥間,遠古和自然的情思在我的心中交融了。於是,剎那間的感悟便如醍醐灌頂,我終於超脫了。

——在焦灼與通達之間,我選擇通達。在功名與自然之間,我選擇自然。在官場與赤壁之間,我選擇赤壁。

於是,我的選擇成就了我。我將擁抱東方之既白……

我開啟名片盒,要找他的名片。

李白。放蕩不羈,不畏權貴,一生漂泊。不是這張。

辛棄疾。戎馬生涯,保家衛國,抗敵禦寇。不是這張。

陶淵明。一生淡泊,東籬採菊,忘卻風塵,也不是這張。

找到了!是這一張!蘇軾的名片上,沒有過多的介紹,只有兩個字:多情。

這世上最怕的不是最深的仇恨,而是無情。

同樣,世上最珍貴的情感,是多情。

東坡博帶廣袖,一手持觴揮灑半空:「多情卻被無情惱。」

好乙個東坡,好乙個多情的東坡!

東坡的名片上赫然寫著「情留酒食」。對於酒食,古人各有自己的看法,孔子說:「飯疏食飲水。

」而且認為「樂亦在其中矣」。而東坡則不然,他津津樂道於酒食,與他的詩一起名垂千古,甚至為婦孺皆知的,還有「東坡肉」。他在嶺南大呼「日啖荔枝三百顆」,又跑到寧波吃湯圓。

東坡把情留於酒食上,並不是說他是乙個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之徒。而是作為乙個偉大的詩人,他不僅留給世人一篇篇絕妙的好詞,不僅留下了乙個大詩人的光環,他更加將他作為乙個普通人的喜好留傳了下來。於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東坡不僅僅是豪氣萬丈的東坡,更是乙個有血有肉的,鮮活的人。

東坡的名片上,赫然寫著「縱情山水」。他在快哉亭吟唱「黃州快哉亭上快哉風」。即便被貶謫之後在武昌九曲亭還反問一句:

「茲欲以成吾亭邪?」連其**由也誇讚他「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蘇軾把自己的性靈留在了山水之間,在世俗間追名逐利之時,他渡過慾望之瀚海,用自然來抵禦外在的世俗的侵蝕,他把情留在山水之間,追尋生命的渴求。

東坡的名片上,還寫著「情留女人」。這樣的感情,不似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憤恨。他在妻王氏墓前,潸然淚下,感嘆「十年生死兩茫茫」。

其妾蘇雲常為之彈奏「花褪殘紅青杏小」。雲常死後,蘇軾終生不復彈此曲。有愛慕蘇軾的女子因相思成病而終,蘇軾為之作一曲: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留在女人身上的情感,每乙份都是真摯而深厚的。可見,蘇軾這個詞人也有兒女情長的時刻。

多情,是蘇軾的名片。如果用「專一」來形容蘇軾確實不夠恰當。然而綜觀古代文壇,什麼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我以為大丈夫多情才是真性情!

蘇軾的名片上,情留酒食,縱情山水,情留女人。正是這些,才構成了乙個與眾不同的蘇軾;正是這些,我們才能感受這個鮮活的詩人的方方面面。「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的名片上寫著「多情」兩字。大丈夫當如是!

關於蘇軾的成語,關於蘇軾的四字成語

1 雪泥鴻爪 蘇軾在任鳳翔府判官時,寫下了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雪泥鴻爪 就被概括為眾所周知的成語了。2 夜雨對床 唐代韋應物有 寧知風雪夜,復此對床眠 蘇軾讀後感觸良深,與蘇轍約定 夜雨對床 但一直未實現。夜雨對床 便流傳下來,本不單指兄...

關於蘇軾的一首詩,關於蘇軾的詩

惠州一絕 蘇軾。食荔枝二首 之二 蘇軾。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譯文 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蘆桔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作嶺南的人。辭 不接受。不辭即接受,不推辭。這裡的辭做不接受講。就是很願意一直做嶺南人的意思咯,因為蘇東波被...

關於蘇軾的《水調歌頭》

我查過古漢語詞典了,念qi,第三聲。在這首詩裡意思是古代女子閨房的窗戶,也特指帶有花紋的綢緞織品。讀q 部首 copy 糹 五筆輸入法 bai xdsk 有文彩的絲織品 綺羅。紈綺。du綺襦紈絝。美麗 綺麗zhi。綺年。dao綺霞。綺語 美妙的語句,亦指華而不實之辭 綺靡。在這首詩裡意思是古代女子閨...